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9 09:49: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品【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秘()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⑴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⑴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五、拓展延伸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练习:《乡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构成四节诗的核心,而这一切无不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出了“乡愁”的底蕴,最难抑、最伤感的“乡愁”,莫过于这“一湾浅浅的海峡”。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国,又充分运用了强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语文教案 篇3

  预习提示:

  1、查一查表示“看”的词语和含有“眼”、“目”的成语。

  2、阅读短文《谁的眼睛最好》,自学文中的字词。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畅谈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习《谁的眼睛最好》,懂得眼睛的.作用,体会到要珍惜、爱护眼睛。

  3、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晴。

  教学难点:

  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积累词语、句子。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观察句子的特点。

  二、哪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

  1、一个字表示看的?

  2、两个字表示看的?

  3、四个字表示看的?

  4、集思广益,共同讨论。

  三、填成语。

  四、畅所欲言

  1、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2、列举同学不爱护眼睛的表现。

  3、讨论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第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谁的眼睛最好》

  1、认真读短文,勾画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核对答案,分角色朗读。

  3、办一期有关眼睛的手抄报。

  三、初显身手

  1、调查周围能帮助盲人的设施。

  2、创设情景,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3、你此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金钥匙。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一)、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灯。眼睛若明亮,世界就光明;眼睛若昏暗,世界就暗淡。今天我们就写一写“眼睛”这个话题。

  (二)、选题

  我用我的眼睛……

  眼镜的故事

  的眼睛

  怎样保护眼睛

  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三)、审题

  注意:1、体裁不限。

  2、无论选哪题都要做到表述清楚,内容具体。

  (四)、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把背景介绍清楚

  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你的习作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附:板书:

  潮来前

  观潮潮来时 (时间顺序)

  潮过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潮来前 远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1、观潮 潮来时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潮过后 近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具:

语文教案 篇5

  ①谈话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喜庆的季节。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枫林披上了火红的衣裳,苍翠的松柏绿得更加浓郁……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学了这组教材,我们真想出去秋游,走进秋天,感受秋天,我们还想为秋天的.图画再描上几笔呢!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我们怎么来组织这次秋游活动。

  ②商量计划。

  a.分组商量秋游活动计划。

  全班讨论“到哪儿去秋游”。

  根据不同意见分组,意见相同的组成小组。

  各组根据《秋游活动计划表》的内容,商量制定比较详细的秋游活动计划。如:秋游的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到学校集合。

  秋游的地点:某公园、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准备:联系各项事宜、发通知……

  秋游的活动内容:游览、做游戏、爬山……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绘画、日记、河边的鹅卵石、山上的野花……

  b.推举小组发言代表

  提名推荐或自荐小组发言代表。

  推荐人说说推荐理由。

  根据推荐理由商量决定小组发言代表。

  讨论决定

  a. 各组代表发表意见,其他组同学及教师可对其进行质疑。

  b.各组之间充分讨论每个计划的长处与短处(教师作为学习伙伴之一参与讨论)。

  C.全班表决通过最佳秋游计划。

  d.分组讨论完善已通过的秋游计划。

  e.各组填写秋游计划表(可大家说,一个人填写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鼓励学习在写话中尝试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并根据需要尝试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真实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写话,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尝试在课外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难点:在写话中尝试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准备: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在课间操时和老师一起做游戏的录像,请学生观看。

  “看,我这只‘老鹰’多勇猛,可‘鸡妈妈’×××也毫不示弱,奋力的保护‘鸡宝宝’们,再看‘鸡宝宝’们快乐的表情,那次游戏大家玩得可真开心!”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的课间生活可真有趣。可老师还想了解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过的,你们能和老师谈谈吗?(学生发言)

  你们的课余生活可真丰富多彩,那么,你们在课余时间都做过那些游戏呢?今天我们就说一说《有趣的游戏》。(板书课题)

  二、启发谈话,相互交流

  1、在学校,你们做过那些游戏?

  2、每天写完作业后,你要做些什么?全班交流。

  3、一年中有很多的节假日,比如五一、十一、春节,每到这时,你会安排那些课外活动?

