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2 08:37:2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因果”句式,积累有关生肖的成语,进行说话练习,学写观察日记。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1.读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好。

  (1)练习读绕口令。

  (2)齐读。

  (3)开展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4)说说自己积累的绕口令。

  ①两只小白鸽,一只大天鹅,它们口很渴,喝水很快乐。

  ②张婶种黄瓜,一根四两八。乐坏了小花花,脱下花褂褂。包起大黄瓜,抱着当娃娃。

  2.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中的句子,明确要求。

  (2)自己练习完成。

  (3)读自己补充完整的句子,检查前后内容是否恰当。

  (4)投影出示同学的句子,共同订正。

  “因为”是原因,“所以”是结果。

  ①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②因为丁丁生病了,所以他今天没有来上学。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朗读古诗《蜂》。

  (2)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同学互相补充。

  老师小结:这首诗借蜜蜂采百花酿蜜后,自己却享用得很少的现象,反映了农民一年辛苦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得不到温饱,全被统治者剥夺去了的现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现象。该诗言简意赅,含意深刻,引人深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1)认读成语。

  投影出示成语

  鼠目寸光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打草惊蛇 马到成功 亡羊补牢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2)理解意思。

  (3)抄写成语。

  (4)交流自己搜集的与生肖有关的成语。

  三、作业布置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2.口语交际练习。

  3.学写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 散步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 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 自由感悟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

  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 质疑解疑

  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

  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

  a关于课题

  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策:

  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

  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 感受母爱

  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六 拓展阅读

  1阅读怀念母亲或赞美母爱的文章。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 天 的 怀 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 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第三课 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明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爸爸"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文中词的活用现象,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进行讽刺的写法。

  2.分析理解在短小生动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文中越巫的可笑、可鄙、而又可怜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结局,教育学生要尊重、学习科学,反对迷信,不自欺欺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本文浅易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意不难疏通,可让学生对照注释认真自学,采用质疑问难,集体讨论的方法,疏通课文内容。对于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宜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文中关

  键语句的分析来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行讽刺。

  2.难点:理解本文的寓意。

  3.疑点:本文只是告诫人们不能欺骗人吗?

  4.解决办法:“重点”可采用让学生参照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自学、质疑讨论,在读懂字面

  意思的基础上加以感受、体会。“难点”宜在教师提示关键语句后,分析讨论来解决。“疑点”

  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努力达成共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2.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后。着重对关系到本文中心的理解的重点语句进行提示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自读课文,理解在短小生动的故事里所寓含的深刻道理,领会课文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整体感知

  愚蠢迷信的人,耍弄手段欺骗,蒙蔽别人,既是为了从受骗人那里得到钱物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这些人害了别人,他们自己也往往不会得到好结果。《越巫》一文作者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实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教学过程

  1.导人,教师可结合身边“FLG”练习者害人害己的惨痛事例引入课文。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画出不会读的字,不理解意思的语、句。

  3.指一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对其读音、断句有误的地方作标记。

  4.学生对照注释自学,对疑难词句进行质疑讨论,力求理解文章大意。

  5.投影下列练习,检查自学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禳(rang2)之馔(zhuan4)酒食赀(zi)推诿(wei3)

  愠(yun)手栗(li)心大骇(hai4)岑(cen2)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诡(欺诈,说假话)

  病幸已(治愈)

  持其赀去(通“资”资财)

  相去各里所(距离,左右)

  下砂石(撒下)

  心大骇(吃惊,害怕)

  (3)下面几个“角”怎样解释?

