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9 12:21: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就是这样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本节课训练的难点是: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考虑,以体现学科中的素质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中心,读议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这类课文,模仿第二自然段的结构及用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进行说话和习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或让学生尝试精读课文,或相互交流,从而体现语文课堂的十六字诀: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我的教学结构是录像导入尝试精读边议边读边悟仿写这样几个环节。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采用了录像导入。录像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观看录像片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充分说出感受后,出示课题。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尝试精读。提问: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狮子的大小,有的会说想知道狮子的形状、多少、情态如何,甚至狮子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的等等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想知道的这些问题,我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文中,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课文当中去找一找,看有没有答案,找到的就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来,没有找到的也不要紧。然后慢慢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在学生自学后,学生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后,教学就进入第三个环节即边读边议边悟。

  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在什么地方,并读给大家听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形式阅读第二段描写小狮子的内容。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写狮子嬉戏的句子读得欢快一些。这样,就能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背诵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可以根据板书的条理背诵,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接着,再自学末段。仍然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借此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在课外猎涉知识,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再作适当补充。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面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说说什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仿写。观看课件上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校园美景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主要体现学贵在用。

  三、说板书设计

  体现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③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 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 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⑴ 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⑵ 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⑴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⑵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果断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根据的简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序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简笔画,简述事情,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辆车。

  2、教师描述情境:一天,这辆公共汽车载着一车人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习作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小组讨论,大胆猜测,概述情景。

  1、小组讨论。

  在这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车上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你怎么来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关心他,帮他止住血。我们应该赞颂这种新风尚。

  (2)车上部分人积极帮助他,部分人感觉寒心、脏。对这种情形我们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

  (3)所有乘客都若无其事。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是想象性的,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怎样的.,就耐心地进行引导,是对的。)

  三、引导选择,启发想象,编列提纲。

  1、引导选择。

  小孩的鼻子出血,这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你选择一种情景表明自己的观点。

  2、编列提纲。

  事情会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呢?我们先大体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列提纲:(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车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列提纲很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构思能力。)

  四、学生笔述,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1、学生笔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适当评点。(重点指导写好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思维,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

  五、阅读例文,引导比较,提高。

  1、阅读例文,引导比较。

  2、提高。

  (1)续写时要正确理解的开头。

  (2)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顺序、有条理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不管是哪一堂课,教学后都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六、布置作业。

  从课本中的三个开头中任选一个进行续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 。

  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

  教学难点: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述: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有趣,你想知道吗?自己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吧。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漂流”和“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3)提出所遇到的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可从“流’’和“浮”,以及联系上下文来分辨区别。椰子树种原来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4)指名说。教师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就是指漂的'意思。

  (5)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仔细看一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植物吗?

  (2)指名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 子的。

  (3)练习:根据答案,用线连起来。

  (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自由说。(要求:说清楚)

  (3)小组交流、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互相借鉴。

  (5)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6)指名读:及时评价,及时修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它们是什么结构呢?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要使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5师范写,学生观察。

  6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7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进行矫正性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2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

  (2)指导读准字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并提醒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分组读。

  (3)分组合作学习,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4)练习:自由练读练背,同位练习互相背诵。

  (5)反馈: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晨牧》: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教师范读,请学生想想诗意。

  (2)结合插图讲解: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

  放录音,将诗中描绘的几种声音在课堂上再现,请学生边听边想象。

  (3)练习:自由练背,同座位互背。

  (4)反馈: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谈话:“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很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写一个字忘了写点,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点有多么重要。

  2指导观察,范写露锋点:

  ①向右下直下起笔;

  ②逐渐按笔;

  ③提笔(笔锋提至中心处);

  ④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学生临写。

  3指导观察,范写藏锋点:将点的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他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了解西柏坡及其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柏坡这个地方的特点和变化。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能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家乡吗?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小朋友的家乡,他的家乡叫什么名字呢?(教师板书课题)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课题。

  5.指名读课题,然后齐读课题。

  6.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的家乡在哪儿吗?

