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11:29:2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2个生字。

  2. 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珍珠泉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

  2. 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 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 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 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国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起朗读,讨论自己的体会。

  (2) 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

  (3) 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 齐读全文。

  四、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出示练习)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_______,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 _______,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_______之情。

  2.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五、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 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知道会学会玩,才能学得好,玩得好。教育学生做到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使学生知道只有会学会玩,才能学习好,玩得好,利于

  促进学习。

  道德情感目标:

  1、喜欢文中的小白兔聪聪,愿意学习他“会学会玩”的

  经验。

  2、能从小白兔聪聪身上初步体验到“会学会玩”的乐趣。

  道德行为目标:

  做到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

  教学准备:

  1、幻灯片(课文插图,练习第二题)。

  2、课件《高士其》

  3、小黑板(课后儿歌)。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你平时爱玩些什么?玩得愉快吗?

  2、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时还想着玩吗?

  3、设问:我们班会玩的同学是否都是学习不好?我们学习好的同学是否都不会玩?

  板出课题:8、会学会玩

  二、看图学文,激情明理

  过渡谈话: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从小白兔聪聪的故事谈起吧!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1,听到上课铃声,小聪聪如何做的?

  (3)出示幻灯片2,课堂上他表现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谁能学一学聪聪专心听讲的样子?

  (5)出示幻灯片3,放学回家后,聪聪又在干什么呢?

  (6)这是什么时间?(插图)是谁安排聪聪学习的.?

  过渡:像聪聪这样该学习的时候,抓紧时间专心学习,不想其他的事情,这就是会学习的表现。

  (7)出示幻灯片4,聪聪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

  (8)兔老师会说些什么?其他小兔呢?

  (9)假如你拿到优秀的学习成绩单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10)从小聪聪会学的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学习时,高兴地学

  过渡:会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心情就愉快,这时要玩就能玩得安心。可是有的同学认为:“会学就不会玩,会玩就不会学。”真是这样吗?下面看聪聪是怎么做的?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5——7自然段。

  (2)放幻灯片5、6、7,设问:你问聪 聪是怎样玩耍的?他在课外活动小组中表现怎样?回家后他玩得怎么样?

  小结:小聪聪是一个会学会玩的好学生,他做到了学时高兴地学,玩时痛快地玩。

  板书:玩时痛快地玩

  3、谈感受:学习时,高高兴兴地学,游戏时,痛痛快快地玩,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请谈一谈。

  三、讲故事,树典型,深化认识

  1、放课件《高士其》。

  2、学生边看边思考:

  (1)高士其上课为什么不理那个同学?

  (2)高士其下课后说:“上课的时候,我就不认识你了”是什么意思?

  (3)课后高士其为什么又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

  (4)高士其的学习成绩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3、小结:我们班上也有很多会学会玩的同学。请你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会学会玩?这们做有什么好处?

  (板书:有利于促进学习)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就学得高兴,玩得痛快,玩得好,有利于促进学习。

  四、联系实际导行

  下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想和做第二题)(出示幻灯片)

  五、教师总结,提出要求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白了学得好,玩得好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能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做到该学习时认认真真地学,学习之余,痛痛快快地玩。

  2、学生拍手学儿歌。(小黑板出示练习三的儿歌)

  板书设计:

  学习时 高兴时学

  8、会学会玩 有利于促进学习

  玩 时 痛痛地玩

  资料提供者: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坐井观天》是本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文中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青蛙的自信、傲慢;小鸟的劝告、诚恳的语气。

  5、理解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自以为是、目光短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

  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卡片)。从前这只青蛙坐在这口古老的井里。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坐井观天》(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现在,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号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很认真)。(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抬头、回答、青蛙、弄错、还有、无边无际、相信、井沿)

  师:课题“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课文里讲的是谁“坐井观天”?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的?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找到句子读一读。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如果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词语总结复习:坐井观天、无边无际、一……就……。

  五、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课文。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语文教案 篇4

  单元要点分析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家庭生活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的许多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阅读这个单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学们会感到亲切有趣,容易理解。

  一般说来,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么组织运用的,这样才能达到把握全文的目的。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也是如此。不过可以把认读文字、语句作为重点。要求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比较复杂的长句的意思。养成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的好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勾画和积累关键性语句。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预习提示、书下注释中的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教师和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 提高朗读能力。

  3、 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三、德育渗透点:

  《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教学时,主要通过朗读,从图画中看故事,体会姐弟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及它们之间的情意。《散步》是一篇散文,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金黄的大斗笠)

