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变大”和“变小”。
2、能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和“小”。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米老鼠头饰一个,魔术棒一根,魔术杯一个, 小魔术棒若干,故事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以“米老鼠”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回答问题。 提问:米老鼠的“魔术棒”有什么本领?米老鼠是怎样说的?
3.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二、游戏:“木头人,变变变。”
1、教师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玩法:教师与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我们都是木头人,一起跑跑变变变,大大大!(当念到时,幼儿自由夸张地做的肢体动作。)我们都是木头人,一起跑跑变变变,小小小。(动作与的相反。)
2、组织幼儿游戏,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
三、迁移游戏经验
1、如果你有“魔术棒”,你想让哪些东西变大或变小? (个别提问)
2、幼儿自由探索。 幼儿每人手持一根“魔术棒”,在周围环境中寻找自己希望改变的物体(自由结束)。
附故事:米老鼠的“魔术棒”
有只米老鼠,它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能把大东西变小,把小东西变大。有一天,米老鼠来到草地上,看到小鸡和小狗在争吵,它跑过去问:“你们为什么吵架?”小鸡说:“我们都想吃这个苹果,可是苹果太小了,不够分。”米老鼠说:“ 别担心,试试我的魔术棒。”米老鼠用“魔术棒”指着小苹果,嘴里说:“变变变,大大大!”小苹果真的`变成了大苹果,小鸡和小狗高高兴兴地吃到了香香甜甜的大苹果。有一回,米老鼠到兔妈妈家串门儿,路上,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就拿出魔术棒,指着大石头,嘴里说:“变变变,小小小!”大石头立刻变成了小石头,米老鼠跨过了小石头,继续向前走。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米老鼠赶紧跑上前一看,不好!大灰狼正准备吃小鸡,它赶紧拿出魔术棒,指着大灰狼,嘴里说:“变变变,小小小!米老鼠说:“别急别急,让我来试试!”它用魔术棒指着一颗小小的胡萝卜,嘴里说:“变变变,大大大!”胡萝卜就长大了,兔妈妈高兴得谢了又谢。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地球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
2、增强环保意识,知道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知识。
把想法付诸到行动。
环境污染图片,地球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球图片,导入活动主题。
1、出示污染环境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开心吗?可是你看地球怎么了?它的表情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的地球生病了,他很痛苦,因为他很多地方都受伤害了。
二、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1、出示垃圾的图片。
师:有垃圾的地方会给人们什么感觉呢?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呢?
2、幼儿讨论回答。老师根据图片简单小结。
三、激发幼儿讨论关爱地球的方法。
1、组织幼儿讨论关爱地球的方法。
师:地球生病了,有了这么多不好的想象,我们住在上面会怎样呢?怎么办?如何帮助地球治病呢?
2、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解决地球危机的方法。
教师总结:尽量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不用一次性的纸巾,不用一次性的.筷子等;可以再次使用的东西要再次使用,不要随意扔掉;将垃圾扔在指定的地方,不任意乱扔。
四、集体交流,总结。
刚刚我们想了许多方法。但地球之所以会生病,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如果要治好地球的病,就要从自己做起,然后还要告诉爸爸妈妈、邻居、好朋友等许多人,让大家一起注意自己的行为。治好了地球的病,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了。
小班教案 篇3
小班幼儿个体间的交往、交流较少,各种游戏基本以单独活动为主,与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不多,对同伴的关注也很少;对成人情感过于依恋;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等。基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各种行为及情感特征,我设计了社会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旨在通过此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与好朋友合作游戏的快乐、好朋友不见后的焦急、再次见到好朋友后喜悦的情感;教育幼儿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引导幼儿乐意结识新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体验与同伴共处的乐趣。
2.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知道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装备
1.不同颜色的布若干块,各色布条各四个。
2.用布条在小椅子上系成蝴蝶结,有相同颜色蝴蝶结的小椅子两两绑在一起。
3.幼儿的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蝴蝶结(两个幼儿蝴蝶结的颜色相同,但分别系于腕上和手臂上)。
4.地上贴红色圆圈一个。
5.大棒棒糖几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根据蝴蝶结的颜色两两拉手,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下来,简单认识自己的朋友。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呀?
幼:我的好朋友是×××。
评析: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规则意识尚处于刚刚建立的阶段,因此将小椅子上系上蝴蝶结,既能引导幼儿根据蝴蝶结的颜色快速找到自己的小椅子,且便于游戏过程中幼儿分组和交换角色时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根据小班幼儿活动游戏化、情境化的特点,给两两幼儿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色彩鲜艳的'蝴蝶结,让“小蝴蝶”两两找到朋友,便于幼儿间结伴游戏和游戏时角色的区分。而在准备“蝴蝶结”时,注意选择色彩艳丽的布,让每一对幼儿的蝴蝶结的颜色与其他的区别较明显,使幼儿易于寻找朋友。
2.师用彩色布蒙住脸作“躲猫猫”游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带领幼儿第一次玩“躲猫猫”。
师:“躲猫猫”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想不想玩?
