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02 08:24:3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小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小班教案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不同拥抱给人带来的感受,如幸福、快乐等,并能主动拥抱别人。

  2.通过游戏,进一步体会与教师、同伴和家人亲密拥抱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拥抱在不同情境中带给人的感受。

  难点:创设不同情境体验拥抱带来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录制不同情境下的拥抱视频。

  2.《大大的拥抱》语言CD。

  3.《亲亲热热抱一抱》PPT。

  4.课前与每个孩子抱一抱。

  活动过程:

  (一)回忆拥抱带给自己的感受。

  1.刚才我和你们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2.小熊嘟嘟也得到了很多拥抱,我们一起来听听谁会给他拥抱呢?

  (二)利用教学资源欣赏故事第一段(得到别人的拥抱)。

  1.提问:嘟嘟得到了谁的拥抱?嘟嘟感觉怎么样?

  小结:原来得到大家的拥抱,我们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

  2.回顾生活经验谈一谈。

  提问:小朋友们,你得到过谁的拥抱?(现场提问一爸一妈:你什么时候给孩子过拥抱?)3.欣赏师幼拥抱照片。

  师:在幼儿园里,老师也给过你们大大的拥抱,想想是在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嘟嘟得到了这么多拥抱,嘟嘟会不会把拥抱送给别人呢?(继续看故事)

  (三)利用教学资源欣赏故事第二段(给别人的拥抱)。

  1.提问:嘟嘟都把拥抱送给了谁?他们感觉怎样?

  小结:原来给别人拥抱也会让别人变得开心、快乐。

  4.回顾生活经验谈一谈。

  师:你会不会把你的拥抱送给别人呢?你会送给谁呢?为什么?

  小结:当小朋友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拥抱,这样他会很高兴的。

  (四)游戏"抱一抱",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播放轻音乐)。

  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与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拥抱,提醒拥抱时要轻轻,不要把别人抱倒了。

  1.和同伴抱一抱。

  2.和老师抱一抱。

  3.和家人抱一抱。

  (五)一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拥抱,生活中习惯用拥抱表达情感。

  活动反思

  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说“好朋友,抱一抱”,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增进了与同伴间的'感情。也通过接触活动体验到了肢体接触带来的快乐。有些内向孩子通过这个活动也开心活泼了不少。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交流相互间的情感,我也拥抱了每一个幼儿,让孩子们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温暖。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与我拥抱,有的孩子甚至还紧紧抱着老师久久不肯离去,整个活动不仅孩子感受到了拥抱增进的亲切感,同时老师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因此我发博客的时候建议家长当幼儿有好的表现时,可用拥抱来奖励孩子,让幼儿体会到拥抱是爱的表达,是对自己好的表现的肯定。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拥抱父母、同伴,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

  对孩子拥抱老师和小朋友时教师应适时的去引导孩子们怎样去积极的拥抱别人,和怎样去积极的迎接别人的拥抱,在孩子们拥抱时可以给孩子们照张照片留念,那样会更精彩。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避免不足,使不足达到最小化,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明显。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红的、蓝蓝的、绿绿的造句。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文字卡片若干,与文字相应的图片若干。

  2.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贴绒图片各一,粉笔、黑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更多红、绿、蓝颜色的事物。

  三 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景。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红、蓝、绿三种颜色图片,提问:它们是什么颜色?引出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有趣的红、蓝、绿”。

  2.游戏规则。

  教师将三种颜色图片排列好,将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小组。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规则:

  ①必须说出与颜色有关的东西。

  ②说对了,就在小组评分表里画上一朵小红花。最后哪组的小红花多,就为胜利者。

  3.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启发幼儿想像出与三种颜色有关的各种事物。建议老师这样提问:“我一看到绿色,就马上想到小草、树叶、高山,还有哪些东西是绿的.呢?”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所见的各方面来扩散思维,发展幼儿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组织幼儿开展“有趣的红、蓝、绿”竞赛活动。

  幼儿坐成两排,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从两端依次轮流请幼儿用红、蓝、绿颜色造句。造句正确、不重复前面句子的幼儿,可在本组的评分表上画一朵小红花。反之,不能画小红花。哪组小红花多就是胜利者。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并为胜利者鼓掌祝贺。

  三、各领域渗透 艺术:指导幼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画出各种美丽的图画。

  四、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颜色,培养幼儿喜欢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

  五、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张贴多种颜色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用各种颜色讲一些相关的事情。

  六、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中及日常生活中所见事物的颜色,丰富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七、活动评价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比较图中海洋动物的种类、数量、大小、颜色和形状的不同。

  2、学习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计数,并组织幼儿讨论分类活动的结果,加深幼儿对类概念的理解。

  3、培养幼儿分类计数能力和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字卡、表格

  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

  1、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及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分类,玩具及学具等。如:餐后能分类摆放餐具;美术活动后会分类收放笔、纸、剪刀等学习用具。

  2、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对事物进行分类计数。如:户外散步时,引导幼儿看一看都有什么树,数一数每种树各有几棵?

