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调研报告>《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18 07:53:4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00元占14%,2000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

  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习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2

  车三百是一家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汽车二手车咨询服务的专业平台。近期,车三百对南京的大学生群体这一被汽车市场忽视的潜在消费群体展开了一次广泛的调查,我们收集了近500份(有效问卷420份)真实第一手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制作了这份报告,给大学生以及汽车业内人士提供一份比较准确的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分析。

  关于大学生群体为什么被汽车业内忽略,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当然是广泛的认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说白了没钱,而汽车消费又很贵,所以大学生不可能成为汽车业内关注的重点。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对于汽车的关注远大于普通人群。可能再保守的业内人士也无法否认大学生群体肯定是未来汽车市场最大的潜在购买人群。他们有能够接受汽车和二手车的一切因素,现在最大的问题只是资金而已。而现在的汽车,特别是二手车,可能其价格与大学生实际可负担的汽车的价格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差距的来源除了现实因素可能还有很多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

  以下就是我们此次问卷调查的具体资料分析:

  首先我们调查的主要学生群是大四和研究生群体,因为这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购车潜在群体,他们对汽车市场的想法也更加丰富,认识也更加全面。

  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64%的人明确表示对汽车感兴趣,占绝对多数。甚至连不太明白汽车兴趣的人都超过完全对汽车没有兴趣的学生。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汽车、汽车文化已经拥有广泛的接受度,不论是否有车,学生群体都希望了解汽车与汽车相关的知识文化。

  在对大学生群体中驾照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受访大学生都拥有驾照,而正在考驾照的大学生也占到接近1/4,只有三成大学生目前还暂未有考驾照。这个比例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以往印象中学生群体汽车保有量极少,没有驾照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想到现在大学生拥有驾照的人数不但不少,甚至成为了主流。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意识问题,现在大学生似乎已经普遍意识到将来自己有购车需要,这一点与80后大学生们的想法肯定是有极大的不同。这当然是因为现在汽车的价格和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多家庭能够负担的'范围之内。所以在还没能力购车的时候先考好驾照似乎是个自热而然的事情。二是时间问题,确定了以后会买车用车,需要考驾照,那么就是为什么现在考的问题,这当然是与学生空余时间比较多,而毕业工作后很难凑出这么长一块时间来学车有关的。

  三是作为社会技能需要,即使近期不打算买车的学生也认可驾照是一个在社会工作的技能。对于各种五花八门技能考试都愿意参加的学生们,像驾照考试这种实实在在的技能自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一门考试。

  车三百曾经在多个群体做过类似的消费者更乐于购买新车还是二手车这种调查。坦白说目前国内市场对于二手车的接受程度远低于国外汽车业发达的国家。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大学生对于二手车的接受程度还是大大高于我们调查过的其它群体的。有超过1/4的受访大学生在新车与二手车的二选一中选择了二手车。而以往我们在其它群体中的调查结果最高的群体也没有超过10%(不包括汽车从业人员群体)。为什么大学生相比其它人群对二手车的接受度高出这么多?我们分析也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群体相对其它群体的整体平均知识程度,思想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高。尤其是现在90后大学生们,他们从小接触的知识范围广度已经与80后们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国外汽车知识与文化的了解也使得他们更易于接受二手车这种事物。而面子这种主要阻碍其它人群的选项大学生们几乎很少考虑。

  2、大学生群体的资金有限。二手车更便宜这是哪怕对汽车一无所知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大学生因为自身很少有经济来源显然属于暂时囊中羞涩的一群人。新车的价格对于大学生来说显然还有些高不可攀。而二手车的价格行情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但从我们接下去的调查中就可知道,大学生还是普遍认为二手车是比较便宜实惠的。

  3、 对于人生第一辆车可以买二手车练手的固有思想。对于很多国人来说,买二手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练手。而大学生群体一个最大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征就是他们打算买的都是人生第一辆车。这使得即便抛开思想意识的差异不谈,单单群体的特殊性就使得他们接受二手车的比例较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即便大学生选择二手车的比例超过1/4,比绝大多数群体优势相对明显,但其绝对量显然还是很少的,与汽车业发达国家同类群体相比还远远落后。在美国大学生中选择二手车的比例超过8成,远远超过选择新车的大学生。

