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元宵节>《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01-07 08:04:15 元宵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这些禁忌需注意

  1、出门不能丢东西

  正月十五这天,很多人都出门去赏灯、观月,人来人往的有人就浑水摸鱼在其中。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如果在正月丢东西,有的人就认为是把一整年的财运都给丢了,这一年都会过得不好,因此人们忌讳出门丢东西。

  2、不能剪头发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于自己的身体头发、皮肤等,人们是非常看重的。头发也被人们看做是财运,平常没关系,但是正月是不能理发的。人们还认为理发会“死舅舅”。

  3、不能说脏话

  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月份,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份,老一辈的人讲究一月份是很多神仙都在的月份。如果满嘴脏话,就会让人觉得小气,不吉利,被神仙听见了也不会去保佑这样的人。因此,在正月不能讲脏话。

  4、民俗认为此日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应以喜庆为主。元宵节当日,夫妻之间绝不能闹矛盾,也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

  5、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再繁忙的人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避免劳作工具损坏,带来霉运和财运损失和不利的事情发生。

  6、元宵节当日避免看医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身体弱、运气差的人士更应加以防范,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7、此日、不要借给别人钱,据说这样做的话、会把你的运气借走。

  8、米缸也不要见底,因为旧有断炊堪虞之说。

  9、此日注意衣服不要弄破、据说传言会一年霉运缠身。

  10、此日不要杀生,这是一个见血的不详恶兆,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破财及病灾。

  11、尽量避免白色和黑色的衣服,这两种颜色与死亡紧紧联系,大庆的日子见到这两种颜色、会让穿戴者事事不能如愿。

  12、避免脏话、据说这样去做,今年会祸从口出、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大的祸事。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传说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二: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2

  汕头元宵节习俗:赛大猪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十八,汕头月浦乡和澄海冠山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传统民俗活动——赛大猪。

  赛大猪,赛的不是千猪竞跑,而是千猪尽美、尽肥。每家每户把一年来精心饲养的猪开膛破肚,趴在一个个约有1米多高特制的木架上,摆放在宗祠里。这些被当作供品的大肥猪都高昂着头部,嘴里塞着大桔,头上戴着大红花,身上盖满了大红的“喜”印。有些还把猪脖子上特意留下的一些毛发染成红色,整个场面呈现一派喜气。

  每次赛大猪时,都会请潮剧团在宗祠前搭台唱大戏,赛大猪的主办地宗祠也会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众人游走在大猪间,赏大猪、听潮剧、祭奠祖先。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各自将大猪抬回家,只留下猪头。猪肉会依次分赠给亲友,图个吉祥。

  雷州元宵节习俗:穿令箭

  在元宵节期间,湛江各地乡村的飘色表演中,有一项绝技,叫穿令箭。所用的令箭是用金属特制的,有铜、铁、银、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结构实心,上粗下细,尾部呈针状,长短不一,一般一米左右。

  表演出游前三天,先将令箭打磨清洗,然后恭敬地放入庙宇封令;取令要郑重其事,用香烛拜祭。表演者要沐浴净身,有的还要斋戒吃素三天。表演时用令箭由一边脸颊穿进口腔,再从另一边脸颊穿出,用手扶着外露部分,让人们抬着游行,行程有的数公里,时间两三个小时,自始至终神态自然。穿令箭出游,被认为有神灵庇佑,平安保障,能逢凶化吉,故表演者大多数不讲报酬。令箭拔出时,表演者的'脸颊看不见洞口以及流血的痕迹,令人惊叹。

  丰顺元宵节习俗:烧火龙

  埔寨火龙是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岁岁平安。火龙表演吸引周边数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

  潮州元宵节习俗:赏花灯

  元宵游花灯历来盛行。史料记载,清代元宵游花灯以潮州最为有名。“游花灯”队伍前导为火把、龙灯,接着是潮州小锣鼓和花灯屏,末尾是1只五彩凤。潮州花灯不同于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和广州的走马灯,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独特,有纱灯、活景等。花灯题材有花果、虫鱼、鸟兽和戏剧、民间故事人物等。潮汕花灯多时达百屏,故有民歌《百屏灯》流传。歌词从“头屏董卓凤仪亭,貂婵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槌胸”一直唱至“百屏拜寿郭子仪”才结束,就是对历史上潮州游花灯盛况的写照。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3

