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产生的原因:
有一次我园给幼儿吃蒸熟的胡萝卜,黄菲菲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妈妈告诉我说,‘这是胡萝卜的根,吃了它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一边的张佳龙立刻反驳说:“不对,不对,植物的根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一根一根的”。说着两人争了起来,他们找我评理,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征询其他小朋友的意见,大家都比较赞同张佳龙的意见。我说:“这样吧,小朋友回家带一些根的植物来我们一起认认。”
根据幼儿这一积极的需求,我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根,设计了“奇妙的根”这一活动。
活动名称:奇妙的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根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2)让幼儿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3)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制作好的课件、各种各样的根、做好的变态根的食物(红薯、胡萝卜、山药、白萝卜)。
过程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幼儿自由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引导幼儿认识植物的变态根。
让幼儿看课件“胡萝卜娃娃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说了半天,有一个人可着急了,是谁呢?(变态根如果由教师直接介绍有点苍白无力,且缺乏新鲜感,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在这里教师运用课件,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儿注意力。)
3、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让幼儿看课件“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课件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课件“根的吸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直观并形象地了解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艺术品:根雕
还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们看(看课件)(这些是幼儿平时不易看到的。教师采用形象直观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了根雕,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游戏:找植物的根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根的认识,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特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幼儿亲自操作鼠标来选择植物的根)
(六)结束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非常奇妙有意思,为什么?(因为它们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我们幼儿园里种了许多的树木和花草,小朋友平时能不能去摇小树和花草?(不能)要是根断了,它们就不能活了。现在我们去给它们浇浇水,让它们快快长大好吗?(好)
自然带幼儿出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3、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风中树和草等物体的变化。
活动重点: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摇动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自己喜欢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
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地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2、画风。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陆续地围上了围巾。围巾是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了,但围巾“风波”却不少:活动时有的幼儿偷摸自己或别人的围巾;课后有的用围巾盖在头上玩新娘的游戏;离园时有的把围巾丢在幼儿园,经常有家长来园找孩子的围巾。为此,我设计了《美丽的围巾》这一教学活动,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围巾,激发了幼儿更多的好奇心;此外,教学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幼儿对围巾的认识和热爱之情。活动生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美丽的围巾及其功能。
2、培养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热爱围巾及身边小事物的情感,使他们有进一步探索保护自己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各样的围巾,布置围巾展览
2、操作材料:表演区——各式围巾、快节奏音乐磁带、录音机
手工区——印染(宣纸、各色颜料)
装饰(蜡笔、剪刀、各色彩纸)
3、知识准备:活动前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围巾。
活动过程:
一、参观活动——激发兴趣、欣赏围巾
最近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围巾,今天我们举行一次围巾展览,你们想参观吗?
老师请你们看一看都有哪些围巾?
摸一摸围巾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围巾?
你参观了围巾展览感觉怎么样?
这么美的围巾,我们应该怎样呢?
二、认知活动——自由探索、感知围巾
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谁能告诉老师这里有些什么围巾?
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怎样制成的?
你喜欢哪条围巾?为什么?
三、探索活动——操作分类、巩固认识
围巾专卖店开业了,我们把围巾分门别类的摆放好,想一想怎样摆放呢?
大家商量一下,按什么来分类呢?
四、交流活动——畅所欲言、谈论用途
围巾专卖店布置好了,为什么开围巾专卖店呢?
这些围巾有什么作用呢?
请小朋友互相交流一下。
五、表演活动——激情表演、装扮自我
围巾除了保暖的作用,还有美观装饰作用,选条围巾来装扮自
己,表演一下,试试看。(教师身披围巾随音乐进行表演)
小朋友听着音乐模仿时装模特进行表演。(可以把围巾装饰在 头上、颈上、臂膀上、手腕上、腰间等等)
六、制作活动——仔细欣赏、动手尝试
出示用宣纸印染制成的各式围巾,让幼儿观赏。
你知道这样的围巾是怎样制成的吗?
教师示范印染步骤。
你想动手制作美丽的围巾吗?
