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导学
1.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 zhān
释义: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 ,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 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指名说,教师补充并明确: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检查字词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 zhān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听读
(2)看图复述课文
(3)课文研讨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③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④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⑤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四)学习《蚊子和狮子》
1.诵读感知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2.总结归纳寓意
《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
3.改动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4.课堂研讨: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课堂小结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间的关系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
1、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初到————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熟读课文。
2. 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板书课题和作者: 捕蛇者说 柳宗元
简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捕蛇者说》》。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检查预习
学生活动
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投影片,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 御(yù) 得而腊(xī)之 挛踠(luán wǎn)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早春的景色,感受大自然早春的美。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晴朗、明净、鲜艳、远方”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几句话说说在校园或校外所看到的景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10个生字,知道小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2、难点:背诵课文。能用几句话说说校园或校外所看到春天的景色。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是一条明亮、快乐的小河。
2、学会“朗、净、灿、换、鲜、艳、瓣”等10个生字。
3、理解“鲜艳、金灿灿、明净、山坡”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板画后揭题。
1、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
2、这是一条什么(小河)小河作了,所以课文的题目是:我是一条小河。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2、听完后指名回答:(这是一条明亮的小河。这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3、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该怎么说:(这是一条明亮的、快乐的小河。)
4、这条明亮的、快乐的小河一路往前流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消息呢?(不要求回答)
三、自学生字。
1、边读课文,边划出带生字的词语。
2、自己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想想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抽生读生字卡片。注意哪几个生字是后鼻音(晴、朗、净、杏)
重点指导:瓣的`结构和书写。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板书:
晴朗明净衣服换上鲜艳金灿灿散发
洒水山坡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
(3)选择任2-3个词语进行口头造句。
4、指名分节读课文,吨正确,读通顺。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段。
2、能按要求写词语。(怎么样的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鲜、晴、服、散、净
3、我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我是一条明亮的小河?
(1)读后完成填空题。
我是一条()的小河。我不停地()。()的()映照在明净的小河里,像给我穿上了一件()。我跑过田野,()的()、()的()映照在明净的小河里,像给我穿上一件()的()。
(2)指名汇报填空结果。
(3)蓝衣服、花衣服各指什么?(蓝衣服:蓝天的倒映。“花衣服”:花草树木美丽的倒映。)
(4)看天空。回答(1)的思考题。
2、用欢快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评论--齐读
3、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自然段。
按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2段。
1、填空:
我是一条()的小河。我跑过果园,看见果园里()
开了,()开了,()也开了。春风把()洒了我一身。我带着花瓣儿向前跑,一路散发着()。
2、汇报填空结果。
3、为什么我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4、用高兴、开心的语气自由读。
5、练习背诵。
四、齐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小河一路向前奔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消息呢?(春天麦苗绿油油,迎春花金灿灿,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五、齐背课文1-2自然段。
六、作业。课后练习4、按课文内容天空。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的第3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段。
2、说说校园里或校园外看到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头填空()的()
2、完成课后练习3、选合适的词填到()里。
3、齐背1-2两个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跑过哪些地方,一直跑到哪里呢?
(1)完成填空
我跑过(),跑过(),跑过(),跑过(),到处都听到()。我又带着歌声奔向()。()拉起手来,向前跑啊,跑啊,一直奔向()。
(2)指名汇报填空结果。
(3)这里歌声指什么声音?(青蛙、小鸟的叫声、流水声等)
(4)我带着歌声奔向哪里?(远方)什么叫远方?(很远的地方)最后奔向哪里?(一直奔向大海)我们手拉着手向前跑,这里“我们”这谁?(许多小河)从哪里看出由许多条小河呢?(齐读第3句)
(5)为什么说“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散发着花香,带着歌声跑来了”?(其他许多小河和我一样,流过田野、果园、树林、山坡、到处都是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春天的景色。)
三、自由读,齐背这一段。(自由背、齐背)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氛围。(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1、生词卡片。2、课件。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嗵——嗵——嗵!”“冬——冬——冬!”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春天的声音 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春雨催发芽 细细的、密密的
向牛毛、花针、细丝
教学后记
2瀑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 喻 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 叠 涌 滩 喻 衬 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思考: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板书:声音 样子)
三、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诗
1、诗中哪一小节描绘了瀑布的声音?
2、指名读第一小节诗,其他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从哪儿感受到的?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发散学生思维)
(二)学生自学二、三小节诗。
过渡:刚才,我们未见其形,已闻其声了。如果让我们亲眼目睹,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三小节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用“___”划出来。
(2)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3)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白银)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壮丽。(相机出示瀑布远景图)
②“一座珍珠的屏”
a、“屏”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壮丽。(板书:屏)
b、你还能把瀑布比作什么?(写法指导,为拓展延伸的“写”做铺垫。)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引导学生读出又惊又喜的感情。
说明:学生汇报到哪一句,教师就引导理解哪一句,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
6、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
7、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四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 ,那么 。阳光因你更加 ,空气因你更加 。大海蓝蓝的大海,像 。浪花欢快地涌向岸边,分明是 。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 ,又像 。大地仿佛成了 。
小 溪
山间,林间,谷间,溪水一路欢歌,你听,那声音,像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3、学生读自己补充的小诗。
板书设计
瀑布
声音 浪涌 风吹……
样子 白银 屏
……
烟 雾 尘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字才、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惠、崇、欲、扣、扉;要求会写的字有:晓、鸭、芦、欲、怜、齿、印、苔、扣、墙。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惠崇《春江晓景》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4、学习生字。
二、自学提纲。
1、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 季节,我能找出课文中的词语 、 、
来说一说,我最喜欢图上的 。
2、学生据题质疑。
3、朗读古诗。
(1) 自由读。
(2) 范读。
(3) 指名反馈读。
4、畅所欲言。
我读懂了
三、教师点拨。
1、简介作者。
3、生自读古诗,划分节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古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针对问题进行教学。
3、指名讲诗意,师点评
4、读古诗,画出诗中的景物。
5、提问:你们知道河豚逆流而上,他们要做什么吗?
6、感情朗读。
五、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背。
六、总结。
诗人苏轼用优美的语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3、背诵并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第 2 课 时
游园不值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游园不值》,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二、自学提纲。
1、熟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流利,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
3、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古诗,检查自学情况。
1、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交流。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各小组可自由发言,师总结)。
3、指名串讲诗意,师点播。
4、师创设情境,让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失望——欣慰)
四、展开想像,诵读全诗。
五、就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2、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教学后记
4、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精选)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