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石头是石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石头作为科学活动的探索对象,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幼儿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石头进行观察、感知、讲述、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取广泛的科学方法,并在玩中发展智力,体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基本特性。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石头的基本特性。
难点: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石头房子图片、颜色、大小不一的石头若干、鸡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出示彝族石头房子图片,激发幼儿兴趣;“这是什么?”
(3)、设疑提问:“这些漂亮的房子是有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的?”
“彝族人为什么要选用石头作材料来盖房子?”
“石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小朋友找一个石头做朋友)
二、多种感官感知、多向交流、体验特性
1、看石头朋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石头朋友的形状、色彩、花纹、大小等。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的石头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2)“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两块石头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听石头朋友说话,引导幼儿仔细倾听,了解石头是否会发声
“怎样才能让石头朋友发出声音呢?”(引导幼儿玩石头)
3、闻闻石头朋友,引导幼儿闻一闻,看看它是否有味道。
4、摸石头朋友,引导幼儿摸摸石头朋友的脸,再摸摸自己的脸,比比谁的脸硬,认识石头硬的特性。
“石头朋友玩累了,让它坐在你的腿上休息一会儿吧。”
三、设疑、探索操作-----石头与鸡蛋谁硬?
1、出示鸡蛋,提出问题:石头与鸡蛋谁硬?
2、幼儿实验活动,用石头与鸡蛋相碰,得出结论:石头坚硬。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和石头朋友玩?引导幼儿想出小朋友玩石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乱扔防止打伤人的道理。
四、教师小结:我们石林有很多石头,彝族人很聪明,知道石头外型漂亮,没有味道、很坚硬,所以用石头来建造房子,不仅美观、而且环保、又安全,真好!石头除了可以盖房子,还可以制作工具、装饰品、首饰等,它的用处真大!
五、以送石头朋友回家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调查会转的物品,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将旋转物品根据动力不同进行简单分类,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又发明创造的欲望。
3、感受转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做社会调查:什么东西会旋转?做好统计。
2、会转的玩具若干(风车、飞盘、竹蜻蜓、小汽车、钟表、风扇等)、旋转物品图片。
3、自制录像片《生活中会转的东西》。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社会调查结果统计表:什么东西会旋转?为什么能旋转?是怎样旋转的?示范个大家看。
2、组织幼儿观看生活录像,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能够旋转,拓展思路。
3、引导幼儿将旋转的物品根据动力不同进行分类,讨论旋转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创作愿望。借助电力旋转的:电风扇、洗衣机、录音机、果汁机、电吹风、打蛋机、旋转木马、VCD机等。借助风力旋转的:风车、风力发电机、风力滚轮等。借助人力旋转的:呼啦圈、飞盘、陀螺、竹蜻蜓等。还有借助水旋转的物品:如水车、磨面机等。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请幼儿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能转的起来,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2)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3)引导幼儿讨论身体部位转动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填写的调查表放在区域内,继续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师在活动还欠缺,喜欢重复幼儿的话语,需要不断反思。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电池有“+”“-”两极。
2、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电池、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玩电动玩具发现其中奥秘。
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没装电池的电动玩具。
t:小朋友带了一些玩具来,你们想玩吗?接下来每人就选一个玩具玩一玩,看看你的玩具能不能动起来。
2、猜想预测。
t:玩具都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下,请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有声音吗?为什么呀?
t:哦,原来是里面没有电池,那小朋友见过电池吗?电池长什么样啊?(幼儿进行交流,说说电池的样子)
t:那我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节电池,看看电池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个样子。(幼儿进行观察)
(投影讲解)
t:电池有两个头。这两个头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交流)总结:有一个小头突出的,电池上有一个“+”号的那头叫正极,平平的那边,有一个“—”号的叫负极。
t:那现在我们手里有电池了,我们可以让玩具动起来了吗?那请你们自己来装装看吧。
3、幼儿分组实验。
4、幼儿交流、讨论,集体小结。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我请成功的小朋友上来说说你是怎么装的?(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并排装的,还有一种是叠起来装的,叠起来的要先看弹簧在哪一头?在用电池的负极对准弹簧的那头放下去。)
5.幼儿第二次实验。
t:好了,那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按照这个方法再试一次,成功的小朋友和旁边成功的小朋友交换再试一试。
二、幻灯游戏,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
t:我们让玩具休息一下,放回到篮子里。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认识了电池,也会装电池了,现在有一位电池博士要考考你们,猜猜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要使用电池?
