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21 11:28:5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8篇【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8篇【精选】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音乐游戏——碰一碰

  二、活动目的:

  1、听音乐合着拍子做走、跑等动作,学习创编各种与同伴“碰”的动作。

  2、认真听指令并做出反应,随音乐有节奏地游戏。

  三、活动准备:

  准备宽敞平整的场地、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以《碰一碰》作为背景音乐,律动进场。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碰一碰)

  师:如果我们一起来玩碰一碰的游戏,小朋友想要碰哪里呢?

  (引导幼儿说碰肩膀、鼻子、眼睛、脚丫等。)

  3、让幼儿根据音乐同教师有节奏地进行问答训练。

  ⑴ 教师出示分别画有五官的图片,出示节奏图谱进行练习。“××∣××∣×-”

  ⑵ 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与邻座伙伴碰一碰。

  ⑶ 师与幼同唱歌曲,让幼儿来问“碰哪里?”,师答“××碰××”。

  ⑷ 由教师来问“碰哪里?”,幼儿根据图谱回答“××碰××”。

  4、音乐游戏:碰一碰

  ⑴ 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幼儿在活动区四散站好,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唱歌边合着拍子走,到第二个“碰一碰”时停下,与所找到的朋友面对面站好,幼儿唱“碰哪里?”,师跟着节奏答“鼻子碰鼻子”后,幼儿便与找到的朋友两人一组随最后一句互相轻轻地用手碰一下对方的鼻子,一拍一次。

  ⑵ 讲明规则:

  唱到第二个“碰一碰”时,幼儿必须找到朋友。

  幼儿必须有节奏地说与做,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部位轻轻碰一碰。

  ⑶ 前几次游戏由幼儿问老师答,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指令来碰相应的身体部位。

  ⑷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此游戏。

  5、活动结束,简要点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讨论,知道吃饭之前要洗手

  2 初步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幼儿进餐前的录像片段

  2 提供一些生活中好习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回忆进餐前要做的事:

  A播放餐前的录像

  B教师:录像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饭前要洗手}

  2请幼儿谈谈餐前为什么要洗手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洗手呢? 因为洗手可以预防病菌,所以小朋友可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哦。

  拼图

  活动目标:

  1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

  2 让幼儿感知整体的'分割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己做的范图

  2 剪碎的图片,幼儿各一份

  活动过程:

  1 出示范图,引导幼儿观察能力{房子}

  A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什么东西?

  B房顶是什么形状{三角形}房身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门是什么形状呢{圆形}

  2 游戏:变魔术,巩固整体的组成

  A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的看哦!老师能从魔术箱里变出房子来。{教师通过触摸}

  B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变出老师变过的图形。幼儿拼的时候,教师可用语言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寻找。

小班教案 篇3

  一、授课班级:小班二、内容分析:

  《小猫咪过新年》中有一个子课题是〈小猫咪快乐的一天〉在这个活动中我和幼儿穿鞋子跳舞生成了一个〈鞋印舞会〉的活动。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事物能够发挥创新思维的能力。不仅让幼儿在快乐中跳舞,而且让幼儿快乐中有了探索的概念。

  三、幼儿分析:

  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探索发现的能力也比较肤浅,但是为了让幼儿养成创新思维的意识。我和幼儿一起由〈快乐的一天〉生成了《鞋印舞会》的活动,真正适合了小班年龄的特点。

  四、设计理念:

  在和幼儿在《快乐的一天》活动中,我和幼儿兴高采烈地跳舞时,由为幼儿踩了教室地板上撒的水,说:老师,对不起,我弄脏地板了。随即所有的小朋友的目光都注意到了这个脚印,我就借机发挥说:吆,鞋子还能踩出漂亮的脚印呢,在幼儿的众说纷纭中我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怎样还能印出更漂亮的鞋印呢?如果鞋子踩上漂亮的颜料然后再印到白纸上跳舞一定有漂亮的鞋印。幼儿很兴奋,于是我设计了《鞋印舞会》这个活动。

  五、活动目标:

  1、对鞋底感兴趣,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后的感受。

  2、学习用鞋底印画,能根据鞋印的形状大胆地想象,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六、活动准备:

  平底有花纹的鞋子若干、白纸、水粉色、调色盒、油画棒、湿抹布,鞋印添画范例一张七、活动过程:

  1、、观察鞋子,引起兴趣。

  "今天,许多的鞋子宝宝要来参加舞会,它们在哪儿呢?