  明确目标

  1、 扫除文字障碍,加强朗读训练。

  2、 学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法。

  3、 体会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一、预习:默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弄懂下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揽 涟漪 分歧 悠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柔和:本课指温和而不强烈。

  ② 看管:本课指照管。

  ③ 翘:一头儿向上仰起。教师备注

  ④ 偶尔:本课指间或、有时候。

  ⑤ 雨帘:雨点密密麻麻,景象像帘子遮住一样。

  ⑥ 生气:本课指生命力,活力。

  ⑦ 分歧:(思想、意识)不一致、有差别。

  ⑧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二、解题

  这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充满欢乐、纯真的风雨童趣图。文题中“金黄”一词不仅说明大斗笠是这幅风雨童趣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暗示了姐弟俩金子般纯真的童心。金黄的大斗笠就像临时搭成的避雨的小房子,遮住了姐姐、弟弟和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文题中的一个“大”字充满了无限的童趣。另外,文题也是这幅风雨图中所点染的故事的线索。根据这一线索作者描述了姐姐冒雨给在山坡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姐弟俩在斗笠下避雨的欢乐情景,表现了少年生活的快乐和姐弟间纯真的情谊。

  三、正课

  (一)1、学生朗读。在朗读中继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

  (二)课文分析:

  1、 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如此分段的根据。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三幅美丽的图画。

  第一部份:雨前(开头——“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教师备注

  蓝天——溜来一团乌云

  雨前: 庄稼——卷来道道浪头 春山放羊图

  男孩——挥着树枝,看管着小羊

  第二部分:雨中(从“风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雨图,这幅风雨图贮满了生活的欢乐、纯真的童心,这幅栩栩如生的风雨图是由几幅图画构成的呢?(三幅图画)

  庄稼叶子——翻过背 小山羊——毛弄乱

  第一幅图 小男孩——汗珠被吹干 乌云——挤下了雨 风小雨稀

  风小雨稀 雨——又粗又亮的线线,能数得清

  风——抱住、用力、摇得叶子哗哗响

  第二幅图 雨——向小男孩跑来 风疾雨急

  风疾雨急 小男孩——很急,光着脚丫跑得噼哩啪啦

  雨中: 姐姐——带着斗笠 雨——洗洗斗笠

  风——想掀开斗笠

  风雨交加: 第三幅图 斗笠下——姐弟避雨

  风雨交加 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

  温馨春意 露出一条滚圆的胳膊 形美 姐姐聪慧

  姐弟亲情 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

  遮着小山羊的咩咩声 声美 弟弟天真

  遮着姐第的嬉嬉笑声

  第三部分:从“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到结束。

  斗笠——向蘑菇——那么美

  雨后: 阳光——照着它 天晴美景图

  雨水——润着它 教师备注

  达 标 测 试

  一、选词填空:

  1、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 (跑、走、溜、逃)来一团乌云。

  2、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 刮、卷、吹、冲)来的一道道浪头。

  3、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的 (啃、吃、嚼)着青草。

  4、那边,露出一条 (摸、拉、抱、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二、填空:

  1、 第一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2、 第二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3、 第三个风雨镜头的特点是

  4、 斗笠像个

  小 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可当散文诗看,但作者没有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在写景中甸染了故事。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描写,写出了聪慧的姐姐识风雨、爱弟弟,调皮的弟弟特天真、爱姐姐,表现了少年活泼欢快的生活情趣。

  补 充 练 习一、 课内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二、 课外补充练习: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字14个,“整、恼、就、庄、稼、蜜、蜂、姐、得、报、帮、助、虫、丛”,继续练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学写“助”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如何有礼貌地问别人。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习用想象、角色再现、表演读等方法读懂童话故事。

  2、学习用语言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积累 “整天、苦恼、帮助、庄稼、花丛、蜜蜂、姐姐、报时”等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悟“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悟“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的情感,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童话

  1、出示小公鸡形象,与小公鸡打招呼

  2、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3、读课题

  二、初读童话,自主识字

  1、用多种识字方法自读课文

  2、集中识字

  3、采用多种方法记字——记字妙妙屋:样 虫 牛

  三、趣学童话,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小公鸡为什么苦恼

  2、学习2-4自然段

  ① 指名读,问:小公鸡到哪里去采访?都采访了谁?

  ②读好小公鸡的问句:学习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别人

  ③ 感受动物们的“快乐”

  ④ 教师范读“老牛”“青蛙”“蜜蜂”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生读完,师总结评价。

  4、角色拓展,学习表达

  拓展:如果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蚯蚓、啄木鸟,会怎么采访他们?