  南方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一、东莞元宵节吃香丸

  而除了汤圆,在东莞还有一种元宵必吃的食物--香丸。

  香丸圆圆的,直径约一厘米,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7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而成,空心,入嘴即化。在东莞,朋友亲戚相互串门时,总会接到主人家的几粒香丸,吃过表示与人结缘。

  煮汤圆、吃油团

  元宵节吃汤圆已经是普遍的习惯,在广西的上林、靖西等地还有吃油团(有的地方也称“煎堆”“油堆”)的习俗。食物有别,寓意却一样。这两种食物都为小圆球形,表示团圆。原先“油团”的“团”字并不是现在所用的这个团圆的“团”字,而是“抟”字,它表示的是一个把做油团的面戳圆的动作,但随着时间的演化以及文化的融合,也就演变成现在的“团”了。

  二、在广州、香港等地

  元宵夜要进行树元宵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元宵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舞火龙。是香港元宵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煮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是众所周知的节日食俗,寓意“团团圆圆”。

  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我们常吃的汤圆有芝麻、花生、香芋等。

  三、深圳元宵节吃什么

  “吃圆仔、扁米,然后走家串户讨红包。”传承人陈淦忠想起了小时候,他说,米饼、鸡仔饼等小吃,大人们在春节前就已经做好,到了元宵节,“孩子们会拿着一个小竹篮,装上这些小糕点串门,趁着元宵抓紧讨红包”。

  60多岁的英姑则说,作为长辈们来说,这种串门实际上是一种“结缘”,人与人之间,互相招呼,以欢喜心相见,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有邻里之间互相做传统小吃的习俗,“你家做米饼,我家做松糕”,做足吃到农历五月的量,做好了之后礼尚往来,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舞龙、点花灯、猜谜语、唱粤剧,也是深圳人过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此外,福田下沙一代还有吃大盆菜的习俗。据介绍,大盆菜的烹饪方法考究,菜盆里有包括煎蚝、鸡、鸭、猪肉、冬菇等15种菜,一层一道菜,意为“百鸟归巢”。吃法也较为讲究,食客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翻找,越是底层越鲜美,称之为“寻宝”。

  元宵节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8]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6]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4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耍龙灯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舞狮子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送花灯

  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踩高跷

  踩高跷亦作“ 踩高蹻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迎紫姑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5

  百狮争霸赛

  南海千灯湖更是在正月十五(3月5日)千灯湖举行“百狮争霸赛”,邀请珠三角地区狮子参赛。在顺德的10个镇街,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风俗,在10个镇街推出的节目榜单中,不少蕴涵着浓郁的传统和年味。细数各镇街,主题多元化,学校、公园、广场等场所成为了活动的集合地。大良的新春系列活动将迎来一场精彩缤纷的欢歌喜舞,伦教的元宵灯谜活动正等候着才子佳人相会,容桂的春节篮球邀请赛也将火热上演。

  行通济

  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带的汉族民俗和民间宗教活动。作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真正行通济是正月十六,但是后来政府改为正月十五。行通济是反映汉族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祈福仪式的民民俗文化活动。

  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

  据说佛山城南今南浦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行通济历史

  从明末清初开始,每逢正月十六,佛山四乡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多年来,佛山人祖祖辈辈延续着行通济的风俗。而且还流传着“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蔽翳”是粤语方言,意指忧愁、衰气。)行通济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

  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距今300多年。被称为佛山旧八景之“村尾垂虹”。民国后通济桥被拆,但行通济的习俗不变,人们每年仍不约而同地走过桥面。直到20xx年,佛山市政府顺应民意重建通济桥,以延续行通济的习俗。

  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是木石参半的拱桥,建成时,取名为“通济桥”。因为桥的位置建立在佛山涌的上游,正好是河涌的出口,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回到佛山时,发起募捐修桥。在建桥时,他征求了乡中父老和河涌下游的各乡父老的意见,用木石参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6

  上海元宵节习俗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挂望田灯、串马灯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做“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 “掼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 “串马灯”。

