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建议

时间:2023-12-17 10:42:16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管理制度建议

  现如今,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制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制度建议

管理制度建议1

  一、非领导职位体系设置不科学,导致变相的终身制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许多次的政府机构改革,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设置非领导职位。基本形式主要是正副省级干部、地市级的正副巡视员、正副调研员等三个职级。当时的初衷是为了妥善安排工作时间长、贡献大、年龄大的干部。与此同时,也是由于行政领导岗位数量的限制,对于一些领导干部采取了“虚实结合”的任职模式,即在实际职务上可以是副职,但是可以按照正职来对待,这也就是所谓的“括号领导”。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目前的非领导职位设置具有不科学的因素,主要问题是把过去的终身制改成了变相的“终身制”。为什么说非领导职位的设置有问题呢?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这些非领导职位的干部管理制度模式很容易造成“官满为患”的局面。在许多国家单位、省级、市级单位中,几乎没有“干事员”,许多单位和部门出现低级别的干部领导高级别干部的情形,比如,处长领导巡视员、科长领导调研员的情况。二是非领导职位的设置体制基本上是在市、省、国家三级行政机构当中实行的比较多,县区和乡镇基本没有执行,这就必然在表面上造成越向上越好当官的机制。三是这种“虚实结合”的领导体制很容易造成许多干部实际上只拿待遇不干事的局面,任实职的领导也不好管理他们。四是这种管理制度表面上剔除了领导干部的职位终身制,而又设置了领导干部的身份终身制,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反而更加复杂化了。

  二、政策建议

  1、要牢固树立任期制观念,坚决执行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具体建议有:一是要对全体领导干部进行任期观念、任期制的教育,其重要性应该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同等重要。任期制坚持得好不仅可以稳定干部队伍,而且可以提高政绩的长效性。二是把任期观和任期制作为考量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作为考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全体领导干部、特别事实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任期制的教育活动。三是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在新的一届党政班子中工作至少五年以上,五年是一个循环周期,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能在任期内调动和提拔。对于一个领导班子的政绩评价判断,对于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和选拔使用,在正常情况下必须是根据一个任职周期的表现来进行,而不能根据一两年的表现来判断。

  2、要完善政绩考察体系,增加对领导干部任期能力的考核指标。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政府政绩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是,主要是从政绩内容和政绩形式等方面进行的,人们很少从政府政绩的可持续性和整体性上思考这个问题。政府政绩的可持续性是影响长效机制的主要因素,整体性是影响班子执政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从客观效益上看,只有当整体的政府政绩是好的或者优秀的时候,那么才能比较科学地判断一个地方党政班子的'政绩问题。为此,建议:一是改革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对任期制的考核指标,改变以个体考核取代整体考核经营管理的传统做法。二是在“四大班子”中全面建立领导班子任期制和领导人员任期制的考核制度,可以简称任期制考核。三是考核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新指标:整体性政绩、持续性政绩和创新性政绩,建立以整体性考核为主的指标体系。

  3、要以稳定基本干部队伍为出发点,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职级升迁制度和管理进行科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非常快,比如兼职、非领导职务、机构职级调整等。一是建议取消中央、省(区、直辖市)两级“四大班子”的非领导职数设置制度,对于这两个层次的领导干部确实需要调整的,应该采取保留工资待遇,降低行政级别的政策。二是非领导干部的制度设置及其职数放到我国最基层、最重要、最实效的领导岗位及其实职领导干部身上,这对提高这批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践任期制非常重要。三是当前最现实的是要提高市(州盟)、县(区)、乡镇三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职级设置数量,这对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很重要。四是可以考虑打破行政区级别与领导干部职级级别的硬套关系,破格使用基层干部。在这方面,湖南省己经探索和积累了成功经验,到20xx年该省近期在新提任副厅级干部的19名县委书记中,就有16名继续兼任县委书记,这种做法可以肯定和推广。五是要努力探索干部任期制与政府执政长效制的最佳结合方式。

