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2)学看图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
(3)感受音乐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中的形象
活动准备
1、游戏“点小动物”。
2、“扭”的动作。
物质准备:音乐图谱一张,毛毛虫、大树胸饰各10个。
活动过程
(一)点小动物引出歌曲。(3分钟)
1、伴着歌曲旋律和幼儿做游戏“点小动物”。
游戏2-3个动物后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第一句歌词游戏。“毛毛虫呀,扭出来呀,扭扭扭扭扭扭扭”。后让点到的幼儿用不同动作来表现“扭”。
(二)学唱歌曲(10分钟)
1、熟悉乐曲第一乐句。
利用乐曲第一乐句游戏“点小动物”若干遍,可以让幼儿轻声跟唱。
2、用图谱帮助记忆歌词,熟悉歌曲的三拍子节奏。
出示第一乐句图谱。用手的节奏和歌曲的演唱帮助幼儿理解三拍子乐句。
3、情境引出歌曲第二乐句。
大树爷爷想和毛毛虫做一个游戏,挠痒痒。你们会挠痒痒吗?(幼儿同伴间互相体验挠痒痒的愉悦感受。)
出示第二乐句图谱,再次用手的动作和歌曲的演唱让幼儿感受三拍子乐句的节奏特点。
4、完整跟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2)幼儿跟着图谱学唱歌曲1——2遍。
中间根据幼儿学唱情况解决难点:唱满每一乐句最后音的三个节拍。
(3)幼儿跟着图谱和老师的口型演唱歌曲1遍。
(三)游戏“挠痒痒”。(5分钟)
1、讲解游戏玩法。
每个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自己的胸饰,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扮演大树的孩子在场地中找个位置站好,并摆好造型。(要求幼儿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扮演毛毛虫的孩子找一棵大树做自己的好朋友。跟着音乐边唱歌边用各种能表现歌曲的动作进行游戏。游戏一遍后互换角色。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表情,在微笑中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激发想象力和启迪智慧的力量,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注到别人的情绪,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本次活动就是以“微笑”为主题,引导幼儿知道微笑能够使自己和他人心情愉悦,喜欢微笑。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组合,在纸盘上拼出笑脸。活动中有“我来逗你笑”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协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目标】
1、知道微笑能够使自己和他人心情愉悦,喜欢微笑。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组合,在纸盘上拼出笑脸。
【活动重难点】
难点: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组合,在纸盘上拼出笑脸。
重点:了解微笑的作用,喜欢微笑。
【活动准备】
1、纽扣、瓶盖、各类豆子、毛线、坚果壳、糖果等材料若干;
2、贴有双面胶的纸盘人手一个;
3、白板课件。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互动法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看表情猜一猜。
师:你们今天开心吗?
师:我有一个办法一下子就能猜出来你们开不开心,现在我来试试看。
(教师根据幼儿表情猜测幼儿心情)
师:我猜的对不对呀?我是用的什么办法来猜的呀?(用眼睛看)
师:原来啊,你的心情都写在了你的脸上,如果你笑了,那么你可能很开心,如果你皱着眉头,那么可能是不开心啦。
二、我来逗你笑
1、出示男孩子动态图,表情不开心。
师:这个男孩子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他不开心?(幼儿讨论)
师:看到他不开心,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逗他开心吗?
师:你可以走到他的面前和他说一说、玩一玩、看看能不能让他开心。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点击不同按钮,如办法不够好,“男孩”则摇头、落泪,如果是好办法、“男孩”的表情则慢慢笑起来。)
2、开心的表情
师:小朋友们真热心,想了这么多好主意,看,现在男孩子看上去怎么样?
(笑了、开心了……)
师:看到他笑的这么灿烂,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3、我爱笑我健康。
师:你们喜欢掉眼泪的孩子还是爱笑的孩子呢?
