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②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③品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④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四个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和方法: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体会盘古形象的高大,气势的豪壮,威力的巨大,贡献的宏伟,从而体会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魄力。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分析课文词语。
教学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许你听老祖母向你讲述过《夸父逐日》的故事,你佩服他“与日逐走”的英雄气概,也许你听父母向你讲述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治理好水患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许你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也曾经幻想过有一天能变成白衣素袂的嫦娥,轻盈地驾着长风飞向那神奇的`月宫,在清朗的月光下长舒舞袖翩翩起舞。你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怎样描写宇宙起源的吗?神话传说中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
深入分析
积累文学
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板书课题《盘古开天辟地》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孟子和他的著作。
一、检查预习生字和生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请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向老师提问。
三、回答学生问题,导入神话的概念,帮助学生复习。
四、分析课文
同学们初读课文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来分析一下盘古开天辟地分为几个过程?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是什么样的?
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
回答老师问题例举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代神话
走进故事情节之中。
多米诺骨牌式回答问题
两名学生读课文
向老师提问
复习神话的概念回忆神话的起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展示导语,利于激情
屏幕展示题目《盘古开天辟地》和图片
展示生字和生词。
展示神话的概念和神话的产生过程。
板书四个过程
黑暗混沌
斧劈天地
撑天拄地
化生万物
教师范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已经圈出的生字生词与老师的标准读音再核查一遍,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学生的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写作的思路。读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利用多媒体录音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加强断句的练习
走进课文
培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翻译课文
教师点评并讲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2、“在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是黑暗混沌的一片,好像一个大鸡蛋。”这里用到了一个什么修辞?
比喻,本体:宇宙的景象
喻体:大鸡蛋
相似点:黑暗混沌
3、“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这里的“孕育”一词是什么意思?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4、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最初在宇宙中是什么状态?
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
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
5、盘古醒来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
睁开眼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漆黑黏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的。
6、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时最能体现出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面前的黑暗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哗啦!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天地初开时盘古的神力吗?
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7、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
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这些词语有哪些特点
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的
“冉冉上升”是什么意思?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哪些?
缓缓渐渐徐徐
8、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是怎样变化的呢?
“天每升高一丈,地每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与这段文字比较“天生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也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变得很长了。”你认为哪种说法好?请说明理由。
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9、盘古的身子变得极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
作者神奇的想象,九万里那么长。九个长城立起来那么长,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九九归一,有”九重天”,”九霄云外”之说,皇帝也是九五之尊。
10本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地的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巨大形象
11、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请同学在这些词语下画点。
孤独撑天拄地辛苦担心实在终于
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些图吧!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前后桌讨论。
12、盘古身上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想像
13、作者在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总之一句话:这“垂死化身”的盘古,就用了他的整个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13这句话有几层意思?赞扬了盘古的什么精神?
①盘古创造了新世界,赞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肯定他创造的新世界,“丰富而美丽”赞美他的创造精神。
14、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时把自己化身为万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联系实际,你认为盘古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
课后练习,请同学们看《上帝创造宇宙》这则材料,思考问题。
1、上帝是怎样创造世界万物的?跟盘古创世神话有什么不同?
2、你对中外两则神话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盘古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他顶天立地地站在天地当中,他的光辉形象深入我们的内心,其实同学们所说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古老的神话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与大自然抗争、艰苦劳动与自然的一切灾难做着不懈斗争的体现,盘古身上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的写照,正是这样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在我们民族中传承。就让我们以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请大家高声朗诵,发自内心地赞美盘古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听老师讲解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看教材,听录音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理字音
在书上画线
找出关键句子加以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仔细观察
分析句子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思考交流
分析思考问题
进行比较
回答问题
记笔记
回答老师问题
思考问题
记笔记
从书中圈点词语
讨论发言
思考从书中找答案
讨论发言
学生分析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言
听老师总结
展示老师的问题
同上
出示问题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标准答案
出示句子
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句子
出示两个不同的段落,用颜色标出区别
出示问题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问题和三张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
出示答案
出示问题
出示答案
《出示民族文化千句文》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
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
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
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
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
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
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
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
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
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
积厚流光
附:板书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过程盘古精神
黑暗混沌孕育、成长、睡觉
斧劈天地抓、挥冲破黑暗束缚、追求光明自由
撑天拄地顶、踏、孤独、辛苦艰苦劳动创造世界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化生万物倒下来奉献创造
语文教案 篇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方法。
逐步养成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良好的学习习惯涉及范围很广,需要训练的内容也很多,本册教材是在前两册强调培养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专心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的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朗读.背诵和阅读课外书报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已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课外书报的兴趣习惯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训练,持之以恒进行培养。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卡片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朗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专心倾听勇于发言??)