  老上海元宵节吃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寻觅记忆中老上海乡村元宵节几段尘封的剪影:上海县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揿出潭印,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川沙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点燃油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 “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作“斋田头”。

  扛三姑娘

  沪郊农家有元宵节“扛三姑娘” “迎紫姑”习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即用一只淘米箩,箩上插一只银簪,由几个姑娘“通神”邀请田角姑娘、场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箩或畚箕下缚一只筷,由二人扶着,让筷在木屑或糠秕上写字以卜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妇女参加。询问吉凶祸福,是一种迷信活动。

  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放灯

  元宵前夕,东阳市卢宅古建筑群内的肃雍堂大堂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每到农历闰年元宵节期间,肃雍堂都会张挂大堂灯。今年的这套大灯,高4.05米,直径2.10米,重122.5公斤,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共用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

  元宵节放灯之俗,始于汉朝。汉明帝提倡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日晚即令点灯,表示对神佛的尊敬。元宵节放灯习俗就这样开始了。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长安“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明皇李隆基令人制作过高达150尺的灯楼。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坠,风吹金玉,铮铮作响。

  到了宋代以后,元宵灯节更是热闹异常。元宵放灯时间,汉朝开始仅张灯一个晚上,唐玄宗规定三个晚上,北宋延长至五个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晚落灯。唐代放灯时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出现了灯谜,到明代又增设了戏曲表演。

  如今,在金华也还有许多地方有花灯,花灯品种繁多,多姿多彩,有的灯还是传统样式,像手提灯尚用蜡烛,也有的已用电灯取光。

  品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宋代《平园续稿》一书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这种“糖圆子”、“浮圆子”因应节而做,后改称为“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一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

  元宵从制作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不带馅儿的;另一种是带馅的,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元宵可带汤吃,也可炒吃、油氽和蒸吃。元宵的口味,有荤有素,有甜有咸,有酸有辣。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已跳出应时食品之外,成为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品种,口味更显丰富。

  猜灯谜

  元宵前后,我市很多单位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来源于民间口谜,后来经过文人加工就成了谜语,其中包括灯谜、事物谜、儿童谜、填格谜等。

  谜语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服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讲民间故事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寓以深意,以期收到预期效果。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瘐词”,这就是谜语书面创作的最初阶段。到了秦汉以后,谜语形成为一种书面创作。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特有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称作“灯谜”。如今,猜谜活动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色彩的一种文艺活动。

  迎龙灯

  迎龙灯在金华很多地方都有,这些年也越来越为各地所喜爱。前两天,浦江、义乌、磐安、金东等多个地方举办了迎龙灯活动。像浦江县白马镇旌坞村在村里的广场上舞动板凳龙,当天共有三条板凳龙在村里“闹元宵”。元宵节扛起板凳舞龙,是当地农家新年里的.大事。

  金华这边的龙灯,大多为板凳龙,又称为长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长度从数百米到几千米不等。2006年,浦江板凳龙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12种雅趣汤圆

  雪中送炭汤圆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以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

  玫瑰椰露汤圆

  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椰汁、鲜奶再加玫瑰花,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却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榴及燕窝等口味,今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感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

  翡翠汤圆

  新年吃得太饱太腻,翡翠汤圆就专为怕腻的人士而设,由糖水至汤圆都属少甜配搭,绿茶味汤圆皮内藏的是红豆白奶黄馅,白奶黄即纯以蛋白做成的奶黄,味道较清,所以加入了有咬口的红豆,试过味道确没有一般的腻,叫人对吃汤圆的看法大为改观。

  菠菜花生蓉汤圆

  菠菜做馅的汤圆也不一定是碱的,因为菠菜内加入砂糖及花生,却依然有淡淡菜味,吃起来特别清,也适合大鱼大肉之后食用。

  燕窝红宝石汤圆

  云南东南部的建水以燕窝驰名,该处的岩燕不同一般的海燕,无腥味而且蛋白质特别丰富,这个红宝石汤圆就是以冰糖健水燕窝作糖水底,每碗都有燕窝,配合甘笋汁皮的小汤圆,很清甜。

  定心汤圆

  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及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储存。吃时宜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

