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主题的产生:
说起恐龙,每个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也许是因为他们太独特、神秘了。
在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地球上植物生长茂盛,恐龙食物来源充足,所以身躯长得非常高大白垩纪时期,恐龙的品种繁多,千奇百怪。但在7000万年前,恐龙神秘的消失了,在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了。恐龙失去了,它还会回来吗?
孩子看了影片《侏罗纪公园》,玩具,图片后,对生活在2亿多年前的恐龙产生了兴趣。由此引发了小朋友进一步了解恐龙的欲望,恐龙一系列的活动在这背景下产生了。
活动目标
1、小朋友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引发小朋友去了解恐龙从繁盛走向灭绝之谜。
2、唤起小朋友重建恐龙家园的信心,鼓励每个小朋友构建自己心中的恐龙家园。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大量有关恐龙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通过观看实物投影仪的图片资料,小朋友对恐龙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了解。
1、讨论幼儿感兴趣的恐龙。
李耘海:我最喜欢霸王龙,它的样子多厉害,牙齿又长又尖,跟鳄鱼很相像。
殷高乾:我喜欢梁龙,因为它是最大的恐龙,它抬起头来差不多有七层楼高。
刘学佳:细腭龙很有趣,它很小,身体只有公鸡那么大,多么可爱呀!
闵天洋:更神奇的是鸭嘴龙,它的牙齿最多,一共有960颗呢!
老师小结:还有身上生出像钉子一般刺的剑龙,头上长角的三角龙等等。小朋友热烈的交谈着他们所了解和喜爱的恐龙,还谈论到恐龙平常玩什么?怎么睡觉?能跑多快等问题。
2、幼儿猜测恐龙消失的原因。
小朋友各抒己见,对恐龙产生了无比的同情好奇和想念,他
们知道恐龙不管是因为哪一种灾难,都已失去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于是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个问题的讨论——重建恐龙家园,让恐龙再回到我们身边来。
3、引发重建恐龙家园的设想。
老师小结:通过讨论,小朋友都表达了自己对恐龙家园美好
的构想和心愿。小朋友开始商议用什么材料来构建心中的恐龙家园呢?小朋友们一致同意用各种自然材料来构建恐龙家园。
教学反思
通过谈话的方式,把孩子们一步步引入到恐龙世界的大探险中,去认识了解探索恐龙以及它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秘密。小朋友可以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唤起对恐龙探究的兴趣。在情感上与恐龙建立亲密关系,才能触动孩子们为恐龙重建一个新的家园。
绘画活动:恐龙家园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灰色调(冷灰色,暖灰色)来表现远古森林
2、实物投影仪、图片
活动准备:
1、通过观看恐龙大世界探索以及配合“热带雨林”的音乐,回忆相象远古时恐龙的生活,把孩子带入恐龙时代“的情景中。
2、教会孩子学会调配各种灰色的基本方法,让他们能比较娴熟的掌握各种深浅的、冷暖的红灰等,使画面色彩呈现凝重、久远、神秘、奇特的气氛。
3、通过色彩的配置让孩子体会大胆用色。
教学反思:
通过绘画构建,孩子们从周围生活中收集一系列有趣材料,创造性地使用他们,由此引发幼儿热切关注周边的一切。
建构活动:中生时代
活动目标:
1、幼儿按主题进行创造性构造的能力。
2、让幼儿分工合作,合理、适量的建构出所需物品。
3、幼儿相互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同时学会评价自己的同时,评价他人。
4、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游戏的坚持性。
活动准备:
各种积木。积塑、皱纹纸、废旧物(蛋糕盆、饮料罐、一次性饭盒、报纸、废纸、大小不一的纸盒)自然物(稻草、鹅卵石、石块、鹅蛋)双面胶和透明胶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丰富建构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感性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对恐龙哪个年代了解非常多。
2、讨论,设计图纸,让幼儿说说设计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幼儿一组设计了一个恐龙喜欢的“乐园”。一组幼儿设计了火山,说是哪个年代的东西,有的幼儿还建构了给恐龙洗澡的湖泊;有一组幼儿设计了恐龙的家,说是怕黑夜恐龙会冷`````。
3、按意愿规划场地布置。
4、按图纸,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建构,选择材料。
5、幼儿游戏教师巡回。孩子们还在上回的基础上,给火山增加了火焰,银杏树、一些恐龙喜欢吃的食物,是恐龙时代更富有生机。有层次感,有艺术美。原来一些比较懒散的幼儿也乐意去帮助其他幼儿。
6、游戏评价:
(1)你们一组完了什么,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孩子们能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愿,分工的情况,表达清晰,有层次。
(2)通过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孩子们发现材料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注意点也不一样。
发现平衡的原理。
(3)让幼儿自己提出下次活动的注意方面,或要作修改的地方。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1、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2、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1)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2)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3)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反思后调整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1、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2、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3、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4、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5、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国旗红红的哩》旋律优美、内容生动,描述了孩子观看国旗时激动的心情,是很好的教育爱国素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图谱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并学唱歌曲,尝试唱准连音与休止符。
2.感受乐曲中跳跃的唱法,萌发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参加升旗仪式。
2.国旗一面。
3.音乐磁带或CD。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唱准连音与休止符,感受乐曲中跳跃的唱法。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国旗。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幼儿观察国旗后讨论回答。)
教师: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国。小朋友要尊重它、热爱它。今天我们就把自己对国旗的喜爱用歌曲唱出来,好不好?