师小结:原来小朋友们笑的时候是最好看、最可爱的,当你看到别人在对你笑,你自己也会很开心。
师:你们知道吗,“笑”还能治病呢!其实“笑”也是一种运动,你经常笑嘻嘻的啊,能让自己的胃口变好,使人更有精神,还能放松身体。
师:原来“笑”有这么多的功能,谁再来说说“笑”有些什么功能呀?
(请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师:让我来看看谁是爱笑的宝贝呀?(请幼儿展现自己最美的笑容)
三、笑脸宝宝
1、被丢弃的小宝贝
师:我这里有些宝贝啊,它们可不爱笑,我们来看看都有些谁。
(出示照片:有纽扣、瓶盖、各类豆子、毛线、坚果壳、糖果等丢弃在地上的照片)
师:都有些谁呀?它们为什么不爱笑呢?
师:原来啊它们都是被人们丢弃的'东西,主人不要它们了,它们非常伤心,所以就不爱笑了。
师:为什么人们会把它们扔掉呢?(因为它们没有用了。)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帮这些小宝贝呢,让它们变得有用起来?(幼儿讨论)
师:你们想了很多有趣的办法,我这里啊也有一个办法!
(出示纸盘范例:用各种废旧材料拼贴成的笑脸娃娃)
师:现在它们看上去怎么样啊?(开心的笑了)
师:这个笑脸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幼儿观察思考)
师:原来是这些小宝贝们变成了好朋友,它们相互手拉手,变出了弯弯的嘴巴,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最后啊就变成了一个爱笑的娃娃啦!
2、幼儿操作
师: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小宝贝,让他们也变成爱笑的娃娃呀?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哦!
(幼儿自由创作,把各种材料进行拼搭组合,粘在纸盘上。)
四、我和笑脸娃娃
1、幼儿介绍自己的笑脸娃娃所用的材料。
师:你的笑脸娃娃是用什么变出来的?
师:它的嘴巴是用什么做的?眼睛、鼻子呢?
2、幼儿微笑与笑脸娃娃合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在动静交替中引导幼儿知道微笑能够使自己和他人心情愉悦,喜欢微笑。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不同组合,在纸盘上拼出笑脸。活动开始,我通过看表情猜心情的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我也请孩子们来尝试观察同伴的表情,尝试体会同伴的心情,孩子们积极的参与了观察与讨论。
第二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体验同伴的心情,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都好朋友开心。这里我采用了多媒体示范法,孩子们看到白板中男孩子会哭、回笑,非常兴奋,积极的想出了很多办法。同时我们也联系实际,请孩子们回忆了“平时班级中小朋友不开心了,你是怎么做的?”“以后你又会怎么做?”有的说:“我会把我的玩具给他玩!”有的说:“我会唱歌给他听。”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有了同伴意识,学会了用微笑来鼓励他人,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
2.初步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3.体验帮助小兔的快乐。
重点难点:
了解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并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布置小兔的家,放置活动中所需的圆形东西;ppt;圆形的玩具实物若干;画有圆的黑板;贴有吃、玩、用标记的桌子三张。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巩固认识。
1.教师出示图片棒棒糖,并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2.教师出示圆形图标,幼儿认识圆形(引导幼儿用手指画一画圆形是圆圆的)
3.教师:"小朋友,找找看你们的身上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4.教师:"除了你们身上,在其他地方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吗?"
5.请幼儿先相互讨论下再说一说,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记录。
6.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圆形的东西。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请你们来帮个忙,跟圆形有关系,看看是谁呢?
二、认识标记,猜测想象。
1.教师出示小兔图片,并以小兔口吻讲述遇到的困难,激发幼儿帮助小兔的愿望:今天小兔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玩,它想要带一些东西去,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你们猜猜看小兔可能会带什么东西去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并进一步提问,扩散幼儿思维。
如:
(1)幼儿猜测的圆形的东西是"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用来干吗的?(吃的)教师出示"吃"的标记。
(2)提问:还有哪些吃的东西是圆形的`?
