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1-26 15:53:05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1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

  姜夔〔宋代〕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春时节,地上迢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迢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虽然深藏竹林迢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迢清芬却随着夜中迢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注释:

  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苕溪:浙江吴兴县迢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荡子赋》:“细草横阶随意生。”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迢遗址。迢迢:遥远迢样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

  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

  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疾驶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2

  作品原文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姜夔

  其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其二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其三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其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其五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其六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其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其八

  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其九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其十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作品注释(其一)

  ⑴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⑵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

  ⑶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荡子赋》:“细草横阶随意生。”

  ⑷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迢迢:遥远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作品译文(其一)

  残雪未消,茸茸的小草却已从沙土里冒出了纤细的叶芽,向世人昭示着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就要到了,但远处烟波浩渺中的吴王宫殿却早已伴随着一代君王灰飞烟灭。

  梅花隐藏在竹林里,没有人关心它的存在与否,但一夜春风吹开了满树的花朵,浓郁的梅香飘过了石桥。

  创作背景

  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归途中,夜色苍茫,四野幽?,寒气袭人,诗人不禁心绪如潮,写下了这十首七绝。

  作品赏析(其一)

  诗的一二句姜老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江南早春的情景:残雪未消,茸茸的小草却已从沙土里冒出了纤细的叶芽,向世人昭示着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就要到了,但远处烟波浩渺中的吴王宫殿却早已伴随着一代君王灰飞烟灭,一边是日益欣欣向荣,一边是早已灰飞烟灭,形成鲜明的对比。

  是的.三四句是说梅花隐藏在竹林里,没有人关心它的存在与否,但一夜春风吹开了满树的花朵,浓郁的梅香飘过了石桥,不仅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到来,还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存在。人也应该这样,不要在乎有没有人关注你,也不必拼命展示自己,默默地奋斗吧,等你成功之时,人们不仅会看到你的存在,更会感受到你娇美的艳丽和浓郁的芳香。

  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这首诗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疾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3

  原文: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宋代: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译文: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早春时节,地上的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的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虽然深藏竹林的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却随着夜中的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注释: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tiáo)迢。

  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迢迢:遥远的样子。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

  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

  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疾驶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自蓟北归原文及赏析03-21

菱溪石记原文及赏析03-23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原文及赏析03-22

除夜原文、赏析07-28

除夜原文赏析09-02

除夜原文及赏析03-24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原文赏析07-23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原文及赏析02-28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原文赏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