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探索环境中会发声的洞洞。
2、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音乐:吹口哨声、冲马桶声、洗衣机声等。
2、一些有洞物品的图片。
3、纸、笔。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猜一猜是谁在“唱歌”
1、放一段有洞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
师:我这里有不同的洞洞唱歌的声音,你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我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哦。
如果你猜到了,要放在肚子里不能书出来啊,举手告诉我。
2、幼儿进行猜测
二、用肢体语言模仿所想到的'洞物品
1、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洞物品。
师:请人用动作来表示你想到的可以唱歌的洞物品,其他小朋友根据他的动作来猜。
2、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来做动作。
三、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1、请每位幼儿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师:我们把纸折成6小块,每人画出6种有声音的洞洞。
笔用完后要还原哦!
2、大家一起把画下来的洞洞放在主题墙上展示。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感知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什么的具体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盒,积木;球、折纸、纸板。
2.铁哑铃二对,大矿泉水二瓶(圆形),大木箱一只。
3.粗细绳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
4.滑轮。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
1.介绍物品
教师: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大家一起来看看认识这些东西吗?
(重点介绍:滑轮)
2.布置任务
教师:这些都是物体,仔细看看,现在这些物体有没有动?(没有)
今天老师就请你来想办法,使这些物体移动位置,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但有个要求,玩时不要拥挤,要相互谦让,并要把玩的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2.提问:
(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这些物体的?
(幼儿回答,也可上来边操作边讲。)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还有的小朋友用脚踢使物体移动,
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用力。
(2)同样一件物体(出示皮球),你们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
(幼边操作边表达)
小结:对同样一件物体,用力大物体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动的慢,滚的也不远。
(3)移动重的和轻的东西用的'力一样吗?
小结:重的东西要用大大的力,轻的东西只用小小的力。
3.出示大矿泉水瓶(圆形)
提问:这瓶矿泉水比较重,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移动它,用哪种方法移动它最省力呢,
请幼儿上来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圆形的东西用滚的方法最省力。
小结:移动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省力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玩。
4.出示大箱子
提问:这儿有个大箱子很重,用什么方法移动它最省力、方便。
(幼儿上来操作)
(启发幼儿用绳子把木箱绑起来,两人用扁担抬,用绳子拉,借助于滑坡滚球等等。)
小结:我们人可真聪明,用其它东西来帮助我们移动物体更加省力方便。
教师:用棍子来帮忙移动大箱子最省力了(杠杆原理)。这是为什么呢,等小朋友长大了,
学了物理知识,就会懂的这个道理的。
三、进一步了解使物体移动的省力工具。
1.提问:请小朋友想想,平时在街上看到的,人们是用什么工具让重的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从下面运到上面的?
幼儿自由讨论。
2.小结: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又发明了许多省力的、更加方便的工具使物体移动。
了解起重机的搬运过程;新型铁路维护车搬运碎石的过程;自动吸尘机器人等。
3.激发幼儿学习欲望
教师:将来等你们长大了,要发明出更先进的工具使物体移动,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哦。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议议故事中,了解小雨点旅行的经历,知道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录音、PPT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
一、说说生活中的水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水的用处真正大。
3、说说“水魔法师”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听录音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听老师完整地讲故事(播放PPT)
提问:
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
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水魔法师”变成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记录,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还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图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对在每段故事没有清晰的小结;此外,每段故事讲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们对故事没有一个完整的影响。最后环节中,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记录下来,这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幼儿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其实也能帮助幼儿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展现出多种记录方式,大多数孩子并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过程来讲述故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展示体温表,让幼儿认识体温表的特征。
2、让小朋友明白体温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只能用来量人的体温。里面的物质是有毒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体温表、其它温度计纸、笔、热地瓜。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体温表表吗?你们会用吗?
展示:一直温度表、另外温度表,让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试一试:然后发给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体温。记下自己的体温是多少?
提问:你们会用吗?
小朋友讨论。你们的体温是多少?能不能告诉我们?
交流:大家互相交流。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体温是多少?还有哪些小朋友不会用体温表。
幼儿:举手发言。
师:展示观察温度计的方法,怎么看刻度最清楚。
幼儿:讨论、交流。
师:大家知道温度表量的温度最高是多少吗?任何物体都可以用体温表来量它的温度吗?谁知道请告诉大家,好吗?