  山珍珠翡翠汤圆

  山珍珠是生长在云南海拔四千尺的一种野生果实,具有乌发及养颜的作用,虽然无味,却口感烟韧,配合用菠菜汁做成的小汤圆,做出如水晶加翡翠般的效果。

  金陵雨花汤圆

  搓成雨花石一般的花纹,其实是芝麻味及原味糯米团的混合,汤圆比一般的细小,一口一个,精细可爱。

  青豆蓉汤圆

  上海王家沙以蟹粉汤圆最知名,但由于香港人不太接受,现已停止供应,跑出的反而是青豆蓉汤圆,选用纽西兰青豆加糖打成蓉,味道跟豆沙颇相似,不过甜度较低,而且有一阵豆香,汤圆呈榄核形,入口感觉更细滑。

  平海汤圆

  对咸味而馅料多多的汤圆一向无甚好感,但惠州的平海汤圆确实很香。馅料有虾米、唐芹、肉碎、冬菇及津白等,肉不过多,却有一股津白及虾米的清香,汤底以猪骨及津白为主,味道同样很清幽,虽然汤圆个子比一般的大,却无损讨好的感觉。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7

  习俗1:赛灯

  在桂西北、桂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上元节赛灯的习俗,人们在上元节那天晚上把各自做好的灯摆出来比赛,比比谁做得最好最巧。人们不仅是互相赛灯,还要跟月亮比亮争辉,各式各样的灯或挂在树上,或放在地上,形成五彩斑斓的夜景。这些灯通常是插在有辟邪寓意的柚子上,或是以香代火,即在柚子上插上无数根香以形成星星点点的光,当灯或香火自然熄灭后,即表示为期15天的春节圆满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习俗2:煮汤圆、吃油团

  元宵节吃汤圆已经是普遍的习惯,在广西的上林、靖西等地还有吃油团(有的地方也称“煎堆”“油堆”)的习俗。食物有别,寓意却一样。这两种食物都为小圆球形,表示团圆。原先“油团”的“团”字并不是现在所用的这个团圆的“团”字,而是“抟”字,它表示的是一个把做油团的面戳圆的动作,但随着时间的`演化以及文化的融合,也就演变成现在的“团”了。

  习俗3:偷青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人们以正月十五至二十为元宵灯期。旧时,在元宵节前,家家户户用糯米粉做成汤圆,当晚,各家各户煮了汤圆,全家老幼围坐在灯下吃汤圆,意取团团圆圆。

  在博白这天各家要杀鸡烧“完灯”纸,祭祀诸神及祖先。当晚人们到野外菜地,摘别人几兜青菜回家,谓之“偷青”,表示好“兆头”。沙河、顿谷等地除偷青外,有的人还在种青麻的地上翻滚,认为可治腰痛。

  习俗4:舞龙

  舞龙在富川瑶汉各族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游艺活动,尤其是东山五源瑶寨颇负盛名,亦是瑶族人民龙王崇拜的遗风。除春节舞龙之外,逢喜庆、庙期(会)和佳节亦舞龙。瑶家舞龙节于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举行,时值元宵佳节,故又称为“上元宵”。上元宵是走村串户进行,一般一个村寨一天,每年走10多个村子,要把五源瑶寨都走过,一般要3年,叫一届,3年以后周而复始,一届接一届,连续不绝。龙灯队伍壮大,一般有11、13或15节式长龙,也有9或5节式短龙,金、黄、白、绿龙等款式。举舞时牌灯、龙珠先行,金龙飞舞而至,龙后有绚丽多姿的灯笼,如象征如意吉祥的麒麟灯、吉庆富裕的鲤鱼灯等等。大年初一早,龙队先给村人拜年。到了年初二就敲锣打鼓向邻村舞龙拜年,邻村男女老少倾家出动村郊迎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表演项目有“黄龙出洞”、“金龙缠柱”、“鲤鱼戏水”、“鲤鱼跳龙门”,等等,在舞双龙表演过程中,尤以“双龙抢珠”、“双龙献宝”最为精彩,场面蔚为壮观。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8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吃元宵自然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的习俗。小小的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里面的馅料一般为甜,象征着人们的生活甜甜蜜蜜。十五元宵,全家齐聚一堂,欢欢喜喜的'吃元宵。