  二、儿童操作材料

  1、请幼儿将操作盒中的数块全部取出放在桌上,按颜色分一分、数一数,每种颜色的.数块各有几个。

  2、请幼儿将操作盒中几何泡棉全部取出来,按颜色或形状分一分、数一数各有多少。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翻开儿童用书

  2、教师可参考图中坐下角的文字编成短小的故事将给幼儿听。

  3、请幼儿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动物,各有多少?

  4、每种动物有什么不同?分一分、数一数各有多少?

  5、幼儿随意选择两种动物比一比谁多谁少?如:章鱼比海星多,海星比章鱼少。

  四、结束活动:教师总结,幼儿有序收书。

小班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训练爬、跑等动作技能。

  2、练习遇到火险时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不能去玩耍。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防火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自救。

  2、物质准备:地垫2组、盛满水的塑料容器2个、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小锤子2个,鼓1个。

  游戏玩法:

  把幼儿分成2组,当幼儿听到鼓声时,,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毛巾处,拿起一条毛巾,跑到盛满水的容器面前,把毛巾沾湿后捂住嘴巴和鼻子,趴到地垫上匍匐前进,到达终点后用锤子敲一下小鼓,下一名幼儿再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组员都要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出发。

  2、必须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在地垫上爬行。

  延伸活动:

  可在游戏后开展真正的防火演习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体现《纲要》理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通过看火灾录相及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自主做出判断,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为幼儿一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救知识、技能。总之,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关注每个幼儿,给所有幼儿提供开放的环境,同他们一同探索,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丰富了幼儿防火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教学,使幼儿理解《我是小画家》这首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

  2.丰富词汇:嗡嗡,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二)情感与人格目标

  培养幼儿模仿创编儿歌的兴趣,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新事物,形成高灵活性的人格特征。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动物的习性。

  2.邀请中班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画家。

  (二)物质准备

  1.实物投影机、蜜蜂、青蛙、小鸭子等小动物图片各一个。

  2.背景图一幅。

  3.汉字卡片:嗡嗡。

  (三)环境准备 在动物乐园图中,相应地增加动物叫的象声词。(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布置)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法,介绍儿歌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请中班幼儿扮演小画家出现。让中班幼儿第一次示范儿歌。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内容。提问:小画家画了什么东西?叶儿是怎样的?花儿又会怎样?小画家还画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的?(学习儿歌内容)

  (三)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四)鼓励幼儿学编儿歌《我是小画家》。

  1.以老师当小画家示范创编儿歌,如:画的小兔蹦蹦跳,画的小鸭呷呷叫。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发展幼儿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五)请幼儿把自己编好的儿歌轻轻念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绘画活动鼓励幼儿争当小画家,画自己喜欢的物品。

  科学:指导幼儿认识常见动物、物品的特点。

  五、生活中渗透 在活动室内播放儿歌录音。

  六、环境中渗透 将配有文字的儿歌图片布置在活动区,便于儿童自由创编。

  七、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指导幼儿在家绘画自己喜欢的物品。

  ————————————————————————

  我是小画家

  画的花儿红又红,

  画的叶儿青又青。

  画的青蛙呱呱叫,

  画的`蜜蜂嗡嗡嗡。

  ————————————————————————

  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是个小画家,红蓝铅笔一大把。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尖嘴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哈哈哈,哈哈哈,真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反思:

  唱歌教学中,老师的目的都希望听到幼儿优美的童声,可是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一节好的音乐,是会让幼儿和听课的老师都能产生舒适感和愉悦感的。这就是靠教师。让幼儿唱出优美的童声,这也是靠教师。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观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深入挖掘音乐内在本质的美感因素外,教师上课的教态及语言对幼儿潜移默化的美感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服饰、仪态、言行举止、情绪都对本节课都是很必要的,当然最影响幼儿的还是教师的语言。

  在音乐课中需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或者是否可以用音乐来代替教师的部分语言?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感受音乐的美,学习欣赏音乐。同时也可以减少教师一些不必要的语言,给课程增加罗嗦、累赘感。让音乐成为另一种语言,美化音乐课堂,美化音乐氛围,美化课堂美感。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海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共同设计海报,初步发展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 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 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 故事屋要开幕了,请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班的老师和小朋友来参观故事屋。

