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气候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气候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气候的教案1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略
活动一: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教师引导: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课堂小结
提问: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气候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
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
气候—时间长、较稳定
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
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
5、识读天气预报图
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
1、天气、气候的区别
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作业
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
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气候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知道各类型的特征
教师: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请同学们回答PPT上的问题。
1.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识别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预设
1.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图上的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张图,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上的吐鲁番。
——第三张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
——第四张图,全年高温,分旱雨(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大家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形成了不一样的温度带。
教师:请大家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气温?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气候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自然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此外,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展示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大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教师:是的,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展示ppt上季风性质表格)。
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展示广州、上海、北京气候特征图)请大家读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这三个城市所代表的三种气候,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章节梳理归纳
教师:下面我们来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 因素的影响?(学生:纬度)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 的影响(学生:海陆位置/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区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 (学生: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六、教学反思
《气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重要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回顾、承接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又有拓展、延伸并进行综合应用的部分。本节的学习加强了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的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强调的纬度位置与温度带、海陆位置与降水、气候与季风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了,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养成过程。
本节课的教案,我认为,要想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脑”。
气候的教案4
第一、二课时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臵和范围
主备人:罗文学成员:杨丽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__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二)亚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臵,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陆位臵、经纬度位臵[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臵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臵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臵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臵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从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位臵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分析:
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图3南亚——捕鱼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
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气候的教案5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气候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投影: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京郊玉渡山春季、八达岭长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达岭长城冬季)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多媒体展示投影:两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二月海南风光、大兴安岭冬景、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我国温带沙漠夏季)
(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一:比一比,贴一贴——认识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世界的轮廓图)
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介绍一下经验,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师生总结】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是根据这些规律来拼贴的。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师PPT展示书本65页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有什么不同?温带和寒带呢?
(3)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师生总结】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2)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3)亚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让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
【师生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侧。这里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长着落叶阔叶林。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展示出来。
气候的教案7
教学目标
⒈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⒉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⒊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⒋知道气候变化雨动物行为的关系
⒌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流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⒍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
⒎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雨洪水;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
人类活动与洪水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度季风气候。
【讨论】P91讨论题得出: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⒈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⒊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⒋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三、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讨论】⑴台风天气的感受和自我防护知识
⑵台风的利弊
3、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实验】植被护坡实验
【为什么做】
持续性暴雨和台风使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洪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譬如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频频发生洪涝灾害。由于上游泥沙的大量流失,黄河在下游也成为了地上河,使位于黄河下游的城市时刻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中。让我们来做这个实验,初步而实在地体会一下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怎样做】
1、实验前我们应准备好一下器材:一个一侧为玻璃,其它三个侧面为木头箱子,接水桶,洒水壶,泥土,草皮。
2、在箱子内两侧按30。角堆好泥土,在其中一个土坡上种上草皮。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
3、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对两个坡面洒水。
4、观察两个坡面上,水的流动速度、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别。
【应关注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的土壤应是非沙质土,土壤的紧密程度和湿度要与自然状态相似。
2、如果能使草皮在土坡上种植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或者直接实验整块的草皮,效果会更好。
【学到了什么】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草皮的坡面有草的阻挡,水的流速慢,水的下渗就多,汇入水沟的水量就少。显然,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洪水的危害和发生频率增大。
2、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知道怎样对相关的实验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想进一步知道植被是怎样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吗?植被的抗侵蚀作用是通过它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实现的:一是植物的生长层(包括花被、叶鞘、叶片、茎),通过自身致密的覆盖防止边坡表层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冲蚀,降低暴雨径流的冲刷能量和地表径流速度,从而减少土壤的流失;二是腐质层(包括落叶层与根茎交界面),为边坡表层土壤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三是根系层,这一部分对坡面的地表土壤加筋锚固,提供机械稳定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植物生长初期,由于单株植物形成的根系只是松散地纠结在一起,没有长卧的根系,易与土层分离,起不到保护作用。同时护坡植被的存在也为各种小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与气候关系密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气候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气候的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及其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分组,把相互邻近的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全班共13组左右。
(2)分发卡片,每小组4张卡片(卡片已编号,卡上的问题用纸条封住)。
上课:探索部分:全球气候变化
[师]介绍旅游景点——楼兰故城,播放楼兰故城的位置图。
然后要求各组同学揭开第一张卡片,问题:“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来描述古代楼兰和现在楼兰的情况,可加以设想?(课前已布置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
[生]各小组相互讨论、想象,把结果写在卡片上,并派代表描述。
[师]根据各代表的描述(5个左右),归纳楼兰故城由昌盛到消亡,继续问:“这是为什么”。
[生]很轻松的回答:这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得出消亡的原因:气候变化孔雀河干涸罗布泊湖水萎缩楼兰消失
[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二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全球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根据课文分组思考、讨论,把要点记录在卡片上。
[师]播放表格提示
[师]问题1、通过上面“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曲线图”来说明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
2、据考证,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属黄种人,想一想:亚洲的黄种人是怎样进入北美洲的?
