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品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加幼儿有关旅游知识的了解,促进幼儿对旅游经历的回忆。
2、培养幼儿快速整理、创设环境的能力。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服装、帽子、票子、红旗、食品、包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师: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除了你们一家,还有谁也在旅游?你们和其他人不认识怎么会在一起旅游?旅游团里除了游客还有谁?导游负责干什么?司机呢?
2、师:春天快到了,旅游的好时机又来了。娃娃家、单位里的人都会组织去旅游。今天我们就增加旅游团的游戏。
二、帮助幼儿增加对旅游知识的了解。
1、旅游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去旅行社报名,买好旅游时所需要的物品,准备好背包……)
2、旅行社要为游客安排好司机、导游以及旅游时的路线等。
三、分配角色:
旅行社接待员两名,导游一名,司机一名。
其余游戏组自选负责人,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四、幼儿游戏:
1、重点指导:指导旅行社的`旅游报名登记工作,启发接待员应向游客介绍有哪些旅游路线?什么时候报名?要带哪些东西?
2、帮助导游进行自身形象的包装。(如:戴上鸭舌帽、随身带红旗、包等)
3、指导娃娃家把家中的环境整理干净,要去旅游的一定要带好物品,做好准备。
五、游戏评价:
1、重点评价旅行社的开展情况:接待员的接待情况?导游的介绍?游客的参与情况……
2、幼儿分组快速整理游戏材料。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3、尝试创编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准备:
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伴奏
活动过程:
一、师生律动出场
1)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一块去郊游吧!你们听什么声音,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放音乐进场)
2)教师:外面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样子的?雨又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二、、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教师: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别,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内容)三、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师:雨衣、雨伞、雨鞋它们象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彩色的雨》这篇文章。
(2)幼儿欣赏散文。
(3)教师提问
*教师:雨衣象什么?为什么说雨衣象云?
*教师:雨伞象什么?为什么说雨伞象花?
*教师:雨鞋象什么?为什么说雨鞋象船?
(按照散文顺序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
*教师:雨衣、雨伞、雨鞋还象什么呢?
四、教师:小朋友,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
五、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彩色的雨》这篇散文很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大家一边听一遍跟着伴奏朗诵。
4、幼儿初步尝试创编散文1、教师:这个散文真好听,老师也会,老师示范创编2、请幼儿创编3、共同朗读创编的内容5、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一、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了幼儿对雨的感知,逐层深入的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散文所描写的内容,让幼儿在散文所描写的情景中体验夏天的雨、多彩的雨。
对于教具的选择,我也是作了精心准备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合达到教学目的。实物的收集是为了配合故事情节
二、对活动内容的反思
《多彩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
我抓住当前正值夏季,多雨这一季节特点,紧密的联系散文内容,抓住幼儿对于的好奇与兴趣,通过听雨声——模仿雨——教学挂图——情景表演——幼儿创作——创作歌舞表演,让幼儿在散文《多彩的雨》所描绘的情景中感知雨的多彩,领悟散文的内容,理解为什么说夏天的雨是多彩的。
对于教具的.选择,我也是作了精心准备的,在借助多媒体之余,我还亲自绘画教学挂图,做头饰、编排舞蹈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为了配合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我觉得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情景导入、欣赏故事、情景表演,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过渡得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尤其是前半部分的教学,自我感觉还不错,与幼儿的互动也很亲切,个别幼儿的回答还很出彩。可是,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后半部分的教学,显得有点混乱,对情景表演的安排上还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兼顾每一个幼儿。
四、对幼儿的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对自我的反思。
作为教师上好一堂课前,不但要做好物质的准备,更主要的是做好心理的准备,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次上课前,我就显得有些紧张,脑子里总是在想下一步的环节该说些什么话,以致于对幼儿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有些紧张,急于要帮助他们引到自己的设计思路上,显得老师的话过多,课堂语言不够精炼,这不但是幼儿教师上课的忌讳,也是我语言教学活动常犯的毛病。其实,我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用更明确的提示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另一个感觉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应变能力不够,回应的语言啰嗦,不切要点。
我将把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作为今后教学中努力改进的方向,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日益提高。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学会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声母的乐趣,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里面的拼音。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重点难点
1、j q x的正确发音。
2、j q x的写法。
活动准备
情境图,表音表形图,以教材的图为素材制成的卡片,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乐曲,色卡纸剪好的j q和x.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感受字母发音
1、师: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家庭中的小故事(播放媒体课件——课文情境图),谁能看图编个小故事?
