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2、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3、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4、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 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5、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麦的生长过程,以及大麦粉的制作过程
2.能用目测的方法分辨大小麦的区别。
3.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活动准备
大麦、小麦、生长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辨大麦、小麦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不同的麦子,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仔细观察、交流。
幼儿:一个麦子大,一个麦子小
教师小结:大麦的颜色偏黄,种子要瘦小一些;小麦的颜色偏红,种子要粗壮、饱满一些。
(二)了解大麦的生长过程
教师出示:大麦的生长图片,引导幼儿尝试为图片排序。
请个别幼儿讲述。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大麦的生长过程,出示正确的生长挂图:
播种——麦苗——抽穗——开花——成熟
(三)尝试用石磨磨大麦粉
1.介绍制作大麦粉的工具——石磨。
2.教师示范。
3.让幼儿亲自体验大麦变麦粉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教师小结:成熟的大麦洗干净后,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加工磨成粉。食用时,将适量的大麦粉,加入少许食用碱,用水调匀,倒入烧好的白粥中,煮沸即可。
(四)将幼儿制作好的大麦粉收集并送到食堂烧煮大麦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能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并说出理由。
3.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头饰;分别印有“1”“2”“3”“4”数字的帽子各四顶;骨头、小鱼、萝卜、小虫的盘子。
3.自制火车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听声音,猜客人
1.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找出它的图片(小狗、小猫、小鸡、小鸭)。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激发兴趣。)
2.小动物们要出游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吃的东西:找食物
(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二、小动物旅行开始了——学习对应
1.我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2.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再次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捉迷藏。
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朋友来找他们,引导幼儿寻找规律。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感知颜色的对应)
2.(1)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老师是司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1、2、3、4个座位。
(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巩固手口一致点数4,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2)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四、操作纸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懂得保护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里盛水,水里有一条金鱼,一缸里盛米,米里有塑料彩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组一份牛奶、白糖、盐、沙、石子、红豆。八宝粥瓶子两个,毛巾一根。
2.每组有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等玩水小容器,每人半玻璃杯清水和毛巾。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喜欢)那好,今天于老师来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好了噢。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小朋友,你们来猜猜水到哪里去了?这可是个秘密一会儿再告诉你。
2、其实水的秘密可多啦,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探索活动(一):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金鱼缸,一个缸内装水,一个缸内装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幼:水里有条红金鱼;有的说水里有条金鱼在游来游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我看见的;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不知道)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米里到底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教师请一幼儿从米里摸出塑料彩球)
教师小结:原来呀,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米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探索活动(二)幼儿尝试操作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小容器,请你们先看一看,请你们每人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样?
幼A:瓶子上有洞洞,瓶子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篮子放到盆里时篮子里有水,拎起篮子里的水就没了。
幼C:塑料袋有洞,袋里的水流到盆里了,水也没有了。
教师:为什么水会没有了?
幼A:水从洞洞里漏掉了。
幼B:水从洞里流走了。
教师小结:水是会流动的。
(2)溶解实验
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白糖、盐、牛奶……中取几样东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及实物在水中的变化,提醒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告诉大家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A:糖、盐放在水中没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牛奶放在水中,搅一搅后没有了,水变成了白色,小石子还在水中。
幼C:糖、盐、牛奶放在水中都没了,水变成了白颜色了,沙子、红豆、石子都在水里。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
教师小结:糖、盐牛奶放入水中都不见了,这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3、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并懂得节约、保护水。
(1)原来水有这么多小秘密呀。请小朋友坐到座位上来于老师还有问题想考考你。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
幼:能洗澡、能洗手、能发电、能浇花、能喝等。(出示图片,教师小结水的用途:洗手、洗澡、浇花、游泳、灌溉、发电、喝)
师:水有这么多的作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鱼的家,看小金鱼在清水中游得多欢呀。
可我们经常在电视看到一些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死了,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怎样保护水呢?(不把脏东西丢进河里、工厂里污水不能放到河里、看到河里有垃圾把它捞上来、让治污水的叔叔把水变干净)师:小朋友的办法可真多,我们要做到呀。
(2)你们知道吗?仅仅做到不把水弄脏是不够的,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正面临着干旱(放幻灯片)
师:看了这些我们怎样做呢?
