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教师复习工作计划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

时间:2023-10-27 13:25:09 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实用)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复习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实用)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1

  目前,物理总复习普遍进入二轮,即专题复习阶段,时间一般延伸到四月底。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复习过程,既为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作部分的归纳疏理,同时也为五月份开始的第三轮复习作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讲究复习策略。建议大家突出三大板块。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物理过程从而明确每个分过程该选用什么物理定理定律处理;状态分析法:对于应用守恒规律(机械能守恒、定质量气体状态方程)和物理定理(动能定理)处理的问题,正确选定和确定状态至关重要;

  控制变量的方法: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物理量变化关系时(F、a、m;F、m、r、ω;P、V、T等)通过假设的方法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便于深入研究。还有常用的可逆的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建立物理模的方法等,都是大家因题而宜该学会和掌握的。

  至于图像法、极端法、赋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具有特殊性,故不必为方法而刻意地选用,更不必华众取宠而冲淡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这对夯实基本功十分有益的。

  三、实验板块:以设计探究为主,不纸上谈兵。

  物理实验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主要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正确选用实验仪器,了解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建议大家最好再“亲临其境”地对每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过目一遍,操作一遍,并能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丰富实验内容,对课本上的实验插图(以物理学史为主的经典实验装置、示意图等)要知道实验的科学家名字,理解意义,明确作用,对物理学的重大贡献;对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重新设计和构思。学会用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探究。千万别“纸上谈兵”。如果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理性知识很难得到加深和巩固。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2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复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在近3周的复习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复习效果,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简析: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内容,结合本版实际情况,复习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复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复习,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复习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7、认识时间………………………………1课时

  8、找规律、统计…………………………1课时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3

  一、二轮复习目标定位:

  以《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xx年《考试说明》为指南,通过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掌握通性通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的目标。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

  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

  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轮复习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的大检阅。

  二、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策略和要求

  1、形式及内容:

  1.以自己编制的教学案为复习的蓝本,分专题的形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专题:

  (1)函数与导数;(5课时)

  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高考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对二次函数的复习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2课时)

  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变换是重点。

  (3)数列;(4课时)

  此专题重点是等差等比数列内在联系,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4)立体几何;(2课时)

  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论证平行与垂直问题的通性通法。

  (5)解析几何;(4课时)

  此专题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重点,研究一些定位置、定值问题,突出直线和圆及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的解决。

  (6)不等式、推理与证明;(2课时)

  此专题中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基本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7)概率与统计;(2课时)

  此专题中古典概型是重点,熟练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求法,方差与期望的计算。

  (8)思想方法归纳。(4课时)

  四大数学思想要渗透到每一节教学中,在本专题中集中进行归纳梳理。

  2.策略:

  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每天复习专题时,当天的作业与之匹配,题量9题,其中有一题为提优训练并给出答案,功能是及时巩固,每周二限时作业、周四的60分钟训练、周周练主要是综合练习,其中本周内容占30%左右,70%部分要一个学期整体规划自成体系。

  周二、周四的训练定位为中档题强化,每次讲评不超过20分钟,周周练定位为综合能力提升、考试心理与耐力训练,难、中、易比例为4:4:2,讲评不超过60分钟,教学案及配套作业是二轮复习的主线,周二、周四、小题训练、周周练为副线。主副线各自自成体系。其中副线是防止过分拔高,丢掉中下等的有效手段。请学校尽量把数学安排在下午的连续的两个小时之内,以便将来适应高考。

  基础性与能力性相结合

  在专题复习的选题中既要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有一定综合性的能力题,又要选择一定量的基础题,其目的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兼顾中下等学生。

  3.要求:

  做好三个“重在”

  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四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

  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和知识间的串联,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变式拓展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重在当堂的生成,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中基础训练的小题可在课前完成,例题部分要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基础较差的班级,课前可多做一个例题。

  做到四个转变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

  4.变不限时练习为限时练习,突出训练的效果。

  克服五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2.克服反馈评讲不及时甚至只练不讲的现象。

  3.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4.克服集体力量不够,备课组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

  5.克服高原现象。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周周练,自主练习等做到难易相间。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4

  目前,物理总复习普遍进入二轮,即专题复习阶段,时间一般延伸到四月底。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复习过程,既为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作部分的归纳疏理,同时也为五月份开始的第三轮复习作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讲究复习策略。建议大家突出三大板块。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物理过程从而明确每个分过程该选用什么物理定理定律处理;状态分析法:对于应用守恒规律(机械能守恒、定质量气体状态方程)和物理定理(动能定理)处理的问题,正确选定和确定状态至关重要;