  出示句式,生练习说话,师指名反馈。

  5、写字

  ① 出示词语“帮助” 生认读

  ② 交流:“帮”字笔画比较多,要怎么记住它?

  ③ 重点指导写好生字“助”,师适当引入“写字操”和写字注意事项。

  ④ 学生的写字作品评价反馈

  ⑤ 教师总结激励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留下悬念:小公鸡在大家的帮助下,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呢?

  2、课外拓展:① 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

  ② 拓展阅读:语文天地里的《好吃的帽子》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较成功之处

  1、自主识字,总结方法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帮助学生归纳识字方法,可以拼音、查字表、问别人、听读、编字谜等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自主识字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学会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

  2、快乐朗读,读中体会

  在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感悟和发现了“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体现以下三点:以读为主,读中探究;以学为主,学中体验;以人为本,关注情感体验。把课堂真正让给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3、联系生活,还原生活

  学文后,我设计了“你有做过什么帮助别人的事情?用快乐说一句话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助人为乐的好品德,让语文走进生活,还原于生活,在生活中升华。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引导学生读的还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环节的“小组表演、师生合作读”等成果展示环节,没有想象中的精彩。如果我能在讨论时,能结合句子、口语交际的学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主旨,必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贫乏,不够简练,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等,这样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再丰富些,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内容。需在今后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语言,提高专业素质。

  3、教学机智有待提高,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没能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亮点及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对有些词句的理解和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致使课堂上有些环节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感受颇多。虽然这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但到教学实践上,还是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轻、没、重、心”四个字,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2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音节。

  3读儿歌能大致了解儿歌内容;朗读时能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复习笔画“卧钩”,了解“心、鱼”的笔顺,并能在田字格中认真描摹着两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入:(出示螃蟹吹泡泡图)

  师:图上有什么?谁能有一句话把图上的内容说清楚?注意发言时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清。

  说明:

  结合启发谈话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说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说到螃蟹的动作、数量等,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表扬。

  2出示课题:35吹泡泡(chuipaopao)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题读准!

  及时评讲:拼读时是否做到声音响亮,发音准确。

  提醒学生注意“chui”是翘舌音。

  (自由练拼指名拼读齐读课题)

  说明:

  本篇课文位于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末,拼音的初步学习也接近尾声。小朋友们跃跃欲试,都想来尝试拼拼各种音节。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们自己拼拼音节来读准字音,学习独立认读生字,并在拼读课题音节的过程中巩固所学韵母(ui、ao)、;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转入“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做必要的过渡衔接。

  3了解“螃”字的结构拼读它的音节。

  (1)出示螃蟹图及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师:原来儿歌的内容和螃蟹吹泡泡有关啊,一定很有趣!

  读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2)分析“螃”的结构,练习拼读“螃”的音节。

  师:大家要仔细听,认真记,看看谁最先听清“螃”的读音、记住“螃”的字形。

  说明:

  听的训练目标指向要明确,要让学生听清、记住哪些内容,一定让全体学生心知肚明,这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训练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师述:“螃”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虫,右边是旁边的旁,合起来是也念螃。但是是螃蟹的螃,同学们可要记清它的字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说明:

  同音字的`概念可适时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区分同音字的字形。

  师述:“螃”的音节是“pang”,音节中有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后鼻韵母a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说明:

  借助螃蟹的螃,学习后鼻韵母ang,要求同学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并且积极投入每一次练习活动中。

  二读儿歌了解内容,学习生字、拼音

  1听课文录音。

  师:先来听听录音,你们要边听边记:小螃蟹是怎么吹泡泡的?怎样吹,泡泡才能满天飘?(再听一遍,努力记住!)

  反馈:同桌之间把记住的内容告诉对方。

  说明:

  此时不出示儿歌内容,只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的听记习惯,并试着把听到内容与同桌分享交流。

  2朗读儿歌,学习生字和韵母。

  (1)师生互动读、同桌配合读

  师:原来,小螃蟹只有——生:不轻(qing)不重(zhong)小心(xin)吹,

  师:才能——生:吹得泡泡满天飘。

  (同桌互读)

  (2)学习后鼻韵母ingong

  师:“轻”和“重”是一对反义词,在儿歌中指的是小螃蟹吹泡泡用的力气有大有小。

  (师指到音节zhong)大家看,这是“重”的音节,里面又有我们今天要新认识的后鼻韵母o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中带有后鼻韵母ong的发音呢?(给学生想的时间)

  (闹钟、中国、巨龙,从前等)

  师:刚才我们说到,“重”的反义词是:“轻”(师指到qing),ing也是一个后鼻韵母,

  师: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两遍)瞧!“小心”的“心”是前鼻韵母!同学们可要分清ing和in的读音。(做快速反应游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七》,来自网!