幼:洗手时水不要开大、洗完手要及时关水龙头、不能玩水、绝不浪费水……
教师适当引导,使幼儿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保护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小朋友这节课懂得了这么多知识,咱们一起去呼吁别班的小朋友让他们都要节约水、保护水。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 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并热爱科学。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师:我们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
同样的两个试管,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们看到了什么?
换过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实验研究:
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材料
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步骤:
1 .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
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小结:
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除了水,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说明该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
液体 热胀冷缩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布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通过观察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等多种方法,观察和比较出布的不同性能和织法;能描述出观察比较的结果。
3、了解布的纺织方法有平纺、针织、无纺等多种形式。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对布的某些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并能把实验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学活动中要非凡组织引导小实验的进展,组织好学生汇报。
[教学重点]
组织好四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记录非常直观的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教学用具]
每组一套小布片、砂纸、镊子、滴瓶和玻璃片、放大镜;老师另备一份。
[教学过程]
在研究过衣服的科学后,来讨论布的秘密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人们看重不同种类的衣服的那些特性。
比如,小朋友在夏季天非凡热的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舒适?小朋友会提出穿薄的,透气的,吸汗的……。小朋友冬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小朋友会说穿厚的,保暖的……。还可以问内衣什么样的舒适,外衣什么样的耐穿等等。
充分讨论后学生可以归纳得到结论:不同种类的衣服应该选取不同的布料来制作,服装有多种多样的,制作衣服的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是不同的。
讨论后明确这次课我们将研究布的四种特性:透气性、耐磨性、坚固程度和吸水性。
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研究布的性能。讨论后最后得出做四类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吸水性能实验:学生会提出把水滴在布上,看哪块布吸水快;还有学生会提出把布放到水里,看哪块布料先浸湿;用不同的布料擦拭用滴管滴在桌上的水,观察哪块布擦的干净……。
学生提出的.这些办法都可以确定布的吸水性能的优劣。但是应该提醒学生注重要定量研究。比如,在布料上或在桌子上滴的都是一滴水,否则就无法对比。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设计科学的实验,即进行对比实验时,要保证只对比一种变量,而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
坚固程度实验:学生会提供不同的办法,用手撕布或者用刀割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学生用手能很快撕破无纺布,但是却很不轻易撕破其他布料。可以引导学生先撕下布的纤维,并尽力撕断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而使用刀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危险,尤其在班额量较大的班级,教师不轻易保证学生的安全,可以先肯定这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采用更安全的办法。
教师可以示范怎样用镊子撕下布料的纤维。
课本上提供的在布的纤维上悬挂“钩码”以确定布的坚固程度的方法非常适合定量研究,但是需要预备更大的布料以得到较长的布纤维,并且使用较大质量的钩码,否则实验不好操作。
透气性能实验:学生会提出把一块布料蒙在嘴上,用吹气的办法,比较布的透气性能。把布举起来,对着光观察谁的孔隙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布的孔隙。
耐磨性能实验:学生还会提供不同的办法,用石头磨,把布放到地上磨等等各种办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供砂纸这种工具,指导学生怎样使用。
用砂纸打磨布(固定次数),观察哪块布磨损最严重,比较布的耐磨性能。也可以对比假如要把不同的布料磨破,看哪块布用砂纸打磨的次数多。
讨论后最后得出做四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用不同的布擦拭滴在玻璃板上的一滴水,观察哪块布擦的干净,确定布的吸水性能的优劣。
实验二、撕下布的纤维,并用力撕断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
实验三、把一块布蒙在嘴上,用吹气的办法,比较布的透气性能,并用放大镜观察布。
实验四、用砂纸打磨布(固定次数),比较布的耐磨性能。
班额量较大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密切观察,注重安全。
指导学生以贴画的方法做实验报告,把布各分成两类,吸水性强和吸水性弱的;坚固的和不太坚固的……。学生直接把小布片贴在教师设计好的纸,制成非常直观的实验报告单。这样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汇报,大家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以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可以把学生记录制成墙报展览。
[课后小结]
学生兴致很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关于“分类标准”的问题,即每个小组的分类标准可能不统一。
本次课要非凡注重组织好学生活动,注重安全。因为部分实验器材对孩子来说有危险性,如玻璃、镊子等。
假如班额量小的话,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的假设,设计更新的实验,充分进行说理和辩论。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进行相互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老师可以更关注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多种尝试。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