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7 09:38: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常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躲在哪里?

  活动目标:

  1、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品尝、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分别装在5个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1、向幼儿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问:小朋友们听过了故事之后,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大厨师,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个朋友躲在哪里。

  3、请幼儿上前来品尝味道,并讲述自己所品尝的味道。

  4、展示图片《酸、甜、苦、辣》。告诉幼儿:“小朋友们看看挂图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尝之后的表情。”

  5、将幼儿分组后,请每个幼儿都自己品品尝一下五种不同的味道。

  6、提问:“小朋友们现在都尝过了这几种味道,那现在就请小朋友想想自己尝到的味道的感觉,在挂图上把味道和相应的表情连线。”

  7、提问:“小朋友们今天都尝到了哪些味道?为喜欢的是哪种?”

  8、在幼儿阅读“爱吃甜的动物”后,提问:“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动物喜欢吃甜食?它们都喜欢吃什么样的甜食。”

  9、活动总结,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品尝不同的味道时候的感觉。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教案 篇2

  有趣的蛋

  设计意图: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于是,我就生成设计了《有趣的蛋》这一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了孩子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不同卵生动物的蛋。

  2、认识蛋的'结构。

  3、在了解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在品尝蛋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各种鸡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

  2、幼儿人手一个熟的蛋、水彩笔

  3、课件

  教学过程:

  1、《dj小鸡》音乐入场 2、幼儿手指游戏

  3、幼儿玩摸蛋游戏,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常鸡蛋的外形。

  蛋是什么形状的?(长圆形的)它们都有一层什么?(外壳)摸一摸感觉怎样?(坚硬、比较滑)

  4、出示课件:鸡蛋 鸡蛋里面有什么?(蛋黄和蛋清),蛋的营养价值

  5、幼儿继续玩摸蛋游戏(鸡蛋、鸭蛋、鸽子蛋、鹌鹑蛋),幼儿认识

  有的外壳上有什么?(斑点)大小一样吗?什么蛋的外壳上有斑点?

  6、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蛋和世界上最小的蛋(鸵鸟蛋和蜂鸟蛋)

  7、蛋的各种吃法

  8、蛋的其他用途

  9、美工活动:打扮蛋宝宝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 幼儿讨论:

  B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沉浮的秘密,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

  2.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3.乐意在探索中调整搭建方案,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自己探索材料在水中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材料搭建水上高楼。难点: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从中得到搭建稳固的高楼的经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KT板若干,养乐多瓶若干,不同形状彩色木块若干,不同形状塑料制积木若干,小石子若干,磁铁,三角铁,装有水的透明盒子,干毛巾经验准备:知道不同材料在水中有沉或浮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回忆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现象。

  2.介绍桌面上的材料,幼儿猜想这些材料在水中的现象。

  3.幼儿自己探索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现象。

  4.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把材料放在水中时,轻轻的'放进去,做完试验后轻轻的拿出来,如果你不小心把水弄到了桌子上,请你用桌子上的干毛巾擦一擦。

  5.幼儿分享,教师总结

  二、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不同的现象,自主选择材料搭建水上高楼(教师不提供KT板)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高楼是什么样子的呀?幼儿回答今天我们就来搭建一座水上高楼!

  1.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请每一组小朋友自己选择适合的材料,合作搭建一座水上高楼,这座高楼的所有材料都漂浮在水面上就算成功!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选择适合搭建水上高楼的材料。

  3.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讨论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搭建水上高楼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呀?我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

  三、教师提供KT板,幼儿再次尝试搭建水上高楼

  1.介绍KT板。

  2.幼儿自己探索KT板放在水中的现象。

  3.幼儿尝试加入KT板继续尝试搭建水中高楼。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成功的经验

  6.教师总结。

  四、教师指导幼儿自己整理材料与桌面

  活动总结

  “水上搭高楼”是一个探索性的游戏,教师投放了各种用于支撑的,各具特点的材料。比如:养乐多罐轻巧,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但是里面灌满水就会沉到水底;细的圆柱积木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容易倒,粗的圆柱积木稳定性好,但是比较沉;三角形积木不容易支撑。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尝试多种垒高的方式,感知了沉浮与材料的轻重有关系,积累了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在遇到困难时,幼儿通过不断更换搭建材料,最后成功的搭建了水上高楼,在成功时也增强了自信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每组提供了三块KT板作为水上高楼的地基,一组幼儿用了一块板,另外两组幼儿将三块KT板都叠在一起放在高楼的最下面。由于教师引导不足,没有幼儿将三块KT板分别将高楼的每一层隔开。今后教师在建筑区指导过程中也会引导幼儿分楼层搭建,建立分层搭建的意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汽车的类型和特征。

  2.了解一些汽车的特殊用途。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知道的汽车

  1.教师:大家平时见到的汽车长什么样?

  (幼儿的讨论)

  2. 特殊功能的车(播放PPT1、2、3、4)

  教师结合课件,汽车的.基本特征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儿歌里的汽车

  1.教师:除了刚刚说到的小汽车,你还见到过哪些车呢?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PPT 5、6、7、8、9

  (2)这些车有什么用呢?和之前我们看到的车有什么不同呢?

  2、欣赏儿歌: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儿歌——车,我们先来听听。

  3.教师:儿歌里都说了哪些车?它们长什么样?各有什么作用?

  三.学念儿歌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边看PPT边逐句学念儿歌《车》。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知道电能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科学探究

  1.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2.能设计并运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能量的互相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交流,并学会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体会到能量转换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关心新事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电磁铁、大头针、铁丝、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的小玩具。(出示简易电磁铁)除了电磁铁,老师还带来了大头针。(摇装有大头针的盒子)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

  师生共同演示操作电磁铁吸大头针。

  师:是什么让这枚铁钉具备了神奇的吸大头针的能力呢?

