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3 10:30:0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必备9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语文教案 篇2

  根据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也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巩固学生的知识,搞好期末复习,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复习教案。

  2.使学生巩固学过的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3.教方法、抓规律,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新的视野对知识和有关事物进行再认识,开展新的实践活动。

  二、复习重点: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句和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意思。

  3.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比较清楚的记叙一件事。

  三、复习内容:

  1.基础知识方面。

  ①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借助词句或其它方式了解字义;能正确书写并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②词语:着重于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积累与运用中的成语、谚语、名言等都要求会写,会讲,会用。

  ③对于句子的复习,重点是结合课文来做些训练,练习加标点等。这些训练可以在练习的时候进行侧重的巩固。

  ④课文:着重于阅读能力的提高。积累优美的句段。背诵并默写优美的段落。对于古诗的.复习,重点是背诵和默写。对于个别字词的意思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以及《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

  2.阅读、写作知识方面。

  ①听记练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灵活的进行结合每一次练习题的样式在前面可以加上一篇短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属于强化训练。

  ②课外阅读。积累的古诗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准备好诗歌。课外阅读可以结合每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有重点的测试和训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复习教案》。

  3.习作训练。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让学生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来获得方法进行训练。在写好八篇作文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练笔活动,让每一位同学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四、复习方法:

  以单元组为单位复习,注意总结积累复习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

  1.多读:对课文的读要按复习目的中的要求靠齐,要求多读利用晨读、课前、课间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发动小组间的竞争,把所有的课文都读熟,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多读相关的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积累,能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出文章的思想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表达自己怎样的感受。学习平时测验积累词句的经验和方法,积累有效资料的方法,训练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

  2.多写:充分运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多写。包括读书笔记、日记、习作、书信、建议书,还包括生字、词语、需要默写的课文段落,并能按要求烂熟在心。对于各种作业要注意形式,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让所有的学生愿意做,乐于做。

  3.多练:复习过程就是重复练习的过程,但又不能简单的重复,要把握住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平时教学中的未知领域,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可以综合学生掌握水平,按照各种题型进行综合性练习,也可以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解剖,结合整册教材进行微观练习。练习要强化其目的,只要练习务必全部掌握。

  4.以测促练:复习过程要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5.重点突破:抓住差生不放松,促进他们的书写、练习、应试能力的提高首先从思想上引起他们的重视,重点突破双基。

  五、补差措施:

  1.抓住课间和其他有利时机进行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改变懒惰和不求上进的毛病。

  2.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务必人人对教学目标过关。

  六、复习安排:

  这学期的复习时间比较紧张,从本周算起复习时间只有两周的时间,分解到八个单元,时间比较紧张。这样来看,复习以宏观复习和微观复习为主比较好。宏观是以整册教材为一个整体,按照分类复习的原则:生字、词语、查字典、句子(课文中的句子、练习用词语造句)、段落(课文中的段落、课外书上的段落)、 听记等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去复习。

  对于五年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和习作的训练,微观复习抓住重点训练项目或教学中学生的难点去复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各方面的强化训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积累成语,并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阅读知识短文,学会处理信息,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5.通过阅读“开心一刻”中的笑话,进一步体会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单元回顾,了解文言

  1.单元回顾,导入教学。

  快乐的语文七色光时间又到了!同学们,我们又学习了一个单元,相信你们肚子里的“墨水”一定又增加了不少!能说说这个单元你们学了些什么吗?

