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30 09:23: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教师预设问题,把这些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一种糖会先溶化?

  实验一:

  (1) 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用数字1、2、3表示。

  (4) 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教案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之间存在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

  2.了解动物间朋友和敌人关系的两两对应关系,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3.萌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的天敌和朋友

  2.动画片:你在和谁玩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你在和谁玩

  1.观看动画片

  启发幼儿回忆,动画片里有哪些小动物。

  老虎,鲨鱼,螃蟹,海豚等。

  2.教师:小动物们玩的真开心,因为它们都是好朋友。

  二、讨论动物间的敌对关系

  Ppt课件演示:动物的天敌和朋友

  1.你知道小老鼠害怕谁吗?

  它们是好朋友还是敌人?为什么?

  2.羊和狼是好朋友还是敌人?为什么?

  3.蛇和青蛙会一起玩吗?它们是好朋友还是敌人?

  4.壁虎看到蚊子会怎么样?

  5.狮子和斑马是敌人还是好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敌人?

  三、讨论动物间的朋友关系

  1.动物们之间有的是敌人,有的就是好朋友。

  课件演示:鲨鱼和向导鱼

  鲨鱼和向导鱼就是一对好朋友,因为鲨鱼眼睛不好,

  向导鱼就为鲨鱼指路,还能吃到鲨鱼剩下的食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哪些动物是朋友?

  课件演示:

  犀牛和犀牛鸟

  寄居蟹和海龟

  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大胆讲述。

  四、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动物是朋友,它们有互相需要帮助的地方。

  也有许多的动物是敌人,它们有的吃别的动物,有的.被别的动物吃掉。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处在平衡的状态中,如果一种动物太多,

  或者一种动物消灭,都会给大自然带来影响。

  所以,我们要保护各种各样的动物,使自然界平衡,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判断漂浮在上面的玩具有哪些,下沉的玩具有哪些,分别是什么颜色,与对应的点卡连线。

  2、将漂浮在水面的玩具、下沉的玩具与上下标记连线。

  3、对沉浮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主题小书。

  2、准备一个大的透明的鱼缸,给每组准备一个小桶,一些塑料玩具、泡沫、积木、铁块、硬币等、标记卡(上面和下面)、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

  1、猜一猜,谁会浮上来。

  (1)教师出示大鱼缸,放上半缸水,出示2个红色的塑料玩具,2个黑色的吸铁石,2块绿色的积木,2个硬币。引发幼儿猜测,谁会浮上来,谁会沉在水底。

  (2)教师:这里有半缸水,还有那么多的玩具。把它们都放在水里,谁会浮在水面上,谁会沉在水底呢?

  2、幼儿表述自己的猜测。

  (1)教师把上述所有的玩具放进水缸,幼儿观察。

  (2)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测的结果和看到的现象一样吗?现在谁沉在水底下了,谁浮在水面上?

  集体探究

  1、幼儿分小组自由实验。

  (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装着半桶水的水桶和一些玩具,幼儿在小组内实验。

  教师:把自己桌子上的玩具放在小桶里,仔细观察,谁浮在水面,谁沉在水底?

  (2)幼儿分组实验。

  (3)教师请幼儿说说小桶里的玩具,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沉在水底?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在所有的小桶里,凡是塑料的玩具和积木都浮在水面上,铁块和所有的硬币都沉在水底。

  2、认识上下标记。

  教师:这里有两个标记,哪一个表示上面呢?哪一个表示下面呢?(有颜色的部分在上面就是表示上面的标记,另外一个是表示下面的标记。)

  操作练习

  1、观察挂图,理解题意后完成幼儿用书的练习。

  (1)集体看图,初步理教师:图中的缸里有的玩具在上面,有的`玩具沉在水底。请你找找浮在上面的玩具有哪些,是什么颜色的,和表示上面的标记连线,然后再看看这些不同颜色的玩具分别有几个呢?

  (2)教师:把这些上下标记、颜色标记和点卡进行连线呢?