是呀,这些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才能把语文这门课学得更好。现在我们升入了二年级,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地学好语文,小朋友,你们想要吗?
二.指导看图1.2
1.图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仔细观察她的朗读姿势,她是怎样朗读的'?
小结:朗读时要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臂平放。
三.模仿评价
1.请几个学生练习读书姿势,其余学生观察评价。
2.小结: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对人体有影响,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弯曲,两臂不自然平放,朗读时会感到吃力,目光与课本不能保持垂直,课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与课本的距离不能保持一尺,过远过近都会影响视力。
3.指导看下图,全班同学的朗读姿势怎么样?
4.全班朗读,指名分组观察,交流。巡视纠正。
四.集体训练
1.复习要领。
2.指名几位学生摆正朗读姿势一齐朗读。
3.评价指出:
朗读时不仅要姿势正确,还要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嘹亮,态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神情专注,边读边想。
4.正确的朗读姿势需要我们在平时每一次朗读时加以注意,经常地进行朗读,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五.总结: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背诵形式,训练正确的背诵姿势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背诵姿势及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背书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画面
1.指导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全班集体背诵。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4)一位女同学在家长面前背诵。
(5)课后相互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1.2
1.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样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
小结: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声音响亮,边背边想,正确流利,富有情感)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
5.请同学们猜一猜,图上的同学背诵的是哪篇课文?
6.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呢?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介绍你以前是怎样背诵的呢?
1.在背诵以前就要把课文反复朗读,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在背诵时,边背诵边想象课文中所写的景象,按照顺序来背诵。
3.在背诵时同样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图3: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背诵时怎样?
2.看图4:图上的人在干什么?感情怎样?妈妈怎样?
3.看图5:小朋友们态度和姿势怎样?
4.小组模仿,同桌交换相互检查背诵。
5.请你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来说说图上的这些小朋友在哪儿,又是怎样进行背诵的。
你还想在哪儿怎样进行背诵呢?
五.总结
本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背诵的正确姿势,要领,了解了背诵的形式,知道了看图背诵的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多读.勤背,乐背。这样你肚子里故事就会越来越多。难怪,有的小朋友能成为故事大王呢。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课文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
1.从第一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同学借到了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多开心呀!
3.你知道为什么这位小同学得到一本课外书就会这么开心呢?
出示几条格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饭可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
4.说说你知道谁经常爱读课外书的。
多读书,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进步,还能使我们学会写文章,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爱读课外书的习惯。
5.看图2
阅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态专一,但为了保持阅读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6.观察图3:小同学在干什么?表情怎么样?
7.小结:从这三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时那么高兴,阅读时又是那么专心,在挑选课外书时那么认真。
二.观察下面两幅图,请你说说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朋友在图书馆.阅览室挑选.借阅图书和看报纸。
他们有的在精心地挑选自己喜爱读书,有的在老师那儿进行登记,有的在认真地阅读,他们都非常的安静。有的小朋友读到有趣的内容就轻声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与同学分享。
三.小结
当你与书交上朋友后,你会得到无穷的快乐,因为她会让你懂得许多知识,成为小博士;她会让你了解一些新闻,成为百事通;她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成为受人欢迎的故事大王??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学会概说课文。
3.学会几种说明方法感悟神奇。
4.使用提示的写作方法写关于纳米技术的小练笔,
5.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列数字、下定义、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学会概说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说明方法,并学会说明。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上,我们学到的最小的长度计量单位是?(毫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毫米还小的长度计量单位,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新奇的纳米技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起来看一看它究竟有多么新奇。
2.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学生做笔记)
(一)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课文朗读。
量单位 这种大小的物质 纳米自清洁技术 碳纳米管 纳米管储氢气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
句子:
纳米技术就是与纳米尺度的微观对象打交道的先进技术。
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
师: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上面的句子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做笔记)
(二)概说课文:
根据课文篇章结构概说。
根据每段意思概说。
根据“因为……所以……”概说。
活动二:我会说明
师:课文在介绍纳米和纳米技术应用时用了说明几种说明方法,很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在文章中找一找。(不动笔墨不读书)
1.课文主要用哪些方法让我们知道纳米很小很小?