  (引导孩子发现脚上的鞋子,引起观察的兴趣)"找一找,你喜欢谁的鞋子宝宝?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鞋子不同的样式、颜色、图案等)2、观察鞋底的花纹,激发想象。

  "请你们看看自己的鞋底:(1)你看见鞋底上有什么?(2)花纹有什么不同?(3)看看这些花纹象什么呢?"3、尝试用鞋底印画,体验活动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纹真有趣,看鞋子宝宝跳舞了(教师示范印画)。

  你们的鞋子宝宝想跳舞了吗?选你最喜欢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个好看的舞。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印画的画面,并将鞋印画放到桌子上晾干)4、欣赏鞋印添加想象画,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刚才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们在这儿呢。咦?怎么变了。原来它们刚才化妆了,看看,它们化妆成什么了呀?怎么化妆的呢?"(引导幼儿观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线条、点、圈,变成不同的东西)5、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怎样踩出更特别的鞋印。

  6、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鞋印干了以后让幼儿根据画面集体自由添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八、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表象得很活跃,满足了幼儿对自己鞋子隐隐的愿望。让幼儿在快乐的跳舞中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但是在活动中个别幼儿沾的颜料过多滴的上面很多的废点,有的幼儿重复好几种颜色踩印,弄得乱七八糟,于是我决定让鞋印干了之后,作为活动延伸让幼儿看一看鞋印像什么然后添画成各种物体。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班小朋友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近一年的培养,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穿脱衣服、鞋子的方法。我班级幼儿午睡时要脱袜子,可起床时我们发现不少幼儿不会穿袜子,或穿的不整齐。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穿袜子》。

  活动目标

  1、根据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袜口套进去,袜头套住脚指头,袜跟套住脚后跟),提高自理能力。

  3、注重及早抓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穿袜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难点:找到袜根,会把袜根套在脚上。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袜子、在教室里铺上防滑垫。

  活动过程

  师幼脱鞋子、袜子进场坐在垫子上。(袜子放在鞋子里,鞋子放整齐)

  一、游戏导入

  导入语:我们光着小脚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动动动,动动脚指头;跺跺跺,跺跺脚后跟;碰碰碰,碰碰脚底板。(配乐:《小脚丫》儿歌)

  师幼互动游戏。

  二、复习袜子的特征。

  1、指示语:请你们每人找一只喜欢的袜子玩一玩。(幼儿每人拿一只袜子)

  2、教师提问: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手里的袜子的特征,并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三、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幼儿尝试穿袜子。

  过渡语:袜子和小脚是朋友,我们帮小脚把袜子穿上。

  2、根据幼儿的穿着情况讨论交流,总结正确的穿袜子方法:

  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慢慢往里伸,袜头抱住脚指头,袜跟抱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

  分析:幼儿尝试穿袜子时,并没有认识到脚的部位与袜子的部位的对应关系,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尝试。当幼儿坐下来互相观察“袜子有没有与小脚亲亲热热在一起”时,发现了问题:袜根的位置在哪儿?从而发现了对应关系:袜根与脚后跟。于是我再说出儿歌,完整而系统的总结了穿袜子的方法,幼儿的印象很深刻。

  四、自己找袜子配对,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一样的。

  1、过渡语:我们的一个小脚已经和袜子交了朋友。另外一只小脚还光着呢,请你也帮它找一个袜子做它的朋友吧。(自由寻找、配对)

  2、提问:你为什么要找这个袜子做小脚的朋友?

