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9 08:51: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华[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主要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朋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吃到了草地上的虫子,小鸭子又救了落水的小公鸡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懂得伙伴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篇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要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对话,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不仅懂得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还能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受到启发,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学生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Kuàir zhuō jí zhí yān sǐ tōu tōu de hū shēn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 死 偷 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 偷偷地” 中“地”读轻声;“身边” 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 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组词。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河” :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书写要点: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②部件位置: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

  “哥”,巧记:两个“可”字放一起,注意第一个“可”的钩去掉。书写要点: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听后评议,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也、他、地、河、哥”。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

  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5)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小鸭子对小公鸡说了几句话?都是什么意思?(两句话。两个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为小公鸡捉鱼吃。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下水。)

  (3)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4)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5)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4.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3)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

  5.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

  6.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四、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捉虫子

  小公鸡 互相帮助 小鸭子

  捉鱼、救助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体会,渗透文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悟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课外拓展,深化阅读进程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感受马克吐温的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点:

  课文的中心及写作风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蚂蚁是那样的团结、辛劳,常常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在学习南帆的《蚂蚁》一课的基础上,看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怎样。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抢答):

  1、文章中“我”对蚂蚁的看法是:(用文中的话或词语回答)

  2、蚂蚁有哪些愚蠢可笑的表演?

  A、B、C、

  3、作者还揭露了一个真相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用文中的话或词语回答)

  三、赏读课文,体会写法:

  1、选取你认为有趣的段落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朗读。

  2、试说一说你有趣的.理由。(提示:可从用词、修辞、人称等方面谈)

  3、你认为作者对蚂蚁的动作写的如此逼真的原因有那些?(可结合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放大”的方法给学生谈)

  四、探究思索,理解中心:

  1、作者仅仅在讽刺蚂蚁吗?如果不是,你从那里看出来?

  2、本文和南帆的《蚂蚁》在写法上有和区别?

  五、课堂检测。

  1、《辛劳的蚂蚁》作者是国的,主要作品有:

  2、词语解释:

  欺世盗名:

  分道扬镳:

  雷同:

  啐: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2.仿照课文第二段,描写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教学难点:

  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描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充分熟悉课文第二段,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简要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写法,让学生觉得写作不难,发现身边的美景,展现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你能找到吗?对,是第二段,请大家用心朗读这一段。

  (二)写法探究

  1.关键词语──景物描写有顺序。

  (1)圈出这个语段中结构上的关键词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这组关键词语,哪个是内容强调的重点?

  预设:“单是”后边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突出了儿时百草园的趣味无穷。

  (3)景物描写有顺序: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都写了什么景物。

  (5)你还关注到这段景物描写中的其他顺序了吗?

  【预设】高低相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到高写,第二个“不必说”从高到低写;

  动静结合:低处写静物,高处写动物;

  远近结合:第一个“不必说”写近处,第二个“不必说”写远处。

  【设计意图】从形式到内容的学习本段描写,熟悉语言材料,为简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做准备。

  2.修饰词语──景物描写抓特征。

  (1)作者笔下的景物,各自有特征。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当然是离不开修饰词语的运用。找出第二段中的修饰词,体会景物的特征。

  预设:石井栏“光滑”,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而且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候,一定用手触摸过,才有了这么具体的感受,写出了石井栏的特征。

  叫天子“轻捷”,其实不单是写这种鸟的轻快敏捷,还写出了一个孩子轻轻地从背后想去捉到这种鸟,不料这种鸟永远是那么机灵,很让孩子羡慕地高飞了。

  (2)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景物的特征。

  3.色形味声──景物描写多角度。

  (1)调动起我们的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2)用“我看见……”“我听见……”来梳理本段的景物描写。

  预设:

  我看见(颜色)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

  我看见(形状)皂荚树的高大,黄蜂的肥胖,何首乌的臃肿,覆盆子的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我听见(声音)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我吃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我触摸到石井栏的光滑。

  (3)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这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百草园。

  【设计意图】在读读背背中,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如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为运用此种方法进行仿写做准备。

  (三)仿写练习

  仿照第二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二百字左右。

  (四)当堂点评

  预设:

  (1)是否用上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上了是为了突出“单是”后边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语意的重点。

  (2)是否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一处景物?比如,描写校园的某个角落,看见了什么颜色,听见了什么声音等。

  (3)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比如写校园里的树木,突出其高大、枝繁叶茂等。

  (4)在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热爱。

  (五)课堂小结

  景物描写要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我们不妨就先仿照名家的作品去写,写出我们的精彩作品。

  (六)布置作业

  1.修改课堂上仿写的一段景物描写。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请同学们以《难忘的童年故事》为题,写一写自己童年的故事。

  【设计意图】1.注意读写结合,关注作文的讲评与修改。2.从名家名篇中积累语言素材,养成背诵的好习惯。3.愿意将自己的童年往事与老师同学分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10个,会写6个生字,并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

  “______能游,_______会飞,爬树无法追。”(学生自由填)

  是的,每个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那么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我们今天学习一篇童话,名字就叫《比本领》,学完之后就明白了。

  2、谈话。让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本领是什么?那么谁的本领最大呀?有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它俩也想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比的?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可以向小组其他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小组分角色练读。

  4、指名分角色读,全班正音。

  三、识字

  1、读字卡。摘果子(大树上有许多果子,学生读对一个,就可摘一个。强调音:“垂、丧、摘”。)

  2、用自己最得意的方法识记字形。注意:“垂、象”。

  四、自读自悟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它们两个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这句话。

  (可以采用表演这一方式来理解)

  五、表演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梅花鹿或是金丝猴,想象当时的神态、心理,再运用动作、表情来表演当时它们是怎样想的。

  (激发学习兴趣,换位思考,体会感情,铺垫下文。)

  六、诵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1、大象伯伯的话要读出老者的语气来。让学生自己体会读。

  2、带着刚才表演时的心情读读两个人的想法。

  3、分角色练读、表演读。

  七、交流探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梅花鹿的本领大吗?你是怎样认为的?(有的学生会认为它本领大,让学生抓词句谈体会。如“飞快地跑”、“轻轻一跳”等。也有的会认为它本领不大,因为摘不到果子。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谈想法的过程就是再次理解课文的'过程。)

  在读文中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意思。

  2、金丝猴的本领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法同上)

  八、诵读

  体会梅花鹿的心情变化,读出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感情来。金丝猴的话要读出着急的心情来。

  九、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何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什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小组讨论:它们谁的本领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回顾全文,畅所欲言。(学生通过读言语中词句,自己理解。同学间交流会得出两人合的本领最大。此设计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思考,学会发现。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2、理解最后一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两个人都明白什么了?试着用各自的语气说一说。(换位思考,升华主题,体会合作的重要。)

  三、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小组讨论:什么是合作?

  2、以刚才讨论作为实践活动,评价哪些同学会合作,哪能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再次讨论:当你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样做的?(结合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学生会合作的个性品质。)

  四、写字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象、垂”可以先书写,课后练写。其余几个生字,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字形,自己学写。

  五、练习。

  1、连一连。

  天鹅 大虾 梭鱼 梅花 鹿 金丝猴

  跑 飞翔 游泳 爬树

  2、说话。

  用“得意洋洋、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经典】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