  生:电能。

  师:板书(电能)电能让这枚小小的铁钉具备了吸铁的能力,也就是具备了磁能。(板书:磁能)像这样能量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其他形式,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特征——能量的转换(板书)。

  【评: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并产生了悬念,渴求新知识的获得。但实验时,利用实物投影可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一些。】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师:在生活中,你们用得最多、接触得最广的能量是什么?

  生(齐答):电。

  师:请说说你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它们把电能变成了什么?

  生1:电风扇,电风扇把电能变成了动能、风能。

  生2:电磁炉,它把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生3:电灯,它把电能变成了光能。

  【评:以学生熟悉的家用电器引出电向其它能量的转化,学生人人都有体验,很有发言的欲望。】

  师:既然大家都想说说家里的用电器,那我们就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好吗?

  生:四人小组互说。

  【评: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走出家门,感受一下社会上有哪些用电器。你们坐过电梯吗?它把电能变成了什么?

  生(合):坐过!

  生1:电梯把电能变成了动能。

  师:你们看过电影吗?

  生2:看过。电影就是把电能变成光、声音、影像。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用电器?

  生:我坐过过山车,过山车把电能变成动能。

  生:我玩过摩天轮,它把电能转换成动能。

  生:摇控赛车把电能变成动能。

  师:由此看出,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它可以把电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评:从家用电器向社会用电器拓展,让学生体验身边能量的转化无所不在。】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师:电对我们真的很有用,它是怎么来的呢?你知道吗?

  生1:风力发电。

  生2:水可以发电。

  师: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思考:它们是怎样转换成电能

  的?

  (出示图片:电池、核电厂、太阳能发电站、水力发电站、风能发电站、地热发电厂)

  生1:电池把化学能变为电能。

  生2:核电站把核能变为电能。

  生3:太阳能发电站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生4:水力发电站把水能变成电能。

  生5:风能发电厂把风能变为电能。……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以上看出,电能是由各种能量转化而来的。

  【评:开发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说出各种能量向电能的转化,让他们感受各种能量形式和电能的关系。】

  师:下面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活动:

  师:(出示铁丝)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记住你的感觉。

  师:反复弯折铁丝。请刚才的同学再摸摸它。

  生:(兴奋)“热了热了”。

  师:伸出我们的双手,我们一起来搓搓手。

  生:(搓手)。

  师:有什么感觉?

  生:热了。

  师:又是什么形式的能转换成什么形式的能?(机械能 → 热能)。

  【评:设计这一活动让事实说话,令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引出不一定通过电才能向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

  师:请大家说说刚才这些例子中,手为什么感觉到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

  生:老师弯折铁丝的'时候,动能转化为热能。

  生:我们用力搓手的时候,动能转化为热能。

  师:它们转化成热的变化要通过变成电吗?

  生:不用。

  师:由这些实验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一种形式的能量不一定要变成电能,才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总结,则学生就会对所探究的知识没有整体、清晰的认识,产生一定的认知缺陷,同是也使得教学过程缺乏整体美。上述过程,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能可发生相互转化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小结,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师:你能象上面一样,不转换成电,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其它能量间的相互转化吗?

  【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撇开电,学会筛选能量之间转化的事例。】

  生:(小组讨论)

  生1汇报:路灯。(太阳能变光能)

  生2汇报: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变热能)

  生3汇报:烧开水的时候水蒸汽把壶盖顶开了。(热能变动能)

  教师板书。(用箭头标出各种能量间的转化)

  师: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能量的转换。划燃火柴,思考火柴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学生小组实验。

  生: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评:这儿的能量转换较复杂,可以换个能量转换简单的实验。】

  (四)实际应用,加深巩固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有许多能量转换在里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到底有哪些能量,他们又是如何转换的呢?(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生1:番茄的化学能转化成男孩骑自行车的动能,再转换成电能。

  生2:烧水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生3:太阳能转化成番茄的化学能。

  师规范学生的描述: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人吸收了西红柿的化学能转化成可以使脚踏车运动的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有一部分使水和壶嘴发出声音,转化为声能。

  【评:学生通过探究获取了新的科学知识,再进行强化训练,方能巩固消化。因此,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能量的转换。】

  (五)做小玩具,体会能量转换过程

  师:能量的转换除了可以像刚才这样解释,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模型来解释,比如刚才的电磁铁,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玩具“飞旋的扣子”(出示“飞旋的扣子”)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生: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飞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出示PPT 飞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边玩边思考这其中的科学道理。

  生动手制作,玩,回答。

  师小结:小玩具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前段时间有一个风靡一时的玩具,(出示溜溜球)其实这也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所以说小玩具里也蕴藏着大道理啊!

  【评:学生了解了能,又认识了能量的转换,再通过亲身体验,其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更有意义。教师设计了制作玩具——电磁铁或“飞旋的扣子”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飞旋的扣子,学生不易理解动能是如何转化为重力势能的。可直接以溜溜球为研究对象,这种能量转换是很明显的,让学生有这种能量转换的意识。】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能量转换的知识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板书 能量的转换

  太阳能

  风能磁能 动能 热能

  水能&nbs

  p; 电能动能

  地热能热能

  核能光能

  化学能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材料准备:操作性材料: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辅助材料: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2、感知材料,提升认知。(重点)

  (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3、动手操作,掌握技术。(难点)

  (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4、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1)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5、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小百科:房子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经典)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