[生]思考、作答。
[师]通过世界地图解释。
[生]举一反三,完成上面表格。
自读部分: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三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古代气候距今时间很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当时的气候状况呢?”
[生]兴趣很浓的阅读课文资料,把相关方法写在卡片上。
[师]叫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资料。(加深学生对这四种方法的记忆)
活动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师]打开第四张卡片,播放问题: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生]思考、分析,在卡片上写出主要影响。
[师]播出“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提问:“挪威雪线变化与中国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有何不同?”
[生]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
[师]用下图解释什么是雪线,然后根据学生的见解归纳:这两条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雪线升高,气候变暖,雪线下降,气候变冷。
[活动]各组同学用自己收集的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资料进行按时间顺序接龙,看哪一组接得最长。
[生]动手做
[师]根据学生资料,通过分析“古代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的影响”图得出气候变化对人类古文明和经济的影响。
[师]继续介绍印度哈拉帕文化。
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明。从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于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又称哈拉帕文化。
起源和衰落有人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有人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受到西亚的影响。后一种说法较为流行。其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区约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较通行的说法是外族的.大规模入侵。另一个较有力的说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发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灾所造成。
[案例研究]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
[师]播放“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和问题:“中国野象的迁移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很有兴趣地研究并回答:迁移方向是自北向南,说明了我国气候从暖湿到冷干的变化。
[师]从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结]1、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气候特点?
2、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探究活动部分:
本课测评1、简述研究古代气候的几种方法。
2、简述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气候变化。
学习延伸:
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气候的教案9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3、用极度热情投入学习,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坐标图的判读
[使用说明]
1.课前热身 4.分组合作探究(10分钟)
2.复习检查(5分钟) 5.展示点拨(15分钟)
3.基础知识自查自纠(5分钟) 6.基础知识巩固落实(5分钟)
[学习方法指导] 7.课堂检测(5分钟)
1.抓"概念"重"消化" .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2.注重图文结合。
[自主学习]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及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气候特征自然景观
热
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为主)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最广)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最广)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
温
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中国、美国、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沿海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典型)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广)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内部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温带森林、草原、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地区(俄罗斯和加拿大面积最大)冬季严寒,夏季温和。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
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夏季短暂,
降水稀少。苔藓、地衣
冰原气候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岛屿终年酷寒,降水稀少冰雪覆盖
高山高山气候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地区终年低温冰雪、寒漠
[合作探究]
1、气候类型判断三部曲:(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判断南北半球 七月气温最高,在北半球;
七月气温最低,在南半球
(2)判断热量带 最冷月均温 >15&rd;C----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 0-15&rd;C之间---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 -15--0&rd;C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 < 5&rd;C—寒带气候
(3)确定气候类型:根据降水量及其分配情况确定
全年多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辨析:
(1)热带气候比较表
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
不同点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年分干湿两季年分旱雨两季
分布规律
典型分布地区
(2)温带气候比较表
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同点 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rd;C
不同点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多雨,降水均匀
分布规律
典型分布地区
[课堂检测]
1、读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地,读图可判断A地位于 带,B地位于 带。
(2)读图可判断A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B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
(3)A地的气候特征是 ;B地的气候特征是 。
(4)B地可能位于( )
A.北纬30°—40°大陆东岸 B、北纬30°—40°大陆西岸
C.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D、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5)A气候可能在 地区有分布
A、巴西高原 B、刚果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东欧平原
2、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 )
A.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春季多雨,秋季少雨 D.常年温润多雨
3、下列气候类型中,具有“雨热同期”特点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分别是( )
A、欧洲、非洲 B、欧洲、亚洲 C、亚洲、南美洲 D、欧洲、南美洲
5.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苔原气候
