-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培训会汇报材料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汇报,汇报就是把某个阶段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后报告给上级领导,你有了解过汇报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教学培训会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xx初中地理教学培训会在xx大学图书信息馆举行。会议由xx教科院xx老师主持并做主题报告。
今年统一安排的几项活动:
1、关于教学论论文评比。地理教学论文评比将晚一些举行,因为一次论文评比要有新思想,有创见。在本次会议招开以后,可以着手准备,xx月底上交即可。大致每县市区分配4篇,县际间可以协商,不限文字。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教学案例继续征集,今年要注入新的内容。
3、省教研室征集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方案。新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新课程评价改革,能体现新课改的试题、课件等。一经收录在资源库中,作者即获得版权。省教研室不支付使用费,但根据点击率多少,将有可能由使用者付费,开发者会有一定的受益。
苦无教研上的进一步发展,上述工作将难以展开,必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本次会议有三大主题:
1、目前教学现状的总结与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何种程度进行一个评价。
2、关于三维目标关系问题。
3、关于以“过程与方法”为重要目标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问题是重点问题,将是继xx年从身边教起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从身边教起”是在不考试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学有用的东西。今天的改革则是建立在目前教学状态下的突破。
第一个问题:目前全市地理教学基本现状。
(1)“到处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教师积极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且卓有成效。课堂产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亮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基本建立。
(2)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概括起来,基本的方式有:
(1)“读议讲红”为基本线索。教师提出读书、读图目标——学生读书或图——学生互议——教师检查、归纳、总结。
这种方法是基于传统模式的发展,最早产生于1987年,至今仍保留。
(2)以教师引领为特色的方式。重教师引领,是传统以讲授为主的基础上的发展,教师“领”的作用强,传承于讲,学生小步快跑。如果处理得当,效果很好,反之,容易成为讲授法。这种方法基本上为主流方法,从全省看,优质课亦集中用这种方式。
(3)最近学外地基础上产生的“学案导学”,即教师制定学习方案,统一印发给学生,学生据此一步步地学。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教案、学案和作业设计”的“三案合一”。
(4)学习聊城杜郎口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分组活动,教师起检查指导作用。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目标制定千篇一律,情境创设喧宾不夺主,合作学习重形轻质,师生活动问而无义(即教师提问的问题没有思维价值),知识形成缺乏过程,小结收获流于形式等问题。
下面播放xx十二中宫传芳老师的课,并针对课进行讨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收集到的关于中东的新闻,播报。
教师引领: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总结一下这个地区?
学生回答。
[师]据你的发现,哪些原因使它成为热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概括。本节课,我们从位置和石油资源学起。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由学生指中东范围。
设问:谁知道中东的由来?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
[师]看中东图,与亚洲哪个分区相似?
出示中东和西亚,由学生找差异,提示,可以利用数学式子的加减来反映两者关系。
2分钟认识中东的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
[师]如何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从哪两个角度?
总结: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位于哪个温度带。找出世界级水道: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出示土耳其海峡图,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学生读图发现:沟通海,两大洲分界线等。苏伊士运河(思路同上);(承转)位置重要一定会成为热点吗?如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世界石油资源图,描述石油分布在哪儿。读中东石油图,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在哪里。石油与位置的关系:霍尔木兹海峡。
看图用30秒的时间记主要产油国,看有没有窍门。出示主要产油国的柱状图,饼状图,认识石油的地位。引领学生读图,找出石油出口的主要通道,与交通要道结合。
学生疑问:同样是出口到西欧和美国,为什么大多要走远道?
学生解释,教师总结。
设疑:石油资源不可再生,你能不能替他们想一下石油之后的出路?
