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看图涂色,填写词语,练习按笔顺规则把字写规范。
2.了解主要节日的名称,写好铅笔字。
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丰富自然知识的积累。
4.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教学重难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师:(多媒体展示图画)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中画了很多内容,请睁大你们的小眼睛,仔细看一看,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导看图,组织交流。
师:小朋友,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请按顺序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完整话,在倾听的同时学会补充发言。)
3.自由涂色,填写词语。
师:小朋友们,这幅图如果涂上颜色,一定会更漂亮,请你们自由地涂一涂,看谁的图画最美!提醒大家看清楚了,图上还有五个田字格呢,想一想,你会填哪一个?(生涂色思考,师个别指导。)
生:个别发言。(师相机板书:白云、树叶、河水、蚂蚁、青草)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田字格中写上相应的词语,注意把字写漂亮哦!
发挥想象,练讲故事。
师:这幅图多么有趣,你能根据图画的意思,编个美丽的小故事给大家听吗?请小朋友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学生自由练说,选择一两个同学讲故事,组织点评、及时鼓励。
二、教学第二题:说说写写。
1.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师:播放《快乐的节日》,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对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节日。
2.谈话交流,了解节日。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节日?说出来,让我们分享一下!
师:谁能把说说写写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提生读,组织讨论题目要求)
课件展示: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9月10日 10月1日
组织学生交流以上节日的名称,师总结板书。
师补充以下节日:3月12日(植树节)、5月4日(青年节)等,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并相互交流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
1. 读题,明确题意。
师:看一看,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说一说我们现在要学习写好哪三个铅笔字?(学生发言,明确题意。)
2. 交流,掌握笔顺规则。
课件出示:小、水、厅。(提生认读)
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如下:
小:左右两点要大小对称,起笔在横中线上边一点,右边的点略高一些。
水:起笔在竖中线上,左边的“フ”的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撇起笔略高,捺要舒展。
厅:最后一笔“」”要写在竖中线右边一点。
3.范写,指导练习。
学生练习书写,师个别指导。
(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及时强调书写姿势。)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 读题,理解图意。
提生读题,理解图上内容:寒冷的冬天,梅花盛开,孩子们穿着很厚的棉衣在自由地玩耍。
2. 简介《九九歌》,指导诵读。
师:家喻户晓的“九九歌”形象地展现了严冬数九的气象变化,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积累生活知识很有意义。
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儿歌,要求读正
确,读通顺。
3.练习背诵。
(1) 自由练习背诵。
(2) 指名背诵。
(3) 集体背。
(4) 边表演边背诵。
板书设计: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元旦节) (妇女节) (劳动节)&nbs
p; (儿童节)
7月1日 8月1日 9月10日 10月1日
(建党节) (建军节) (教师节) (国庆节)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好,又到了我们口语交际的时间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你们想要认识他们吗?(课件展示两只小猫)
生交流对小猫的感受,师相机引入课题:《听故事讲故事》。
二、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师:提生读课题,你想提醒小朋友在读这个课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我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听”是后鼻音,要把后鼻音读到位。 (范读——跟读)
生2:还要注意“故事”的“事”读轻声。
(范读——跟读)
师:提醒得很对,我们要注意后鼻音和轻声,跟老师读,齐读。
师:小朋友平时都爱听故事,你觉得听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听故事的时候要专心,不能讲话。
生2;要认真听,听清楚老师讲了什么。
生3;还要坐端正,不开小差。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我们听故事的时候要专心,仔细听清每一个字,听明白故事的内容,一边听还要一边想象。
师:小朋友听明白了吗?听故事的时候要——
[出示:专心倾听 听清内容 边听边想]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小猫钓鱼》(出示题目)小朋友,你们可要听仔细喔,里面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三、仔细看图,倾听故事。
1.课件展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用心记。
2.师结合彩图,娓娓动听地讲述这个故事,共讲2遍。
四、练讲故事,尝试表演。
1.练习讲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故事讲了一只小猫和猫妈妈的故事。
师: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
生:小猫和猫妈妈去钓鱼的故事。
师:那最后结果如何?
生:小猫和猫妈妈都钓到了大鱼。
师:刚才,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小朋友听得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听进小耳朵里去了。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它们是怎样钓鱼的。
师:那讲故事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
生1: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响亮,低了,别人就听不清你在讲什么。
生2:讲的时候要讲清楚,要让别人听明白你讲了什么。
生3:还要把故事讲完整。
生4:讲故事的时候还要站好!
师:哦,还要注意讲故事的姿势。对呀,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讲完整,讲生动,讲的时候还可以加一些动作。
师:下面,赶紧找你的好朋友组成讲故事小组,选择4幅画中你最感兴趣的一幅讲给你的好朋友听,然后推派一名代表来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学生练习讲故事。)(推荐代表,竞赛讲故事。)
2.尝试表演故事。
师:小朋友们讲得真棒!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讲故事大王,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爷爷奶奶听,也可以讲给比你小的弟弟妹妹听。好不好?