  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两只)是一模—样的。

  3、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小结指示: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请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错了,重新去找一找、穿一穿。(自己纠正)

  五、简短谈话,活动结束。

  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学会了找袜子、穿袜子,以后穿袜子这种小事就不要麻烦妈妈、奶奶了,我们自己干,好不好?

  教学反思

  1、尝试—观察—比较—改正,这种让幼儿自己尝试的方法比直接示范的效果要好。事先我询问过幼儿,多数幼儿认为穿袜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直接示范,幼儿难以产生兴趣。经过尝试、体验、比较,幼儿发现了问题:袜子不听话,袜跟不能和小脚在一起。这样就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幼儿穿好一只袜子,这时让幼儿找袜子配对,增加了活动的难度,给了幼儿新的挑战,且在挑战中,幼儿又巩固了袜子的穿法。

  3、学穿袜子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所以适当的要求和鼓励是非常必要的。

  4、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在家大多数都是父母包办代替。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穿脱衣服、穿脱鞋子等,如果不是天气转热,幼儿脱袜子,我们也没有想到要让幼儿学会穿袜子。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切机及时解决问题。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PPT《各种各样的帽子》

  各色卡纸、即时贴、勾线笔、油画棒、正方形纸若干,步骤图。

  活动目标

  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了解帽子的作用及特点,学习、掌握看步骤图角对角折帽子的基本方法。

  在欣赏、讨论、制作等学习活动中,尝试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折好的帽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张纸,吸引幼儿兴趣。

  师: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猜猜老师会把这张纸变成什么?(示范折帽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折帽子吧!

  二、了解帽子的作用及特点,学折帽子。

  1。帽子的`作用及特点。

  师:你们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呢?(装饰、保暖等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帽子?都是什么季节使用的呢?

  (出示PPT)

  2。出示步骤图学习角对角折帽子。

  师:图上的第一步是怎么折的?(角对角折)

  第二步呢?

  接下来要怎么折?

  最后两步大家自己试试看?(辅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你们的帽子折成功了吗?

  三、发挥想象装饰自己的帽子。

  1。装饰帽子。

  师:帽子虽然折好了,可是好不好看呢?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装饰材料,谁来说说有哪些?

  你觉得卡纸能够怎样装饰帽子?勾线笔呢?

  下面我们动手来讲我们的帽子装饰一下,看谁的帽子最有创意!

  2。评选最佳创意帽子奖。

  师:让我们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帽子吧!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6以内的实物,说出总数。

  2、能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会用圆点或圆圈表示数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的数学”,勾线笔,用于表示数量的圆片。

  每个幼儿带一张全家福照片,教师也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

  活动重点:

  学习手口一致点数6以内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

  能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会用圆圈表示数量。

  活动过程:

  1、观察全家福照片

  教师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照片上有谁?

  数数、说说有几个人?

  教师示范用圆片表示。

  2、幼儿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谁能告诉我照片上有谁?

  照片上有几个人?

  请用圆片表示。

  先集体再请个别幼儿介绍并操作给大家看。

  集体纠正操作不对的幼儿。

  3、幼儿操作联系“我的数学” 中的“全家福”。

  教师示范怎样完成操作。

  请幼儿数数,每个相框里有几口人?在下面的方框里画上相应的圆圈。

  4、教师、家长一同检查幼儿的作业。

  活动反思:

  社会上的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是不学什么东西的,就吃吃、睡睡、玩玩的,他们对小班的看法更是说小班就是来让老师看看的,那么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在我们幼儿园孩子们都在学些什么东西,我们组织了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家,家长们都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也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也是最棒的,很难一是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因此这次活动我们选择的'数学活动,目的首先是让家长了解我们幼儿园也是教数学的,只是教的方式和家长的不太一样,另外也是让家长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孩子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以便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个大环节,手口一致的点数,数与量的食物匹配,用符号表示数量,其中以一个环节手口一致的点数对幼儿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他们都完成得很好,在数与量的匹配环节,大部分孩子也能顺利完成,只是有些孩子会把雪花片放在人物的上面一一对应,我想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的不同学习方式,毕竟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最后一个环节,用圆圈表示他家有几口,孩子们完成得不太理想,这说明孩子的抽象孩子比较弱的,这可能和孩子的年龄有关,小班的孩子所处的是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也可能是因为孩子这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还不能完全消化,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双手持物走和跑。