师:展示一个热地瓜,让小朋友离的园一点,然后实验。
现象:结果体温表炸裂了。
提问:体温表不能量任何物体的温度。测人体体温计上显示的最高温度计数是42度!
再思考:这块地瓜还能吃吗?大家说一说。
师:强调体温表里装的'是水银。它是有毒的。不要随便拿着玩,千万要注意奥。
小结:小朋友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幼儿:我知道体温表是专门量体温的。我还知道体温表里装的是水银,它是有毒的。它会炸裂的。
师:表扬小朋友做的不错。收获了许多。记住把这些知识考考家长。做一次老师好吗?
教学延伸:因体温表打碎了,里面的水银未做正确处理,造成全家中毒的实例。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让他们认识到学好科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活动反思】
《温度计》一节虽然知识不难,但是都属于一些介绍性的知识,老师常常讲得过多,且需要背记的知识也多,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到了让学生动手先制作温度计并想办法去完美它,让他们感受到创新的快乐,然后再将自制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进行对比。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护绿小卫士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保护树木的工具、材料和护理树木的基本方法。
2、尝试运用文字、符号或图像制作“护绿卡”,争做护绿小卫士。
活动准备:
PPT课件。
关键点:知道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发讨论
1、提问:
1)在这些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2)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2、讨论:为什么要保护树木呢?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二、分享交流,经验提升
1、交流:
1)你知道护理树木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可以用一些什么方法来护理树木?
2、小结:护理树木的工具和材料有草绳、石灰水、水桶、刷子等,若要树木长得好,可以经常给树木浇水、松土、修剪、清理周边的'环境等。
三、小组制作,宣传护绿
1、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树木,可是破坏绿化的现象还不时发生,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让大家都知道要保护树木呢?(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宣传方法,师做总结)
2、师:我们可以做一些“护绿卡”,“护绿卡”上可以画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呢?
1)幼儿分小组商量,合作制定“护绿卡”。
2)教师巡回,与幼儿边画边议。
3)将“护绿卡”挂到树木上。
3、延伸:我是护绿小卫士。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欢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认识仍不太清晰,如当玩游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然有幼儿会继续猜11。显然该幼儿并不理解教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基于幼儿的需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有趣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的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今天我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你们发现这条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很多幼儿马上发现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
2.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儿立即交流了很多有关箭头的经验。
("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见过箭头,告诉我们儿童乐园往哪儿走。""我在地铁车站也看到过箭头,告诉人们怎么换乘。")【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一条带箭头的线,引发幼儿对箭头的关注,并交流有关箭头的经验,为之后环节中理解箭头的意义作铺垫。】
4.箭头能表示方向,不过今天这条带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到底会有些什么数字呢(教师在线的起点和终点各贴上数字0和10)?猜猜这段线上0~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
5.幼儿-下子说出了0~10之间的数字。"你们说的数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间。"
6.如果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你们说的数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这条线好像不够长了。
(教师拉出箭头,将线拉到大约40左右的位置。)
7.(此时幼儿都觉得这条线很神奇,-下子很感兴趣。)变长的线上还藏着许多数字,这些地方会是数字几呢?
(在20、30、40的位置贴上翻过来的数字卡片,待幼儿猜出再将卡片翻回来验证。)
8.有些幼儿猜到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字。
"因为已经有10了,所以后面肯定是20、30、400"(幼儿从线段的距离上估测出数字。)
9.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从1~10"出发刀,引导幼儿发现在一段数字中间还包含着许多其他数字。之后,教师通过会变长的线,引发幼儿初步感知线上数字排列的规律(从小到大排列)。】
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幼儿立即回答"学号")?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幼儿看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学号小人,都觉得十分有趣,对"找找学号小人的家"跃跃欲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发现:幼儿摆放的学号小人之间的距离有些问题。如5并没有放在0和10的中间,或者几个相连的学号没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间应该空开一点,却连在了一起。)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寓得远?
5.幼儿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其他学号摆放的问题。
"因为20后面就是21,当中没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我发现了问题!11和13应该分开一点,因为当中还有12!"
6.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你们知道吗?学号的顺序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知道某某为什么是1号吗?因为她的年龄是我们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来我们的学号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来排队的。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我们出生的顺序。
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小百科:小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xiǎo rén,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四指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五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辈的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难点:
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活动重点:
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结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