小结:学完本节你有什么收获?
xx老师评课:本节课的突出优点一是从学生能够感受到的事物教起,二是运用资料分析,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告知结论,三是十分注重学生活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学生活动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时间紧,内容教不完,若不解决高耗低效问题,难以进一步展开,最终会使新课程改革夭折。本节课学生已经上网查了资料,故不得不让其展示,展示本身就花了15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会高耗低效?可能的原因是:
1、教师掌控学生活动能力不足。原因是处于转轨期,教师教的时间少,学生活动花费时间长。哪些问题可以不活动,哪些问题思考性不强,时间可以不长。教师布置任务后,有的以模糊感觉判断其是否活动完,有的让学生举手示意,看大多数学生活动完,有的规定时间,时间到了,活动就完毕。如何差别对待,避免格式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分组活动形式更多,增加了学生讨论环节、小组回答环节。分组优势在于学生潜能开发,互相启发。
2、活动组织形式格式化。如分组活动,由于内容差异,学生差异,活动不可能完全一样。
3、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尚属于战术问题,第三个问题才是根本原因。结果最后还是回归到教师讲。
第二个问题:关于“三维目标”的关系与作用。知识与技能的核心是能力培养,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实现、达到这个目标的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精神支持,是把对地理的感悟演绎给学生。过程与方法有可操作的规律,本质是为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第三个问题:关于方式方法教学的设想。
鉴于长期以来忽视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学生比较被动,有的学完后也感悟不了。作为目标,就要有意识地去教。如,从某某方面回答,从某某方面去思考。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即把过程与方法教在前面,减少学生所走的弯路,如同师父带徒弟一样。要有适合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具有可重复性。区域地理的认知思路、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分布的内容归纳方法也基本一样。内容相似,学习方法可合并为一个模块。不同层次的区域目标是不同的。以世界地理为例,世界地理有三个模块——大洲、地区和国家。
大洲拿出一个进行案例教学,突出方法和认知思路教学,剩下的大洲应交给学生自学。再如世界气候,根据气候资料,归纳某一气候的气温和降水规律,即气候特点。归纳的方法是相同,可以用当地气候为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读气温和降水图,如何把数字或图转化为语言。如,多少度算热?降水多少算 “丰富” ?利用身边的例子,并给出具体尺度,这就是方法,一定要讲。然后是归纳。最后把其他区域试着再归纳一个或几个,掌握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归纳其他类型的气候特征,因为此时学生的能力已经形成。
不难看出,方法教学可以明显地分为三种类型的课:一教,二做,三拓展。教,是以教师教方法为主的方法示范课;做,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能力形成课,拓展,是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主的拓展课。若内容少,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则可能成为一堂课的三个环节。因为教学目的不同,三种课的教学目标也不相同。
第一种课型,教认知方法和思路,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鲜明。可以先教后示范,即先教思维方式,后学习具体某个思路。也可以先示范后教,即领着学生进行完某个内容,然后感悟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思考的。案例教学必须方法科学,符合认知规律,有意识地予以强化。如果这一步做到位,将大大减少教师教的次数。
第二种课型,学生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主导,教师不过多干预,但应解答个别学生的疑难,并尽可能不要打断学生整体活动。检查则以学生交流为主。考虑能力差异,不可能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教师以掌握学习情况为主。同类内容可以划分小模块,如气候,地形等,但方法教学的主战场还是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中,大洲体现的是归纳地形、气候和河流有什么特点,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区教学要考虑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国家教学则要侧重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地图册在编排上,把亚洲之外的其他大洲都提供了资料,就是便于实施方法教学。在这三个层次中,前面已有的可以不教,但须注意同一内容的递进。如位置教学,从描述,到分析,再到中国地理的位置评价,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所有的要求。
教方法时,可以需要补充许多东西,例如,工业、农业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地形如何影响气候?等等。举一个具体例子,欧洲西部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主要是光照和热量的影响,但到了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是水分条件的限制,而青藏高原是热量限制。中国地理四大区域与世界地理的大区一致,更强调区内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两大模块:跨省区域、省内和省级区域。省区有些类似于世界地理的国家。思维方法有两大类:演绎和归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内容。如果方法教学真正实现,有可能出现下列现象:
1、教师教的课堂大大减少,堂堂教更不会出现;
2、学生自主学习的局面会真正形成;
3、教材承载的学习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4、学生间的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初中地理教学培训会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培训汇报材料11-13
教学观摩会汇报材料03-20
地理教师汇报材料09-22
培训汇报总结材料03-20
(优选)培训汇报材料01-10
教学观摩研讨会汇报材料11-08
教学观摩研讨会汇报材料整理01-06
2017年汇报材料培训09-22
迎接教学汇报材料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