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8 10:16:5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必备10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和2—3根细橡皮筋

  2、海绵变化图示两张

  3、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海绵,幼儿交流经验

  1、你们是怎么玩海绵的?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2、请幼儿讲讲:玩起来与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3、请位幼儿说一说见闻: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

  (二)操作游戏,感受海绵的特性

  1、海绵宝宝变成小青虫游戏

  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示和细橡皮筋,引导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绵分若干节,并与原形比较。请幼儿思考:可以让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再动手做一做。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引导孩子捏成一团),马上松开,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2、海绵宝宝喝水游戏

  1)教师颜料水分组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2)待幼儿活动几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如:“我把海绵放在颜色碗里,碗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

  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教师: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三、联系生活,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引导幼儿把吸水的海绵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桌面的操作材料。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2、数小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收海绵。

科学教案 篇2

  教案目的:

  1.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球”。

  2.体验发现的快乐。

  教案准备:

  1.课件《球宝宝找朋友》。

  2.活动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球形的物体。

  3.把一些球形的物体分别放在活动室里。

  教案流程:

  一、出示皮球,引出课题。

  1.球宝宝很孤单,它想找和它长得像的朋友一起玩。球宝宝的朋友藏在哪里呢?

  二、教师请幼儿有秩序地在教室里找一找球形的物体。

  1.找一找:教室里有球宝宝的朋友吗?我们去找找。(筐子里,抽屉里,盒子里,柜子里,桌子下,桌子上,门背后等。)

  2.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球宝宝的朋友。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生活中的球形的物体。

  1.教师播放课件【球形蔬果】和【生活中的球形】。

  2.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图片里有没有球形宝宝的朋友?(水果类,建筑类,装饰品类等)

  3.请幼儿说一说,还在哪里还看到过球形物体。

  活动延伸:

  请孩子和父母一起寻找更多的.球宝宝朋友,并用相机记录,孩子们还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生活里的球宝宝”。

  《球宝宝找朋友》相关手工活动:

  材料提供

  自制接球器、乒乓球

  玩法

  找到2个粘有相同颜色接球器的乒乓球,将其捆绑在一起,并且挂在空篮筐上。

  重点观察

  幼儿能够正确识别颜色并且对其进行配对,简单的捆绑。

  附材料图片

  附幼儿操作图片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 初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

  2、 借助故事、图片,进一步探讨松鼠尾巴的功能及各动物尾巴的样子。

  3、 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小松鼠游戏的乐趣。

  准备:制作ppt DVD碟片 衣服毛领(若干)、动物及尾巴图片若干

  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

  1、 现在,我要介绍一个动物朋友给大家,一起来看看是谁?它长得是什么样子?(播放实物录像)

  2、 它的尾巴怎样?像什么?

  二、经验回忆,幼儿自由探究尾巴的功能。

  1、幼儿大胆猜测,松鼠尾巴的用途。(个别、集体讨论)

  2、小结:小朋友们讲了这么多的用处,大尾巴真好。

  三、进一步探讨、理解松鼠尾巴的用途。

  1、可是,有只小松鼠叫拉拉,他可不喜欢自己的大尾巴,觉得不好看,也没有什么用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录像)

  2、观看完后,提问:

  (1) 这下小松鼠喜欢自己的大尾巴了,为什么?

  (2) 发现拉拉的`大尾巴还有什么用途呢?