  随机引导学生说说文言文的特点。(不苛求)师随机板书文言文特点: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词义多变……

  2.拓展资料,了解文言。

  媒体或小黑板出示: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白话)和用“书面语言”(文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3.“开心一刻”,激发兴趣。

  因为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因此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认为会说文言文就是有学问的象征,由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1)请学生读“开心一刻”,说说故事好笑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笑话后的感悟。

  (3)拓展介绍“白话文运动”。

  正因为“文言文”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不能为普通老百姓掌握,于是“五四”时期,胡适等文学家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倡导把日常语言写到文章中去,使文章能在普通人中流传。

  【本次“开心一刻”的内容是,文中人物没有注意文言文、白话文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与运用场合的区别,而乱用文言,造成笑话。以“开心一刻”为课的起始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可以自然引出“练”中的文言文语言训练。】

  二、“练”识文言,挑战自我

  虽然文言文难读,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大量祖国文化的精华。读懂文言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本领。同学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相信一定掌握了不少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练一练”。

  1.一词多义。

  (1)读题,找出加点词。

  (2)请学生自读3句话,试解“之”“其”在3句话中的不同意思。

  交流。

  随机板书:

  之的

  到……去其其中

  他的

  (3)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分辨它们的`不同意思的。

  (4)请学生再读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从中找出含有以上两个字的句子,分辨它们的意思。

  讨论发现规律:“之”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一致,当后面跟的是具体地名时,表示“到……去”的意思,“之”字还有不含任何意思的时候;“其”大部分表示“他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中常用字“之”“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不同,了解大致规律。】

  2.文白互译。

  (1)请学生分别读3句话,说说这3句话各出自哪篇文章,并从文章中找出来。

  (2)说说3句话中“之”“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翻译文言文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谈谈你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是怎样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的。

  板书:

  联系上下文

  借助注释

  查工具书

  (5)自主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翻译3句话。

  交流翻译的句子。

  (6)这3句话中有两句话有“亲戚关系”,具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第1句与第3句都是反问句。)

  “挑战无极限”,让学生试着把第1句与第3句文言反问句改写成文言陈述句。

  (7)班级小组间文白互译挑战赛:

  ①一组出题,其他三组抢答。题目可以是把本单元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白话语句,也可以是根据白话语句回答本单元中相应的文言语句。

  ②师出示学生接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的文言文语句及出处,让各小组同学竞猜白话文意思。

  【通过竞赛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练习”的效率。而练习并不是为了完成几个题目,而在于举一反三,因此本环节比较重视方法的指导与文言的拓展。】

  第2课时

  一、打开“知识窗”,感受古寓言

  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寓言便是其中的一枚耀眼的星星。让我们打开“知识窗”,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的内容,读后说说了解到哪些有关“中国古代寓言”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借事传“道”、以“小”见“大”、源远流长、灿若繁星。

  2.说说自己搜集了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一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并不一定全在课外,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对手头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梳理。】

  二、了解成语,积累运用

  大量的成语,原本便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寓言故事。让我们进入“日积月累”,去收获一颗颗美丽的“瑰宝”吧。

  1.分组读4行成语。

  2.说说你知道哪个成语故事,讲给同桌听听,注意要讲得通顺、流利,讲清楚道理。

  3.学生不了解的成语,请学生查阅词典或资料解决。

  交流反馈查阅结果。

  4.来自古代寓言的成语不胜枚举,请学生借助资料、词典,再搜集积累一些喜欢的成语,进行展览交流。

  成语〖〗出处〖〗意思〖〗故事梗概〖〗道理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让学生说说通过这次“语文七色光”语文实践活动,增长了哪些见识?

  2.请学生出一期以“走近古汉语”为专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教学反思: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两大学习版块中都进行了资料搜集与整理汇报的训练,并且在作业布置上设计让学生办专题板报或手抄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意识,形成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4、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关于做人的故事。

  直接出示课题“18、做人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这两个故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检查预习情况)

  (1)为什么要说“谢谢”

  (2)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

  (2)读通句子,不读破句。

  (3)想一想,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爷孙。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分别叫奥莉娅和莉达的小姑娘。

  学习生字:莉(形声字,组词:茉莉花。提醒:人名不能作为组词的内容出现)

  3、完成填空:

  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你可以老师给的提醒,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故事一:爷爷和孩子口干舌燥,这时,()的河水()地流动。他们喝了起来。爷爷喝完后对小河说()。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 )是需要这个词的。

  故事二: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 ),而莉达把吃剩的东西(),因为她当着( )。

  指名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细细品味。

  故事一:

  1.出示故事的题目:为什么要说“谢谢”,质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后说“谢谢”?)