  4、原来,可爱的你们竟然做过这么多有趣的游戏。在你玩过的游戏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个?当时是怎么玩的,你的心情如何,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

  5、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表达流利,学生互相评议说得怎样。

  三、指导写话

  1、明确写话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笔把这些有趣的游戏记录下来。”

  2、教师用课件出示教师的范文,注意观察格式。

  3、提出写话的要求:把内容尽量写完整语句要通顺,尽量使用学过的词语,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习作,指导评议,学生补充修改。

  将学生完成的习作用投影仪展示,其他学生评议写得怎样,该如何修改。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可那些精彩的瞬间却很难与忙碌的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所以,请同学们用心感受游戏的快乐,再用笔把当时的情境记录下来,把这份快乐带给父母,你们愿意吗?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⑴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⑵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⑶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⑷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⑸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⑹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⑺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⑴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一幅“鹅”的挂图。

  ⑵制作带姓氏的花。

  ⑶声、韵母贴图两张,拼音卡23个。

  ⑷反义词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⑴激趣导入。

  a、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前面学习中认识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同学们还记得吗?

  b、教师依次出示拼音字母卡片。

  c、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在读准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发音方法。

  随时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快。

  ⑵找一找。

  a、教师贴图,两座小房子,分别写着声母、韵母。

  b、游戏。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拼音送到火车站休息室,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c、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激励:教师给贴对的小房子上插上一面红旗鼓励,如果贴错,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也可以请同学帮助后再插红旗。

  ⑶写一写。

  a、提出要求:请各小组的组长负责,以开火车或小组喜欢的形式请每位同学都读一读,读得小组同学满意的可以由组长发红花鼓励。

  b、各组同学合作拼音分类。

  c、发拼音练习纸一张,请你把桌上分类好的声、韵母按要求抄在四线格里。

  d、同桌互相检查。

  e、教师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评议。

  二、我会连

  ⑴游戏激趣。

  a、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配合做个“反话游戏”,小朋友们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来。

  b、老师说,学生做:教师说大,学生用手比小。教师说小,学生用手比个大。教师说前,学生用手比后。教师说下,学生用手比上。

  c、过渡引导:刚才老师说的话和小朋友们做的动作正好是相反的,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呢?

  ⑵学生对字游戏。

  a、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意思相反的词,现在我们来做个对字游戏。游戏规则:拿到“出”的同学大声读:“我是‘出’。”拿到“入”的同学大声回答生生世世上:“和你相反,我是‘入’。”

  b、学生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当小老师领全班读:出—入,左—右,上—下,大—小。

  还可以进行说句练习,如:西瓜的,苹果小。

  c、请同学们把这一题完成到书上。

  三、我会读

  ⑴游戏激趣:“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或两个以上的同学,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要读得又快又准,如果读错不能及时纠正,就要加读一张,看谁最快读完手中的识字卡,就可以得到小小的奖品。

  ⑵尽量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⑶把卡片中你认为是一类的试着摆放在一起。

  ⑷请摆好的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四、我会连

  ⑴出示电脑课件“翻词条”。

  a、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的字可以互相交流,或向老师求助。

  b、教师指名,请学生自己选择词条。读对后词条自动翻转。

  c、在课件上直接显示词、图并对应画线,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d、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⑵试着连一连。

  a、学生在书上做练习,指导用尺子连线的方法。

  b、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帮助。

  c、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在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读说说

  ⑴谈话导入。

  a、小朋友们在家里,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爸爸、妈妈和你常做的事有哪些呢?

  b、学生自由发言。如:爸爸看报纸。妈妈做饭。我学习。

  c、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同桌互相读,指名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大胆读。

  ⑵看图说句子。

  a、出示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

  b、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踢。

  洗。

  读

  c、小朋友刚才是看图说句,现在我们只有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请你想一想,在说一说,沙沙在做什么?学习自由充分地说,不必要求一种统一的形式。

  二、我会认

  ⑴出示投影“姓氏花”。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识字练习,请同学们把自己认识的'姓先说给同桌听,看谁说得多。

  ⑵学生交

  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⑶做练习。

  a、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b、涂好后,读给同桌听一听。

  c、如果同桌又教给你了新的姓氏,还可以继续涂。

  ⑷教师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漂亮。

  a、学生一边涂一边交流,引导学生主动认,越认越多。

  b、教师巡视,个别指问:你是怎么认识的?

  c、请识记较多的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d、投影出示一到两朵花,上面的姓氏以课本外常见的姓氏为主。

  三、读读背背

  ⑴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见了图上的大白鹅,想说点儿什么?

