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问、讨、练”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懂得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言句子的意思。
〖教与学的步骤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1、学生自由诵读。
2、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⑴ 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⑵ 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⑤ 即书诗四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⑥ 日扳仲永: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⑶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 余闻之|也久
⑷ 理解几个词语:
① 养父母:赡养。
② 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③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④ 邑人:同县的人。
⑤ 从先人还家:跟从。
⑥ 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⑦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⑧ 如此之贤也:(有)才能。
⑨ 且为众人:尚且。
⑩ 固众人:本来。
⑸ 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② “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3、检测自读效果:
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幻灯)
⑴ 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①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⑵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父异焉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 稍稍宾客其父
④ 或以钱币乞之
⑤ 环谒于邑人
⑥ 泯然众人矣
⑦ 贤于材人远矣
⑧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品味课文内容;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与学的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点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⑴ 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⑵ 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 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
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
“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3、点学生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 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⑵ 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⑶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4、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5、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分组讨论)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6、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7、说说你的人才观:
讨论并归纳: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
8、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⑴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⑵ 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例: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一样。
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像大发明家爱迪生……
2、有的同学学习很努力,成绩却与付出不成正比,于是他们认为天资才是成才的关键,学了这篇文章后,请你表述一下你的看法。
3、请课后注意收集有关“成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叙述经历:天资聪慧 忽啼求 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泯然众
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思路:
自主诵读,积累生字词;合作揣摩,理解童真童趣。共同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18课——丰子恺的《竹影》。(板书课题)
请看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老师相信大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一定能顺利达成目标。
二、诵读课文,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
1、点中间的一排8个学生轮流读课文,读错就停,大家帮助更正后接着读下去。
生轮读课文,师巡视,重点指导差生听读,并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积累生字词。
恺 水门汀 徘徊 撇 参差不齐 口头禅 惬意 蘸
生读完后,师则指着(投影)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
点会的学生读,并说出词意,理解记忆,然后齐读两遍。
三、速读课文,自主合作,概括主要情节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一)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一)
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批注关键语句,利用“导读提示”和《探究之旅》等相关资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情节。如有疑难,可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说出主要情节。
生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师巡视,引导学生兵教兵。
5分钟后,生说情节,师板书。月夜相聚;探讨问题;描绘竹影;艺术教育。
四、品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投影出示)进行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自学指导(二)
品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描写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句,同桌间交流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并作简要评述。如有疑难,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正确评述。
友情提示:先指明段落,再朗读然后评述,要敢于表达独特见解。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学生兵教兵。
师问: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为生动形象?为什么?
生交流,师及时鼓励学生表达独特见解,关对学生的见解予以肯定或否定。并补充归纳:品析精美语言时可从语句的修辞、含义和作用等方面品析。
五、当堂训练,探究学习,分享学习体验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出示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相互
交流;如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3分钟后,比谁的表现更精彩!
六、结束语: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
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美吧……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同学探究、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同学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3、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4、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同学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5、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课前准备】
1、收集在课外书上认识的字,准备在展示会上交流。
2、准备过“六一”节的照片。
3、生字卡片,小黑板,新华字典,庆祝“六一”的录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字。自身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
第二组:“加一笔”
第三组:“加两笔”。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
“厂”翘舌,后鼻音
“申”翘舌,前鼻音
“甲”是三声“jiǎ”。
4、教师示范:同学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例如:
师:“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字形魔术:给“口”字加两画,能变化成……。
5、练习给生字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出示词语小黑板,自读词语。
⑵ 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⑶ 自由选词说一句话。
⑷ 齐读词语。
2、我会连:
⑴ 出示三组字和其拼音,自身练习读字。
⑵ 指名认读,并连线。
⑶ 同桌互读,男女分组读。
3、读读背背:
⑴ 小黑板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⑵ 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祖国南北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⑶ 自由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身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1、创设情境一:
⑴ 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 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2、创设情境二:
⑴ 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同学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同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⑵ 说说自身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顾问顾问,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题,明确要求:
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
⑴ 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⑵ 做“摘苹果”游戏:
出示小黑板,同学“摘苹果”认读汉字,并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的。
⑶ “识字角”展示自身打印或剪贴出来的在课外认识的字,与同学交流。
⑷ 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
二、比比谁最快
1、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⑴ 介绍字典。
⑵ 按顺序背熟汉字拼音字母表,注意对应的大小写字母,为音序查字做好准备。
⑶ 引导同学一步一步学习音序查字法。
⑷ 同学试查,先慢后快。
2、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提出注意事项:
⑴ 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⑵ 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里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3、竞赛查字典:
⑴ 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187、206、395。
⑵ 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宽、溪、往、解、准、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 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 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 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 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 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九、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优秀教案02-0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