  鸣角振铃(名词,一种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角{且角且走(动词,吹奏角)

  又旋而角(动词,吹角)

  (4)用“/”为下列句子画出朗读节奏,并作翻译。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译文:越巫自己欺诈说他擅长驱除鬼怪异物。)

  终不自信,其术之妄。(译文:始终不相信他的方法的荒诞。)

  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译文:我善于驱除鬼怪,鬼怪没有敢和我对抗的。)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译文:越巫到死也不知道那不是鬼怪。)

  6.齐读全文,对疑难词句作补充理解。

  7.阅读第2节文字,画出描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袭击时不同反应的语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思考这样描写有怎样的讽刺作用。

  明确:第一次遭袭击时的动作:“即旋其角,且角且走”。神态:“大骇”

  第二次遭袭击时的动作:“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神态:无

  第三次遭袭击时的动作:“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

  “号求救于人甚哀”。神态:“手栗气慑”。

  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越巫惧怕、恐慌的心理,三次袭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越巫的恐惧心理由轻到重一层深一层地展示出来。

语文教案 篇4

  一、课标·教材·学情∕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一定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有机辩证统一的过程,教与学的主体应是相互依存和互为基础的,高中语文教案设计解读。整个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从本质是说,师生、生生之间的这种沟通、交流、合作的活动是一种主体交互的关系,更为确切地说是一种人格平等的主体和谐共生关系。

  语文新课标是课堂教学的总体导向,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落实的子目标,落实好语文的两大功能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扩大知识视野、提升文化品位、锻炼思维品质、夯实阅读积累的根基、强化交际表达能力、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培养个人审美情趣、丰富情感态度、稳固正确的思想观点或意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途径主要有:多体验生活;联系所需所想,设计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侧重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和途径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实际上是在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通过感悟体验语言美、书写艺术美、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在主客观和物质精神两面的自觉审美意识,找到实虚中的真善美,培养成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合格人才。通过转变思维观念养成穷根问底的意识和习惯,了解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仅关注问题的结果,还要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时刻让课堂的教学的功能和目的持续有效。

  另外面对学生,教师应开发课程资源,让特长成为学生成长学习的延伸;面对教材,教师应有所教有所不教,内容的取舍很在程度上对课堂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学校,学科的必修与选修的巧妙结合,可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面对教学实际,可因校而异开设课程,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相信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实施教学才是最好的语文课程。因此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化选择相统一原则,构建开放、有效有序的语文新课程是课堂教学魅力的重要体现。

  学情的分析是实事求是课堂教学真理的体现,虽然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但学生是课堂教学目标和发展行动的最终指向,即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作为一个在课堂上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综合的能动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避免须认真通过学生学习前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程序、学习深度、过程熟悉情况、方法运用效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尽可能以学生发展目标为导航,让学生做到课前对所学知识的搜集积累、加工整合,形成自我知识学习的条理化和系统性;课上对学习要求进行阐述性感受和艺术鉴赏;针对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有侧重有重点进行理性思考和领悟;课后在听说读写方面进行有选择的应用和拓展,能根据所学知识、方法,对常见的事实过程或语言文化现象进行发现和创新,敢于探异求新、多角度多层次阅读,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今作品,提出富有远见的看法和主张。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师、学生、教材媒介的三位一体。坚持从学生的身心成长出发,备学生、课标、教材和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各种潜能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教学目标的导航方面提出自我科学的导学设计。做到在认知领域使学生得到知识回忆,理解领会,情境运用,要素分析,条件交流、操作步骤、推导关系,内在证据和外在准则的比较评价。同时在情感领域使学生感觉现象、刺激注意、愿意接受,反应中默认、反应的意愿、反应中的满意感,价值的接受、偏好、信奉,价值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泛化心向或性格化。另外在动作技能领域使学生知觉与行动联系、身心定势、指导下的模仿到尝试、熟练后的习惯反应、复杂的外显反应、迁移性适应、创新性生成。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标准评价功能。只有如此,教学目标才能具体化为课时目标,实现一个课时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亦即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的身心交瘁变化的预期效果。

  二、教学重、难、疑点∕特点、重点、难点∕兴奋点、弱点、盲点

  教案中的"三点",分别是从教师角度的精心设计的三个点:重点、难点、疑点;从教材把握角度的特点、重点、难点;从学情洞察角度的兴奋点、弱点、盲点,教案《高中语文教案设计解读》。可以说三个角度的三个点缺一不可,明确了"三个点"是课堂教学高效的体现,也是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主要是教师精于备课巧于取舍高效讲解的体现。

