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
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认识钢笔及墨水
1、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
三、学习书写方法
1、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再认识文房四宝。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
二、学写毛笔字
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
3、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4、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6、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三、: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2、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由《三国演义》主题曲,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设计话题引出叹世、怀古是散曲流行的题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怀古的名篇。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
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阙(què)兴(xīng)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合作探究
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文言的习惯。(具体操作: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教师点拨总结后,课件出示译文:
华山的山峰像赶集一样汇集一方,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峻.抬头望西都长安,心头感慨万千.我从秦汉故都旁经过,看到成千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泥土,不禁感伤无限.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这篇初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题:
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 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爱幼的颂歌 )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 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
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点拨拓展】
1.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却表现了重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学习本文后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家庭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2.联系生活,真情告白,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读了本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口语表达训练,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教师小结:
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深情的回报
同学们回家以后,请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播放《让爱天天住我家》
本环节设计意图: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段真情告白,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其深意联系生活实际,获取体验读了课文,对照本文的做法,学生会有一种趋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落实到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欣赏歌曲,升华情感【音乐欣赏】再次感受美满家庭生活的温馨,增强亲情体验,升华灵魂
【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áo夜 áo游 分qí 分外 水波lín lín lín 次栉比
2.文章写祖孙三代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 仿写句子,抒写亲情
以“亲情是……”的形式,用比喻的修辞写一组排比句
示例:亲情是杯清冽的酒,因岁月的历练而醇香;亲情又像一杯氤氲的茶,因心香的呵护而沁人心脾;亲情也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树,因雨露的滋润而枝繁叶茂;亲情更像宽广无边的大海,因广阔的胸怀而横无际涯……
本环节设计意图:巩固双基,以练促理解,把握主要内容
【课外延伸】
1.课外阅读并收集“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本环节设计意图: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发自内心地有所领悟,没有任何教师强加的概念;在45分钟之后的无边的时空里,我希望以“作业”的形式让这一点领悟开始向行动延伸愿这一课在学生心中余韵悠长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爱 疼
尊 老 爱 幼
孝 护
互敬互爱 中年人使命感
以小见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介绍作者:
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订正字词: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五、研读与赏析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③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④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六、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⑵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⑶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⑷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七、比较: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与《中国石拱桥》之比较: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
国石拱桥》从建筑工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九、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举手之劳、儒雅、沉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例举1、2件生活中“举手之劳”给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
1、理解“儒雅、沉吟”等词语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1、板书:关门
关门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动作,我们可以在这个词语前加上哪些形容词?
2、不同的形容词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5课的课题就是《轻点关门》。板书:轻点
“轻点”体现出的是邻里间感人的真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说明:
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定下课文的基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时间段。
2、学生交流,理清层次。
板书:搬进新居不久
接下来的日子
一年以后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这三部分内容分别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搬进新居不久,一楼的`李先生夫妇登门请求我们出入单元防盗门时轻点关门,因为他们的父亲心脏不好受不了重响。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楼里的人们都是轻手轻脚地关门,原来大家都受了李先生夫妇的拜托。一年以后,这对夫妇又受老父亲临终嘱托挨家挨户给邻居们叩头、鞠躬,感谢多年来大家对他们父亲的照顾。我为此感慨万分。
说明: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可分成三部分。。初读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知道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事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习课文,品读词句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3节)
1、轻声读第1-3节,摁响门铃的这对中年夫妇给作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板书:儒雅
(1)读这个词语。
(2)说说“儒雅”的意思。(举止优雅,知书达理的样子。)
3、从文中对这对夫妇言行举止的描写上来看,他们确实举止优雅,知书达理。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4、学生交流学习。
(1)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说,他姓李,是一楼的住户,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
·李先生是怎么说的呢?请你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话。
(2)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从“连忙、请、帮忙”等词语中,看出李先生言行中的儒雅。
·指导读句。
(3)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他的眼里为何有歉意?(他们为自家的事给邻居添了麻烦而不安)
他感到不安,所以——静静地看着我们,耐心地等待着我们的答复。
·指导读句,读出抱歉的语气。
·一次轻点开门容易,但是天天如此,时时做到就有困难,我——沉吟了片刻。
理解“沉吟”。(注意“吟”的右边是“今”)
(4)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的活动。”
听了李太太的解释,我是怎么想的?
板书:孝敬老人 感动
“我”被夫妇俩孝敬长辈,知书达礼的儒雅品行和诚恳的请求打动了。
(5)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理解“千恩万谢”,体会他们对邻居的感激,一谢再谢,知书达理。
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1-3节。
说明:
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具体的语言刻画了一对孝敬长辈、知书达理的中年夫妇形象。理解、品味这些语言是这一教学环节的重点。教学时,着重抓住理解“儒雅”一词展开,通过找句子,抓词语,让学生不仅学会读文,还学会分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说出其内涵。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4节)
1、引读第4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生读)这一切都是受——(生读)
板书:拜托邻居
2、邻居们应李先生的拜托轻点关门,让我感受到了——(邻居间的关爱、体谅……)
板书: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5-6节)
1、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交谈之后,我不禁感慨:
“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指名读句子。
·理解“举手之劳”。
·句中“如此大的感激”指的是什么?
出示句子: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妻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读句子。此时此刻,李先生夫妇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感恩他人
2、李先生受父亲之托,向邻居表达感恩之情。李老先生的交待是——
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
·大家这些年的照顾就是——轻点关门。
·表达感谢的方式是——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
所以当李先生夫妻见到我们时——(生再读句子)。
·当李先生夫妻来到年纪大的邻居家时,会怎样做呢?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述一下他们的言行。
3、这份感情如此之大,李先生是挨家挨户登门道谢,见到——(生读: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个躬。)在我心中——(生读: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李先生夫妇的致谢令作者感慨万分。板书:感慨
4、作者也由此想到——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别人行善”指的是“轻点关门”,“为自己储蓄幸福”就是得到别人的感谢。
·齐读句子。
说明:
课文揭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同时创设情景,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板书。
师:在搬进新居的一年间,作者从轻点关门这个简单的举动中感动于李先生夫妇对老人的孝敬,感受到邻里间彼此关心的真情,更感慨于——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2、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说哪些“举手之劳”的事既为别人行善,又为自己储蓄幸福。
附板书:
*25轻点关门
李先生夫妇 我
搬进新居不久 孝敬老人 感动
接下来的日子 拜托邻居 感受
一年以后 感恩他人 感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教案[精选]10-30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