  又是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调查结果。在对于买车谁花钱的问题上,我们原以为绝大部分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会选择跟父母要钱,但没想到居然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是选择不要钱而通过自己可支配金钱的方式来买车。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有比较明显的独立意识。虽然说从零花钱里分期也有一大部分是属于父母的钱,但很显然大学生对于买车这件事不再希望加重家里的负担。另外一个方面,居然有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打工赚的钱就可以支付汽车款,说明其实在大学生眼中,其实汽车消费离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答这项调查倒是与我们的设想比较一致。虽然目前很多想做大学生汽车消费的先行公司已经开始推出合伙购车、分期付款等针对大学生群体特征的汽车消费项目,但我们觉得其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还是有很大的欠缺。大学生确实比较容易出现相对固定的圈子,比如一个宿舍的同学,一个班的同学等等,从圈子稳定程度来说确实适合集体购买。但是这种圈子消费只是形式上风险上的稳定,其用户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举个例子,80后大学生中以前也有集体购买,比如电脑,真正合伙买过电脑的人都知道在使用时谁用谁不用有多少麻烦。更不用说汽车这种大件商品了。因为这种圈子的上课与空余时间都高度一致,这就导致了使用汽车的时间也几乎趋同。那使用起来的纠纷自然不会少。调查报告恰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有九成大学生不愿意跟同学合伙购买使用汽车。

  大学生本质上说还是没有独立的群体,这其实甚至与他们经济上是否独立无关。所以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哪怕是自己出钱,也会去征求父母的同意。结合上面的调查还有一半的人需要父母帮助才能购买汽车,所以可以说对于8成大学生来说,父母的意见是他们购买汽车时关键性的因素。

  我们之前针对其他群体的调查中,凡是汽车业内人员,或者打算买车的人群,对于汽车之家的关注度都是极高的,可在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大学生从汽车之家及其他相关垂直型汽车门户网站获取信息的数量还不如一些大门户网站的汽车版。虽然我们知道从绝对数量讲汽车之家的访问量肯定是高于综合门户类网站汽车版的,但似乎学生群体还并不了解这一点。当然直接的广告还是他们获取汽车资讯的主要途径。这项调查说明学生群体对于主动获取汽车知识和资讯方面还不是那么有热情。

  大学生到底买车用来干吗?这点大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基本跟我们的想法一致。主要的用途当然还是玩。但是为上班做准备这一条高居第一倒是有点意料之外。证明现在的大学生买车除了享乐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考虑汽车是实用性。更加印证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购车思想。

  又是一个针对二手车的问题。如果我们简单的把大学生对于二手车的印象分成好坏两种来看,那么便宜,性价比高这两条好印象占据的还是比较高的比例。特别是便宜这一点,几乎是大学生的普遍印象。我们不用解释很多二手车也有高档低档的区分之类的概念,学生群体考虑的二手车似乎仅仅就是便宜车这种比较狭窄的类型,当然也与他们并不了解二手车估价有关。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认为二手车性能不佳与性价比高的学生几乎一半一半,可见学生群体实际上对于二手车性能这个问题根本也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

  大学生旅游的趣向和取向是我们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大学生旅游趣向和取向的开发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市场开发的方式。通过本文第一、第二部分的阐述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从旅游趣向到对旅游取向的转换,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在这里我们主要沿引营销学里4C理论中的消费者和成本这两个方面对其开发模式进行大学生旅游的二向性分析。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s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1、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消费者(Consumersneedsandwants)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流向,决定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这一切都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支撑,但这种需求又经常处在矛盾和冲突之中,就像是生产过剩与购买力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能否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组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大学生旅游趣向,来满足大学生对旅游的需要。我们把大学生旅游的客源市场流向分为文化科研类、户外运动类和休闲交友类,并进一步细分为追忆旅游、调研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3个大类12个小项。

  (1)文化科研类(调研旅游、追忆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学习性,满足大学生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以达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