  2、幼儿翻开主题小书、独立观察,教师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幼儿独立进行主题小书页面的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记录。

  4、操作较快的幼儿可以去活动区继续玩沉浮游戏。

  共同验证

  1、针对幼儿主题小书的完成情况师幼共同评价。

  2、引导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操作时的想法,进行经验分享。

  活动反思

  教师用水箱盛些水,又找来了可以漂浮可以下沉的玩具,让小朋友更加喜欢了解,小朋友在活动中思维活跃,很容易技能判断出来哪些玩具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下沉了,不过再让小朋友将玩具与上下标记,颜色,点卡连线时小朋友就不会了,有的看小书看的很晕,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下手,最后要让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幼儿对水的游戏非常喜爱.通过嬉戏、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经意中发现许多关于水的科学知识。本活动试图通过简易实验,帮助孩子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途径、方法,学习开展科学探究必要的记录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 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 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 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 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 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设计评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

  记录表:(给幼儿使用时可放大)

  石头


  磁铁


  积木


  乒乓球


  其它


  ……














  编辑评析:

  科学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是很重要的,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会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比较缺乏的。这个活动注意了这一问题。同时在科学活动中,注意幼儿的表征,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见到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从两方面来看,这一个活动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

  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考虑:

  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小组进行,让幼儿单独自己实验、单独填记录表不是太合适。尤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在小组里的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先集中表征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这一科学活动虽然强调了幼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但在具体活动中对语言的强调并没有放在首位,而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语言交流发现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孩子们在实验前的猜想,也最好是先用语言表达。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阶段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我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动脑,好学好问。本学期在区角材料收集中,我班孩子带来了许多的扑克牌投放在益智区,孩子们很感兴趣,有的用扑克牌找相同,有的比大小,有的玩接龙,有的学数的分解,有的搭火车……看着孩子们对扑克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利用扑克牌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扑克牌站起来了”,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探索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整个活动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挑战,引导幼儿探索一张、两张、许多张扑克牌合作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充分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通过操作,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扑克牌人手二十张、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今天老师有一种特别的玩法,想让你们来试一试。你能让扑克牌在椅子上站住吗?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扑克牌站立在椅子上。

  1、幼儿第一次尝试。

  教师: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椅子上的。

  幼儿:请个别幼儿经验介绍。

  教师:喔,你们扑克牌是依靠别的东西站起来的。

  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让扑克牌不依靠别的东西站在椅子上,大家来试一试吧!

  2、幼儿第二次尝试。

  教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了?

  幼儿:请个别幼儿出来展示台经验交流。

  教师:喔,你们都想出了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有折的、折很多次的、卷的,那现在老师又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利用这些方法再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等一会告诉大家,现在请大家到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个位置,试一试吧!

  3、幼儿第三次尝试。

  教师:请小朋友拿出最满意的那一张放到展示台上。

  幼儿: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台经验交流。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想问问,你们见过扑克搭建高楼吗?

  幼儿:没有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幼儿第一次尝试搭高楼教师:下面请大家欣赏扑克牌搭建的高楼。

  幼儿:欣赏

  教师:那么现在也请你们试一试搭建高楼吧!记得要搭得高还要稳哦!

  小结:有些人搭得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站得稳)有些不够稳,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的柱子不稳)喔,原来是房子最下面的柱子,那么我们造房子,开始最重要的地方是地基,地基打得稳,房子才能造得高造得稳。如果你还想继续往上造,就要加一张平台,才能造第二层楼。

  2、幼儿第二次尝试搭高楼

  教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挑战一下呀!那我们来看看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吧!

  幼儿:欣赏

  教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挑战一下吧!看谁搭的又高又稳,又有特色。等会老师期待你的作品出现在电视机上。

  3、评价作品小结。四、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飞起来呢?

  指导要点:指导竹蜻蜓向上飞的高度与叶片的对称和倾斜度有重要关系,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3)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呢?

  (4)幼儿玩竹蜻蜓小车,进一步体验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导要点:知道竹蜻蜓的'转动能带动小车向前跑。

  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竹蜻蜓"入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创设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比比哪种形状的"竹蜻蜓"飞得高,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的"竹蜻蜓"飞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飞的科学原理。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分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学习分工,互相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探索的能力与耐心倾听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一个小镜子照来照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小镜子真好玩,你们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

  (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影。)

  (3)墙上的`光影会动吗?你是怎样让它动的?

  (光影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影,还能让光影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玩互相"追逐"的游戏

  (1)你们是怎样玩"追逐"游戏的?

  (2)怎样才能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追逐"太好玩了,你的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勺子"哈哈镜"

  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讨论)

  2、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四、镜子真好玩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阳光玩镜子,探究光的折射。

  2、请幼儿互相说说在镜子里看见了什么?

  3、幼儿在玩镜子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探索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幼儿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敢于让幼儿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试教中,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环节,我总怕幼儿说不到位,总是急于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碍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就缺乏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氛围。经过众多老师的指出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应适当的引导幼儿,要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形成很好的科学探索氛围。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在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只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进行,怎样引导幼儿,活动就会成功一半。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经典)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