  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到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了这只大白鹅。

  ⑵出示古诗。

  教师范读。

  a、c、学生试读。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

  b、激趣: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读正确,读清楚。

  d、组织学生评价。

  ⑶教师带读,学生字读,比赛背。

  四、扩展活动

  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给同学介绍一下,再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

语文教案 篇9

  课题:《麦哨》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学生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教学设计安排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习步骤,如何让这四部分连贯成一个学习语言的整体,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把握哪一部分为重点,侧重于哪一部分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如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习交流引入课堂学习中。

  如学生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须在学习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学生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安排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习扎实有效。

  如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成效。

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较高质量的传美课堂生活,必须拓展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获得道德认识、道德评判方面的收获,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学会合作交流等隐性教学目标的追求,那么传美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对道德认识的掌握,而应体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传美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化,生活角色的选择,把时间和空间放手给学生,打破传统观念,让学生到生活中、社会中、网络中去学习,再回到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教学有机指导,相信会更加充满活力。

  设计特色:乐于参与,主动汇报

  教材简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小学高年级组的一课。本课列举了古今往来名人们诚实守信的事例,并且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为培养学生的修养提供了很好材料。

  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做事不踏实,缺少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人为善,做事情缺少诚信等。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这一课目。

  教学目标:

  1、指导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2、懂得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引导如何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网络中、社会中去做调查,挖掘同学间、邻里间、商家中的典型事例;

  2、从多种渠道(听到、看到书报中、网络中的)古代、近代、现代社会中名人的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

  3、收集反面事例,分析原因及后果,谈感想;

  4、收集值得讨论的事例,

  (诚实守信与哥们义气的`区别是什么?)

  5、收集有关公益广告、名言警句、儿歌。

  注:以上可自己完成也可小组内完成,自由选择,汇报时可制作课件、图表、表演等方式。

  教师准备:

  1、深入到各组中了解收集情况,指导归类整理,

  2、设计汇报环节。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同学们,上次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布置了本次课的内容那就是“诚实守信”。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四个字的?(可结合资料谈、可查字典、可以从字面、从自身经历谈。)

  教师:看看书中是怎样说的?(诚实守信,就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

  教师:那么诚实守信有哪些意义呢?(汇报收集的资料)

  信息交流开始:

  信息反馈表一:

  信息来源时期人物事件启发手段

  古代曾子

  商鞅

  宋合曾子杀猪

  商鞅变法立竿为信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近代罗荣恒

  齐白石帮助民族人士

  以画像自荣

  现代女记者

  温总理金利来领带

  哈佛演讲

  信息反馈表二:

  调查对象来源事件启发(汇报方式)

  同学(自己)亲身经历与同学有约等下去录像

  老师所见

  家长亲身经历答应的事做到

  邻里

  商家“老干妈”的真诚

  网友

  信息反馈表三:

  不诚实守信的例子:

  事件启发汇报方式

  《狼来了》动画片配音

  《改分》情景再现

  《牛奶公司不守约》

  反馈四:(办报形式,书签制作,配图)

  成语、格言、公益广告、儿歌、歌曲等。

  成语:一诺千金、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抱诚守真

  格言: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景德传灯录?卷六》

  公益广告:

  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诚信。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

  讨论:诚实守信宇哥们义气的区别

  教师出示案例:

  两个好朋友,甲犯错误,甲对乙说:“千万别告诉别人。”乙果然没有说出去。

  总结讨论结果:

  诚实守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不掩盖过失,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并认真改正。不欺人,不自欺。善于诚恳地指出同学的缺点,并帮助他改正。

  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已经感觉到了,通过同学们的收集和课上的讨论,“诚实守信”的春雨已经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诚实守信的种子已拨入我们的心中,诚实守信之花也必将开放而且越开越美。

  给学生悔过的机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优秀教案02-0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