  4、要以实现可持续性执政为目的,适当调整党政领导班子的轮岗制度的具体执行政策和办法。目前,我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轮岗制度己经执行多年,这对领导干部的吐故纳新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问题也由此而来,这就是我党干部制度的实践机制在本质上到底是以干部制度保证持续发展,还是以发展制度保证干部纯洁呢?管理和治理一个市或者县与管理一个政府部门是完全不一样的,部门工作相对比较单纯和好做,而市县工作就比较复杂和综合。干部制度应该为发展服务,而不能搞成相反。所以,对于市、县、乡的党政领导来说,可以根据情况连续任职10年,甚至更长。这样以来,这些领导对这个地方的情况就更加了解,决策和战略就更有持续性的保证。至于干部的管理问题那要靠制度监督来解决,不能靠频繁调动解决。

  5、要改变行政区域直接硬套行政级别的传统做法,改为根据人口和经济规模评价行政级别的制度。我国区域之间的人口数量、资源结构、经济水平、收入水平等差异很大,再加上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传统的等因素,使得我国的行政区划形成个体成立,而横向难以比较的局面。比如,有的县人口不到1万人,而有的县有100多万人,但是行政级别又是一样的,领导职位和职数一样多、政府机构的设置一个不少。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考虑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之外,其他地区的行政区划应该与行政级别可以分离,或者适度分离开,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比如,人口很多的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可以是副地级待遇、甚至正地级待遇。这一点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的改革,也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管理制度建议2

  1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现状与问题

  1.1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不断提升了工业化水平,逐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人口城市化却未能有所提升。在农村土地被征收时,很少落实相关补偿。在农村中土地管理制度较为重要,是一种生产要素,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并与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密切。虽然国家长期以来都在探索农村土地保护的有效措施,但是农村土地管理仍然比较滞后,侵害了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很难保证农民合法权益。

  1.2缺少清晰的集体土地产权主体

  现阶段政府管理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忽视了农村流转土地地位。在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土地流转很多时候都局限在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严重阻碍的城市的进入。不仅如此,由于我国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还没有得到明确,有着较为模糊的管理权限,致使畜牧业、林业以及农村等众多目标都和土地管理有所牵扯,以致于频繁出现各部门越权的问题[1]。

  1.3农村土地分散经营效率不高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实施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产生积极性,然而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了瓶颈,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矛盾日益凸显。农村传统的生产经济体制制度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同时在发展生产力时其弊端也越来越凸显。第一,现代农业设施以及农机推广受到了农村分散经营的严重影响,并且也极大影响了农村现代管理模式;第二,农民缺乏较强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很难得到提升,导致其土地耕种精力、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主动性受到制约。正是由于这些弊端存在,造成农业生产力很难实现提高。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议

  2.1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首先要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更好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同时加强对形成土地价格的机制进行完善。在让城市、农村居民享有相同的财产权力的同时,对逐步开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只有这样所构建的城乡收益分配体系才更加统一和完善。当然,还要尽快构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参考价格更加科学合理。

  2.2完善农村土地权力体系

  对于目前实行的管理体系而言,由于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法律政策并不明确,也不够充分,这就让农村集体土地的主导权逐步侧重于政府部门。因此,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农村集体土地权得到明确,从而更好的`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在相关法律政策并不明确的情况下,集体建设用地私下就转在很多地方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小产权房”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产生的,不仅体现了现阶段土地制度有着很多缺陷与不足,同时也表明了农民对土地增值收益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求。所以,有必要加快对农村土地权力体系进行完善,促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更加明确与完善,并且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加以健全,利用产权对地方政府征地行为进行约束。

  2.3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户的培训

  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资金的支出,可以以开设农村业务培训学校的方式,聘请农业专家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让农业产生中存在的难题得到妥善解决。此外,还可以组织农业专业深入田地,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并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学习经验,实现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3]。当然不仅要引进技术,还应该积极走出去,努力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提升整体培训效果。通过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土地承保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其科学决策能力,促使其创立属于自身的品牌,同时对利润空间进行扩展,从而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2.4加快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建设

  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为农地使用权提供更为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时保证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更为科学,只有决策更加科学,其政策才更具可行性、公开性与透明性,为其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对于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而言,这两者要在法律上赋予平等的地位,对于统一性质的财产性权利,让农户具备土地财产权利,从而推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各地政府要对决策的科学化加以完善,比如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等,要严格将制度落实,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可靠保障。