  抽读韵母ing和in)

  师:小朋友一定发现后鼻韵母末尾的发音和上海话“鱼”的发音类似,小朋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区分前、后鼻韵母的发音。

  说明:

  后鼻韵母ing和in的发音比较容易混淆,结合起来教授,并推荐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法,帮助学生区分。

  (3)整体认读音节ying(出示ying及四声)我们一起开滑板车读一读!

  说明:

  用开“滑板车”的方法,借助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四声声调,寓教于乐。

  3再读儿歌,思考问题。

  师:小螃蟹真聪明,不轻不重小心吹,吹得泡泡满天飘。可是小螃蟹是一开始就知道这样吹吗?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轻轻吹,泡泡小,

  猛(meng)一吹,没(mei)泡泡,

  师:小螃蟹一开始是怎么吹泡泡的呢?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猛”和“没”是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左右结构)“没”字前一课我们已经会写了,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遍!

  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记住“猛”字。

  师:“猛”的音节中带有后鼻韵母eng,我们请出eng的好朋友前鼻韵母en,再用上刚才老师推荐给你们记后鼻韵母的方法来念准音eng。

  说明:

  “猛、没”两个生字在字形(左右结构)上稍作强调,再次适时渗透部首的概念及记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一定的方法自主记字做准备。后鼻韵母eng的教授让学生借助en以及前面老师推荐的办法来读准音,学以致用。

  4齐读儿歌。

  师: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螃蟹,亲自尝试把事情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三巩固练习、说话训练

  1读angengingong以及ying的四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用一定的句式说话。

  (出示课文练习图并在相应的位置注明:山脚(jiao)下、山腰(yao)间、半山腰、山顶(ding)上),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自己拼拼图上的音节,然后做一回小小导游员,为大家介绍山上分别有哪些景物?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哪里)有(什么)。

  说明:

  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做一回小小导游员来巩固认读新授的拼音,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句式说话,如学生在介绍时能用上合适的量词,做到条理清晰等,老师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多说,帮助学生说得规范。

  四写字指导

  1新授笔画“卧钩”。

  (出示“卧钩”)

  师:大家看,“卧钩”多像一个人半躺在床上。

  (师范写生模仿写师生齐书空)

  2描摹“心”。

  (出示“心”字的笔顺框)

  师:看看第几笔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画“卧钩”。

  师:写“心”字时要注意观察三个点,找准了位置,“心”字就写得好看了。

  3描摹“鱼”。

  (出示鱼图)师:鱼的字形和实物鱼特别象,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出示“鱼”字的笔顺框)同学们根据笔顺框学会“鱼”的笔顺,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

  4生写,同桌互评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关键笔画的位置要摆准。

  说明:

  通过形象的比喻教授“卧钩”、“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字时,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关键笔画,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教案 篇7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教学重点:

  1、 人生难免有挫折和挫折的积极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 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ldqu;挫折是把双刃剑&rdqu;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ldqu;自主阅读、感悟&rdqu;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

  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教授第一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读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标题: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二、讲授新课

  1、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活动一:&ldqu;挫折就在我们身边&rdqu;

  议一议:

  ※ 自己有过以上类似的挫折经历吗?

  ※ 自己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教师讲述:

  生活中不知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事实告诉我们,挫折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会遇到挫折。什么是挫折呢?

  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为了实现它,都要做出种种努力。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

  相关链接:&ldqu;关于挫折&rdqu;(见教材P96页材料)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

  ※ 他们遇到的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生活中有从来也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吗?