三、观看幻灯。
t:哇,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电池,它们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它是不是一直都有电呢?会一直让我们的玩具动起来呢?那没电的电池该怎么办呢?它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呢?(出示被电池破坏的图片)很多人会乱扔废旧的电池,你们知道吗,一节电池可以让一大片土地很多年都长不出青草。(出示沙漠化背景)小朋友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可以放进专门的电池垃圾桶进行回收)
四、引导幼儿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
t:那下课以后我们也在班级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以后小朋友家里有废旧的电池可以带来放在这个箱子里进行回收,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鸡出生的过程
2、了解《小鸡出壳了》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对话。
3、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母鸡、小鸡、鸡蛋头饰,卡纸制作的母鸡翅膀
2、小鸡出壳及鸡妈妈领着鸡宝宝在田野的自制课件
3、《母鸡进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老师和孩子们随着《母鸡进行曲》进活动室,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一、出示小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师出示小鸡),看,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鸡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浑身毛绒绒的。"老师再很神秘的问:"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样出生的吗?"让孩子们自由议论。这时老师再出示鸡蛋,说:"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教师介绍小鸡孵化的过程)。在这21天的孵化过程中,鸡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进入下一环节.
二、按顺序出示幻灯片,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和长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图,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小朋友们,这是最初的鸡蛋,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蛋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大胆表达。然后老师再问:"在鸡妈妈的孵化下,过了几天,蛋壳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再引导孩子与第一幅图进行对比观察,说出鸡蛋里面的变化。依次进行,直到出示完小鸡出壳了的最后一幅图。
三、出示鸡妈妈领着鸡宝宝的课件,配乐欣赏故事
鸡妈妈带着鸡宝宝们来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鸡宝宝们快活的`抖抖黄绒绒的毛,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
"这是青草。"
"青草是什么?"
"青草嘛,是让我们踩着走路的。"
"哦,那个圆点点是什么东西?"
"那是露珠。"
小鸡头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妈妈,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虫的味道还要好呢!来跟着妈妈去找吧。"
小鸡跟着鸡妈妈,"悉沙悉沙"踩着青草。它多神气,生下来就会走路,还会唱歌:"叽叽叽叽!"它是在唱:"妈妈呀,我真快乐!"
欣赏完故事后,老师再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鸡妈妈和小鸡的对话。
四、师幼游戏"小鸡出壳",结束活动。
老师带着母鸡头饰,胳膊带着用卡纸制作的母鸡翅膀扮演鸡妈妈,幼儿带着鸡蛋头饰扮演蛋宝宝,模仿母鸡孵蛋的过程。幼儿随着老师的口令和翅膀的动作,完成小鸡出壳的过程。最后老师说:"哇,宝宝们都出来啦,跟妈妈找青虫去,叽叽叽叽…"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对重力现象产生好奇与思考。
2.发现弹簧的粗细长短与小球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3.使动手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 做好的旋转彩球玩具。
2. 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
活动内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⑴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
⑵介绍玩具的构造。
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
2. 请幼儿来制作玩具。
⑴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⑵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⑶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
②师生共同小结。
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
⑴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
⑵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
⑶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
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
⑴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
⑵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⑶小结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
活动建议:
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幼儿对比。
2.铜丝应软些,便于幼儿操作。
3.活动周期为2课时;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兴趣小组、家庭等均可开展此项活动。
相关知识: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为对铜丝的压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弹簧拉长,重力中的下滑力变大,所以“彩球”旋转的速度就变快了,同理,弹簧变细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变大了,所以速度同样变快了。取一根长约50厘米的16号铁丝。铁丝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圆铅笔上绕10余圈,铅笔脱出后做成弹簧,然后再将弹簧拉长。 取l根长约20厘米的18号或加号铁丝,中间交叉留出1个圆环,铁丝的2个顶端弯个直角小钩。用彩色粘纸或白纸涂上颜色,剪4个“圆球”,粘贴在铁丝两端的小钩上。将贴有彩色“圆球”的铁丝中间圆环,套入螺旋弹簧顶端,“彩球”沿螺旋铁丝,旋转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习惯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称为地球重力,其单位厘米/秒2称伽(Gal,为纪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事物AB、ABC的排列顺序,并学习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会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AB式和ABC式窗帘图片。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窗帘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
第一种:一个大红点一个小红点,一个大红点一个小红点……(按大小AB式排序)
第二种:一个红点一个黄点一个蓝点,一个红点一个黄点一个蓝点……(按颜色ABC式排序)
2.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AB、ABC的排列规律
(1)游戏:“请你接着排”
请幼儿观察其他窗帘的图案,并快速按规律说出后面的1-2图案
引导幼儿说出以上窗帘的排列规律。
教师小结:第一个窗帘是按两种不同形状有规律地排序,第二种窗帘是按三种不同形状有规律地排序。
3.帮小动物家设计漂亮的`窗帘
(1)启发幼儿在窗帘上,设计不同排列规律的图案
(2)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设计的窗帘图案的规律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操作,体验操作的快乐。
2、初步了解不同的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已认识皱纸、蜡光纸等多种纸。
(2)已学会折双体船。
2、材料准备:
(1)各种质地的纸已折好的纸船。
(2)盆、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两只纸船,引导幼儿观察纸船分别是用什么纸折的。
(2)预测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
2、幼儿第一次实验,并表达实验中绿色皱纸折的船先沉。
3、寻找原因:为什么皱纸折的船先沉?