二、欣赏歌曲。
1.熟悉曲调,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师: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教师:你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激动、振奋、自豪。幼儿可多次倾听,并伴以身体动作,如拍手等,以熟悉曲调)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什么地方听起来很特别?为什么?(红红的哩、高高的哩、黄黄的哩、甜甜的.哩。引导幼儿发现每个乐句句末叠词的唱法,体现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2.熟悉理解歌词。
再次倾听教师范唱。教师:你喜欢歌曲里的哪句话?
根据幼儿的回答再次范唱歌曲。教师要突出前半句连贯,后半句跳跃的唱法。
教师:为什么小朋友心里会甜甜的呢?(引导幼儿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唱歌曲。
教师:我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要唱出对过期的热爱,好不好?列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幼儿接“红红的哩”。
师幼交换接唱部分。
2.幼儿子自主跟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你可以轻轻地跟唱,慢慢地把它学会。等你学会了就可以逐渐把声音唱歌响亮。
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范唱的次数,要及时用语言鼓励、提示幼儿唱出前半句连贯、后半句跳跃的感觉。
3.学唱休止符部分。
教师:请你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哩”的。
教师有重点地范唱,幼儿学唱休止符部分。(引导幼儿唱准符点、休止符和顿音。)
4.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如分组唱、表演唱。(可请幼儿伴以动作,但仍以唱歌为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收集一些认识的外国国旗。
活动反思:
当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师幼的交流出现尴尬局面时,有许多原因,首先,教师预先的设计不吸引孩子,幼儿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点融如其中;教育内容中有部分内容幼儿不能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使教材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和研究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有及时解决的能力,并且能在预想活动设计的基础上,随机调整适合幼儿、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大胆介绍自己等分的方法。
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2张圆形纸、剪刀。
2.分组活动材料,每组材料若干份:①糖果若干,小盘若干;②颜料水若干,量杯,不同大小的本子若干;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各2个,剪刀等;④补图游戏材料 。
活动过程:
1.能小熊"分蛋糕"的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熊过生日,准备了一块圆形蛋糕,小熊把蛋糕分给朋友吃。如果来了两个朋友,它要怎么分才好呢?如果来了四个朋友,又应该怎么分?请小朋友帮小熊想想办法吧。
幼儿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可用折或剪的办法)。
师幼交流:
①一块圆形蛋糕,平均分给两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平均分给四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②小朋友刚才是用折叠和分割的方法把一块圆形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和4份,如果是糖果、饮料可以怎么分?
2.幼儿分组活动,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物体二等分、四等分。
①介绍分组操作材料。
分糖果:将一盒糖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分饮料:将一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喝,怎么分,分几份?
制作拼图玩具:分别将2块正方形、圆形、长廊形的纸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等分方法。
补图游戏:先找出图形缺少的部分,再把图形补成整体,并让幼儿说一说补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几等分后又是什么图形,有几份。
②幼儿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鼓励幼儿每一组的内容都要尝试。
3.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
①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糖果和饮料?分几份?一样多吗?
②你用什么方法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
大班教案 篇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教案:转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筷子、绳子、勺子、风车、呼拉圈、碗、蜡笔盒、瓶子、积木、毛笔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游戏:迷迷转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念完后,做一个动作,老师数到十在动。)
二、第一次探索
1.熟悉材料:
教师:听有声音,它在说我也想转。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想转?
(介绍材料)
2.第一次探索操作
教师:他们想请你们帮忙,你能帮助他们吗?(幼儿回答:能)
教师:但是我有一个要求,等会儿你要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转动起来的?