2、这位小朋友真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们一起来念首儿歌:
洗衣机,嗡嗡响,星期天,洗衣裳,妈妈洗衣我帮忙。
3、多种形式唱语境歌,老师领唱、师生共同打节奏唱或加动作唱。
(再让学生多念几遍“洗衣机”、“星期天”,强化学生对“j 、q 、x”“音”的认识。)
4、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宝宝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电脑屏幕上出示:j、 q 、x。)
5、老师带读本课学习的三个声母j 、q 、x,初步引导学生对“j 、q 、x”“形”的认识。
二、借助表音表形图,学习字母音和形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在简笔画的娃娃图里板书:j 、q 、x )
2、师(指着板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声母就是这三个娃娃的名字,你能叫出哪个娃娃的名字?指名读。
3、教学“j q x”
(1)教师出示“小朋友搭积木”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出示卡片j,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这个字母读音很像“积木”的“积”,把“积”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了。谁会念?(请小朋友做小老师带同学念一念。)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可以分组“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提示发音要领:发j时,舌面前部紧贴上齿龈和硬腭的前端,然后气流冲开一条窄缝,摩擦而出。也可以用“积”来提示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4、区别j 、q的发音
(1)教师手执一张纸片,轻轻发j和 q这两个声母的音,学生注意观察纸片的变化,从而分别出j q发音的异同。
(2)学生在同桌间以纸张为参照物,在玩中练习发音并互相正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式的反复训练中,不知不觉地牢记字母的发音。)
5、教师点拨:
q----出气最强; x----“西瓜”的“西”读得轻和短一些。
(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愿意张开口读书与老师交流的孩子。)
三、教学声母j q x的字形及写法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j q x这三个娃娃长相?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认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相机给以引导。)
2、引导编顺口溜:
j-------坚弯加点j j j.
q------像个9字q q q.
x------一个小叉xxx.
3、指导书写
(1)三个拼音娃娃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把他们送回去吧!
(2)复习儿歌: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
(3)说说j q x分别住在四线三格的哪几层。
(4)指导:
j:它是最高的'一个娃娃,一个人住了三层楼。看笔顺图,j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q:稍微矮一点,它住两层楼。由几笔构成?先写什么?
x:它更矮,它只住中间一层楼。注意笔顺,先右斜,后左斜。
(5)教师范写。
(6)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了,并且会读,会写。
2 以编故事的形式让静止的画面接近生活,课一始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
3 运用多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鲜艳的画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感觉到新鲜与好奇,此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解决拼音教学枯燥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看图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4 本课也有不足之处,游戏学习的时间比较少。
小百科: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大班教案 篇5
海底总动员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海地图片,学会用水粉脱色的方法绘画,感受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
2、能大胆地运用线条表现海底的动、植物的不同形态和特征,自主着色。
3、初步尝试分工合作,体验小组合作绘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视频片段《海底总动员》、海底图片;勾线笔、油画棒、白色绘画纸、蓝色水粉颜料、排刷。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海底世界,积累有关海底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片段,感受情境氛围。
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大胆表述。
教师:在深深的海底里都有些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2、欣赏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海底生物的不同形态、特征。
(1)鼓励幼儿欣赏图片,细致观察和感受各种海底动物的特征,仔细看一看,它们是谁?它们长什么样子?
(2)继续欣赏其余图片,讨论海底植物的形态并用身体模仿。
教师:海底除了住着动物,还有什么?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水草的形态。
3、出示画好的鱼和水草的图,引导幼儿探索水粉脱色的画法。
(1)教师:有个小朋友也画了一幅海底世界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引导幼儿讨论画面缺少了什么?