例:课文使用了_________方法,让我们知道纳米很小很小。
品读句子,感受说明方法。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上面哪句话写得更明白形象些?为什么?(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度量单位?
2. 课文课文使用了_________方法,说明了纳米技术的应用广泛。
纳米技术 用 途
冰箱纳米涂层 杀菌、除臭
师:举事例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做笔记)
活动三:我会写作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到很多关于纳米技术的新奇的知识,下面用你手中智慧的笔介绍你所知道的纳米技术。(提笔即是练字时)
我知道的纳米技术
开头: 你知道吗?纳米技术是……
中间:(也能够使用过渡句来叙述纳米技术的`使用;能够把学到的说明方法用到文章中。)
结尾:这就是神奇的纳米技术。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新奇的纳米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列数字、下定义、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还学会了怎样去说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纳米技术必将更多的造福于人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科普说明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生了解到一些说明方法,但使用还不够熟练,所以这节课着重强化学生这方面的水平。
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我大胆采用了板块式设计:
一学:理解字词,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水平。
二学:学习概括课文的水平。根据课文篇章结构概说;根据每段意思概说;根据“因为……所以……”概说。三个话题从三个角度注重学生概括水平。
三学:学会文章中的说明方法,用教材教知识。
四学:把学到的说明方法,使用到写作中,起到巩固与强化的作用。
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学用水平、知识积累以及水平的训练,以此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沦、幌、拒、骚、唾、澎、湃、逸、剃、窘”10个生字,会写“爆、沦”等17个字,掌握“爆发、沦陷、丑恶、拒绝、邀请、骚扰、提心吊胆、毫不犹豫、奔腾万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现梅兰芳精神的重点句段。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梅兰芳。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课文中体现梅兰芳精神形象的重点句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假如梅兰芳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一起来听一听。知道歌曲名字的请举手。(播放《唱脸谱》)
生回答。(不清楚,老师揭示)
师:这首歌说的是京剧中的脸谱。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说起京剧,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曾多次出国访问,他的表演受到外国观众的连连称赞。他就是梅兰芳。(板书课题:梅兰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梅兰芳》。去了解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二、成果展示
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让学生认读、书写。
“爆发、沦陷、拒绝、邀请、普通、骚扰、粉饰、蓄须、幽默、堤坝、老奸巨猾、一劳永逸、威胁、痴心妄想”
2、通过预习,你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预设:抗战时期,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事。
3、梅兰芳是如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
交流预设:拒绝播音、拒绝演出、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拒演。
4、从这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怎么样的梅兰芳?用一个词语进行评价。
的梅兰芳。(方式:小组代表自由板书。)
可能性预设:爱国、有气节、有骨气、坚韧、……
三、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概括梅兰芳的形象。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答案引导结合具体词句理解课文。(抓住“蓄须拒演”部分为例引导学习,其它部分学生自主分析。)
(一)引读“蓄须拒演” (7—12自然段)
过渡:在所有的事件中,写的最详细最具体的是哪一件?那么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1、自由读课文7—12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出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词句。
2、交流,朗读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指导观察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段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体会梅兰芳的痛苦内心以及他的牺牲精神。
(二)自由选读其它事件,之后交流。(引导方法:抓住关键词句)
事件一——拒绝播音(1、2自然段)。
(引导:抓住“虽然……但……于是……”这两句话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体会梅兰芳的坚定。)
事件二——拒绝演出。(3段)
(引导:抓住“性情温和”与“发怒”的对比以及“毫不犹豫”等词语体会梅兰芳爱憎分明的形象。)
事件三——避港拒演。(5、6自然段)
(1)抓住词语体会: “唾手可得”“不屑一顾”
(2)抓住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口头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3)训练朗读,读出感受。
事件四——自伤拒演。(13自然段)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段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学习14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学生体会。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他认定一个信念,就坚持始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了坚韧不拔。这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句话就是对梅兰芳的高度赞美。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他的动人事迹将流芳百世,他值得人们崇敬和赞美。
2、假如,这位大师来到了我们身旁,你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质疑、释疑。
学完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六、课下作业。
1、读一读《梅兰芳学艺》,进一步了解梅兰芳
2、听一听梅兰芳的京剧唱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习: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
2、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复习导入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经典】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