  2.发展躲闪的能力。

  3.体验碰碰车互相碰撞的乐趣。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纸箱制作的"碰碰车"(见资源包)若干,铃鼓1个。

  ◆活动过程☆导入创设情境,请幼儿做走、跑等动作活动身体。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游乐场去玩,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开"碰碰车"

  1.出示箱子,让幼儿把箱子套在身上模仿开车,自由地在场地上四散跑。

  教师:请每个小朋友选一辆车上车,一起来开碰碰车吧。

  2.引导幼儿用箱子轻轻碰撞,并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幼儿也可以及时躲闪。

  教师:碰碰车不怕碰,我们都来碰一碰。

  ☆"碰碰车"大赛根据幼儿能力可以选择以下不同难度的游戏。

  1.在指定范围内游戏:在场地上画一大圆圈,让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躲闪。

  2.听口令游戏:听教师的口令碰撞、躲闪、原地休息等。

  3.追逐游戏:将幼儿分两组,听到铃鼓声后,一组幼儿要快速钻出箱子去追另一组幼儿。

  ☆结束活动幼儿"开车"离开场地。

  教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天快黑了,我们回家吧。

  ◆活动建议活动

  《碰碰车》结合了幼儿已有的玩碰碰车的经验,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在模仿碰碰车的`时候,必须两只手拿着纸箱,通过玩"碰碰车",来锻炼幼儿双手持物走和跑的技能。

  活动前教师要根据资源包中介绍的碰碰车的制作方法,制作"碰碰车",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将制作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给幼儿制作"碰碰车"。在制作"碰碰车"的时候,一定要在纸箱上端系上绳子,绳子的长短可视幼儿的身高来定,便于幼儿双手拿着箱子。在开"碰碰车"的游戏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持物的方法,两只手要手尖朝下、手背朝上,握在身体两侧的纸箱面上,要握牢。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走和跑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纸箱,不要松手。幼儿在练习开"碰碰车"的时候,教师也要提醒幼儿轻轻碰撞,不要太用力,在撞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及时躲闪。在最后的"碰碰车"游戏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难度的游戏,使幼儿得到适当的发展。

  ◆资源包

  小制作碰碰车将废旧纸箱装饰成汽车形状,大小以幼儿身体能钻进去为宜,在纸箱上端系上绳子,幼儿可以把绳子挂在脖子或双肩上。

  活动反思:

  活动《碰碰车》结合了幼儿已有的玩碰碰车的经验,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在模仿碰碰车的时候,必须两只手拿着纸箱,通过玩"碰碰车",来锻炼幼儿双手持物走和跑的技能。

  活动前教师要根据资源包中介绍的碰碰车的制作方法,制作"碰碰车",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将制作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给幼儿制作"碰碰车"。在制作"碰碰车"的时候,一定要在纸箱上端系上绳子,绳子的长短可视幼儿的身高来定,便于幼儿双手拿着箱子。在开"碰碰车"的游戏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持物的方法,两只手要手尖朝下、手背朝上,握在身体两侧的纸箱面上,要握牢。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走和跑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纸箱,不要松手。幼儿在练习开"碰碰车"的时候,教师也要提醒幼儿轻轻碰撞,不要太用力,在撞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及时躲闪。在最后的"碰碰车"游戏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难度的游戏,使幼儿得到适当的发展。

  。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经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精选)08-31

[精选]小班教案08-11

小班教案[精选]08-08

(经典)小班教案09-07

小班教案(经典)09-29

(精选)小班教案08-18

小班教案【经典】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