(3)教师小结:圆形的吃的东西真多呀。除了吃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以此了解有关圆形的用的和玩的的东西)
3.教师小结:生活中圆形的东西真多,有吃的、玩的和用的。
三、探索游戏,学习分类。
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帮小兔猜到了这么多圆形的东西。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小兔要带哪些圆形的东西去公园呢!"(教师介绍时突出分类标记)
2.教师:"这些东西都藏在了小兔的家里,你们愿意帮小兔找出来吗?请每位小朋友去找一个清单上有的圆形东西送给小兔,送的时候要看清标记并且要告诉小兔你帮它找到了圆形的xxx。"(先请两位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
3.师幼一起游戏,并注意观察幼儿找寻标记情况以及语言的表达和礼貌用语的使用。
4.师幼一起检查游戏结果。
四、分享快乐,情感提升。
教师以小兔的口吻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所有的东西,我真开心!为了表示感谢,我请你们吃圆形的糖果,喜欢吗?说谢谢的小朋友才有哦!"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走到洗手台,抹上肥皂洗手,田田小朋友的手不停地搓手,然后她将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用嘴开始对着吹气,从食指和大拇指围成的圈里飞出了一个泡泡,他的操作引起了许多孩子们的大胆探究。这给了我许多的灵感思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预设了这样的科学活动。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吹泡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很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孩子的兴趣上让幼儿去探究总结出吹泡泡工具必须满足的条件,在满足吹泡泡条件的经验基础上幼儿又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探究中提升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1、知道有缝有空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对探究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2、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吹出泡泡,并能用图示、表征的方式记录。
3、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重点难点
1、对探究过程的比较总结出结论
2、通过结论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吹出泡泡。
活动准备
记录表3张、笔,每人一套操作工具(吸管、漏勺、钥匙、树叶、树丫、扭扭棒、记录表、笔)泡泡水四小桶、材料包(剪刀、皮筋、绳子、胶布)、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引出吹泡泡
1、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老师这个桶里是什么吗?(泡泡水)你们有没有吹过泡泡?
2、请一位小朋友上前用吸管吹泡泡,老师引导小朋友吹泡泡要仔细观察,怎样才可以吹出泡泡。
通过请一名幼儿在大家面前尝试操作过程中小结:我们提醒幼儿在吹泡泡时我们要注意,吹泡泡时嘴不能碰到吹的泡泡水,然后在吹泡泡时不能对着人吹,在吹的时候集中对准吹。
(二)引出材料幼儿探究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吹泡泡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材料。(老师在出示表上采取遮盖种类的方法吸引幼儿注意,然后一张一张图撕下来。)你们看看猜一猜有那些材料。有吸管、漏勺、钥匙、树叶、树丫、扭扭棒。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吗?
黑板上出示记录表图。
小朋友们理解这张图的意思吗?幼儿自由回答。这张图是记录小朋友们猜测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猜想能吹出泡泡我们在对应的筐里用符号“√”表示,不能吹出泡泡我们在猜想对应的框里用“×”表示。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老师在这张纸上记录孩子们的猜想。)
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我们一起自己去试一试吧,小朋友们尽可能的都要试试这些材料哟,把你们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你们的记录表上,当听到找朋友的音乐的时候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探究的过程。好吗?
操作记录,能吹出泡泡的打“√”,不能吹出的打“×”。
(三)小朋友们探究材料
小朋友们探究材料,并做记录。老师巡回观察孩子们操作的过程。待孩子们都基本操作完材料后老师放音乐。
(四)分享探究结果(预计有X人参与操作活动,有X人使用这种工具能吹出泡泡,X人使用这种工具不能吹出泡泡)
黑板上出示记录表图。
他们能吹出泡泡吗?