  三、走向高考

  高考考试大纲的知识点考查其实是对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内容作了一个非常的规范和明确。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确知识点考查的形式和内容,还要在每节课堂内外对其渗透和落实。做到有重点引导,有难点解释,有疑点化解,准确把握学习认知面上的点。时刻从知识点方面积累、整合、迁移、运用、总结。

  四、教法建议/教具准备/课时安排

  教法建议主要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参考建议,依据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的六种能力和语文听、说、读、写的四大功能,可将教学方法划分如下:

  (1)呈现方法(感知):口述法(叙述、谈话、讲演、讲授、讲读)、直观法(图示、演示、示范、参观法)、操作法(实验、练习、劳动、讨论法、研究法、指导法、模仿、发现法、设计实践法)

  (2)逻辑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总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法、新旧联系法、正反比较法

  ★激发和形成动机方法

  (3)激趣法:游戏教学讨论、创设道德体验情境、创设认识新奇情境

  (4)激发学习义务和责任感的方法:说明学习意义、提出要求、完成要求练习、学习的奖励、对学习缺陷的责备

  ★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方法

  (5)口头检查的方法

  个别提问、面向全班提问、口头考查、口试程序性提问

  (6)书面教学的方法

  书面测验作业、书面考查、程序性的书面作业

  (7)学生自我检查

  回顾法、总结法、课堂笔记梳理、理解识记。

  (8)师生评鉴活动方法

  激励法、陶冶法、欣赏法、检查法、评价法

  ★教学中师生交往活动方法:个别指导法、小组讨论法、班级讨论法、同伴合作法、师生对话法、一问一答补充(点评)。

  总之教法是灵活多样,符合授课内容要求,能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为最佳。

  教具准备是对课堂教学环境条件提出的要求,其中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信息(传递、接受的有效性);教学的心理环境: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教师与学生、教师环境卫生、心理因素即情境),人际关系(良好、民主的伙伴关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激励、积极进取、有效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形成群体互动的良好生生关系。总之让教学环境发挥导向、凝聚、陶冶、激励、健康、养育功能。课堂上倾向于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较熟练地制作各种教学课件;教学手段直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板书简要工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过程/自主·自悟·自得

  1、教学内容严谨、科学适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基本教学模式是:定向(预习)→自主学习→师生讨论→师生答疑(教师指导)→自测拓展→自结(课堂小结);学生学习模式为预习(找重点疑难点)→会听课(懂取舍)→发言(多思考)→交流(多合作)→复习(在平时纠正巩固)→总结(巧归纳)→找差距(重错题)→有计划(能坚持)→做方案(定理想)。

  根据课型和教学侧重点对其各环节作相应的取舍,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时刻铭记结构决定质量,规范课堂寻找简约实效,让呈现富于情绪感染;让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并列前行;注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整体把握中注重局部强化;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辅助帮助结论的提供;杜绝加课增效,课内无实效;避免华丽包装下效率重心偏移。

  3、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没有满堂灌。一个好教师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演绎,而不是过分地自得其乐。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操作能力都应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得到体现。

  4、教师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对突发情况能作出及时、恰当的处理;教师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有创意,评价反馈及时有效。

  5、教师教学思路清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

  6、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具体的学法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语文的能力。

  本环节更多是强调自主性学习,从基础性积累整合到感受性阅读进而领悟性研究发现。

  这一切都是课堂有效展开和优势互补的前奏,学生也最容易从这一环节中发现自身学习的重难疑点,也为课堂不适应性的全面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取舍保驾护航,真正实现教的高效向学的实效转变。

  (二)深化·拓展·延伸

  深化是合作讨论的进一步归纳与明确,并从归纳和确定性过程中进行方法点拨,让学生找到深化的理由和规律,为其拓展延伸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拓展是开拓课堂教学内容有限性的途径,通过外在知识内容的引入分析解构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找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扩大知识面,真正意义上实现大语文观。

  延伸是语文学科的知识宽广度的要求,只有联系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的语文运用实践,才能让语文具备生存空间和活力。仅仅追求知识而不注重实际用途使语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习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教学重点】按要求写出一个给自己启发的故事片段。

  【教学难点】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教学准备】师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学生准备好黑色笔、红笔和原稿纸。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师: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为生活这本大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吧!