  (2)户外运动类(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运动竞技项目,刺激大学生的求新、求异的探索猎奇需要,满足年轻人对运动和竞技活动的需要。

  (3)休闲交友类(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休闲交友功能,有效减缓大学生学习压力。

  2、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成本(Cost)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对其旅游趣向和取向有着强烈地制约作用,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位是打破这种防御机制的可行方式。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情况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因其本身涵盖了商品的概念,所以在总体上这个规则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如今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其旅游支出还来源于父母资助,价格弹性机制显得十分敏感。如此可见,价格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出游的概率会随着旅游产品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对旅游费用的预算都是一篮子的。这就要求在互补性旅游商品的价格上予以大学生优惠,以便减小其价格限性因素对旅游趣向到旅游取向的转换。这些互补性旅游商品是指能满足旅游者其它需要的产品项目。比如,大学生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对吃、住、行、购物等物品和服务均有所需求,而这些项目的价格将影响对本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当互补品的价格上升时,对本种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所以在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时,可以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为主的交叉性定价策略,以较低价格策略获得市场准入通行证,使旅游产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大学生,迅速占领大学生旅游市场。

  3、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便利(Convenience)

  要想使大学生从旅游动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便利,既是购买的方便性。这要求开发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旅游购买方式和偏好,让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同时,也享受到这种消费给自己带来的优质服务。而这种便利主要体现在能否直接为大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旅游路线,能否为大学生直接提供更多旅游咨询服务,能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大学生旅游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受限性,这就对旅游信息的传递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便利原则贯穿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信息的传递一般可以通过高校团学会、学生社团及校园代理机构等中间渠道,只有紧密地加强与这些中间机构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促成旅游的行为的发生。

  (1)通过高校团学会、学生社团向大学生提供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定期定时的向团学会或社团提供旅游产品相关资料;并可不定期的与这些学生组织开展一些与旅游有关联谊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认识。

  (2)通过校园代理机构向大学生开展相关的旅游咨询服务,并可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来共同研发当前大学生所需的旅游产品,校园代理机构可采用人员录用制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优先考虑,在校园营造一种良好地氛围。

  (3)通过在校园张贴海报、发放单页、视频宣讲等形式来传达相关的旅游产品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

  4、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沟通(Communication)

  大学生希望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内心情感的匮乏,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却制约了旅游的行为的发生,而沟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以引导心理防御机制朝有利于旅游的行为发生角度的转化。这种沟通着眼于旅游者与开发者之间双向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使开发者拥有自己忠实的顾客,使顾客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而这一切在具体方式上可体现为如何使得公共关系得到良好的运用,如何让高校单位为双向的交流服务,如何利用发达的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与大学生的沟通,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进行趣向-取向的转换时做到有的放矢。但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下,更体现在开发者如何去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旅游顾虑,从不同的途径去引导大学生的旅游趣向-取向。

  (1)高校单位是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锻炼机会的服务单位,同时也是人才聚集地,他们知道大学生基本的需要和生活状态。所以市场开发者应通过与高校的教学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制定专项的旅游产品;让大学生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最终实现校、企、学生等三方的共赢。

  (2)高校每年的校园活繁多,如校园之春系列活动等。将公共关系策略与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起来,以不同形式支持高校活动的开展,比如冠名形式的赞助支持高校团学会、社团及俱乐部举行比较大型的校内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特色旅游产品,达到宣传的目的,以此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3)一个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员,而高校恰好拥有大批人力资源。将大学生渴望得到实际锻炼的需要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结合起来,利用他们帮助宣传与推销产品,也让他们去调查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旅游顾虑等。从而实现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

  (4)目前,发达的网络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大学生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旅游开发者通过建设吸引力较强的网站来吸引大学生去主动了解相关的旅游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并通过网络论坛实现开发者与大学生旅游信息的双向交流。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4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12-11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03-02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09-24

针对大学生的市场调研报告05-05

大学生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05-06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研报告02-05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研报告04-22

市场调研报告格式_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3-29

珠宝市场调研报告_珠宝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