小结能吹出泡泡的特征:
吸管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有几个就统计几个?不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然后请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吹出泡泡的。再请一个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么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试试吸管能不能吹出来。证实吸管可以吹出泡泡来。同理,钥匙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有几个就统计几个?不能吹出泡泡的请举手?然后请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吹出泡泡的。再请一个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么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试试吸管能不能吹出来。依次统计漏勺、树丫、树枝、扭扭棒的实验结果。
小结: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请小朋友们说出探究材料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孔或者洞)老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孩子们探究的结果。
(五)运用吹出泡泡结果来制作不能吹出泡泡的物体。
1、这里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你们这会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请小朋友选择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包,材料包里有绳子、皮筋、剪刀、透明胶等工具,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变成能吹泡泡的材料。一会听到音乐请小朋友们带着你们操作的结果,我们一起来分享。
2、小朋友们操作,老师观察探究的过程,然后放音乐请小朋友回到位置上,分享小朋友们探究过程。树丫能不能吹出泡泡,你是怎么让树丫吹出泡泡的,分享你的操做方法,老师用简笔画的方法记录孩子操作的方法。同时也记录不一样的操作方法。孩子们没有争议又进行下一个探究。依次扭扭棒,和树叶的探究。
黑板上出示记录表图。
记录表图
(3)预设
他们能吹出泡泡吗?
怎么改变材料吹出泡泡
小结选用什么工具使物体变成泡泡工具的:
活动总结
小朋友们使用了剪刀、皮筋、绳子、胶布这些工具把不能吹出泡的物体变成了能吹泡泡的工具。其实泡泡水在通过有洞有缝隙的中间,会形成一成膜,当你吹出的气体通过这层膜时,气体就会被包裹起来,就变成了泡泡。
今天小朋友把不能吹出泡泡的物体通过自己的操作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工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思考变成可能。老师在区域里还可为你们提供了许多的材料,我们一起去思考思考,动动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小班教案 篇5
1. 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自己闻到过的气味(气味、甜味、焦味等)。
2. 玩游戏: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看谁的本领最大”游戏,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试着分辨预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并鼓励幼儿鼓掌。
3.引导幼儿谈论鼻子的功能。
除了嗅觉,鼻子还有什么用呢?孩子们会说:呼吸。老师给予相应的鼓励。例如:当一个人感冒时,他的鼻子很容易堵塞,他闻不到。同时,他觉得有哮喘,但呼吸急促。那种味道很不舒服。孩子有这种感觉吗?孩子们会回答:“是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鼻子免受任何伤害。
注释:举例说明鼻子的功能。让儿童更容易了解及加强保护鼻子的意识。)
此刻,老师有一个故事。如果孩子们想听,他们怎么了?故事的名字是“长着一个翘鼻子的鲁鲁”。
(备注:进一步加强儿童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4. 如何告诉孩子正确擤鼻涕:
和孩子们交谈。通过以上的游戏,孩子们了解到鼻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时流鼻涕是不可避免的。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流鼻涕时,不要随便擦。用手帕或纸巾擦鼻涕。那么怎么用手帕擦鼻涕呢?
