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展示课题《把耳朵叫醒》。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2.讨论,说说课文的大意。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艰难的过程。
提醒学生读书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句,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3.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概括“米老鼠”的创作过程。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给予肯定。
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4.请生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非常努力,但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使年轻画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的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学习了本课的字词,并初读了课文,对《苏州园林》作了宏观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充分领略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掌握必要的说明文知识。
二、赏析课文3-6段,
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描述出来,在班上交流。
(一)第四段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池沼的配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
1池沼有两种情况:
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
2相同点: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 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三)第五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四)第6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
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角落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美-(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美-(园林建筑的色彩美)
文中十余次提到绘画,“图画美”这一特征作为一条线索贯串全篇,联结园林各类景物的说明, 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本文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第10自然段
1.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三、辅导课后作业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某个有趣的地方,2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四、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繁衍(yǎn)迁徙(xǐ)譬如(pì)小憩(qì)栖息(qī)遨游(áo)惭愧(kuì)冥思遐想(xiá)觅食(mì)搓捻(cuō niǎn)花团锦簇(cù)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深层研读
1、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复述老师的事迹。
2、再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文字;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3、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海伦凯勒的成功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再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明确:
⑴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关于这一点,本文描述:“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种性格,即使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也时有表现:“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这些都是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文中十分形象地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心灵历程:“朋友,你可曾独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光明!快给我光明!”
⑵但她毕竟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⑶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即使在给自然的恐吓之下,仍然细心地体验着这个自然世界的另一面。在美好的春光中,她更是热切地体察和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即使是爬树被擦破了皮,仍然“有一种美妙的感觉”。
⑷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急于运用,历尽艰辛,总是感到“无比美妙”。因为她能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进行无限美妙的想像”。对“爱”的困惑,反复追问,得不到满意的回答,仍执著痴想,“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直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小结: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可以说,她虽是一位盲人,但她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而丰富,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5、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并理解“再塑生命”这一标题深刻的含义。
明确: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莎莉文老师。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文章的标题为《再塑生命》,它的深刻的含义是: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⑴“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⑵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五、品味语言
莎莉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永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如果有三天视力的话,首先想长时间地凝视着莎莉文老师的脸。在写这篇文章时文笔优美,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10-30
语文高效教案04-2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绝招》教案06-02
(精选)语文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