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7 14:54: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10篇【推荐】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2、能够在多个题目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题目。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四周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题目。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题目的看法。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四周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回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按组预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领域:

  中班科学

  活动内容:

  眼睛变魔术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中班的科学活动《眼睛变魔术》,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材料,发现眼睛的错觉现象。

  2.能将发现的和看到的错觉现象,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3.感受错觉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图像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

  活动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延伸至生活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教具:两组圆环组合图一幅;方格黑白图片一张;直尺一根;各种错觉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脑。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小鸟和笼子、蜜蜂和花、鱼和鱼缸、蝴蝶和花、雨滴和雨伞、刺猬和苹果、青蛙和荷叶、等双面转片;陀螺、滚桶若干;动画小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爬呀爬。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爬呀爬的游戏吧!"师:"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头顶上……"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得不同部位。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感知错觉现象带来的乐趣。

  1、师:"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师:刚才小朋友都讲述了自己看到过的有趣的现象,现在我请你们来看一幅有趣的图,请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环,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图上有两组圆环,两组圆环中都有两个紫色的圆环,它们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一组圆环是以紫色的圆环为中心,外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大,另一组圆环以紫色的圆环为最大的圆环,里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小)

  ②将两个紫色的圆环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教师小结:由许多大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小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紫色的圆环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出示黑白格子图,请幼儿观察讲述。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线条有什么不同吗?教师用量尺验证线条,总结:原来线条都是平的,我们看到的线条变斜了,这也是眼睛在和我们变魔术。

  (3)出示双面转片玩具。

  ①发给每位幼儿一个双面转片的玩具,请幼儿观察自己双面转片的图案,操作并观察图案的变化。

  ②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并和同伴交换玩。

  (4)为幼儿发放滚筒、陀螺、转筒等玩具,进一步体会眼睛的错觉现象。

  3、出示投影,依次出示不同的错觉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总结:这些都是错觉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在变魔术三、出示教师自制的动画小书。

  通过快速翻阅使幼儿体验错觉游戏的快乐,并将其引申至动画片的制作原理,感受错觉游戏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反思:

  《眼睛变魔术》是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设计的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中,教师以轻松、愉快的"爬呀爬"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的进入活动状态,观察眼睛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幼儿操作、观察、讨论的探究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给了幼儿很大的空间和动手尝试的机会,并利用动画小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幼儿充分感受了"眼睛变魔术"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时时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握好时机,积极地引导,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幼儿探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奇的发现,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操作游戏材料,勇于探索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新发现,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错觉,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中也存在有不足,如在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时激发的还不够,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练,对幼儿的回应上重复性的语言较多,需要进一步提高,使每位幼儿都能深入体会到错觉游戏带来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2、第一次尝试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教师用绳自制的网兜。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途展开讨论。

  (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

  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

  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

  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信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知道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出希望,并为此努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人类信息的传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冲“鸿雁传书”“狼烟滚滚”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可以说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真正实现了沟通的零距离。本课正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网络的学习了解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飞速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保存方法的变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资料、挂图、几条新闻录象、磁带、磁盘、光盘、竹简、木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很多事情发生。就像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信息是怎样传递和保存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介绍信息的传递方法

  (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新闻、消息、知识等)

  (2)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看的远、听的远,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

  (3)阅读第一段

  2、讨论保存信息的方法和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1)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人们保存信息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古到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你能不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出?

  (2)究竟你列出的顺序对吗?我们一起来揭示答案。

  (3)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信息的.吗?

  (4)讨论: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保存信息方法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比较:阅读表格,说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模拟发报:

  (1)在现代高科技通信前,电报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电报是通过文字与电码的转换来进行通信的。

  (2)进行模拟发报的游戏

  由学生提供一段话,全班完成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1)现代通信已不局限于电报、电话,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造卫星、电缆、光缆、微波传送等设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准确的现代通信网。

  (2)讨论现代通信网有哪些优越性?

  借助现代通信网可以实现通信的方法多样、操作方便、传递迅速

  5、引导学生预测未来的通信方式

  (1)现代通信网以及功能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你有没有使用过电话、电子邮件、收发过传真?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

  (2)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三、巩固总结:

  1、如果要你将小学的作文用比较安全、节省空间的方法长期保存起来,你会怎样做?