你可以印染,也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蜡笔、彩纸来装饰围巾。好,到手工区去试试吧。
评析:
围巾是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件用品,教师能通过观察生活,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选材的新颖、构思的巧妙、教育的及时,充分体现了教师有较强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意识。
整个活动过程设计由浅入深,提问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在师生互动,幼儿互动中,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难点: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活动过程:
1 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 ,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
2 (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 (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 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学课件四) “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3)“刚才我们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好朋友之间意见不统一,谁有好办法,正确的比出两个人之间的高矮?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 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
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4)(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 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然后,我通过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游戏,多次的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高矮是变化的,相对的,关键是看他跟谁比,要两两比较才能有结果的。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最后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比较图中相同图片的高矮,并在最高的那张图片下面的格子里做上记号。从最后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得不错,正确率也很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浆,探究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能用语言、图表表达交流制作的过程。
2、体验、分享制作豆浆的快乐,感爱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力量。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石臼、石磨、电动粉碎机;黄豆、花生、杯子、勺子、抹布;幼儿记录表(可以园内准备也可以与家长共同准备)
2、经验准备:①在点心环节喝豆浆,了解豆浆与黄豆的关系,并与幼儿一起浸泡黄豆放在观察角,鼓励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情况。②在区域中投入上述工具,认识工具名称,探究石臼、石磨的使用方法。
三、活动指导:
活动一:认识工具
1、活动形式:①安排参观食堂叔叔制作豆浆的过程。②讨论:用什么工具使豆子变碎、变细?③集中介绍工具名称及安全要求,之后投放探索区,幼儿自由进区实践,充分体验感知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指导要点:①了解工具的名称及特征。②在操作工具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活动二:制作豆浆1、活动形式:分小组活动形式和区域活动形式投入材料,让有兴趣或体验不够的幼儿继续尝试、体验、感知。
3、指导要点:①鼓励幼儿自选工具制作豆浆,并仔细观察自己使用的工具做出来的豆浆是什么样的?②支持、帮助和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制作豆浆过程的问题。③在尝尝自己做的豆浆时,引导幼儿思考有渣的豆浆喝起来感觉怎样?怎样才能喝到平时幼儿园里喝到的没渣的豆浆?
4、观察与推进:幼儿对操作工具制作豆浆兴趣浓厚,三种工具都有若干幼儿选用。幼儿在操作中发现:不管用什么工具做豆浆都要加水才行。同时,他们还不断交流自己的发现的体验,①大石臼很快就能舂出豆浆,小石臼的锤子小,豆子一直舂不烂;②用石磨做豆浆时,豆子卡在洞洞里可以用小勺的柄把它们捅下去;③而用电动粉碎机时要把黄豆加到有刀的小罐子里,还得盖紧盖子,才能磨出豆浆。他们还发现石臼、石磨做出的豆浆是渣、浆混合的,味道口感粗涩。幼儿想到了一些过滤工具来过滤豆渣,如:水果网、鱼网、过滤杯、纱布、各种篮子,捞勺,甚至有幼儿说在纸盒上戳上几个洞来做过滤器。下一步活动中,可引导幼儿在制作豆浆来验证自己的方法。
活动三、过滤豆渣
1、活动形式:①收集和制作过滤。②小组活动后在区角中继续投入材料,让有兴趣或体验不够的幼儿继续尝试。
2、指导要点:①鼓励幼儿用收集到的过滤工具尝试过滤豆浆。探索发现过滤豆浆的好工具。②鼓励幼儿探究。
3、观察与推进:经过师生的讨论,幼儿选用了蒜头网兜、纱布、捞勺、水果网来做过滤工具。经过尝试操作,幼儿了解到①网兜洞较大的。“豆渣”会从网洞上掉下去②用纱布比较方便,过滤的豆浆更干净。通过两次制作豆浆以及区域活动中的探索体验,幼儿已积累了用不同工具制作豆浆的经验,甚至有的幼儿已经发现每次都是选用电动粉碎机的小组做的豆浆又多又快,而有的幼儿则认为石磨做的豆浆挺好玩的。由此,我们认为引导幼儿比较工具进而感知工具的演变的时机已成熟了。活动
四:比较工具
1、活动形式: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
2、指导要点:给幼儿提供记录四种工具使用情况的比较记录表,引导幼儿2-3人使用制作豆浆,并对每种工具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附表格如下:项目比较 卫生情况 省力情况 快捷情况 渣浆分离情况工具 石臼 石磨 电动粉碎机 全自动豆浆机
3、观察与推进: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豆浆并对操作工具的省力情况,快捷情况、渣浆分离情况,卫生情况几个方面进行的比较,并在图表上用符号记录。经过一段时间比较工具的探索,每个幼儿对每种工具都体验过,并记录自己的操作情况。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图表的记录帮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不同工具的速度和效率的差异,有的幼儿对老师说:我发现电动粉碎机做豆浆又快又干净,石磨、石臼做豆浆很麻烦。我们认为幼儿有了这一轮工具比较的经验,下一步可以呈现“全自动豆浆机”引发幼儿对工具演变的思考和感知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认识上。