6、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7.判断下列气候坐标图表示的气候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气候的教案10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
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大洲的气候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详实的材料,让师、生、媒体实时互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直观教学。
在学生学习方面,以探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性,在知识的习得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亚洲地形和河流
2、展示学习目标并展示学习任务
【导入】
假设我们从俄罗斯一直向南旅行,到达印度尼西亚,这一路上我们感受到气温越来越高。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复杂的气候
阅读第10页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回答:
1、请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
2、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有几种?这说明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
①亚洲跨纬度最,地跨带、带、带;
②亚洲东西距离最,所以同一温度带的各气候类型也较齐全;
③地势起伏,中部形成了气候。
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合作探究找出答案,老师再加以引导点评。
【承转】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而导致各地景观有所差异。请找出11页图6.14的景观分别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依据。
(生)北冰洋沿岸地带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马来群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皆夏,终年高温多雨;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自然景观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承转】亚洲9种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
(师)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降水略多
【承转】亚洲分布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生)亚洲南部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师)亚洲气候第三个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展示】亚热带季风气候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
像这种降水与气温在同一时间,叫雨热同期。
【展示】夏季风、冬季风图
(生)夏季风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
【练习】12页活动题
3、小结:
4、【作业】
气候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举例说明或分析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德育目标: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观念,以及保护气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科学开发利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气候是一种资源,这是从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来谈的,如果从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来谈,就是气候灾害了。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人类是怎样利用气候有利的一面来进行生产、生活的。
〔师问〕同学们都进行了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谈谈,气候资源同哪些生产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
〔生答〕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
〔师问〕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自古与气候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个行业?
〔生答〕农业。
〔承转〕
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气候资源对农业和建筑部门的影响,及这两个部门是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的。至于交通和旅游部门同气候资源的关系,我们将留在课下完成。
我们这节课首先学习“农业同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
〔布置学习要求〕
同学们开始学习之前,先听老师的要求。
1.相邻的2~3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气候资源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2.学习网站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及具体问题,同学们可以按照问题去寻找资料,通过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的解答,并将你们的学习体会,记录在“网站的公告牌”上,在大家进行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来。
3~5分钟以后各小组交流。
现在,同学们点击学习内容,进入“农业部分”的学习。
〔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网络出示〕《中国积温与熟制图、表》
〔师问〕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珠江三角洲三地的种植制度是否相同?
〔生指图、表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因为三地的积温、降水的数量有差异,就使得三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进而影响三地的种植制度不同──—虽然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但各地气候资源的数量多少和结构有差异,说明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
〔师问〕东北平原能不能像珠江三角洲那样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为什么?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东北平原不能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因为东北平原的积温、降水的数值比较低,这样的资源条件不能满足一年三熟的需要,所以不同的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都有一定的数值要求,实行一年三熟超出了当地气候资源的数值范围了。
〔师问〕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应遵循什么原则?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物尽其用,充分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如果要实行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则浪费了资源。
2.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例如:东北平原就不能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那样就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了,就会像“聪明人的失误”那样受到惩罚。
〔网络出示:“聪明人的失误”农业生产实例〕
〔师问〕过去家家冬储大白菜,而今天津市区冬天储菜的人家越来越少,为什么?
〔生答〕(大意)
〔网络出示:利用温室、塑料大棚进行农业生产的原理、实例〕
蔬菜品种增加了。冬天气温低,用了大棚改善热量条件,使热量达到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温度数值,即: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都有周期性的变化。
〔承转〕
随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一些生产措施进行农业生产,挖掘了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减少了。你能举出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吗?