  2、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8、信息与网络

  数据通信

  保存:竹简木简帛书

  磁带磁盘光盘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脑与网络的功能,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信息传递的优势,也能看到它的弊端。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7

  一、鼓励同学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同学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同学来说有的内容同学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同学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同学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同学感到教师与同学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绩感体面地坐下。

  二、引导同学会问。 同学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同学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同学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同学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同学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同学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应鼓励同学多通过实验去发现,他们在判断吸水性还用到了挤、甩的方法来比较,如把相同纸、木材、塑料、金属都通过挤,能发现纸轻轻一挤就能挤出,再将剩下的3种资料都通过甩,通过观察被甩出的水量能发现木材中被甩出得最多,而塑料与金属通过我们目前现有的方法与观察工具无法比较谁的吸水量大,只能将两者都归类于吸水性最弱。

  3、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同学只要拿到了实验资料,就会想尽一切方法去进行观察,他们在观察白纸时,不只用肉眼观察,还通过放大镜,还比较了干的'纸与被水浸湿的纸的区别,分别用了自身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特点。书本上是先讲了古代造纸术,再由同学来造一张纸,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先让同学来动手做,让同学在动手中来发现问题,再回过头来结合古代造纸术,看看两者之间的联系。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课后反思

  过去,教师习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习惯以自己的经验来评价事物。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没等学生开口,教师就口若悬河,说个是是非非。由于没有经过学生的自我识别过程,要么出现了师生抵触情绪,要么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中迷失了自我。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正体现了教育最本质的一面,能帮助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在漫长的终生学习中受益、成才。

  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从心理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赏识的需要,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种需要更为直接和迫切。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积极评价他人。学生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肯定对方的优点再指出其不足之处。这种互评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懂得了尊重对方,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尤其是引导学生来评价教师,张扬其个性,尊重其心灵,使学生以平等的姿态来跟教师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二、自我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实验证明:学生是很有点“好为人师”的味道的,有机会叫他们自我评价,会使他们感到兴奋,注意力集中。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再学习过程,凡在自我评价中接触过的学习内容,学生记得比较牢。三、自我评价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活动中能逐渐用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能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自我教育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用。

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学习用3—4个短句说说冬季应该穿什么服装。

  2、学习用“厚厚的”、“毛绒绒的”、“暖和的”等词形容冬季的服装。

  3、知道人们的穿戴要适应气候的变化。

  准备:

  1、布置服装商店:教室内挂一些羽绒衣、厚毛衣、呢外套、毛裤等冬衣和夏季穿的裙子、短裤、单衣、单裤等。

  2、着夏装的娃娃一个。

  3、《幼儿用书》、油画棒人手一份。

  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着夏装的娃娃引出课题。

  师:冬天的天气真冷呀,可是娃娃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快要冻出病了,你们能不能帮娃娃买一些冬天穿的衣服呢?

  2、展出“服装商店”,为娃娃挑选冬衣。

  师:我们班的王老师新开了一家娃娃服装店,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由班主任王老师展出服装店展板,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冬季和夏季服装,比较冬、夏季服装的主要特点。

  提问:你们看这些衣服,哪些是冬天穿的,哪些是夏天穿的?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用“厚厚的”、“毛绒绒的”、“暖和的”等词来形容冬季的服装。

  2)请幼儿在所有服装中挑选出适合冬季穿的衣服,并分类摆放。

  师:哎呀呀,这么多衣服混在一起,娃娃不知道应该买哪一件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把冬天穿的衣服摆在一起,这样娃娃就不会买错了。

  3)启发幼儿说说夏天的衣服为什么冬天不能穿。

  提问:夏天穿的衣服冬天为什么不能穿呢?如果冬天穿夏天的衣服娃娃会怎么样?

  教师帮助幼儿了解人们的穿戴要适应气候的变化。

  3、迁移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冬天的穿戴。

  提问:

  1)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现在我们自己身上穿上了哪些衣服?

  2)除了厚厚的棉衣棉裤以外,我们还用哪些东西保护自己的小手、小脸、脖子不被冷风吹呀?

  引导幼儿说说冬天保暖用的手套、口罩、围巾、帽子等用品。

  4、完成相关练习。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在我们的幼儿用书上,有各种各样的衣服,请小朋友们把冬天穿的衣服用笔圈出来,看谁圈得又对又快!

  幼儿完成相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

  请1——2名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其它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6、教师小结。

  师:今天娃娃要谢谢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他现在知道了冬天要穿厚厚的棉衣、棉裤,还要戴上手套、围巾、帽子、口罩,这样才能让自己变暖和,不生病。小朋友们也要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这样才能身体健康,天天来上幼儿园。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精选)科学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