  教师讲述:

  伟人和名人会经历挫折,普通人也会经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而不遭遇挫折。(板书标题)

  (2)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朗读教材)

  相关链接:&ldqu;造成挫折的原因&rdqu;

  2、挫折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ldqu;挫折具有两面性&rdqu;

  议一议:

  ※搜集有关资料,以&ldqu;挫折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rdqu;为题进行辩论。

  教师讲述: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具有两面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分析课文。

  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23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听写

  2. 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 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 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 ,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 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2. 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了我国修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 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第 三 课 时

  一、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延伸: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概括说明

  一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具体说明(举例)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 独拱---37.4米(当时最长)

  设计科学,施工巧妙

  卢沟桥:联拱---265米

  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有纪念意义

  教学后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等的认识把握得较好,对文中的说明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但对说明文的多种顺序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认识有难度。

  12 桥 之 美

  教学目的: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 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第 二 课 时

  一、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教学后记:学生对桥与具体环境和谐一致才产生美术美这一不同的审美方法及从不同的角度

  去欣赏美这一审美观点有较好的理解,但对具体的意境的想象有些欠缺。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 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 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 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 预习要求:

  (1) 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 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 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 检查预习:

  1、 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 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 分析总体结构

  1、 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 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 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 (板书)

  5、 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第 二 课 时

  四、 精读4、5两节:

  1、 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 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 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 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 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 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 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 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 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的谐美

  总 分

  教学后记: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14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15 说 屏

  ●教学目标

  ,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 研读赏析

  1、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三、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 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后记:学生对屏的知识把握,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不是很深刻。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活动目标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活动准备

  让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摘抄并做成知识卡片;学生查找当地各种桥梁、世界名桥的资料,建立桥梁档案;每人将收集资料装入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同学相互间交流。

  搜集有关中外名桥的一些图片或照片,做成课件,上课备用。

  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课件,教师参与安排指导。

  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做材料上积累,班内做成果展示。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

  活动步骤

  四小组擂台,各子小组各选派一名主持。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教室,美化黑板写上

  标题桥之旅。上课时由老师导人,桥梁竞赛活动开始。

  ■导入活动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

  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

  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展开活动

  第一轮

  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对一个加10分)

  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四元桥)

  第二轮

  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请四小组各选一名同学,写出自己了解的中外名桥的名字,计时2分钟。(对一个加5分)

  赵州桥、宝带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每组一张白纸,组内和议,写出已知桥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计时3分钟。(对一个加5分)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杜甫

  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苏轼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欧阳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长桥卧波、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将桥名与其命名方式连接起来,记时2分钟连线。(对一个加5分)

  a.表扬:安济桥、绩麻桥

  b.纪事:兰亭桥、虎渡桥

  c.抒情:销魂桥、思乡桥

  d.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第三轮

  四小组各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关于桥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10分)

  a.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

  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

  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

  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

  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

  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b.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

  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

  c.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d.万里桥

  第四轮

  由中外名桥小组选派主持出示名桥图片,学生抢答桥名、国别、特点或著名的原因。

  (答对桥名、国别,一个加5分,如能说出特点或著名原因再加5分)

  桥名国别 特点或著名原因

  明石海峡桥 日本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跨度 1990米。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中国位于靖江,是中国第一大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有 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埋A地下部分有20层楼深。

  旧金山金门大桥 美国连接旧金山市与Marin县,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 一的斜拉索桥

  博斯普鲁斯大桥 土耳其是世界十大名桥之一,跨欧亚两洲。是欧洲第一桥,狭 长如机翼,长1074米。

  宝带桥 中国位于江苏苏州,是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加拿大魁北克桥、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

  第五轮

  请桥梁设计组选派一名同学主持。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并说明设计的宗旨。(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15分)

  小组内交流,推荐高水平有创意的,在班内口头介绍。当堂设计图示。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无阂桥:这是一种用微电子锌片设计的小装置,以解除人们彼此间的隔阂。适用于

  那些性格内向和外界交流极少的人。将此装置安装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几秒钟后,人真

  实的想法就会被采集整合,不会涉及人的隐私。对方只要输入简单密码,就可掌握被了

  解人的信息,对方可同时收录自己的信息,另一方也可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洞察其精神世界,沟通变得更简单。

  地月桥:到22世纪,月球将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地球与月球间要修筑空间轨道,设计成螺旋折叠式,不阻碍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飞船通行,方便人们走亲访友和到月球旅行。

  ■活动小结

  答案由各主持人评判,做必要的补充介绍,决定优胜组。

  同学评出桥梁小博士和最佳桥梁设计师各一名。

  老师小结: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谈说桥: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历经2500多年,那些凝聚智慧和汗水、林林总总的板凳,仍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它们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其乐无穷的桥文化。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领略了无数名桥风采,十几年后,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一起去跨越时代的桥梁,去构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第三单元复习 抓住特征 准确说明

  内容:

  11.中国石拱桥

  12.桥之美

  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

  15.说屏

  课时:5课时

  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吧,能不能说说在旅游的过程中都看了一些什么?

