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蜕变过程。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1.将幼儿蝴蝶标本、图片布置成展览台。
2.幼儿用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和蝴蝶的趣事。
2. 阅读幼儿用书《美丽的蝴蝶》,引导幼儿用简单饿语言描述自己饿观察结果阅读幼儿用书《美丽的蝴蝶》,引导幼儿自由描述观察到的蝴蝶的外形特征和翅膀上的'花纹特点,了解有关蝴蝶的生活习性。
教师:蝴蝶是一种昆虫。蝴蝶的种类繁多,爱吸食花蜜。蝴蝶的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于背部。蝴蝶的腹部瘦长,翅膀和身体上有各种花纹。
3.初步了解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阅读幼儿用书《毛毛虫变蝴蝶》。
教师: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幼儿尝试讲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教师提升幼儿的认识结果。
幼儿用图片排序,了解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延伸阅读幼儿用书《美丽的蝴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云南大理蝴蝶泉的风景。
资料包云南大理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镜。每年一到"蝴蝶会",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下俩直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最大的蝴蝶展翅是可达24厘米,最小的蝴蝶展翅是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更引人注目,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的标本。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上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保护蝴蝶,所以,即使下小雨是,蝴蝶也能自由的飞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图形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给不同形状或物体涂上相应的颜色,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图形与物体,锻炼辨别能力与对应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图(图上有小猪、小羊、小老鼠等正在劳动的小动物,一座黄色半圆形与红色正方形组成的蘑菇房子),水彩笔,小猪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梯形、墙是长方形),小羊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三角形、墙是正方形),涂有颜色的色卡(红、黄、蓝、绿等),(小绿人、上衣、裤子)卡片,对勾卡片,每幼儿一个红色小布袋里面装有(自制小人、衣服等),伴奏音乐:开火车、风的声音。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我是从数学王国来的,今天要邀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做客,怎么去呢?(开火车去)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到数学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形与颜色的关系
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跟它们有礼貌的打招呼,它们在做什么?有座房子好漂亮呀,屋顶是什么颜色、形状的?(黄色半圆形的)墙是什么颜色、形状的?(红色正方形的) 3、请幼儿按要求给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应涂色
(1)这座房子是谁的家?(小猪说:不是我家。我家要装修,请你们帮帮忙吧,我的房顶是红色的,墙是蓝色的)。幼儿用水彩笔给房子涂色。
(2)小羊说:也不是我家,我家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蓝色的,墙是正方形黄色的,请你们帮我刷刷房子吧)。幼儿按要求用水彩笔,帮小羊给房子涂色。
老鼠说:我是路过的不是我家,到底是谁的家呢? 4、请幼儿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形状与物体。
(1)敲门:咚咚咚,谁在家呀?(开门的是小绿人)同时出示“小绿人”
问:小绿人你的衣服哪去了?(被大风刮跑了)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小绿人穿上衣服)幼儿帮小绿人穿好上衣与裤子。
(2)小绿人的衣橱太乱了,请小朋友帮他一下衣服吧,出示上衣、裤子、色卡,请幼儿分别把不同颜色的(红、黄、蓝)色的'上衣、裤子放在(红、黄、蓝)色卡指定位置的衣橱里。
(3)游戏:“变魔术“
a) 师:小朋友帮了那么大的忙,请大家闭上眼睛看我来变魔术: “大风把衣服刮乱了” (同时播放风的声音)把(红、黄、蓝)上衣、裤子、色卡的位置变换,让幼儿重新帮忙衣服。
b) 出示好朋友“对勾”对勾在那里,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请幼儿按对勾的位置给小绿人穿衣服。
(4)游戏“化装舞会”
出示红色小布袋晃动,请幼儿听声音猜一猜里面是什么?请幼儿自由猜后,教师打开魔袋出示自制小人:“游乐场要举行化妆舞会,可是所有的小人都没有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打扮一下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发“魔袋”请幼儿两手食指打开魔袋,教师出示对勾与色卡(对勾在红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红色的衣服,对勾在绿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绿色的衣服等)教师随时变换对勾的位置,请幼儿帮小人穿衣服。看谁穿的对又快。(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随时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情况,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5、舞会结束了,请幼儿把小人送回家关上门(魔袋),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二、活动准备: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摄像机、电视机等。
三、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
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五)、幼儿观看VCD,进一步感知生活中转动的运用。
(六)、延伸活动:是谁把转动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瓶子重量与沉浮的关系。
2.学习记录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同一大小的瓶子船若干,大小不同并有标记的瓶子船若干,纸团、石子若干,装满水的小玻璃瓶若干,笔、记录表格若干,装满水的透明水盆(5人一组),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观察:刚才我们用瓶子做了小船,等会我们就要来玩一玩瓶子船,诶,除了瓶子船,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材料,那先让我们找一个位置坐下来,看看篮子里还有些什么材料?(幼儿入座)有些什么材料呀?