  3、 小结:松鼠尾巴的用途。(平衡、当被子睡觉)(PPT展示图片)

  四、拓展思维,自由匹配各种动物的尾巴。

  1、 幼儿自由匹配动物的尾巴并展示。

  2、 说说各动物尾巴的样子。

  小结:以后我们一起研究这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五、游戏体验活动:戴上大尾巴进行表演《小松鼠跳跳》(播放音乐)

  -----幼儿戴上大尾巴,跟着音乐跳松鼠舞。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船》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船》。

  材料准备:

  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四、自由在水中玩蜡船,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鼓励孩子想出更多保护小纸船的不被水打湿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水的温度变化。

  2、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相关的温度计、量杯、记录纸、笔

  2、场地准备:音乐厅(分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集中讨论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热水,让幼儿猜测:“不动这杯热水,它会怎么样?”请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测。

  T:不动这杯热水,它会怎么样?(水会变冷)

  2、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证明水变冷了。

  T:你用什么办法知道水变冷了?(用手摸、嘴巴尝、温度计测量)

  二、幼儿分组实验

  1、教师请小朋友按照自己预想的办法进行分组实验,并且运用多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温度计两人一组)

  T: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试一试,并且将自己的结果用多种方法记录下来,温度计小组的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好吗?

  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将它记录下来,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

  三、教师小结(集中幼儿)

  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及结果,教师重点鼓励一些有创意的幼儿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幼儿在经验总结中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热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小百科:本词条是包含对“热水”字典的解释,热水冷水的作用区别,热水器的定义和解释,对“热水”的词语释义,词语解释(出处、示例等),在药典中的术语解释,热水洗脸的好处等。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2、口袋1个,若干橘子。

  3、每组一个餐点盘。

  活动过程:

  一、 摸口袋。

  1、摸一摸。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些什么呢?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2、 提问: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呀?”

  幼:“圆圆的。”

  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呀?”

  幼:“软软的、不太光滑。”

  (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还是不太光滑的呀?幼:不太光滑。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来代替不太光滑,粗糙的。)

  师:“那它究竟是什么呀?”

  幼:“橘子。”

  师:“是橘子吗?我们来看一看。(一边说 ,一边从口袋里把橘子拿出来。)

  幼:“是的、是的就是橘子。”

  二、 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

  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2、看一看:提问:(1) 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

  幼:“圆圆的、扁扁的。”

  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

  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三、 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

  2、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3、师:“我们先从有肚脐眼的这一面开始剥,还是从有按钮的这边开始剥呢?”

  幼:“肚脐眼。”

  4、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咋看像什么呀?【剥开橘子皮的橘子像什么呀?】)

  幼:“花。”

  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

  幼:“橘子。”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5、师: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咋看像朵花,花儿、花儿开开,开出许多小船(月亮),小船开到哪?(月亮走到哪?),宝宝嘴里边。

  6、教师小结:师:“橘子的肉是橘黄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点酸、有点甜;有的橘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色的珠子;吃的时候要吐出来,我们大家都喜欢吃橘子。”

  四、 游戏剥橘子。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橘子宝宝,它们有大、有小,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先剥完。”(师:“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放在哪里呀?”幼:“垃圾桶里。”师:“今天我们不把它摔到垃圾桶里,我们就把它放在盘子里,它可是有用的哦!”

  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尝一尝看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想。”师:“那我们来尝一尝。”

  师:“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

  幼:“酸酸甜甜的。”

  六、引导幼儿说一说,师:“小朋友你们还吃过哪些东西是用橘子做的呀?”幼:“橘子罐头、橘子糖、果冻、橘子汁、棒冰等。”

  师:“小朋友们真棒,说出了这么多橘子做成的食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张橘子做成的好吃的图片。”(PPT)

  教师小结:橘子可以做出这么多好吃的,我们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来泡茶、放在冰箱里面除异味、预防晕车、治咳嗽、可以用来做菜、煲汤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准备

  1、各种圆柱体积木若干,长方形木板

  2、毛巾若干

  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圆柱体积木及长方形木板,要求幼儿说出其名称。(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告诉幼儿今天小圆柱和长方形要在一起做游戏,小圆柱想请长方形帮忙,让它活动活动,这时长方形有点儿发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小朋友你有办法吗?

  2、幼儿初次操作

  3、操作后提问

  (1)你刚才是用什么办法让小圆柱动起来的`?