活动四:了解工具的演变。
1、活动形式:以集中活动形式进行。
2、指导要点:通过图表的比较及品尝教师使用“全自动豆浆机”做豆浆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的演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观察与推进:幼儿在展示板前相互交流各自的记录表,并在集体谈话时描述了自己的记录和体会。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工具演变的过程,教师结合图表,帮助幼儿比较梳理有关经验并简要小结,同时也为了增强幼儿的认识,教师演示了用“全自动豆浆机”做豆浆的过程并让幼儿
>品尝使幼儿切身感到“全自动豆浆机”省力、快速、口感好、又卫生,是现在做豆浆的首选工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科学活动中,要培养孩子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培养孩子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幼儿已有的对人类的联络方式模糊的经验,引出小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通过形象生动的录像,和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感受动物之间的联络,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全方面的素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通过声音、行动、气味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2、萌发对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准备鸟类、蝙蝠、海豚、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狗、等动物的'图片和展板。
2.《小动物之间的联络》课件。
3.《小动物之间的联络》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播放小鸟的叫声的音乐,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小鸟虽然不会像我们这样说话,但它可以用叫声来联络伙伴,
二、观看四种代表动物的联络方式,引出主题。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师:看这是谁呀?孔雀会干什么呢?孔雀开屏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一下:
孔雀开屏是为了什么?
五颜六色:示爱、恐吓敌人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总结:蚂蚁是靠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总结:原来动物们都有自己传递信息的方法。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声音传递:请五个幼儿上台,站成竖列,老师站最后,出示写有“我真棒”的纸条。老师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儿的肩,待幼儿转身后悄悄地告诉幼儿“我真棒”,幼儿以此方法传递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儿收到信息后,向大家公布传递的话。
(2)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行动传递:
请五个幼儿上台,站成竖列,老师站最后,老师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儿的肩,待幼儿转身后演示动作“睡觉”,幼儿以此方法传递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儿收到信息后,向大家演示动作。
师小结: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知道我们动作传递的游戏做的非常成功。看来,不仅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动作也可以。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传递信息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声音传递、行动传递和气味传递。在神奇的动物世界里,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传递方法,像孔雀通过开屏用鲜艳的色彩来传递,蝗虫通过振动翅膀来传递等。希望我们的小朋友能做个喜欢探索、热爱科学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多去发现,总结出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更多方法。
三、幼儿操作图片,练习巩固。
师:通过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到了很多动物传递的方法,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我们大班的小朋友究竟学没有学懂今天的知识。
教师出示例举了三种传递方法的图示,然后将画有动物头像的图片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前将图片粘贴在相应的空格里。
师:老师这里有块板子,上面分别例举了三种动物联络的方法,声音传递、行动传递和气味传递。下面就请小朋友先分组讨论这些小动物属于哪种传递方式,然后派代表上来把动物头像粘贴在相应的空格里。
四、开阔视野,粗浅懂得动物与人们的关系。
师:动物朋友们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联络,我们人类通过观察学习动物的联络方式,还发明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呢,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看课件,知道动物的联络方式还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蝙蝠(超声波联络方式)——发明了雷达
海豚(超声波联络方式)——对治疗脑瘫患儿非常有效
狗(气味联络方式从中延伸介绍很多动物像狗一样具有两种或三种的联络方式)——搜救犬。
五、结束
表演动物的联络方式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的探索中提高自我,同时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善于观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还是不能积极参与共同活动,使得教学秩序不好掌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