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服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5.5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
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20××年,完成机收小麦9.5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3.5万亩,机耕面积11.5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9.8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20××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7.0022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20××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xx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三、存在问题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三)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四)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xx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xx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xx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xx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xx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xx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xx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xx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公共交通调研报告11-06
服务企业调研报告10-01
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8-30
志愿服务调研报告05-06
服务农村调研报告05-18
气象行业服务调研报告05-18
巾帼志愿服务调研报告04-04
强化农村公共设施调研报告05-02
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