孩子们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孩子的表现,解释的正确方法吹鼻子,按住鼻子用手帕或纸巾,先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吹鼻子的鼻孔,然后按住另一个鼻孔,轻轻吹,鼻孔周围擦鼻子。
点评:通过教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潜能。)
5. 听故事,讨论:
老师感性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鲁鲁是对的吗?那些东西塞不进你的鼻子?孩子们可以自由回答,根据老师的要求做一个补充。
总结:保护你的鼻子。不要抠鼻子。不要堵住你的鼻子。既危险又不卫生。
(点评: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鼻子的重要性。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关闭部分
组织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擤鼻涕,并用正确的动作鼓励孩子。
(总评:直观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满足了幼儿对知识的渴望,也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健潜能、自我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健康习惯。)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探索和发现,愿意尝试操作活动。
2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根据生活经验,讲述弹珠旅行的故事。
活动准备:
范画一张,画纸、弹珠、勺子、颜料、操作盒、抹布、衬衫盒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玻璃弹珠,让幼儿去探索如何去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噢,是弹珠。
(2)弹珠可好玩了,你知道它可以怎么玩吗?(小朋友说)弹珠这么好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3)总结: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我一起学一学。
二、教师示范滚画过程,并引导幼儿讲述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弹珠宝宝旅行的画。看看画上有什么?(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谁知道这条线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后发散性思考。)你们说了这么多,那我们来给弹珠宝宝编个旅行的故事吧。想想弹珠宝宝会来到哪里旅行?还会来到哪里旅行?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通过引导后讲述弹珠宝宝旅行的故事。)例:一天,弹珠宝宝来到河边,来到了田野里。它看见了小草,看见了蝴蝶,看见了毛毛虫。慢慢的'它走累了,就回家休息了。你们喜欢弹珠宝宝的旅行吗?我们带着弹珠宝宝去旅行吧。
师:弹珠宝宝穿的是红颜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轻轻的将弹珠宝宝放到盒子里,再两手放两边轻轻拿起盒子,弹珠宝宝开始旅行了。想想弹珠宝宝会来到哪里?还会来到哪里?你们刚才还说到哪里了啊?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通过引导讲述弹珠宝宝旅行的故事。)我们再带弹珠宝宝去旅行一次吧。这一次,弹珠宝宝穿的是蓝颜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轻轻的将弹珠宝宝放到盒子里,再两手放两边轻轻拿起盒子,弹珠宝宝开始旅行了。这一次的旅行,和上一次去的地点和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想想弹珠宝宝这一次会来到哪里旅行?还会来到哪里旅行?它会看到什么?还会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讲述于第一次旅行不一样的地点和看到的事物
三、幼儿自由滚画,教师讲解滚画要求及巡回指导幼儿滚画。
1、师:你们想带着弹珠宝宝去旅行吗?旅行时一定要告诉弹珠宝宝它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现在我们弹珠宝宝去旅行吧。(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讲述及滚画)
2、师:我们的弹珠宝宝旅行都结束了。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弹珠宝宝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什么?
四、展示弹珠旅行的画。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能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并说出理由。
3.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头饰;分别印有“1”“2”“3”“4”数字的帽子各四顶;骨头、小鱼、萝卜、小虫的盘子。
3.自制火车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听声音,猜客人
1.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找出它的图片(小狗、小猫、小鸡、小鸭)。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激发兴趣。)
2.小动物们要出游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吃的东西:找食物
(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二、小动物旅行开始了——学习对应
1.我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2.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再次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捉迷藏。
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朋友来找他们,引导幼儿寻找规律。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感知颜色的对应)
2.(1)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老师是司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1、2、3、4个座位。
(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巩固手口一致点数4,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2)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四、操作纸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能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己初步了解故事中动物的一些主要特点。
2、教学挂图《鼠宝宝找朋友》、课件1《鼠宝宝找朋友》,CD《鼠宝宝找朋友》、幼儿读物7《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重难点:能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问题。
活动过程:
1、了解故事名称:
教师模拟小老鼠的叫声。“吱吱吱,谁在叫,”(出示教具小老鼠。)
“听一听,鼠宝宝在说什么?”
“我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幼儿动作体验(跑跑、跳跳),初步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2、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播放故事CD。
教师在听故事过程中插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鼠宝宝找到布娃娃,怎么说的,他要找一个怎样的.朋友?”
“鼠宝宝找到小鸭子,怎么说的,他要找一个怎样的朋友?”
“鼠宝宝找到小青蛙,怎么说的,他要找一个怎样的朋友?”
鼓励幼儿学说短句并做动作体验。
3、听故事大胆跟讲:
幼儿完整地听故事录音。
“想一想,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
“什么动物会跑又会跳?”
再次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20
【经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精选]08-08
小班教案(精选)08-31
【精选】小班教案09-04
小班教案11-08
[经典]小班教案11-09
(精选)小班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