  2.学习描写小河的句子: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爷爷和小男孩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请你划一划描写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地潺潺声。

  理解词语:缓缓、潺潺(翘舌音)

  3.理解小男孩的话。

  爷爷喝了这么清的河水后对小河说谢谢!小男孩听了,他笑了起来。

  出示: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1)指名读。找找提示语。说说如何读好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自由感悟。交流朗读。合作读。体会小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动。

  4.理解爷爷的话。

  (1)读爷爷的话,想:人与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呢?

  (2)平时你在什么情况下也说“谢谢”的?

  5.听了爷爷的话后,小男孩沉思

  起来,他会想些什么?(人应该讲礼貌,也可以说人懂得感恩。)

  6.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故事二:

  1.出示题目: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师述:有这样一个画面,两个小姑娘走了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后,坐在地上边听夜鹰唱歌,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他们各自怎么做的?用“ ”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后出示句子。

  学习生字:

  剩:给乘加个部首。

  撕:做个撕的动作。

  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体会两个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

  3.你能说说她们不同做法的原因吗?奥莉娅把垃圾扔进灌木丛是因为——,而莉达则是觉得——

  奥莉娅——谁也看不见。

  莉达——当着夜莺的面感到羞愧。

  4.想想:莉达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为什么当着夜莺的面羞愧?(人要讲卫生。)

  5.齐读第二个故事。想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拓展:

  1、锻炼口头表达:你还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2、锻炼阅读能力:朗读《做人的故事》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五、课文:

  受人帮助应适时表达谢意,而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应该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能因为“谁也看不见”,就忘记做人的原则。这两则故事教会我们两个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描写和抄写本。

  2、熟读课文。

  3、和身边的同学演一演这两个故事。

  4、你能把你知道的做人的.道理编成一个故事吗?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做人的道理

  讲礼貌

  讲卫生

  教学反思

  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只需多读几遍就能理解意思,得出结论。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质疑,自己解答。虽然有些孩子问的问题比较幼稚简单,但学生之间的问与答的互动活动,使得课堂活力四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老师的我说的话还是多了点,也许是心中对学生的不信任造成的吧。以后,我要多放手,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出更多元化的个性。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本次拼音复习安排四项内容,包括巩固熟记声母、区别形近声母和读拼音巩固识字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23个声母,能熟练地按顺序读出并连成一幅图画。

  2.能区别d、b、q、p这四个形近声母;能区别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读法。

  3.指导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熟记声母,区别形近和音近的声母。

  教学难点: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23个声母卡片,硬纸做的笔画“l”和“c”。教学挂图、带音节的花篮,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我介绍:

  教师事先将23个声母做成头饰分给23个学生戴在头上,并以卡片的字母命名为每个人的名字。(上课时老师就请23个声母朋友作自我介绍。)

  师:我们已经和全部的汉语拼音声母交了朋友,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生:23个。

  师:下面我们就请23个声母朋友按先后顺序来和大家见面并自我介绍,好吗?(好。)先请第一个朋友上来。(大家鼓掌欢迎)

  b:大家好!我叫b,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家欢迎我吗?(欢迎)……

  师:23个声母朋友分别向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你看,他们多勇敢啊!他们想手拉手一齐走进动物园里和小白兔一齐玩,你们也想去看看可爱的小白兔吗?(想)

  师:(出示课本挂图)这里有一幅未完成的图画,请小朋友当个小画家按顺序连声母,完成这幅图画。

  二、指导学生复习第一题“按顺序连字母”。

  1.师拿着卡片,请学生按顺序齐读23个声母。

  2.师让学生观察每个声母身边有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小圆点)

  3.师示范:从b身边的点开始起笔与p身边的点相连,然后再与m身边的点相连。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老师把23个声母连完以后,会连成什么图画?想不想知道?(想)

  4.让学生试连,师巡回指导。

  5.引导交流,你是怎样连的?(学生边说,老师接着在图片上连线。)

  6.观察:师连成了什么动物?(小白兔)