2.探索:有了这些材料我们怎么玩瓶子船呢?听清楚了:请你拿着瓶子船,将篮子里的材料全部装进船里,要装得满满的哦,然后轻轻地把装满材料的瓶子船放进前面的水箱里,看看小船会发生什么现象?(明确是否明白)(幼儿操作,教师轻声提示,巡回观察)
3.交流:
① 你给瓶子船装满了什么材料?小船发生了什么现象?哦,装满了xx的船沉掉了。还有哪些船也沉掉了?(示意举手)那你们装了什么呢?
② 那装满了棉花、瓶盖和积木的那些小船发生了什么现象呢?
③(出示不同材料的篮子)那都是装满材料的小船,为什么有的沉掉,有的还是浮着呢?(问2、3个幼儿)
4.小结:哦,原来每条船都有自己的载重本领,如果超过了它的本领,小船就会怎么样?噢,现在我们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整理材料,放在椅子下面)
二.再次探索
1.观察:接下来我们继续玩瓶子船。看,这两个瓶子穿一样吗?那这两条
线有什么作用呢?等会我们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秘密了。
2.探索:那怎么玩呢?听仔细了:等会你拿到一个瓶子船,不管大船还是小船,都轻轻地放在水箱里,然后在船里放这样的小瓶,放的时候要仔细观察,你可以放了几个水到达这两条线,我们要做记录的哦!(出示表格)谁看懂了这张记录表?如果你拿到了小船,应该在哪里打钩?那这里的`问号和小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水到达这条线的时候你在船里装了几个小瓶,然后用圆圈表示小瓶的数量。如果我给小船记录小瓶数量,我把圆圈画在哪里呢?
(幼儿操作,教师轻声提示,巡回帮助)
3.交流:
①有的小朋友真棒,已经作好记录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了。那我们先看看有
哪些小朋友选择了大船?(画钩)你的大船装了几个小瓶让水到了线上?(记录数字)我来看看有没有到线上,再看看有几个小瓶呢?(个别验证)我们一起数一数吧。那再来看看他的记录是不是和我们数到的一样?再来数一数。(表扬)还有哪艘大船也装了x个小瓶?有不一样的吗?(记录数字)
②那小船装了几个小瓶让水到线上的呢?(记录数字)我们来看看他的记录表就知道了。(幼儿数数)谁的小船也装了和他一样多的小瓶?还有不一样的吗?(记录数字)
③现在从这张表格上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大船装了几个?小船呢?
(多、少)原来大船装得多、重就是载重本领大,小船装得少、轻载重本领小。那如果大船继续装瓶子,9个、10个…超过了这两条线,它会有什么现象?那小船也继续装呢?
4.小结: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两条线就是船的安全水位线,只要水超过了这条线,船就会发生沉没的危险。
三.兴趣拓展
今天我们玩了瓶子船的游戏,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用不同的瓶子和材料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5
一、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宝宝粘合剂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水的附着力。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幼儿对物品的触摸,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
2、通过幼儿对图形的拼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探索要点:为什么水可以把两个物体黏在一起;探索路径:教师出示两组纸,一组干的,一组湿的.,问哪一组可以黏在一起,为什么?兴趣点:用水把两种物体黏在一起的过程,幼儿自己操作。重点:了解水的附着力;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是害怕两种物体粘不到一起。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泡沫底板、泡沫积木、器皿
五、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1、出示两组纸,一组干的,一组湿的。看看谁会黏在一起,问什么?
