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8篇[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学习策略:
1、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个青年话的意义。
3、编童话,深化理解。
4、写读后感,内化情感。
教学步骤:
一、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读题。)
接着我请同学们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张非: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雁玲: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1、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指名读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3、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水平,你们想听吗?(板书:听)
4、师:我们来一起聆听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你准备用什么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灯片,)认识吗,谁来读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每列词分别写了什么?怎样读?
4、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提出来。(对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让学生自己答,最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2、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出示第二节投影)
3、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奇妙”是什么意思?(神奇而美妙)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大了,他听到了奇妙声音了吗?谁来读第四自然段?(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4、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这就要联系阿炳这十几年来是怎么过来的。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出有关词语句子。
5、“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此时师调沉郁地独白: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不见美丽富饶的家乡,看不见月光似水、静影沉璧的二泉,看不见照耀清泉的月光,所有的美好的'一切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同学们,你们明白了阿炳为什么听不到奇妙的音乐,而是:渐渐地、渐渐地……
6、想象感受阿炳卖艺情景是怎样的?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地、渐渐地……
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2、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出来。(播放《二泉映月》)
指导朗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表达:怀念、思索。
高潮: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表达:抗挣、向往。
3、学生练习朗读。
五、总结课文。
1、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惠山的清泉,他爱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
2、享有怎样的声誉呢?
(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
3、(充满激情地)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板书)的这种不屈的精神!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生活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内容,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教学方法
通过精读课文并联系实际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观察刮风时景物的动态。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画什么?
你会画风吗?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就是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20画风)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第四自然段中“旗杆”的“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还要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本课的生字。
3.再出示小黑板,读本课的`词语。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三、读懂课文,指导朗渎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提问:
(1)“风”能画吗?
(2)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
读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同时了解为什么“旗子在空中飘,小树是弯弯的,雨丝是斜斜的,风车怎么会呼呼地转。”
(3)是谁第一个把“风”画出来的?
为什么小艺能第一个把风画出来?
(读有关的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的。
4.你会画风吗?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风。
启发同学动脑筋,大胆发言。
提示:可画风中的小草弯了腰;风中的小花在点头;风巾的柳条随风摆;风中楼顶上的风向标在转动;风中路上的行人衣角被吹起……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你也画画看,再把你的画说一说。看谁画得好,说得好。
小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四个同学在黑板上画风。
2.同时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然后请四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画。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重点分析“
擦”的字形。
擦: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笔顺是:。
3.出示小黑板,读一读下面的词浯,再说一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斜斜的
小男孩
显得
提示学生注意:
旗:左边是“方”字旁,右上是“”,右下是“其”。不要丢掉右上的“”。
斜:左边是“余”,右边是“斗”。
男:上边是“田”,下边是“力”。
显:上边是“口”,下边是“业”。或去掉“湿”的“
氵”。
4.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擦、斜、拽”。
其他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格中的范字,照范字临写。
三、巩固练习
1.填写适当的量词。
两 ( ) 小鸟 一 ( ) 旗杆 三 ( ) 小树 一 ( ) 乌云
一 ( ) 风车 一 ( ) 风 三 ( ) 小朋友
2.听写本课生字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3、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分角色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教师重点强调“喃、浓、腾”的读音和“味、猎”的字形。
5、指导写字。
6、学生练习写“并、喜、重”,体会写字规律。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体会教师朗读时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质疑。
3、教师重点引导: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很了解?
(2)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读课文,再讨论思考题。
5、汇报。
三、实践活动。
查阅有关鸟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如果说秋天有一扇大门,里面关着迷人的秋景,那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秋天的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一起读一下课题。
2、咦,怎么打不开呀?噢,瞧钱老师这记性,还有两个密码呢!
3、出示生字词:分行指名读,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联系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5、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指名读,齐读。
6、过渡:小朋友们读准了这个多音字的名字,它多开心呀,瞧,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秋雨可神奇了,它有很多宝贝,请大家打开课文纸,自己读一读,用笔划一划,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⑴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带着对秋雨的赞美读句: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⑵过渡:同学们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秋雨的颜料盒里都有些什么颜色呢?拿笔在文中圈一圈。
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五彩缤纷:板书)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颜色多的词?(色色俱全、色彩斑斓……)
⑵缤纷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的图画,你最想欣赏哪里的美景?(图片欣赏,指导读句)
银杏树:指导读好“黄黄的”。
枫树:①观看录象;②徜徉在枫林间,倾听着沙沙的秋雨声,使人久久不愿离去。同学们,此情此景让你想到了哪句诗?③指导读句。
田野:①指导读好“金色”;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果树:①理解“你挤我碰”。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③指导读句。
菊花:①除了文中写到的颜色,你还看到了哪些色彩?但文中并没有一一列出来,用省略号代替了。②理解“频频点头”。③指导读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过渡: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⑵师范读。
⑶指名读。
⑷欣赏图片。
⑸理解“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听,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⑵小动物们听到了,它们在干什么?(观看录象)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植物们呢?
⑶齐读全段。
5、引读第五自然段: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呢?你又是怎么理解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呢?
6、秋天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正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写到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⑴理解“留意”。
⑵读好“轻轻地”。
7、感情朗读全文: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喜欢秋雨给我们的礼物吗?那就让我们拿起课文,再来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吧!(朗读全文)
三、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想把这美景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吗?选择你喜欢的美景多读几遍,看谁有本事把它背下来。
各自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四、自选作业
有三个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后,很想做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
1、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
2、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
小朋友,你们打算干点儿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
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着、看”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猜谜:“两根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引入课文:
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俺们要认知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板书课题)
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
俺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做“小小播音员”带读有拼音的生字。
游戏协助记忆:
找朋友、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去音节生字。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别忘了每次俺们认知新朋友后的任务:
把生字婴幼儿送回家。
⑴ 检查读长句子:
出示4个句子:
①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②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俺拿过拖鞋呀!
③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俺洗过手绢啊!
④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俺挠过痒痒啊!
⑵ 指名读句,引导同学先说优点,再评缺乏。
⑶ 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练习:说说做做。
(俺替爸爸________。 俺给妈妈________。 俺帮奶奶________。)
3、读课文:
边读边想像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说说自身会认哪些字,介绍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2、写字指导:
⑴ 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
⑵ 全班交流。
⑶ 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⑷ 教师范写:
注意“着、看”中撇的书写。
⑸ 同学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
2、激发同学协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自读自悟,懂得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读错,其他同学帮助读,读准一个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生字,才干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二、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带“。”读重音):
句一:
俺只是画了自身的小手啊!
句二:
俺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句三:
等俺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分角色朗读:
⑴ 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
“全家”是指哪些人?
“这张画”是指哪张画?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
⑵ 指导分角色朗读(加“。”读重音):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俺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俺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奶奶:“这胖乎乎的小手帮俺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3、全班交流:
⑴ 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夸一夸,帮一帮:
引导同学先评优点,再评缺乏:
引导同学想想平时奶奶、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身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溢关爱和称誉。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⑶ 同学扮演读。
4、巩固:
⑴ 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也可以谈自身)
⑵ 创作画《俺有一双小巧手》,并写上想说的话。
三、看看,记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
“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
“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
“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同学书空,描红,练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风景画 潮来之状
风俗画 演习之威 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 侧面烘托
【教学总结】
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0
小学语文教案11-0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2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2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