  二、猜灯谜 十五元宵节之前,古代的文人墨客喜在家做灯,灯的样式各种各样,在灯面上写上各种各样的灯谜,十五元宵的晚上,人们纷纷来到街上,看到喜欢的灯,猜出灯谜,这些文人墨客便会将灯送出。也就是十五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送彩灯。即使现在我们过节的时候也是在街上挂满了彩灯。

  三、舞狮子、舞龙 狮子,龙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在年节和喜庆的时候表演。

  四、耍啦 耍啦也能被称为扭秧歌,这是十五闹元宵一种特殊的习俗。十五以前就开始排练,从十四开始演出,在十五那天正式演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表演,节目也是各种各样,有举花灯、百船、踩高跷等节目。

  五、走百病 这个习俗主要是妇人和女子过得,这一天,妇女和孩子在桥边,河边走过,寓意将病祸都驱走,寓意平安吉祥。

  六、逐鼠 逐鼠并不是驱逐老鼠,而是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熬上一大锅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等地方,不让老鼠吃蚕宝宝。传说这样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9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一、慎祝福

  元宵节祝福短信发出要避开最凶的时辰:辰、酉。最好是在吉的时辰发出:子、卯、午、戌。当然,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难,如果你不能完全做到,那么起码你应做到:发给你最敬爱、最尊重、最亲密的三位亲朋好友的祝福问候必须在吉时。到了这个时候,打个电话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二、看月亮

  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定记得出去看月亮(如果有明月),那时可以在白纸上画弓箭,然后在吉时对着月亮大声喊:嫦娥,下来吃元宵了!如此这般你和在场的朋友们都能好运连连。这同样也是春节期间让自己改运、增加桃花的最有利的时机之一。因为古有诗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看婵娟是一种长久的期望和象征。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三、送神灵

  虽然初一,十五是烧香求神的好时间,这天要诚心祈求上苍给自己好运。但是正月十五一过,个个神仙都要各就各位,如果家里请了一些神灵回家过年的,不能忘记在正月十六把他们送回原位,不然时间一长,会带来灵异反应,影响运势。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四、纳旧俗

  元宵节有些旧时的风俗,可以多加采纳。旧时妇女们相信在上元夜到外面去照月光会受孕。同样的,少女们之间也有传说,照井水,面较美。男士们则相信元宵夜睡得越晚自己会越长寿,而孩子晚睡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福添寿。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五、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的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运势。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六、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在中国十大开运习俗之一,吃汤圆也叫吃元宵。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0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1:

  灯节在隋炀帝时代就有,是隋炀帝为了接待外国使臣特意准备的赏灯节,并且在民间也形成了一种规模。在唐朝时期规模最大,元宵赏灯节达到了3天,宋朝赏灯时间达到5天,而在明朝更是达到极致,将赏灯时间延长至10天。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2: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最为常见的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王丽平说,河北地区的元宵节习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正是因为人们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盼,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也希望这些民俗活动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久远。”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3:

  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

  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音乐浑厚粗犷。欢快的舞步,活泼、风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4:

  邯郸的武安傩戏也是元宵节一种特有的习俗。

  据了解,傩舞是古代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到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祭源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叫做傩。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再某些地区,傩舞本身已发展成傩戏,傩吸表演的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不制假面,傩舞和傩戏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表演艺术由歌舞向戏剧形式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面貌。张家口的二人台、打树花也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二人台的最大特点是舞蹈幅度大、跳跃性强、总体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音乐上较婉转、细腻、悠扬;打树花则是张家口元宵节最为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种活动,夜幕降临,匠人们把砸碎的铁器装入炉中为晚上的活动做着准备艺人用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将废铁熔成的铁水一勺勺泼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甩溅出绚丽多彩的火花,活动场面极其壮观。观众们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花会形式无不拍案叫绝。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5:

  广平县“踩跷”闹元宵更可谓是一道丰富的元宵节“大餐”。高跷在广平县已流传了几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踩高跷的高手。无论男女,人人都练就了一脚功夫,只要一绑上高跷就能疾步行走。