2、教师过渡语: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水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3、教师:那我们做一个实验看看水的附着力有多么的神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出示各种材料,说说都是什么,再说材料与 材料之间的关系。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活动一:看看水可不可以把泡沫粘到泡沫板上。
活动二:大家一起来比赛,老师说几个图形看看谁可以最快拼出来。
3、总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三)互动课堂
下面哪组纸能粘在一起?将相应的(方框)涂上颜色。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作品展评。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水粘贴在平面上。
4、上节课家庭实验室活动内容,与父母一起寻找哪些东西可以浮起来,哪些些东西会沉下去,将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
(五)总结延伸
1、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还有那些物品可以利用水的附着力粘贴在光滑的平面 。
2、这些物品可以粘贴在哪里?(例如:墙上、玻璃上、桌子上)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习性,能根据他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萌发对动物的兴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链。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幼儿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动物图片按照是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
2、 经验,按照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比较。
引导幼儿对比发现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多有爪;食草动物的门牙发达,食肉动物的犬牙发达;在习性上食草动物多群居,食肉动物多单独行动。
根据新获得的经验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
3、 辨析讨论,了解杂食动物动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知识。
举例提问:熊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幼儿阐述
活动评析
一、物质准备与经验准备
活动的预设部分除了目标、过程,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准备的内容需要考虑周全,要密切地为幼儿活动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这个活动中教师做了较为充分以及贴近活动目标及实施需要的物质准备,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的经验准备,这个主题都是关于动物的很多知识,可以在主题开展前让孩子了解一些的'有关科学知识,既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做经验的准备,这个活动前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一些经验准备。
二、教师的传授与幼儿的学习
活动中教师更多的给予的是直接的知识传授,和个别幼儿的操作参与,而缺少幼儿的自主探索,对于科学活动来说这是活动的关键,让孩子自主探索、发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扎实、有效,年轻教师在这方面的考虑比较不够,可能对操作活动的把控能力不够,不太敢放手让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来,影响接下来的环节,这需要更完善的预设和逐渐的锻炼,才能较好地把握整个教学。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只有一个,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主次颠倒。这里的动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难点是生物链的初步了解,教师在活动中过多的把重心放在难点上,而重点的内容学习的比较肤浅,其实两者可以结合进行,在重点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突破难点,而不是将两个内容孤立开来。
科学教案 篇7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
活动主题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做印糕》这节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时理解复制的意义,并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这一节课中希望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复制在生活中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塑料凹形的东西、课件、厨师帽、桌布、毛巾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制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地方举办了“漂亮的糕点”展览会,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加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评价。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糕点,并提问:
(1)“这些糕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的吗?”
(2)“那这些漂亮的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3)“这么多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做出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工厂制作绿豆糕)
师:店里有好多糕点!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
提问:[]
(1)刚才我们在厨房里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么多的糕点的?
师:其实这种方法叫做复制。
(2)“用复制的方法来制作快还是用手工的方法来制作的快呢?”尝试运用简单的复制方法制作糕点,体验复制带来的便利。
1、启发幼儿思考复制方法。
师:我们可不可也用复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许多一摸一样的漂亮糕点呢?那我们今天也来用复制的方法来帮忙做糕点吧!
2、准备材料幼儿带上厨师帽,穿上围裙准备制作。
(1)介绍材料。[]
(2)提出要求。“大家要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利用材料复制糕点。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来制作,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做完后拿到后面的展示台上摆起来。”
3、幼儿尝试复制,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比较,直观感受复制的便利。
师:请每个小组都来说说你们那组做了几个?这些糕点看起来怎么样?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三、迁移经验,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复制现象。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复制方法等着小朋友去观察、去发现。
请大家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复制方法和工具,找到了就记在心里,下次我们大家再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春天天气和花草、树木特征,能发现身边自然景色变化。
2.乐意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初春景色,喜爱春天。
活动准备:
1.选择花草树木、变化明显,并有迎春花地方。
2.散步时带领幼儿观察发芽树。
3.《幼儿画册》(第一册P28)和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春天真舒服--到户外感受春天天气。
带幼儿到户外晒太阳,鼓励幼儿表达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感知春天来了,春天真暖和。
2.花草、树木怎么了--观察春天花草、树木。
(1)带领幼儿观察迎春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知道春天来了,迎春花最早开放。
(2)与幼儿边走边欣赏春天花草、树木,知道春天花是无颜六色,小草变绿了,大树长出了绿芽芽。
3.我找到了春天--表达自己发现。
(1)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它藏在哪里?
(2)引导幼儿运用恰当词汇表达。
(3)带幼儿到户外游戏。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探讨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书<<熊的影子>>
2、手电筒、蜡烛
3、粉笔
活动流程:
讲故事《熊的影子》——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出影子——去室外找光和影子的关系——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游戏:〈〈捉影子〉〉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熊的影子>>。(这是一个讲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问: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影子?
2、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影子。
(1)教师启发:你在教室里看见过影子没有?那怎样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的想法: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电筒、蜡烛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关系
(1)带幼儿去阳光下,让他们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观察他们怎么做。
(2)提问: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会怎么样?在游戏场的阴凉处呢?
(3)启发幼儿动脑: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让自己的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怎样改变影子的形状?并让他们试着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伞、书等.
4、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并学习记录。
让幼儿结对在走道上游戏观察,并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每2~3小时回到同一点,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变宽了、变长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样子?
5、游戏:<<捉影子>>。
一个幼儿试着通过踩另一个幼儿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等。
3你认识我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经典)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