(2)介绍方法:用排刷蘸上调好的蓝色颜料,在盘子上掭一下,然后在纸上平涂,先从按住的手这边涂到另一边,涂完后再移到下面,顺着一个方向涂,让每一个地方都涂到。
4、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供帮助。
(1)引导幼儿先整体设计和构思,再进行创作绘画。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表现出动、植物的形态,自由着色,主义色彩的搭配。
(2)在孩子刷底色时,教师提醒孩子把每个地方都涂到,要朝一个方向涂。水粉笔要掭干,不要滴到纸上、桌上,必要时提供适当帮助。
5、欣赏幼儿作品,感受完成绘画作品的喜悦。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完成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目前,江阴的新房子正一幢幢拔地而起,许多孩子家里都搬了漂亮的新家。那我们身边的这些房子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呢?参观过建筑工地后,孩子们感触很深。他们亲眼看到了工人在挖泥、搅拌水泥、打地基、砌砖、抹水泥等造房子的情形,对房子的建造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模仿建筑工人的动作和建筑工地上的声响,自己玩起了造房子的游戏。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游戏情节,特地制作了相匹配的音乐,和孩子共同生成了这个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表现造房子的情节。
2、能大胆想象造房子的各种动作和房顶的造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幼儿参观过建筑工地,对房子的建造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回忆造房子的过程
提问:小朋友,我们参观过建筑工地,那你们知道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
2、听音乐感受旋律、节奏,并创编造房子的动作。
提问:在这段造房子的音乐中,你听见了那些声音,好象看见建筑工人在干什么?(幼儿边说边创编挖泥、打地基、砌砖、抹水泥等动作)
3、听音乐完整动作,并创编房顶造型。
提问:刚才你造的是什么样的房子?你还想造怎样的房子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4、合作表演造房子。
(1)、师生合作表演造房子。
(2)、幼儿分组合作表演造房子。
( 幼儿讨论好房子的造型和抹水泥的人之后,再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懂得“大小、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改变的;
2、能围绕某一主题用轮流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在集体面前说话时语言比较完整,态度大方。
3、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
活动准备:
课件《小马过河》、图片。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活动难点:
知道大小、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改变的道理。
审美元素:故事通过小马过河遇到困难以及前后两次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幼儿懂得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有一只小马,他过河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教师讲故事,当讲到”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哗”地流
着。能不能过去呢?”
提问:你们猜一猜小马能不能过河呢?(幼儿回答)
二、老师继续讲述故事,激发幼儿讨论。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当讲到:”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
提问:小马一开始是怎么想的?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小松鼠却说河水很深呢?听了老牛和小松鼠的话,小马会怎么做?它是怎么想的呢?
2、继续欣赏故事,讲到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子,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提问:小马是怎么做的呀?妈妈对小马说了什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会怎样做呢?
3、继续欣赏故事,至故事结束。
提问:小马有没有过河?原来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三、完整欣赏故事《小马过河》。
教师: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听一遍。
提问:1、小马帮妈妈做了什么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想的`?
2、老牛伯伯对他说了什么?小松鼠又对他说了什么?(学说对话)
3、小马是怎么做的?
4、妈妈对他了说了些什么?(练习对话)
5、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
6、为什么小松鼠认为河水很深?老牛伯伯认为河水很浅呢?
7、组织幼儿讨论:通过这件事,小马懂得了什么道理?
你喜欢小马吗?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 迁移作品的经验。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做的?(教育幼儿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
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脚连续踢毽子。
2、 体验民间游戏踢毽子的乐趣。
3、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 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毽子。记录笔、纸,录音机、音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朋友来我们来找个位置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吧。
二、踢毽子。
1、 幼儿自由尝试用脚踢毽子。
2、 幼儿交流:你是怎么用脚踢毽子的?
3、 教师示范用脚连续踢毽子。
4、 幼儿尝试连续踢。
三、游戏《谁踢得多》。
此设计进行试教后发现幼儿对连续踢毽子有点困难,活动下来不知道让孩子学习怎样踢毽子,孩子的原有水平没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我又翻阅了体育方面的书籍上,对活动进行修改,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们玩玩毽子。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09-17
大班教案【精选】09-20
(精选)大班教案09-15
【精选】大班教案10-02
[经典]大班教案07-26
[精选]大班教案08-18
(经典)大班教案08-22
【经典】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经典】08-17
大班教案[经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