  每到春节,他们就画好脸谱,穿上戏服,踩上高跷,上街表演。往往从正月十一、十二,人们就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结束。踩高跷时,人们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像吕洞宾、何仙姑、红娘、济公、张生等。经常演出的剧目有《西游记》、《八仙过海》、《蟠桃会》、《花果山捉猴》等30多种。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

  “元宵节里人们特别重视团圆,只要能够赶回家的人都要尽量赶回家和家人团聚,”王丽平说,平山县的元宵节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习俗,就是女儿结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在婆家过,而第一个元宵节则要和丈夫回到娘家过,“这算是河北地区独特的一种元宵节风俗。”

  为了纪念团圆,古代便有了吃元宵的习俗,“北方叫元宵,南方则叫汤圆,虽然叫法不同,但寓意相同,均是表团圆之意。”而在平山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正月十五这天是早上吃饺子,晚上吃汤圆,这也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种习俗。

  元宵节的第二重含义就是驱邪祈福,这一天也被视作狂欢节,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灯会,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灯笼,以表达对春节的留恋。“虽说元宵节过后,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但这却是一年的新开始,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祈盼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1

  方法/步骤

  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豆沙馅的最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

  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汉族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汉族舞蹈。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2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3、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4、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3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1、挂红灯

  挂红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关于挂红灯习俗的由来还和著名“黄巢起义”中的黄巢有关。

  2、吃元宵

  每年的元宵节,全国上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要吃元宵的,当然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是不吃元宵的,有吃水饺的,也有吃其他的传统美食的。

  3、观花灯

  元宵节观花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明帝时期,最初只是流行于宫廷,后来慢慢地流传到了民间。小时候倒没有所谓的观花灯,可能这也和观花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一定的条件有关吧,这几年倒是每年都有,不过今年估计是没得看了。

  4、猜灯谜

  猜灯谜是和观花灯一起的,是比较有趣的一个环节,现在有些地方每年元宵晚会不是也有猜灯谜吗。

  5、耍龙灯

  耍龙灯的习俗寓意着祭神、驱邪、贺喜、消灾降福等,目前有些地区在元宵节这一天有耍龙灯的习俗。

  6、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元宵节传统民俗,是娘家人为出嫁(新嫁)女儿送的,寓意着希望新婚女儿早点儿孕育小生命的.意思。也有的地区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送孩儿灯。

  7、踩高跷

  踩高跷是古代百戏之一,也是有些地区元宵节很有特色的一个节目。

  8、舞狮子

  舞狮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部分地区会有元宵节舞狮子、舞狮灯的活动,似乎和有些地区的耍龙灯有异曲同工之妙。

  9、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觉得如此可以达到祛除百病的效果。

  10、迎紫姑

  听上去是不是很好听,但是其实所谓的紫姑其实就是厕姑,是厕所之神,在古代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迎紫姑的说法。

  11、祭门祭户

  祭门祭户分为祭门和祭户两种,就是在元宵节这天在门户上插上杨树枝,将一双筷子插在盛放有豆粥的碗里。

  12、逐鼠

  逐鼠是起始于魏晋时期的一项元宵节活动,这项元宵节活动很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那些养蚕人家的,因为老鼠往往会糟蹋大片大片的蚕,而通过用米粥喂老鼠后,老鼠被喂饱了也就不吃蚕了。

  13、偷菜

  如果你将这里的“偷菜”理解成游戏“偷菜”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里的偷菜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而且出现的比较早,据说在辽金时期就已经有了,也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相互区偷取别人家菜园子里的青菜,而被偷的人家也不会责怪。是不是和游戏“偷菜”挺像的,或许游戏“偷菜”就是从这里得来的灵感呢。

  元宵节别称

  元宵节还有其他的名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代也有人把元宵节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元宵的使用时间,建议早餐不宜食用,因为早上起来时人的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的外皮大部分都是糯米做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生活。建议中午或者晚餐时间食用,同时一次食用不要超过5个,糖尿病患者、溃疡病患者更是要浅尝辄止,同时要搭配一些蔬菜吃。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05-18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05-18

元宵节习俗有哪些05-18

元宵节有哪些节日习俗05-18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05-18

过元宵节有哪些习俗05-18

农村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05-18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呢03-27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