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9 10:45:5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8篇(优)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观察各种不同的蛋.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课件产生探索各类蛋的兴趣

  知道鸭蛋、鹌鹑蛋、鸭蛋、乌龟蛋和蜗牛蛋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二、活动准备:

  数种不同的蛋(如: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鸵鸟蛋、鸽子蛋……).

  有关蛋的资料及课件。

  三、活动过程:

  1、事先请家长协助收集不同种类的蛋。

  2、展示收集的蛋,请幼儿观察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加以比较。

  3、让幼儿操作活动课件,知道和认识不同的蛋

  4、将幼儿收集的`蛋打(剥)开来,请幼儿看一看蛋里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5、将熟蛋切开,和幼儿分享;生鸡蛋则请大家轮流搅一搅,煮个蛋花汤。

  四、活动评价:

  能比较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能说出蛋里面有什么。

  五、延伸活动:

  可以请幼儿带一本有关蛋的书来幼儿园里和大家分享。

  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您可以带幼儿到园所附近的公园,请幼儿仔细地观察树叶或小池塘,或许会找到一些动物的蛋宝宝。

  六、活动评价:

  能比较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能说出蛋里面有什么。

  七、延伸活动:

  可以请幼儿带一本有关蛋的书来幼儿园里和大家分享。

  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您可以带幼儿到园所附近的公园,请幼儿仔细地观察树叶或小池塘,或许会找到一些动物的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钩码的质量 牛顿 钩码提升距离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科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有些物体会沉,有些物 体会浮,初步 感知沉浮现象。

  2、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小船,交流制作的体会。

  活动准备

  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车、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硬纸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纸、牙签,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 出示玩具车,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车在水中的情况。(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况。(飘浮。)

  3. 向幼儿提问:

  把玩具车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车和船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

  船像什么?

  4. 出示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等,请幼儿放在水中,看看哪些东西像船一样浮在水面。

  5. 老师示范利用纸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纸盒中央贴一小块泡沫板;用牙签穿过彩色纸;把牙签插在泡沫板上。

  6. 请幼儿尝试自己做小船。

  7. 请幼儿尝试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来。

  活动评价

  能初步判断哪些物体可以浮上来或沉下去。

  能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玩具船。

  活动建议:

  1.教师在组织本活动时尽量更多地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随时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动。

  2.将此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鼓励幼儿探索家中各种物品的沉浮情况,并把新发现带到幼儿园,和同伴、老师分享。

  3.活动适合在暖和的时间或地方进行。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以及种类。

  2.产生探索马铃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观察力。

  活动准备:

  1.马铃薯的生长过程PPT。

  2.马铃薯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马铃薯又和我们见面了,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你们知道马铃薯是怎么长出来的吗?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马铃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么生长的。

  二、欣赏课件,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欣赏课件,了解马铃薯的播种过程。

  (1)马铃薯发芽。看看马铃薯的芽是在哪里长出来的?

  (2)马铃薯的播种。怎么样来播种马铃薯呢?带有芽的马铃薯叫“种薯”,切开以后马铃薯该怎么种呢?

  2.继续欣赏课件,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马铃薯发芽。马铃薯种下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2)地底下的马铃薯。地面上马铃薯的叶子在不断长大,那地底下的马铃薯在生长吗?

  (3)观察地底下马铃薯的生长图片。

  (4)马铃薯开花。你们知道马铃薯会开花吗?它的花是什么样的?因品种的不同,马铃薯的花朵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白色、紫色等。马铃薯开花的时候,地下的马铃薯也在悄悄的长大。

  (5)叶子枯萎了。等花凋谢后,马铃薯的叶子怎样呢?这时候地下的马铃薯长成什么样了呢?

  (6)观察地下马铃薯。

  (7)挖马铃薯。这时候的马铃薯已经长大了,可以挖出来吃了。因为马铃薯是长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哦。瞧,个头多大,肯定很鲜嫩。

  3.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马铃薯是怎么长成的吧。先要等它发芽,然后用刀切成几块,种在地下。接着它会发芽,长出叶子,然后开花,等花朵凋谢后叶子会慢慢枯萎,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挖马铃薯了。

  三、观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种类

  1.我们平时看见的马铃薯是什么样的?其实马铃薯有很多种类,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样的。

  2.观察不同种类的马铃薯图片。

  四、活动延伸

  准备一个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将马铃薯放在水里,观察马铃薯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1.时间的单位,停表的正确使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停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动手实验、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收集有关记时间测量工具的资料。

  教学器材:常用的计时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时间的单位

  用停表测时间

  国际单位简介

  复习巩固

  思考并回答

  学生汇报自己资料,相互合作学习。

  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同桌相互并补充完善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个别答疑

  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安排课外查找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下节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人都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启发并允许学生有多种回答,最后点明是时间)

  讲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呢?时间又应该用什么来测量呢?请同学们自学回答如下问题:1。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二、新课教学

  学生以学习小组(4人一组)的形式交流自己提前有关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和方法,相互合作学习

  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日晷,燃香,沙漏

  教师可以结合古代在记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和主义教育。

  常用:手表、闹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原子钟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秒、分、时、天、月、年……

  1小时=60分1分=60秒

  设问:你知道现在最先进的计时方法什么吗?

  教师简介:世界时、铯原子钟(也可以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设问: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呢?

  3.时间的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生同桌相互并补充完善

  实验室常用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使用方法: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读数方法:机械表中的短针读出的是分,长针读出的是秒,注意每大格,每小格各代表多少。

  学生练习: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

  强调: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师简介:国际单位制。

  三、复习巩固

  :让同学们自己进行。

  课堂练习:P21T1——4。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查找当今中外最先进的记时工具,并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第八节时间的测量

  1、方法和工具

  方法: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工具:钟、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2、时间的单位:秒、分、时

  1时=60分1分=60秒

  3、停表的使用: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注意: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案点评: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燃香、沙漏(滴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变化等,并使学生知道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时间的单位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可以简单介绍;实验室的计时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读数,由于学生接触较少是个难点,教学中通过动手实验多次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时间秒的规定和国际单位制都可以向学生作以简介,培养学生的兴趣。

  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古今中外记时的方法与工具课堂上交流,即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条件;停表可以随堂发给学生练习使用,可以进行1分钟内同桌谁数的数多或数到100谁用的时间短的比赛,还可以同桌相互测一分钟的脉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科学家,一个奇怪的问题;一群小朋友,一些离奇的答案。最后是玛利亚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用事实证明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课文文字浅显,但启迪深刻。它启迪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迷信权威,努力实践就会解决一个个疑惑,得到许多正确答案。共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生字、词并读通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本篇教案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 错误 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师巡视,抽生把听写的词语拿到展示台,师生一起订正,可以强调书写规则。教师问:谁能用“问题”一词说句话呢?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2)年幼的玛丽亚虽然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请教了谁?(妈妈)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呢?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

  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权威,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精选)科学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