  生1:我去过苏州,那里的园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说拙政园、留园等。

  生2:有一年暑假,我爸带我去卢沟桥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生3:去年夏天,我们一家去了首都北京,在那里我们游览了故宫、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真是美不胜收。

  师:是呀,旅游能增长知识。你们所说的拙政园、颐和园等这些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它们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好,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个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而且在这一单元我们会接触到一种新的文体。

  生:什么文体,老师,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师:别着急,你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段文字,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文段一: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冈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文段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生:我看出来了,文段一在表达上侧重于记叙,而文段二在表达上侧重于说明。

  师:说得对,前者主要是用来记叙的,要求生动传神,而后者则是主要用来说明的,要求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为记叙文的话,那么后者我们就称之为说明文。它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抓住特征 揭示本质

  生:老师,由于我们首次接触说明文,从哪入手呢?

  师:大家想想,我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之所以不同,原因何在?

  生:那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师:对呀,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们当然要从认识事物的特征开始呀。因为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

  生:老师,谢谢您的点拨。

  相关知识链接

  说明事物,不能只说明事物的外部形态,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够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如它的性质、规律、原理、关系、成因等。如果说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表面认识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么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对具体的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范例1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

  分析:

  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解说的。《中国石拱桥》一文紧紧抓住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些特征加以介绍和说明。

  本文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多而广。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绍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解答: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介绍清楚这一事物,才能使读者留下鲜而而准确的印象。

  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如果说明事物时东拉西扯,不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那么被说明的事物就会显得面目不清,说明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范例2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分析: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文章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美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曲折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出自人工,却能宛若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与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解答: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的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找出事物特征要建立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带着这样的思想去阅读分析说明文,才能正确把握其说明顺序。

  范例3 《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写太和殿:

  第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第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第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第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解答: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解题方法链接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难点问题2 理清顺序 条理清楚

  生:老师,我们在学习《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文章为什么要从旅人桥说到赵州桥、卢沟桥,最后又说到现代的桥?

  师:问得好,你的提问涉及到说明文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

  生: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说明顺序吗?

  师:好,说明文在安排写作材料的时候,要合理地组织材料,这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关于这一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好。

  生:老师,我明白了。

  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它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时,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

  3.逻辑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理(非实物)的文章。常见的有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构造到功用、由认识到实践等。

  范例1 试分析《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分析:

  《中国石拱桥》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它们都是先指出事物的特点,接着或是以具体实例或是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先通读全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a. 石拱桥的外型 。

  b. 石拱桥的结构。

  c. 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

  d. 赵州桥的历史 。

  e.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 卢沟桥的特点 。

  g. 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

  h. 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

  i.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 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

  明确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这表明文章是按照由一般到个别介绍的

  然后,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明确顺序: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再有: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则表明是根据桥的建筑年代的先后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

  解答: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解题方法链接

  把握本文的说明内容,根据说明内容从中归纳总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不仅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更重要的这是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钥匙,常常使用,有助于提高阅读说明文的水平。

  范例2 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

  苏州园林蜚声中外,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

  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的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点中找出相同点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

  因此,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这些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共性的取得,还得益于合理安排文章的说明顺序。文章在结构层次安排非常巧妙。

  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言其共性: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出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样就明确说明中心。

  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亦即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从主到次,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由上所述,反观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园,印象自然会更为深刻,使人不仅获得游玩的乐趣,还得到了美的陶冶。

  解答:

  文章对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园略而不提,主要是因为作者从这些园林中找到了它们的共性所在。在先概括后具体,先主要后次要的说明顺序中,其个性的光彩已寓于共性的氛围之中了。

  解题方法链接

  艺术的感觉是共通的。《苏州园林》就是将造园艺术与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本文安排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就将这种如在画中的艺术的感觉巧妙地传达出来了。不仅说其形,更是明其神。

  范例3 试分析《故宫博物院》的说明顺序。

  分析:

  研习《故宫博物院》,重在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故宫博物院》则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的。《故宫博物院》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把握本文的几个重要段落入手。如课文第2、21自然段以及第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所起的作用来获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的认识。就第2、21自然段而言,它们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就第4、11自然段而言,它们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第11自然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就显得一目了然了。

  解答: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空间顺序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解题方法链接

  从把握文章的重要段落,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入手,深入探究,是理清说明顺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难点问题3 辨识方法 多种多样

  生:老师,你曾经说过无论写什么文章都需要恰当的运用一些方式方法,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们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呢?

  师:好,请看下面的相关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链接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要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范例1 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分析: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鷟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再看,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卢沟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草原》教案03-01

(精选)语文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