通过两张纸宝宝示意图,了解纸的间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则慢。
4、幼儿再次操作,发现报纸、蜡光纸、餐巾纸等不同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十二生肖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感知、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生肖钟、山洞大山的图片。 2.学具:蛋糕盒制作的钟面、十二生肖的图片.胶水等 3.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时钟。 活动重点: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难点:知道十二生肖每12年轮回一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生肖钟,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展开 1.了解十二生肖的12种动物,简单的感知其排列顺序,理解其含义。 (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哪开始数呢?老鼠第一?谁第二?谁第六?小兔第几? (2)小朋友当中有没有属“小老鼠”的?为什么说自己是属“小老鼠”的?(引出“属相”一词,丰富幼儿词汇)小朋友还知道有什么属相? (3)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牛、有的是老鼠、不一样呢?(幼儿交流讨论) 小结: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属相就一样,猪年生的属猪,牛年出生属牛……一年一个属相。 (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多少种属相。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 2.发现.感受十二生肖12年轮回一次的规律。 (1)你还知道谁的'属相?(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亲人的属相) (2)想不想知道客人老师的属相?我们一起去采访好吗? (3)幼儿交流采访结果、 (4)结合交流采访结果,引导幼儿思考: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的一样,也有的老爷爷的属相和小朋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幼儿
结合“生肖钟”进行思考。鼓励幼儿说出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回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以后轮回到的,属相是不停的轮回的,一年一种属相) (5)十二属相轮回一次要多少年? (6)小结:十二生肖12年一个轮回,一年一个属相,不停地向前的轮回。 3.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并初步熟悉其排列顺序。 (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并复述故事。
三、结束 和幼儿一起制造生肖钟。 1、小结:今天小朋友在生肖钟上发现了许多秘密:人的属相有12钟,属相12年轮回一次,一年一种属相。 2、今天小朋友自己也来做一个生肖钟。
附故事:十二生肖 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想给这十二种动物排个队,可是怎样排呢?十二个动物出主意:大家来比赛,按胜负决定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玉皇大帝来做裁叛员。 比赛开始了,参加第一个项目的是钻山洞比赛。老鼠、牛、老虎站在起跑线上。听到口令,老鼠一窜就钻进了山洞。老虎看见了心理也非常的着急,也学老鼠的样子想钻进山洞,但是不小心,脚一滑摔了一脚,等老虎爬起来的时候,牛已经钻进了山洞,老虎得了最后一名。 紧接着进行的是爬山比赛。兔子、龙、蛇早早的站在起跑线上,口令还没有响,蛇就积极忙忙往山上爬,玉皇大帝判蛇犯规退出比赛。兔子又蹦有跳非常灵巧,龙要一步步往上爬,兔子得了第一名。 第三项比赛是跨步比赛,谁的步子跨的大,谁就得第一,马、羊、猴准备好了,马跨出了一大步,羊的步子比马要小,猴的腿最短,跨的步子也最小。 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是跳高比赛,鸡狗猪听到口令,大声一叫,鸡跳过去了,狗跳过去了,但是把横竿给弄倒了,猪鼓足了劲也没有跳过去。] 比赛结束了,按照比塞的结果,老鼠排在了第一,猪排在了最后,次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