  3结语

管理制度建议3

  一、“拨改贷,制度和我国林业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林业企业同其它一般性工业企业一样生产着有形的、可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工业产品,同时还创造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林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不完全是商品生产。创造有形产品的投入,可通过商品交换收回,而林业企业所创造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却不能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从而不能得以实现。林业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与工、农业企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林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这是林业的突出特点。但是,森林资源的再生产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漫长的生长周期中,林木不可能随时参加商品交换,取得补偿,而又必须不断地投入。还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林价制度,因此形成了森林资源再生产周期长、投入多、效益低的特点。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及林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建设一个林业企业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自身建设,而是伴随林业企业的建设还要相应地建设一个完整的林区社会。据测算,建设一个大中型林业森工企业,其社会性建设项目就占林业企业总体投资的10%左右。建成投产后企业每年还要拿出实现利润的30%来支付这些社会性项目所需的一切费用。这是林业企业社会负担重的特性。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最主要途径是靠扩大再生产,增加产品产量来实现的。而林业企业却不能通过此途径来提高经济效益。因为《森林法》明确规定了用材林的消耗量要低于生长量,实行限量采伐,以确保我国森林资源再生产实行良性循环。这就规定了林业企业只能在一定木材生产量的前提下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也就相对地固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形成了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对固定性的特点。

  二、“拨改贷”制度同我国林业现状不相适应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是我国林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生产目的。从我国整个林业企业现状来看,70%是老林业企业。虽然这些企业上交国家的利税早已超过了国家给企业的投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了目前森林过伐严重,生产、生活项目大量欠帐,部分企业已到了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这些企业正是急需补还建设欠帐,休养生息.增强发展后劲的时候,而实行了“拨改贷”制度后,一方面按国家现行的贷款政策对无经济效益企业不给予贷款,企业生产力得不到恢复;另一方面,国家即使给予贷款,企业也是无法偿还的。新开发的林业企业从表面上看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但是,这是由于在木材销售成本中不包含原料费用,也就是说林业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很大部分是靠无偿使用国家的森林资源而获得的。而且,就是这部分收入也都被企业的社会负担、上级管理、补贴该林区其它老企业亏损等项目吃掉,所剩无几。按现行国家对林业的经济政策和还款办法,对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建设资金独立测算,一般要在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还清本息。而国家规定贷款的还款期不得超过15年,企业势必会将自有资金的大部分用于还款。这样15年后,企业将重新走到经济危机的老路上。

  三、实行“拨改款”制度将加剧林业生产的短期行为

  林业企业作为木材生产经营者,由于受林业特点的影响和经济体制上的缺陷,缺期行为一直存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实行“拨改贷”制度将进一步刺激企业轻视营林生产,把精力和资金转向木材或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中去,大大地影响森林资源的生产。林业企业的建设工期由于受客观条件以及国家财力的限制是比较长的;还由于我国目前的林业生产经营比较粗放,生产能力的形成弹性是比较大的,以及各项经济制度的.不健全。因此,实行“拨改贷”制度后,将造成企业建设上的短期行为,如盲目贷款,注重生活项目的建设,轻视生产项目的建设,建设布局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等。’实行“拨改贷”也将加剧林业企业木材生产上的短期行为。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打乱合理的布局,甚至想方设法超采超伐,造成森林资源消长比例失调。综上所述,“拨改贷”投资管理制度既不适应林业的特点也不符合林业的现状,都是不相适应的。这项制度的实施给企业在经济上套上了一道枷锁,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我国是一个贫林国家,发展林业应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我国林业现状来看,靠林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靠国家对林业的扶植,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世界上许多林业发达国家都是在财政上对林业给予支持的,我国为扶植林业的发展,也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一个林业落后的国家,需要国家继续扶植。因此,建议国家对林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仍然实行拨款制,采取指令性计划管理。

  2.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建议国家建立征收林业税制度,以保证林业发展所需的建设资金。

管理制度建议4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是否完成实现的前提,是保证工程工期合理推进、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效益的重要保障。进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工作量、资源的消耗量等。因此,必须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工作。

