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8 08:10:4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秀】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科学教案4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哪些是危险的'事

  活动难点: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

  活动过程:

  一、 情境表演

  “胖胖喝进了盐酸” 胖胖是一个虎头虎脑,模样长得十分可爱的中班男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胖胖从外面与小伙伴一起玩好,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烧饭,胖胖擦了脸、洗了手,就忙着找水喝。这是胖胖突然发现雪碧瓶里有“饮料”,捧起雪碧瓶就喝了起来……十分庆幸的是胖胖的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长海医院工作,而且他们的家也住在长海医院的职工大楼里。因抢救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胖胖又能正常地进食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胖胖的妈妈将盐酸拿回来,是为了洗马桶,打扫卫生用的。没想到一时疏忽险些酿成惨剧。

  二、 讨论活动

  1、 胖胖为什么会生病?

  2、 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平时不能随意的去碰、去吃一些物品。

  三、 看几副安全教育的图片

  图片一:下雷雨是小朋友在大树下避雨

  图片二:一个人在摸插座

  图片三:陌生人敲门马上把门打开

  说说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那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集中观察磁铁,初步建立科学概念;了解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

  2、学习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磁性。

  3、培养乐于探究的品质,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2、活动难点:实验并填写表格,并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长方形磁铁;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塑料勺、钥匙、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等)。

  2、记录表若干。

  3、PPT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魔法表演——教师扮演魔法师,用“魔法棒”放在同样装有磁

  铁的玩具车前,奇迹发生了:小车可以随“魔法棒”前进或后退。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

  生:悦悦老师下午好!

  师:仔细看看我是谁。(摸一摸魔法帽)今天我是悦悦魔法师。接下来我要施魔法啦,请小朋友们配合我哦。玛尼玛尼哄!哦,我把小朋友都变成小魔法师啦。欢迎来到今天的魔法课堂。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跟后面的客人老师们打个招呼吧。(手势起立向后转跟客人老师打招呼。)

  生:客人老师下午好!

  师:请坐。我要开始我的魔法表演了。看我的手上什么都没有,衣服上也什么都没有哦。请小魔法师们睁大眼睛看清楚。看那儿!(然后变出魔法棒)看这里。(变出小车)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嘿,走!(推着小车走)嘿,来!(吸着小车来)。你们想学这个魔术吗?(小声说)

  生:想!

  师:嘿嘿,奥秘就藏在这个魔法棒里。(拆魔法棒,把磁铁拿出来)这是什么呀?

  生:磁铁!

  师:今天我们就来和磁铁一起变魔法吧~

  今天一起和磁铁变魔法的有橡皮,曲别针,纸,钥匙,布,吸管等。

  哪个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哪个不能呢?

  师:(拿出塑料勺)你们猜,它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

  生:(请一位幼儿来进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师:我将你的猜想记录在纸上啦。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拿起塑料勺和磁铁),哦,原来塑料勺是不可以和磁铁变魔法的。

  师:(拿出钥匙)你们猜,它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

  生:(请一位幼儿来进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师:哦,我们来看一看,钥匙是可以跟磁铁变魔法的。

  师:剩下的东西小朋友来猜猜可不可以变魔法,(一个物体请一位小朋友来说,并记录在表格里,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

  下面小朋友们要自己进行魔法实验了,悦悦魔法师已经把魔法实验的`东西放到小盒子里了,请小魔法师们来变一变,将你们的答案记录在表格里。

  为了保证魔法实验的成功,请小朋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1、当悦悦魔法师说开始时,开始魔法实验。当听到铃声时,请小魔法师们放下手里的物品,整理桌面,结束实验。

  2、拿到所有的物品,不要吃到嘴巴里,塞到鼻孔里。磁铁和磁铁不要相互靠近,防止夹手。

  3、在实验的过程中请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到其他魔法师。

  好啦,可以开始实验了。

  幼儿进行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铃声响起)

  师:各位魔法师,刚才的实验结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橡皮、毛线、回形针、彩纸、别针等可以跟磁铁变魔法吗?一个一个进行。

  教师总结:

  师:能和磁铁变魔法的都是用什么做的啊?

  生:铁。

  师:所以铁做的物品才能被磁铁吸起来。

  师:我们今天的魔法课堂就到此结束了。请各位小魔术师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起立,转身,招手说再见)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活动材料准备中,钥匙这一材料应该准备为铁制品。导致向幼儿展示时没有展示可以被磁铁吸到的物品。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兴趣。

  2、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二、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2、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现在,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师: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动作,请你们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

  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教师指挥)

  四、活动结束

  1、

  2、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二、新课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63—64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66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和。

  (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例如。

  (4)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5)右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F点与O点的距离叫透镜的。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

  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

  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种透镜?

  2.作出假设或猜想。

  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

  生甲:需要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

  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

  师:怎样进行实验?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

  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启发、指导。

  5.分析论证。

  师生回到教室。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P64图4—41Lk较。同样厕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P66图4—46进行对比。

  师: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师:什么叫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生:平行光经凹透镜发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6.实验评估。

  师:刚才的实验结论可信吗?是否还有什么因素没有考虑?

  生: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灯泡和水来探究水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将水倒入废灯泡中,拿到太阳光下一试,它仍然能将太阳光会聚。

  师:冰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是可靠、可信的。

  7.交流与合作。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

  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

  三、归纳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下课后交给组长,并进行登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67作业l、2。

  2.选用课时作业没汁。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一课时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

  (透镜)

  1、透镜2、焦点F,焦距f,主光轴、光心O。

  六、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经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