  (2)请抬起木板的幼儿来示范。

  (3)这样把木板抬起来就象滑滑梯。

  4、小结

  把木板抬起来一点,就象小朋友所说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样东西帮忙,把木板抬起来,然后让小圆柱滚起来。

  6、幼儿再次操作

  提问

  (1)刚才,你是请谁帮忙的,怎样帮忙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二块木板的一头放得不一样高低,然后让它滚,让幼儿说一说二块木板上的小圆柱哪一块滚得快,哪一块滚得慢?

  幼儿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么?(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2)提问:二个坡上的小圆柱哪个滚得快,哪个滚得慢?

  得出结论:高坡上滚得快,低坡上滚得慢,一样高的坡上的小圆柱滚得一样快。

  7、怎样让二个小圆柱在一样高的山坡上,滚得一个快,一个慢。

  8、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诉幼儿一边桌上有毛巾和围巾,假如需要他们帮忙的话去请他们。

  9、讨论:小圆柱滚下的快慢。

  10、讨论后总结:

  铺上毛巾的滚得慢,木板上的小圆柱滚得快。

  11、这是为什么?

  因为木板光滑,所以小圆柱滚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滚得慢。

  12、小结:所以汽车要在光滑的马路上开,如果在草地上开会发现什么情况?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斑马线”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大多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对斑马线的重要作用及怎样安全过马路了解得并不多。本活动借助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展开,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斑马线的由来和作用;利用图片、人们过马路的视频和游戏,指导幼儿掌握安全过马路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幼儿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知道斑马线的作用及重要性。

  2、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方法,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过马路的经验。

  3、懂得过马路应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和成人一起过马路、走斑马线的经验。

  2、布置简单的马路场景,《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4,“幼儿学习材料”—《我会保护自己》。

  活动建议: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你敢自己过马路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了解斑马线的作用。

  (1)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讲故事,了解小动物过马路的方法。提问:小动物们是怎样过马路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办法?

  (2)出示斑马线和斑马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了解斑马线的由来。

  小结:原来,斑马线就是受斑马身上的条纹启发而来。黑白条纹很容易让人看到,过马路时走斑马线要安全很多。

  (3)引导幼儿说说身边的斑马线,知道斑马线的重要性。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斑马线?走斑马线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路口还有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红绿灯、数字提示信号。)

  小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来往的车辆看见行人走在斑马线上,会自觉放速度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过马路时除了要走斑马线,还要看红绿灯,看看左右有没有车辆,条件允许时快速通过斑马线过马路。

  3、利用课件、游戏,帮助幼儿拓展过马路的方法,巩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1)请幼儿观看课件,分析每幅画面,学习过马路的方法。

  提问:他们是怎样过马路的.?这样做有什么危险?除了斑马线,过马路还可以走哪里?

  小结:小朋友过马路应该有大人带领,不能在斑马线上嬉笑打闹,集体过马路要紧跟着队伍。过马路时还可以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2)组织“过马路”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过马路的交通规则。

  在教室内布置简单的马路场景,用课件演示红绿灯和倒计时牌,幼儿分别扮演小司机、交警、行人等开展游戏,教师指导。

  附:教学内容

  马路上的斑马线

  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每天早上他们都要穿过小路去幼儿园。后来,汽车摩托车多了起来,小路不够宽了。大家一起动手,修了一条宽宽的马路。早上小伙伴们来到宽宽的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吓得不敢过马路。这时一匹斑马出来晨跑,路过这儿,说:“我来帮你们!”斑马让大家都爬上自己的背,驮着他们踏上马路。真奇怪,来来往往的车辆立刻发现了他们,主动放慢速度。

  树上的一只猴子看见这一切。晚上,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一个好办法,用白漆在小伙伴们过马路的地方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

  第二天,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小伙伴们拉着手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放慢速度。这下好了,大家要过马路时先看清来往车辆,再通过斑马线,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本节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易于操作,使幼儿享受探究过程;探究结果明显,幼儿能收获成就感。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尝试及观察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难点:对食物泡发前后变化对比的记录。

  活动准备

  泡发材料若干(茶叶、木耳、银耳、海带丝)、透明杯子10个、实验记录表、彩笔、

  温水量杯(内置30—40度温水)、食品盘4个、银耳羹、厨房吸水纸、滤水器1个、自制音频及泡发视频

  记录表:

  活动过程

  导入:美食大赛就要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都要参加,有几种食物遇到了困难——PPT音频(P1):小朋友们好,我们也想参加美食大赛,你们能帮我们变回本来的样子么?