  二、温故知新,审题,自主汇报习作选材:(6分钟)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本组所学课文,看看四位优秀的作家从哪些事情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说一说,看表格中空白处该怎样填。(出示ppt)

  《钓鱼的启示》——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还未到开放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作者把鱼放回湖里——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设法赶制毛衣实现梦想;举办别致的时装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是这样。

  《落花生》——一家人在收获节时议论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珍珠鸟》——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在你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哪件事情给你的启发让你至今印象深刻?先自己思考一分钟,再跟你的队友们探讨两分钟,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生思考时师板书“生活的启示”,然后生汇报,师板书。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选择写作题材:(5分钟)

  生活中,同是一件小事,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就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因为他善于联想,思维活跃。一时联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儿礼物(出示ppt)

  你苦练书法,有一天,你的.书法作品获奖了,此时,你明白了。

  那次踢球,,我明白了。

  那场篮球赛,,我明白了。

  妈妈让你独自去买菜,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年学骑自行车,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静下心来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件,按要求写一个片段。

  四、自主习作,写一个片段。(10分钟)

  题目:一件给我启发的事。如果能自己拟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那就更棒了!(ppt呈现)

  写一篇100—200字的事情片段,有意识地详写事情的关键部分,并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生:取出原稿纸和黑色笔,写作片段。

  师巡堂,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师生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12+3=15分钟)

  片断练习评价表

  作者习作题目年月日

  评价项目

  分值

  (100分)

  自评

  组内同学评

  教师评

  总平均分

  (100分)

  1、拟题贴切,有创意

  10

  2、有条理地将事情写完整,能有意识地详写要点。

  40

  3、善于联想,并能用一两句关键词句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30

  4、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10

  5、书写规范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

  一句话点评(作者本人、同学、老师均可在此留言)

  请学生取出综合评价表,参照综合评价表点评学生作品:

  1、学生小组互评(5分钟)

  2、代表上台评:(10分钟)

  随机选择几个个合作小组的几篇代表作,师生合作点评。主要就表中的评价项目的第2、3两点来点评。可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评,学生评完后老师点评。

  优秀的作品,将发表在下周的第一期《五三之声》班刊“经典片段”一栏中。

  2、点评教师作品:(3分钟)

  呈现教师的随堂作品,并按例请两三位学生点评。

  六、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小结:生活往往用“启示”的方式给我们以馈赠。善于积累,善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也因此不断地成长。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并完成这篇习作,写出得意之作,向班报编辑部投稿。

  作业:课后继续修改并完成整篇习作,明天交。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3、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4、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2、生自由认读字、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字型的感性认识,尝试找出规律:

  (1)第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头,与竹子有关。

  (2)第二部分的字都有木字旁,与木头有关。

  3、全班反馈,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4、你还能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吗?

  5、你能再举其他的形声字的例子吗?

  三、读一读

  1、生自由朗读。

  2、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了解“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3、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读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读一读,想一想

  1、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对话。

  2、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

  3、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抓住关键词“比不上”、“不及”、“又不象”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感悟到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自大。)

  4、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将小画眉先前的自卑、难过与后来的自信对比,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交流读书感受

  1、生结合插图读一读故事,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试着讲一讲故事,引导积累语言。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讲一讲小牛找朋友的故事。

  3、采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在小组里讨论:

  如果你看到这则征友启示,你愿意当小牛的朋友吗?

  4、全班交流:小牛能找到朋友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牛的征友启示太为自己的需要考虑,没有考虑到朋友的需要,没有替对方着想。小牛如果在第2个、第3个、第4个“一起”前面加上“或者”二字,也许会找到许多朋友。

  5、让学生续编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读一读泡泡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让学生利用字卡动手实践,开展“我来摆”、“我来说”的活动,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可提示学生有的字作偏旁时,有些笔画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字)

  三、课外积累,积累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充满个性的名片,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让给孩子,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大胆创造,自信表现。

  提供展示的空间

  学生认真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开展“名片交友”的游戏,让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观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经典】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