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1 12:04:2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幼儿早期识字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因此是一种玩与学合一的教学过程。而小班幼儿,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很差,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游戏中学识字能很好地吸引其无意注意,使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字活动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老师本领大》这样一节认读课,在活动中能创造多种吸引幼儿无意注意的方法让他们识字。比如"变魔术"、"找字宝宝"、"看谁取得快"、"谁不见了"、"找朋友"等游戏,使幼儿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和足够的注意力,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正确朗诵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认读汉字:汽车、房子、娃娃、小鸭。

  3、激发幼儿对认读汉字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读丛书"一份、投影仪。

  2、整首儿歌的汉字卡片一份;大字卡(汽车、房子、娃娃、小鸭)各一张。

  2、幼儿人手一个盘子,里面各放有四张所要认识的字卡(汽车、房子、娃娃、小鸭)。

  四: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好吗?看看老师变出什么了?

  2、教师以画画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1)画小鸭

  问:老师变什么出来了?你喜欢小鸭吗?小鸭是怎样叫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鸭叫,并做动作)

  学说短句:小鸭呷呷呷!

  (2) 画房子

  教师在纸上画出一幢房子,问幼儿:老师又变出什么来了?(幼:老师变出了一幢房子)问:老师变出的这幢房子看上去怎么样?高不高?(幼:很高、非常高等)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房子高又高。

  (3) 画汽车

  教师在纸上画出汽车,问幼儿:看看老师又变出什么来了?呀!是汽车,小朋友乘过汽车吗?那你听过汽车是怎么叫的?(嘟嘟嘟)我们来学习开汽车吧!(边模仿开汽车边学汽车叫)

  (4) 画娃娃

  教师:老师变了这么都的东西,小朋友开心吧?(开心)那我们一起来笑一个吧!我来帮你们拍个照吧!呀!小朋友笑得可真好看,老师也来变个笑哈哈的娃娃吧!(教师画出一个娃娃)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都是老师用什么变的呢?(笔)那你们说说看,老师的本领大不大?学说短句:"老师本领大"

  3、认读汉字:"小鸭"、"汽车"、"房子"、"娃娃"。

  (1)(请另一位教师帮忙,偷偷将字卡贴在小鸭的身上)问幼儿:咦!小鸭的身上多了一样什么呢?呀!原来是小鸭的字宝宝,我们来跟它打招呼吧!(小鸭字宝宝,你好啊!)将字卡取下,引导幼儿认读。

  (2)(指着贴在房子上的字卡)问:小朋友你们看!房子上也多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噢!原来也是房子的字宝宝,我们也来跟它打招呼吧!("房子"字宝宝,你好啊!)认读"房子"并做动作。

  (3)将汽车的字卡取下,以字宝宝的口吻对幼儿说:"小朋友好,我是汽车字宝宝!"教师:呀!"汽车"字宝宝可跑得真快,老师还没有点到它,它就已经开过来了,它还开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去了,快把它找出来吧!(幼儿找出"汽车"字宝宝,并认读)

  (4)(教师把"娃娃"字宝宝藏在一个地方)问:咦!娃娃的字宝宝呢?我怎么没看到呀?小朋友猜猜看,它会在哪里呢?(先让幼儿猜一猜,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可能它躲起来了,我来找一找?(教师假装找字卡的样子)噢!原来它在这里,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认读"娃娃")

  (5)游戏:看谁取得快

  教师从四张字卡中任意取出一张引导幼儿认读,再请

  小班;科学认读:老师本领大

  幼儿也在自己的字卡中取出一张跟刚才看到的一样的字宝宝,对取得快得幼儿给予鼓励、表扬,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6) 游戏:谁不见了

  从四张字卡中抽掉一张字卡,让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 教师抽字卡,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2) 一幼儿抽字卡,其余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4、整体认读。

  教师:看到小朋友今天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很高兴,我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老师本领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 教师边念一句儿歌边出示这一句的字卡,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认认有关的汉字。

  (2) 在认读了两遍儿歌后,再请他们找找看,刚才认识的汽车、房子、小鸭、娃娃的字宝宝在这首儿歌的什么地方,找出来后,用圈把它们圈出来,作为标志,再把相应的小图片送给字宝宝。

  5、游戏:找朋友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宝宝,然后再帮这个字宝宝找一个一

  样的字宝宝做朋友,你可以先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听,你拿的是什么字宝宝?好吗?

  听音乐"找朋友"去找相同的字宝宝。

  五:活动反思:

  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对"小鸭"、"汽车"、"房子"、"娃娃"都非常喜欢和熟悉,但小班幼儿对这些字宝宝掌握很少,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强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而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最开心。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强调"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学习"这一首要目标展开活动。"变魔术"、"找字宝宝"、"看谁取得快"、"谁不见了"、"找朋友"等游戏,让幼儿在开心的氛围中激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其实,我们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后。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无意注意中自主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科学教案 篇2

  1、《太阳和影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2.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

  手电筒、铅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生猜谜。

  3.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二、画影子

  (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

  过程:

  1.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住自己站的姿势。

  5.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

  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

  过程:

  1.发学生材料。

  2.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作记录杆影。

  (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三、猜想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

  1.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1.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

  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

  (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

  1.理日影仪上的数据

  (1)量出杆影的长度

  (2)交流发现

  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

  (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

  (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

  (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

  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八、 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2、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同学们有信心吗?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放入后

  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

  (毫升)沉浮状况

  实心团200

  沉的形状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光和影》这篇课文内容的安排是从手影游戏开始引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进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几个特点。同时让学生认识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及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这一活动导入。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说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变化的特点。

  第四部分:简单介绍投影的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喜爱游戏及动手实验的特点,应按教科书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不同彩色粉笔分别记录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据影子进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体的那种物质。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所发出的光。

  4、影子的特点: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状

  5、投影: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如我们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2、分组进行光和影的三个实验。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点。

  4、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过程要用直观的.演示及实验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电筒、大号电池(作遮挡物)各八只,4开图画白纸24张,红、黄、蓝彩色粉笔各八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

  3、通过闭眼活动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认识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1、打开实物投影仪。

  2、用手在投影仪及黑板中间作各种手影。

  3、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进行影子特点的三个实验

  1、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发实验器材。

  2、说明三个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放下窗帘、准备工作。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归纳影子位置、大小、形状的特点。

  四、巩固运用

  打开投影仪做游戏,验证我们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

  1、改变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变化。

  2、改变遮挡物在光源间的距离,影子有什么变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侧面的变化。

  4 、投影是用移动光源远近进行物体大小变化。

  五、课外延伸: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参加吹泡泡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常见洗涤用品(一组一种);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搅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台)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有没有吹过泡泡?

  (2)引导幼儿讨论: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

  (3)幼儿认识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一)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搅拌,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洗涤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搅拌一下,仔细观察洗涤用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交流操作过程

  (3)教师示范,解释溶解现象

  小结:洗涤用品加入水搅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们把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溶解

  (2) 吹泡泡玩一玩(你们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吗?)

  小结:洗洁精更容易处出泡泡,泡泡水浓就容易吹出泡泡,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第二次操作(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刚才小朋友介绍的方法用一用。

  (2)也可以加入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洗涤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幼儿交流经验

  总结: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