幼:想。
师:请蝴蝶结系在手臂上的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布,盖在头上,到圈里来躲躲好;请蝴蝶结系在手腕上的孩子先蒙住自己的眼睛,等好朋友躲好后再来找。
师带领找的幼儿边唱自编歌曲“我和好朋友,来玩躲猫猫,我的朋友快躲好,一会儿我们就来找,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了”,边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拥抱朋友,表达喜悦的心情。
(2)引导幼儿交换角色,再次玩“躲猫猫”的游戏。
师:找到朋友是不是很开心?
幼:是。
师:想不想再玩儿一次?
幼:想。
师:这次请蝴蝶结系在手腕上的小朋友到圈里来躲猫猫;蝴蝶结系在手臂上的孩子蒙住自己的眼睛,等朋友躲好后再来找。
这时,另外一位老师用棒棒糖吸引走“躲猫猫”中的一个孩子。
评析:抓住幼儿爱玩“躲猫猫”游戏的兴趣点,让一对好朋友轮流扮演躲猫猫的人和寻找的人,并交换角色再次游戏,趁幼儿投入地进行游戏时,让另一位老师悄悄带走一名幼儿,为幼儿体验朋友不见后的焦急情绪做准备。
师带领找的幼儿边唱边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与朋友一起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这时×××发现自己的朋友××不见了,急得哭起来。
3.引导幼儿猜测和寻找××小朋友。
师:“××不见了,他可能去哪了?”
幼1:被他妈妈接走了。
师假装打电活验证,没被妈妈接走。
幼2:到小×班了吧。
师进行验证,也没有。
幼3:被坏人带走了。
师:呀,真的被坏人带走了可怎么办呀?他的爸爸妈妈肯定要急死了!你们是不是也很着急呀?
幼:嗯,是的。
师:我们怎么做才能找到他呢?
幼:打电话,请110的叔叔帮忙。
师:嗯,这是个好办法。
师假装拨打110报警,请警察叔叔帮忙寻找。
师:也许刚才他躲到其他什么地方了,我们自己也来找找吧!
带领幼儿一起到××可能会去的地方去寻找,呼喊。
另外的那位老师将孩子带来。带领幼儿询问:“××,你去哪儿了?我们大家都急死了!都很担心你,你的好朋友都急得哭了!”
教育幼儿:以后可不能随便离开大家,更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
评析:在引导幼儿猜测“朋友可能去哪儿了?”“不见了,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将幼儿着急、担忧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尝试寻找的多种方法,将幼儿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提升。当朋友失而复现时,使幼儿能更强烈地体验到再次见到朋友后的的喜悦之情,适时教育幼儿“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不认识的人走”,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
4.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乐意与新朋友一起玩。
师:“××回来了,我们来庆祝一下吧,去找个和你蝴蝶结颜色不一样的新朋友一起玩游戏吧。”
幼儿两两边唱《找朋友》边游戏。
评析:用幼儿熟悉且乐玩的游戏《找朋友》,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找新朋友玩游戏,从而将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也使整个活动的意义得到升华。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能说短句:我上幼儿园,笑嘻嘻。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布置展板,贴上若干有着快乐表情的幼儿照片和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和图片,感知笑的.表情。
问问幼儿照片上的这些小朋友开心吗?你怎么知道的?
2.欣赏儿歌《笑嘻嘻》
提问:第一天上幼儿园,小明怎么样?
第二天上幼儿园,小华怎么样?
第三天上幼儿园,我们大家怎么样?
引导幼儿接着说:“大家笑嘻嘻。”
3.幼儿学念儿歌。
幼儿在念到“笑嘻嘻”时可加重语气。
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4.与同伴交流上幼儿园的经验。
讲一讲:幼儿园好不好?为什么?
活动建议:
可结合班上情况把小朋友的名字编进儿歌,让幼儿感受积极的情绪。
活动评价:
上幼儿园逐步能克服依恋感。
(附)儿歌
笑嘻嘻
第一天上幼儿园,
小明不哭笑嘻嘻。
第二天上幼儿园,
小华不哭笑嘻嘻。
第三天上幼儿园,
我们大家笑嘻嘻。
活动反思:
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维生素,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本次音乐游戏充满情节性、趣味性,能在培养幼儿乐感的同时,带给他们以美的享受。通过带领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的各种声音,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此,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智能,还能帮助他们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
2、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入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农场玩吧!