  7.师:你们是这样连的吗?同桌互相检查,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指导学生复习第二题“我会记”。

  1、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硬纸片做的.笔画“l”和“c”,它们可以用来拼成什么声母,能拼成几个?2.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谁拼得快,拼得对。生:我有办法。(接着指名上去拼)3.指名上讲台上拼,学生边拼边说拼的过程。如:拼b是先放竖,再把半圆放到竖的右下边,学生拼一个,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卡片。

  2、齐读卡片b、p、d、q,读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生:我记住啦!)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办法,b的形状像数字6,q的形状像数字9,跟老师念:正6b,反6d,正9q,反9p……。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四题)

  一、指导学生复习第三题“比一比,读一读”。

  1.复习平舌音z、c、s,翘舌音zh、ch、sh、r的读音。(先按顺序读,再随机抽读。)

  2.对比读:z—zh、c—ch、s—sh,看谁读得好。(开火车读,小组读,集体读)

  3.复习区别平舌音、翘舌音的字形。

  (1)说说平舌音、翘舌音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师教读口诀,区别字形。如:平头小鸭zzz,z加h,zhzhzh……。

  (3)看图读拼音(先看图说话,再读拼音)。

  四幅图的内容是:zǔmǔ(祖母)、zhú zi(竹子)、cāchē(擦车)……

  二、指导复习第四题“连一连,读一读”。

  1.老师先把八个词语做成卡片,发给八个学生,然后把八个带有拼音的花篮图贴在黑板上,老师叫“一二三”,下面的八个同学就上讲台找自己相应的花篮,找到的,老师就把这个花篮送给他们。(下面的同学不停地喊“加油!加油!”)

  2.做完找花篮游戏之后,接着指导学生连一连,读一读。

  三、总结。

  师:1.同学们,学习汉语拼音有趣吗?(有趣)你们学了拼音有什么收获?(生:学习汉语拼音,我们可以做游戏,画画,说普通话,有趣极了。)

  2.通过画画和游戏,巩固了拼音和识字,生动有趣,学生乐学乐记。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5、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呢?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一、疏通句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

  2、请学生试读课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2、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欣然,高兴地。

  ⑵空中撒盐差可拟

  拟:比,比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⑷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

  ⑹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提问: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

  ⑴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⑵“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前者较有韵味)

  ⑶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⑷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⑸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⑹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⑺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来。

  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伸

  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⑴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

  ⑵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相关阅读】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复杂关系带来的虚幻迷离的色彩,使得诗中的意象一下子超越了一般意象的具体形象和实际意旨,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生发出完全不同的对诗意的理解,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似乎是一个朦胧梦境的再现;如果从“雨巷”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意义,这又可理解为“一种人生体验或感悟,一种孤寂仍在渴望、迷茫又有期待的人生况味;如从“姑娘”的视角探索,也是对一段逝去的爱的梦中回忆与追诉,总之,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语文教案 篇9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的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字,认识1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可以分辨方向,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甚至还超过了人类呢!想去看看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2、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3、 《动物的远游》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根据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4、 现在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看看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三、 复习巩固

  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四、 指导书写

  1、 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最难写的字是哪几个?应该注意什么?

  2、 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师辅导,强调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请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介绍动物远游本领的词句画下来。

  2、再读课文,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3、 师出示表格,学生答后填表,了解不同动物的本领。

  4、 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在小组内表演,展示不同动物的本领。

  5、 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进行比赛,看看哪组介绍的动物多?

  6、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动物远游有了很多了解,那能读读吗?

  7、 表演读:谁能戴上头饰来读?

  三、拓展延伸

  1、小小的蜜蜂,鸟类,三文鱼等这些动物认路的本领确实令人惊诧,你还知道哪些?

  2、上网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个关于动物的小报。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远游

  蜜蜂 回家从不迷路

  鲈鱼 有一定季节性和归路性

  鸽子 燕子 认路本领惊人

  三文鱼 耐性和毅力

  夜莺 认路本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优秀教案02-0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