  展开:

  一、泡发求助,开门见山

  师:这些食物想要变回本来的样子去参加美食大赛!小朋友们愿意帮忙么?幼:愿意!

  师:那怎么才能帮到你们呢?

  PPT音频(P1):我们想变回本来的模样。

  师:怎么才能帮助这些食物变回本来的模样呢?幼:用水泡一泡。

  师:小朋友们能做到么?幼:能!

  师:那我们就就把这些食物请上来吧!(出示四种食物实物)

  二、自选食材,开始泡发

  师:大家认识这些食物分别是什么吗?(茶叶、木耳、银耳、海带)师:你想帮助哪种食物就来领走它吧!(请幼儿自主选取食物)

  师:你选的食物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将食物现在的样子画在记录表的方形框里。(干巴巴的、硬硬的、粗糙的、小小的)

  师:现在呢,桌子上准备好了温水,我们就要泡发食物啦!(协助幼儿倒入温水,提醒幼儿一手端一手托,轻拿轻放在桌子中间)

  师:你的食物有变化了吗?(在动、在翻来翻去、像在喝水)

  师:小朋友们猜一猜,等他泡发完会不会变样?(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原来的`样子)

  三、泡发间隙,了解缘由

  师:我们来问一下这些食物吧!能让我们看看你们本来的样子么?

  PPT音频(P2):当然可以,这些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师:哇!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么?(怎么会变得这么不一样呢?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

  PPT音频(P3):(木耳)我来说我来说,我本来是长在树干上的,就像这样,为了方便保存、不容易坏掉,农民把我们采摘下来后,就通过风干、晒干把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纷纷说:我们也是、我们也是,风干晒干后方便储存、不会坏掉)师:原来是这样啊!小朋友们明白了吗?(明白了)

  PPT音频:(木耳)对了,我还有神奇的泡发小视频给你们看呐!(师幼欣赏泡发视频)

  四、集体舞蹈,助力泡发

  师:我们一起来跳个食物泡发舞给它们加油吧!(围着桌子站成一圈,“木耳”双手叉腰向前迈两步,“加油”双手从胸前合十到举过头顶打开,“海带加油”“茶叶加油”“银耳加油”动作相同)

  集体舞跳完第一遍后,查看食物泡发情况;第二遍跳舞助力,再次查看食物泡发情况;第三遍跳舞助力,再次查看食物泡发情况;

  五、揭秘泡发成果

  师:我们的食物已经泡发十分钟了,我的食物变了,你们的呢?(我的也变了)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食物经过10分钟的泡发变成了什么样子?(教师帮小朋友将水滤掉)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食物泡发后有哪些变化?(软软的、湿湿的、滑滑的、变大了)师:请大家把食物们现在的样子画在记录表的圆形框里。

  师问:我们来问一下食物们,我们的泡发成功么?不知道有没有帮上你们?

  PPT音频:泡发成功!多亏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可以去参加美食大赛喽!

  师:感谢小朋友们热心帮忙!银耳泡发后熬制的银耳羹请大家一起来品尝!(请幼儿品尝准备好的银耳羹)

  结束: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可泡发的食物,小朋友们知道还有哪些么?

  活动总结

  探究效果较好,活动的完成度也较高,尤其“集体舞蹈、助力泡发”的环节将整节活动推向高潮,最后的探究结果也点燃了孩子们的兴奋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精选)科学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