[评析:以去农场郊游的游戏情节导入,一开始就将孩子们带入到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活动的顺利开始奠定基础。]
2、寻找声音。
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评析: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已有经验,来说说生活中的声音,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评析:这里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能自主的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2、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1)幼儿听录音带。
①雷声和风声。
②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③小羊叫和青蛙叫。
④火车鸣和汽车鸣。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评析: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设置游戏环节能大大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提升活动效果。]
3、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
三、活动反思
在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所谓“环境会说话”,就是指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冲击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地发出第一个“你听到了什么?”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拉开帷幕。“声音”这个生成活动就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声音”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寻找声音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符合小班孩子特点的小主题,这些随机的教育契机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小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小班教案 篇6
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体验为家人准备“开饭”的快乐情绪。
2.能初步根据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尝试运用手指撕纸,揪泥条,以准备“饭菜”。
准备:
1.幼儿已多次欣赏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张餐垫。
3.纸条、纸片、橡皮泥等若干。
过程:
1.萌发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
(1) 边欣赏歌曲《炒小菜》,边自由跟唱,表演动作。
(2) 回忆自己在家和谁一起吃饭。
开饭啦,在家里我们和谁一起吃饭呢?(启发幼儿说出家庭成员。)
2.感知餐桌和餐具,为选择餐具作准备。
(1) 观察餐垫。
“餐桌上有什么?看看餐垫,今天谁和我们一起吃饭?
(2) 观察碗。
● 吃饭时我们用什么盛饭盛菜?
● 这里有这么多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碗的不同颜色,并以两两比较的方法区分大小。)
3.自由选餐具,体验一一对应。
(1) 幼儿为爸爸妈妈和宝宝选择碗。
爸爸妈妈和宝宝饿了,要吃饭了,我们为他们每人准备一只碗吧。
(教师观察幼儿选择的情况,并提示幼儿将碗对应地摆放在餐垫上。)
(2) 交流选择、摆放的经验,并作调整。
● 你给爸爸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 你给妈妈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 你给宝宝选的碗在哪里?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 你一共选了几只碗?它们一样大吗?哪只最大?哪只最小?
(3) 幼儿自选勺子,并对应地摆在碗里。
吃饭时除了碗还要什么?三个人吃饭需要几把勺子?
4.自主选择材料做“饭菜”。
(1) 幼儿自由选择橡皮泥、纸片、纸条等材料做“饭菜”。
(2) 教师观察幼儿的选择及制作情况,鼓励幼儿尝试选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种“饭菜”。
(3)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爸爸妈妈宝宝交流,学说:“某某,我请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题
1、提问:
①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②小猫怎么叫的?(喵~喵~喵~)③小猫最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④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小狗叫)汪汪汪提问:
①谁在叫?(小狗)②小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③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提问:
①看,这是谁?(小猴子)②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③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你们猜:
2、提问①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②学说:小猫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①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②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①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②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①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吧(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喽!
(四)放风筝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创编活动,理解童话的内涵,并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3.积极参加创编活动,学会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放风筝》。
2.课件
3.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
2.教师: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逐句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讲到"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时幼儿边学做小绵羊的动作边学绵羊的叫声(教师依此类推,教师小朋友一起边学边做动作)
(三)教师边演示边带领幼儿讲故事。
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指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2.借助图谱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师: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
师: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助了他?
师: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师: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1.教师帮助幼儿将创编的故事情节整理成规范的语言故事。例如: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鸭子,嘎嘎嘎叫着……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新编的故事。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小猫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 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2、在老师的提醒下,念完儿歌后才能跑。
3、愿意和大家一起游戏。
活动重点:
听信号可以向指定的地方跑。
活动难点:
在老师的提醒下,念完儿歌后跑。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服装(球鞋、舒适便于运动的衣服)、音乐。
经验准备:熟悉操场上的一些体育器械,知道他们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准备活动:模仿小鸟飞(重点活动身体各部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针对脚部和腿部进行重点练习。)
师:春天到了,小鸟们我们到田地里吃虫子去吧。
(做小鸟飞的动作)
师:田地里的虫子真多呀!快来啄一啄。
(做小鸟吃虫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学习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
师: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摸摸××跑回来。
2、介绍游戏玩法
老师和幼儿共同念儿歌,听到老师指定方向后再向指定方向跑或走。
提出游戏要求:
(1)听清楚教师在游戏中的指令。
(2)在奔跑的时候不要撞到同伴。
(3)摸完东西,要马上回到教师身边。
3、游戏2——3次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小鱼游
师:我们听着音乐慢慢游回家吧。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在操场上玩了“小孩小孩真爱玩”的游戏,我们在教室里也可以玩一玩这个游戏,小朋友在休息的时候自己试一试吧!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20
[精选]小班教案08-11
(经典)小班教案09-07
小班教案【精选】09-13
(经典)小班教案09-22
小班教案(经典)09-29
小班教案(精选)09-01
小班教案[经典]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