  2.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设计海报,通知和邀请其他班的老师和小朋友参加故事屋的开幕仪式。和幼儿一起讨论海报要包括什么内容,如时间、地点等。

  3. 在幼儿设计和制作海报时,老师应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获得成功。

  4. 海报制作完成后,把海报贴在展览区,请大家欣赏。

  5. 教师还可与幼儿讨论故事屋开幕的'事项,如邀请谁来剪彩、怎样招待来宾等,让幼儿分组准备。

  活动评价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合作设计海报。

  活动建议

  除了设计海报,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设计请柬。告诉幼儿请柬上都包括哪些内容,如被邀请人姓名、邀请人姓名等,鼓励幼儿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来参观故事屋。

  活动反思

  要培养幼儿勇于创新、开拓,敢于标新立异,探索不同的答案,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扩大幼儿思维的广度和宽度,以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教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菊花在杯子里慢慢"开放"的过程,体验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由小变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动延伸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粽叶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2、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体验端午节的风俗。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粽子、粽叶若干

  2、有关介绍(1)粽叶的短片,(2)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

  3、记录表

  操作(用小手表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出话题。

  师:“孩子们,今天是老师带来了一种叶子,看看你们在哪里见过它的?它叫什么名字?”(粽叶)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奶奶用它来做成粽子,这种叶子的名字叫粽叶。

  二、认识粽叶。

  (一)观察粽叶,了解粽叶的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1.师:“瞧,在你们的红色箩筐里就有许多粽叶,呆会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和你的朋友说一说粽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看上去像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还可以闻看有什么味道。”

  2幼儿观察讨论。

  3.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粽叶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4.小结:“原来粽叶是绿色、叶子长长的、宽宽的,摸上去很光滑,看上去像……,而且还有一阵清香呢。”

  (二)幼儿观看视频①,了解粽叶的`生长环境。

  1师:“粽叶也有自己的家,那它的家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粽叶到它家去看看吧!”(教师播放片段:粽叶的介绍以及生长环境)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小结:“哦,原来粽叶是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林间、山中,有水的地方都是他的家。”

  (三)幼儿观看视频②,初步感知粽叶的用途。

  1、师:“那你们谁知道这粽叶有什么用?”(幼儿说)

  2、教师播放视频②,幼儿观看感知粽叶的用途

  提问:刚才这小小的粽叶介绍了哪些本领?

  3、小结:“原来粽叶的本领很大,可以包装食品还能搭配菜肴等。是一个健康的绿色食品。特别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这粽叶包各种形状、味道的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也就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民间风俗。”

  三、延伸

  1师:“那孩子们,你们都吃过哪些不同味道、形状的粽子?

  2、师:“那你们想自己来动手包粽子呢?(想)好,那下次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学包粽子好吗?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和黄色。

  2.能按物体的颜色配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良种颜色的花若干。

  2.红黄蝴蝶胸卡若干,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跟老师开火车到春天的花园里去参观。

  1.教师:小朋友好!老师想带小朋友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玩,你们想去吗?

  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吧!

  2.提问: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

  3.认识黄色和红色

  二、出示胸卡黄蝴蝶红蝴蝶,引起幼儿兴趣,学习配对。

  1.教师:今天有两只蝴蝶也来到这个花园里,他们说找不到好朋友,

  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找好朋友。

  2.介绍黄蝴蝶红蝴蝶的好朋友分别是黄花和红花姐姐。

  3.请个别幼儿带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后说出“××跟××是好朋友”

  4.评价幼儿十分找对好朋友,对的给予表扬,错的给予评价改正的机会。

  5.请小组幼儿带胸卡带好朋友回家玩,教师评价。

  6.幼儿按颜色找花并把花带到相应颜色的拱门进去。

  三、操作

  每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巩固颜色配对,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仔细研究过的,对幼儿的学习方法也是多样化,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颜色是非常感兴趣的,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的接受能力也很快,在游戏活动中去认识颜色并进行配对。整个过程是非常好的,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最后一环节收拾学具时,有个别幼儿没能把自己的学具整理好。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节课,我会在这方面多对幼儿加强一下。我的专业水平也是有待提高。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经典)09-06

小班教案【经典】10-26

[精选]小班教案08-11

小班教案[精选]08-08

(精选)小班教案08-18

【经典】小班教案08-10

(经典)小班教案09-07

小班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