师:小朋友们听故事听得认真,讲故事又讲得那么精彩。老师要发奖品了。(老猫、小猫、蜻蜓、蝴蝶头饰)带上这些头饰,我们不仅能讲故事,还能演故事呢!赶紧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吧。
(分小组,自由表演,推荐代表上台表演。)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回家后,把《小猫钓鱼》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同步导学》第1、2、3题。
板书设计:
听故事 讲故事
听:专心倾听 听清内容 边听边想
讲:讲清楚 讲完整 讲生动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
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
还有吗?
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兴奋!
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
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
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生:……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
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
师: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继续!(生读)这里有个新筑巢孵化:不对——这个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对——这里有个新词,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吗?(生讲不出来——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
生:做窝……
师:对啊!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想读好这两个小节,先要读准这两小节里的4个新词,自己先来读读;谁来?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再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侦察:
谁再来读读?(指名)
师:现在有把握读课文了吗?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师:你的心情是怎样?(3—4)
生:……
师;是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A:“一只……”
“突然”: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生说)是啊,出乎意料!谁来读?始料不及啊!再来!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的慢,同学们,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还会这样慢悠悠吗?再来!(速度快点!)还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生回答)它的出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对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师:“突然……”
师: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去找找,去划划!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很焦急
师: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生:……
师:着急啊!谁再来!
生:……
师:万分焦急!再来!
生:……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说)
师:(不要管它,随它去吧……)“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生:……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声音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犝饨诳畏噶朔较蛐缘拇砦蟆N颐窃谑导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声音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犘驴伪曛赋觥耙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牪⑶艺庋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或熟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
1、课外注意读书,准备写读后感;
2、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为改进、发明做准备。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学生多角度思维,易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确。
2、小组接读、接背。
3、比赛:看看谁记住的词语多。
二、完成“阅读”。
1、自由读短文,了解大意。
2、仔细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3、小组内合作学习。
(1)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文后练习题,可以在文中圈点标画。
(2)交流文后练习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怀念,是因为大桥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恼恨,是、因为石阶造得多而陡,让外婆因背我过桥而“遭罪”,其实是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爱。
(2)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对外婆的怀念之情。
(3)朗读比赛:评选小小朗诵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2、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4、师范读全文,学生勾画好词好句。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板书设计
7 华山的险
华山天下险 山崖险
山路险 赞叹 热爱
峰峦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会写“日、田、禾、火”4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
教学难点: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电脑出示:大山图)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喜欢吗?为什么?(我们喜欢爬山……)大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古时候的人也非常喜欢大山,那么他们是怎样记录大山的呢?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电脑出示“山”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
二、看图感悟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几幅图与字,找联系说变化。
使学生明白古人就这样根据实物形状的样子创造了文字。
2.小组研究后汇报交流。
三、读儿歌,了解句意。
1.借助拼音自己读儿歌,标画出读不准的音节。
2.同桌对读,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读儿歌,把每个音读准确,读后把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
4.“田”是指种庄稼的土地。本课图上画的是水田,多用来种水稻。“一方方田”指的是一块块四方的田。(如果学生能解释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解释不清时教师讲解)
5.电脑出示儿歌,指名读。
四、学习“日、田、禾、火”4个生字的音。
1.请学生边读儿歌边用“○”画出4个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这几个音节,读后把音节贴到黑板上。
如果小老师有读不准的音节,教师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让他请个小伙伴来帮忙。
4.做给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先请学生读读这个字,再把它贴到它的音节朋友下面。
五、记忆4个生字的形。
1.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笔顺,伸出小手指随着笔顺一笔一笔地写,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举手问老师或小伙伴。
2.学生提出“禾”字的最后一笔不知道是什么笔画。
3.教师出示学过的笔画“丿”卡片,问大家是什么笔画,老师告诉学生:“笔画往左下来的时候它是一撇,往右下的时候是捺。”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字形,培养创新意识。
(如“田”字中间的横和竖就像田里的小埂,外面的笔画就像地边……)
六、联系生活用字,发展学生语言。
1.这些字在生活中经常能用到,你能说说吗?可以组词也可以说句子。
2.你能试着用4个生字分别说一句话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笔画卡片:捺、点。
2.抽读生字卡片。
二、书写生字
1.让学生和电脑博士一起按笔顺用小手指写一遍,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2.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3.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观察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日: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横不要太长,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横封口。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禾:首笔撇要平,竖在竖中线上,最后的撇、捺舒展。
火:前两笔点、撇呼应,位置在横中线上方,最后两笔写舒展。
5.学生在教材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遍。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田”字,老师范写,具体指导。
7.学生照教材上的范字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字写三遍,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持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精选)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