3. 小结
教师:我要请一个小朋友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转动起来的?
(根据幼儿的交流抓住重点如一些动词的运用,以及与转动有关的因素都可以总结)
三、第二次操作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看老师来变魔术,看这是几?(教师从背后出示手势2)
2、第二次操作操作
教师:这一次,我们要取两样不同的东西,让这两样东西合作,让其中一样转动起来。
教师:记住是“二”(出示手势2)!就是代表两样东西合作哦!
3、小结
留出空间,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解。教师适当在边上总结。
四、游戏:想得快,说得多
教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要送你们一样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一
本关于转动的故事图画书)
教师:这本书可好看了,你们想不想看?先让我来看看(翻书)。哟,里面的故
事讲的.可好了,图画真漂亮呀!(幼儿回答:想)
教师:我们先要玩一个想得快,说得多的游戏。就是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然后站到很远的地方,回答出来一个问题,老师就想前走一步。行吗?(幼儿回答:好)
教师:听好老师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转动的呢?想得快,说得多,现在开始!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二、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7个,花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插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插在花瓶里,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花园里一共开了几朵花?让我们把花儿分给分别插在花瓶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并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游戏“分花”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雪花片,一人将7朵雪花片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雪花片,猜另外一只手的雪花片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雪花片,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大班教案 篇7
目的:
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
准备:
小椅子2把,放在终点线。
玩法: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以3人为一组,各队按顺序排列在起点先后,面对终点线后,面对终点线后的椅子。每组3人横排,两边的'幼儿扮演助人为乐者,内侧手相拉,中间的一名幼儿扮演残疾人,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弯曲搭在两位“助人为乐者”相拉的手上,两臂搭在“助人为乐者”的肩上、教师发出口令后,“助人为乐者”驾着“残疾人”向前跑,“残疾人”单脚跳。至终点线时,“残疾人”跑步绕过小椅子,3人在恢复原样,跑回起点线,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获胜。
规则:
各队两组间接替时,必须由前一组扮演残疾人的幼儿,拍后一组“残疾人”的手掌后,后一组方可起跑。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活动难点:
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
2、多媒体图片。
3、大方篮两个,一个贴"球体"、一个贴"圆柱体"。
4、桌子四张,上面摆放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浆糊、棉签),桌布四块。
5、绳子、白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会滚动的朋友。
1、小朋友们,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下面,小朋友们先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滚动。我们选一个会滚动的做我们的朋友,好吗?(幼儿通过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2、小朋友们,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交流)
3、谁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呢?
(1)球体:你的朋友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圆圆的、很光滑)谁和他找的一样?摸摸你的朋友,看看有什么感觉。像这样圆圆的、没有角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叫做什么呀?
(2)圆柱体:你的朋友是谁?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绳测量、用笔画)这样长长的、上下有两个一样大的圆的是圆柱体。还有谁找的朋友是圆柱体呢?
二、谁能变高。
1、我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朋友。那我想问问大家,球体和圆柱体,哪种能堆起来,变得更高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试试,好吗?堆球体的,到红地毯上;堆圆柱体的,到绿地毯上。(幼儿试验)
2、什么东西能堆得更高呀?球体为什么堆不起来呢?(浑身都是圆溜溜的,会向各个方向滚动)那圆柱体为什么能堆起来呢?(有两个圆圆的.面,横着才会滚,竖起来时就能站稳了)
3、小结。
4、请你们的朋友到筐里休息一下吧。(提醒幼儿分类摆放)
三、滚滚乐。
1、我们的球体宝宝和圆柱体宝宝本领真大,它们会滚来滚去的。我们向它们学习一下这项本领,好吗?谁来学学球体宝宝是怎样滚的?(把头和身子缩在一起,向各个方向滚动)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全体幼儿在地毯上自由学球体和圆柱体滚动,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四、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1、小朋友们又学会了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真高兴!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球体和圆柱体的。谁来说一说?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类似球体和圆柱体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多媒体画面,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并讲解、提问)
五、做一做。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还有卡纸。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捏成球体和圆柱体,也可以用卡纸卷成圆柱体。不过,老师提供的卡纸有各种形状的,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什么样的纸才能卷成圆柱体。
2、幼儿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11-16
(经典)大班教案08-22
大班教案【经典】08-17
【经典】大班教案08-20
[精选]大班教案08-18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精选]09-17
大班教案【精选】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