气候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知识和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xx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
3.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学生分成三部分,两边的学生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分别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4.各组代表发言、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区,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但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区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温带季风多。
乙图
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地区沿海的大陆西岸,形成的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前者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后者的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位于温带的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形成的是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让学生观察课本P60图3.25,指出A坡属于(迎风坡),B坡属于(背风坡),降水多的是哪个坡?(A坡)。教师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丙图,加深学生认识和体会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丙图
6.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P10活动4,然后让3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做题思路,大家评判补充。
(1)青藏高原纬度较高,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
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而黑龙江省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较湿润。(海陆位置:二者虽同处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板书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这里的教学,通过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实例讨论分析,让学生认识体会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不一样。
1.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活动1,分成学习小组,谈谈这是气候对人类活动哪方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选一个代表概括大家的发言,在全班进行交流,如果能选用当地的实例或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变化等,学生的感受会更深。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
3.让学生阅读课本P61“水稻种植与气候”。结合自己对当地气候条件的了解,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看看当地适合不适合种植水稻,使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用两个学生扮演小强和小明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他俩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把甲地区的树、农作物移到乙地区,不能凭主观愿望做事,人类的活动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
5.组织学生阅读活动3,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并结合当地发生过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造成哪些损失或危害,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根据双方辩论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沙漠地区,荒无人烟,长时间不下雨,对人类来说造不成危害,所以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就不同了,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又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一个月不下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就要受到影响,造成损失。同理,就是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通过对实例的辩论、分析,使学生自己去体会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
6.投影展示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地球为什么出汗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P62“气候变暖”。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要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堂的讨论,以及通过调查、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一星期后,组织一次论文交谈评比活动。
气候的教案13
教学重点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2、能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世界气候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
一、地理位置
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2、展示“世界政区图”,有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过渡)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
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
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
(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
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
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
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
(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
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
(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
(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
(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
气候的教案1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安排说明顺序的依据。
3.弄清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关注生存环境,做地球的主人。
2.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向。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本文重点说明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数字说明及其作用。
难点:
有关海洋和大气循环的科学知识。
解决办法:
寓教于乐,化难为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开展“我当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选自己理解最准确的一点知识,有理有据有序地给大家讲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放映南极科学考察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对南极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请同学发言,谈各自对南极的了解,对南极科学考察意义的认识。
(一)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表意凝练的词语。
2.把握课文说明的科学知识。
3.理清本课的说明层次。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找出表意凝练的词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掌握下列词语: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很快,使人难以捉摸。
旦夕祸福:短时间内祸福降临。旦夕,早晨和晚上。
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漏洞百出:本文指天气预报不周密的.地方很多。
蛛丝马迹: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灭顶之灾:指致命的灾祸。
2.逐段细读课文,找出每个语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个语段的主要意思。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1.学生讨论归纳每个语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的每个语段的内容。
气候的教案15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健康活动:天气冷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一些御寒和保暖的方法。
2、知道冬季是干燥、寒冷的季节,人们容易感冒。
3、有初步的冬季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多种方式方法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取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于家长共同收集取暖的方法。幼儿有自己全暖的'方法画在纸上,可以是实物,如:热水袋、暖手炉、大衣、帽子等。
2、关注感冒和易患感冒的幼儿,积极治疗和预防感冒。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交流"冬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回忆冬天的气候对自己的影响。
1、提问:冬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问:这样的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二、和幼儿一起讨论:天气冷了怎么办?
1、幼儿分组交流。鼓励幼儿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轮流在组内介绍御寒保暖的好方法。
2、幼儿集体交流。教师及时整理并用图标帮助幼儿,归纳各种御寒保暖的方法,如:锻炼,吃热的东西,多穿衣,利用身边的取暖用具等,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取暖用具。
三、欣赏故事,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1、教师讲故事,幼儿看图书。
2、讨论:达达为什么会感冒?感冒了会怎么样?后来,达达的感冒好了吗?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感冒?教后反思: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易感冒的季节,活动中围绕话题"天气冷了怎么办?"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学习御寒保暖的方法,(多穿衣服、开空调、捂热水袋、戴帽子、手套、围巾,多运动)。然后通过故事《超级感冒》的讲述,引导幼儿知道感冒时既不舒服,又会传染,从而产生要预防感冒的意识(多喝开水、睡觉时不踢被子、穿衣服、脱衣服动作快快的、出门多穿一件外套、打预防针、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热了不能一下子脱好几件衣服等),引导幼儿有初步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最后活动在开心的袋鼠跳跳中结束了。幼儿收获了知识,也收获快乐。活动中发现我们班幼儿的表达能力较强,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自已组织成长长的句子。
【气候的教案】相关文章:
气候的威力教案03-21
世界气候教案08-11
《世界的气候类型》教案02-22
世界的气候教案03-01
地理世界气候教案03-10
气候特征地理教案12-21
世界的气候教案15篇02-28
小暑节气的气候03-12
立秋的气候及常识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