  7.导入:西柏坡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呢?读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

  1.教师范读,学生装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的情况。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自主学习生字。

  (2)指名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

  (4)游戏巩固。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10)

  1.教师出示体现西柏坡这一地方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这个地方的什么特点。

  2.指名看图反馈。

  3.教师导读:那么课文是臬介绍的.呢?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西柏坡这一地方特点的语句。

  4.指名反馈句子,集体读一读。

  5.深入理解句子的内容。

  (1)指名读,其它学生评议。

  (2)指名说一说,读了这些句子后,你对西柏坡有什么了解。

  (3)教师小结并板书:

  石头多

  山窝窝用石磨、石碾

  (4)教师出示石磨、石碾图,让学生感知石磨、石碾的样子。

  (5)让学生说说石磨、石碾可以用来做什么?

  (6)反复读中感知,指导学生读出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

  6.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1)教师出示句子:“石磨边走出了新中国”指名读,集体评议。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讨论、交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集体反馈,教师适当引导。

  7.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熟读课文,复习生字(5)

  1.自由大声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出示课后第二题,学生读一读。

  4.要求学生照样子组词。

  5.熟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五、布置作业(5)

  1.认读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西柏坡

  bǎi柏 pō坡 xínɡ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的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理解黄山奇石的“奇”在哪儿。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重点词句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导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以奇松、怪打、云悔、温泉为四绝。我们这一课介绍的是黄山奇石。(板书课题)从课题我们知道本课讲的是黄山上奇形怪状的岩石。我们先看书上的`图。

  二、观察图

  打出幻灯片。逐幅观察图,初步了解黄山有山峰、云海,树木苍翠,一派壮美、秀美的景色,还有各种形状的石山。

  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黄山景物。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看拼音或查字典,读熟后再连起来读句子。

  第二遍,要求看看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几种奇石。用笔画出名称。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用卡片读生字和生词。)

  四、指导朗读

  五、教学第一、四自然段。

  观察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

  2.提出问题: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它的样子怎样?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看看。(课件出示黄山秀美风光)黄山的风景真美,黄山的石头就更奇妙了。上课时,我们学习14课的第1、4自然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范读课文第2、3、5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怪石吧!(课件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配乐朗读2、3、5自然段)你最喜欢哪种石头?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第2、3、5自然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课件出示"猴子观海"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的石头像什么?

  2.自由读第3自然,思考: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等词语。

  5.指名上台表演“猴子观海”。

  6.你们喜欢“猴子观海”吗?把自己对它的喜爱读出来。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猴子观海”这么有趣。“仙桃石”、“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想象它们的样子。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想象“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2.小组讨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3.指名上台边指图边说:“仙桃石”的样子。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5.以小导游的身份说“金鸡叫天都”的样子。

  6.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三)朗读比赛

  1.你最喜欢哪种石头?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

  2.指几名学生朗读。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这几种石头真是奇妙,黄山的怪石还有很多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思考,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

  3.指名边说这三种石头的样子边表演。

  4.黄山的怪石很多,有些课文中没有提到,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几种黄

  山怪石)黄山可能还会有什么样的石头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到的石头画下来。

  5.展示学生作品。

  (五)总结。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那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的样子真是奇妙,所以称它们为黄山奇石。

  2.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黄山去看看那些奇石。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同学们看!(课件出示一组风景图)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我们的祖国山青水秀,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附: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4.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还有很多

  第三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用字组词语。

  二、分析记忆字形,指导写字

  本课生字结构类型较多,可让学生按结构分类指出来。

  独体字:区尤其巨

  上下结构:琴岩著

  左右结构:滚翻状指神

  重点指导写的字:

  “区”,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琴”,上下结构,上面是两个王,下面是今。上下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不要写得太长。

  “滚”,右半部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捺。

  “翻”,两部分要注意写紧凑,不要写得太宽。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各是什么样的奇石?

  2.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种。

  四、结束语

  学习了这课,你们觉得黄山美吗?你想去黄山观光游览吗?我们伟大祖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还有许多自然风景区,有机会我们会去看看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查字典,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二、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让学生独立查字典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四、照样子,写句子

  1、让学生轻声朗读例句,看看例句中上下两句有什么不同,下一句加了一个修饰词语有什么作用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复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二、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填写。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课题:

  伙伴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情感、其它)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课前准备:

  课业类别:

  欣赏课时:

  2

  课时教学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边欣赏边讲解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札记: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2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