  一、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进度的控制贯穿于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和工程量以及消耗的资源能量等都要受到施工进度的直接影响。而工程施工项目是否能够按预期计划如期完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就意味着是否能如期竣工以及交付使用,这对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企业信誉起着直接的、决性作用。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无故的拖延了工期或者延长了施工的期限,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成本控制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大损害,也会对社会效益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不能拖进度,也不能盲目冒进。不讲科学地盲目冒进,一会减少很多必要的

  工作环节,打乱操作规程,破坏施工工艺;二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这些规律性和科学性需要的是高水平的管理,也就是说,只有高水平的管理,才会有科学高效的进度。

  二、施工技术是影响工期的一大问题

  如果运用了不恰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而且补救的措施又不够及时或者到位,在施工计划方面不够周密等都会对问题的解决造成阻碍。又或者对于工程施工的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等不够熟悉,导致工程设计方面变化较大,都会延误工期。众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时甚至是同时发生作用,给管理上带来了较多的麻烦,这些都需要工程管理者引起注意,提前做好防控工作,以便在工程开工后会因为时间紧、任务急有所疏忽。不过除了一些客观的不可控的因素外,大部分通过有效地控制措施都是可以避免的。不可控的因素要提前做出分析,与甲方共同商量怎样控制,以便把因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三、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管理中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全面统筹考虑,并且制定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可以如期竣工。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控制目标体系的`建立,并且进行责任分工和综合协调。对于总目标还要进行具体的分解,各个分部分项还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和负责人。项目工程的总的进度还要编制一个计划表,这个计划表是根据工程的合同条款来制定的,也是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个审核标准,在编制施工进度的计划时就要按照这个总的计划表来确定施工和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等物资供应的进度计划,还要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运转等。对于进度报告的制度化建设也要及时跟进,使得进度信息的沟通可以畅通无阻。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进度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的分析制度。在对进度协调的会议制度的建立方面还包括了相关地点和时间等的确定。在施工图纸审查和施工的变更管理方面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再设计的交底和会审方面能够得到及时的安排,并且在设计修改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保证工程的施工可以连续进行。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以便进度款项可以及时得到支付。还要及时协调材料设备方面的供应,以及施工的计划和资金的筹备都是可以有序的展开。在制定资源的需求计划方面也要做好前期的预算准备工作。监理单位对于工程的预付款和进度款的拨付也要及时的进行办理,使得资金投资可以顺利投入到各个控制项目中。要严格奖惩制度,如果提前竣工要给予奖励,若是无故拖延工期或者主观因素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也要给予一定惩罚,或者追究其赔偿责任。赏罚

  分明才能使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把制度落在实处。在合同条款的制定上也要对合同的工期以及相关的赔偿条款进行明确,使得合同管理得到强化。若是发生了工程设计的变更,更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进度款的拨付方面也要严格进行管控。如果确实发生了工期的延误,也要充分考虑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工程延期。最后就是加强对工程施工进度的风险管理,对各种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都要做好应对的措施。风险管理首要的是,要提前分析出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不能等开工以后风险出现了再去解决,那就为时已晚。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需要施工中的各个参与方给予充分配合和支持,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协作,同时严格检查制度,才能确保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持续有效进行。

  四、工程施工进度管控的重点

  要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管控,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目标进行一个准确的工期计算。项目工程师通过对所施工的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工程量以及工程的复杂程度来对所需投入的工期和资金以及实现的可能性,还有相关的气候和地质条件进行一个科学的综合分析测算,然后计算出最佳的工期。要做好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有三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重点:一是对于工程施工进度的总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在实施总目标中,计划是重中之重,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即使能实现总目标,也要走弯路,影响工期;二是在对施工进度进行管控

  的过程中,还要与总的进度计划表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偏差的现象;三是对所有参与施工的单位都要进行施工进度的协调沟通,确保各个单位在时间上尽最大可能达成一致性。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施工进度是对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考察指标,如果不能按期交付工程产品,造成了工期的延误或者延迟,都会对施工单位的形象和竞争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管理上,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策略,做好施工的计划安排,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竣工。

【管理制度建议】相关文章:

对员工管理制度的建议04-18

薪酬管理制度的建议03-27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优秀12-1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议04-10

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04-21

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04-05

城市环保建议书的建议_城市环境建议书04-04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系统化政策建议出炉05-19

建议保护环境的建议书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