  控制变量的方法: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物理量变化关系时(F、a、m;F、m、r、ω;P、V、T等)通过假设的方法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不变,从而便于深入研究。还有常用的可逆的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建立物理模的方法等,都是大家因题而宜该学会和掌握的。

  至于图像法、极端法、赋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具有特殊性,故不必为方法而刻意地选用,更不必华众取宠而冲淡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这对夯实基本功十分有益的。

  三、实验板块:以设计探究为主,不纸上谈兵

  物理实验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主要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正确选用实验仪器,了解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建议大家最好再“亲临其境”地对每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过目一遍,操作一遍,并能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丰富实验内容,对课本上的实验插图(以物理学史为主的经典实验装置、示意图等)要知道实验的科学家名字,理解意义,明确作用,对物理学的重大贡献;对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重新设计和构思。学会用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探究。千万别“纸上谈兵”。如果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理性知识很难得到加深和巩固。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5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因此对于我们老师和学生来说,为期一个月的复习工作显得由为重要。我认为在复习过程中要避免把复习课搞成题海战,使复习失去它应有的意义而变得枯燥乏味,在复习过程中同样要强调趣味性。复习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下面就谈一谈复习设想。目前我班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基础普遍较好,但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学困生不少,还有几个非常特别的学生。针对目前我们班的现状,在复习过程中具体安排如下:

  18周:每天一课,巩固基础。

  A.单词拼写:通过听写,补充单词等方式检测;

  B.句型运用:学生互相运用知识进行对话,在课堂上做句型练习,如句子填空,选择题;

  C.听力发音部分:通过游戏训练。

  19周:归类练习,找出弱点,对症下药。

  A.全部重点单词:做卷看图补充单词,对不过关的学生,有针对性个别辅导,鼓励。

  B.选择题:强调句型单复数,第三人称用法。

  C.看图补充句子:侧重于每课书重点句型。

  20周:综合模拟测试,训练听力,树立信心。

  通过综合模拟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做题中自己找出弱点,补充不足。模拟试题难度不必过大,目的是树立学生信心。

  此外,在复习期间,还要注意两点:

  1、注意复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们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在复习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注意控制好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感受,尽量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也能投入到较紧张的复习中,并能在复习中取得进步。

  2、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分类教育,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提高和收获。因我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同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对于一部分尖子生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

  总之,紧张的复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与提高,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六年级的总复习以六年级上下册的知识点为重点。由此,在上下册的知识中涉及到其他年级的知识,我们将附带复习一下;单词、词组的重点以六年级教材四会要求为重点。

  二、复习策略

  1、四会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尽量让学生掌握。

  2、把课文中的重点句,按单元课文的顺序进行语法归类,附带复习有关其他年段的.知识点。

  3、加强听力、口头和笔头练习。

  4、每课根据复习的内容做一份相关的课堂练习。

  5、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6、加强复习课的备课和研讨。

  日程安排

  周次复习内容

  第九周6aunit1~3,附带3a、3b、4a

  第十周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6aunit4,unit1~5综合练习,6aunit6~7,附带4b,5aunit1~4

  第十二周6aunit8~10,unit6~10综合练习,附带5aunit5~10,5b1~4

  第十三周6bunit1~3,unit1~4综合练习附带5bunit5~10

  第十四周6bunit5~7,unit5~7综合练习

  第十五周模拟考试,综合练习

  第十六周综合练习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7

  一、实验复习

  配合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如伏安法,分压限流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等。

  二、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内容安排

  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和能量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5、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6、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7、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8、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四、第二轮复习注意的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2、审题能力的训练

  3、答题规范

  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分研究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解题过程

  (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3)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

  (4)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提出的“苦字当头、实干兴校”的要求和乡中心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使我校的成绩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组织实施

  1、成立了复习迎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全面监督复习迎考的各项事宜,指导副组长来实施好工作,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副组长:xxx、xxx、xxx(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加查落实,责任到人。)

  组员:各教师(根据要求来做好计划,并在教学中运用。)

  2、时间安排

  第十二周根据要求书写。要求:这次复习迎考工作要求各位老师对所上科目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自身的工作经验,找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复习重点、难点;考点;制定出具体的培养优等生、提高中等生、重点关注后进生的具体措施;复习达到的目标;各单元的重难点;时间安排等做出详尽的计划。并根据计划实施。

  第十三周组织按顺序交流,各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然后修改自己的'复习计划,再由教研组组织检查落实。

  三、推广应用

  把这次交流学习到的好的复习办法在教学中运用,体会,去粗取精。不断的反思应用。好的方法归结如下:

  1、周密、详尽的做出计划并实施。做到复习工作教师心里明白,学生也清楚自己究竟该做什么,该如何做。这样就避免教师盲目的去抓,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2、多关心学生、不骄不躁。复习中老师容易发脾气,这样让学生也有很大的压力,体验不到成功。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激励,让学生有取得成功的欲望,提高积极性。

  3、多对考试的出题方式研究,达到举一反三。根据历年的考试出题方式来分析,讲解时不要单一的来做。例如:可能到一个词语,可以从字型结构、查字典的要求、近反义词、感情色彩等多方面扩展训练。

  4、分类复习,找到知识点的联系。复习时,应找到知识点的联系。例如:分数中,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找到其中的联系,互相利用来理解认识其中的规律。

  5、一定要下功夫攻破难点。语文的阅读、作文和数学的应用题。语文的作文在考试中丢分情况比较严重,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可以在复习时试着猜一猜,奥运知识方面、新农村建设、在灾难面前如何做等。有针对性地训练,强化训练。写景的、记事的、写人的,互相转化。

  6、在帮助学困生时采用“一帮一”、“多帮一”等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发挥优等生的带动作用。教师的工作量非常重,这时,多让优等生来当助手,帮助监督、来提高后进生。起到帮带作用。

  7、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给予鼓励,提高积极性。有的学生不适合用物质鼓励的办法,我们就用精神鼓励。

  8、对易错、难做的题反复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应不断强化。有时就应该采用强化记忆的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9、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理清认知结构,多质疑。不放弃后进生。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9

  一、实验复习

  配合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如伏安法,分压限流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选择等。

  二、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内容安排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和能量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四、第二轮复习注意的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2。审题能力的训练

  3。答题规范

  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分研究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解题过程

  (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3)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

  (4)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10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初稿)如下

  一、时间按排:

  20xx年3月初至20xx年4月中旬(具体安排另附表)

  二、内容安排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

  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

  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

  在20xx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明显增大了主、客观题的比例,由20xx年的55%:45%调整为60%:40%,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而应用向心力公式:;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下落的时间t用,而不是用运动规律:这一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即:,同时利用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如上例中不要写成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如“ 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④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正如阿杜所唱“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而且也说明这一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

  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

  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

  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11

  根据本学期的复习任务,将本学期的备考工作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从20xx年2月15日~20xx年4月27日完成以主干知识为主的专题复习;

  第二阶段(综合演练):从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18日完成以训练能力为主的综合训练;

  第三阶段(自由复习):从20xx年5月-----日~20xx年5月----日完成以自我完善为主的自主复习;

  第四阶段(强化训练):从20xx年5月-----日~20xx年6月03日。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20xx.2.17~20xx.4.27)

  (一)目标与任务: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强化考点,突出重点,归纳题型,培养能力。

  根据高考试卷中解答题的设置规律,本阶段的复习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知识专题:

  专题一:集合、函数、导数与不等式。

  此专题函数和导数以及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每年高考中导数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一般情况是在客观题中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计算,属于容易题;二是在解答题中进行综合考查,主要考查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等,此题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并且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

  专题二:数列、推理与证明。

  数列由旧高考中的压轴题变成了新高考中的中档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与不等式的简单综合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

  专题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

  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的难度和比重有所降低,但仍保留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的题量,难度都不大,但是解三角形的内容应用性较强,将解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热点。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都可以整合。

  专题四:立体几何。

  注重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专题五:解析几何。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探求以及最值范围、定点定值、对称问题是命题的主旋律。近几年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为一体;二是向量关系的引入、三角变换的渗透和导数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兼顾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强化训练,尤其是推理、运算变形能力的训练。

  专题六:概率与统计、算法与复数。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算法的考查集中在程序框图,主要通过数列求和、求积设计问题。

  专题七:系列选讲。

  包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二)方法与措施:

  1、任务完成要求

  把专题内容包含的考点或题型划分为若干课时,本专题内容的考情简析,专题知识要点融合,近五年真题回放,选题要以常规题型为主,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严格控制解答题难度,中低档题的比例应占到80%左右,要有利于中等学生水平的提升;所选参考书上的例题及作业题要有详解答案。

  2.强化集体学习。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研究学习20××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认真研究各地模拟卷,准确掌握各章内容的高考要求,以便在学习中把握方向;每位高三考生要把近3年的新课程高考试卷重做一遍,仔细剖析每类题的题型特点,考查重点、考查方向、命题规律,弄清试题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总结出共同的特征,收集整理出有用的高考信息,提高自身解题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

  3.抓好两课(即复习课、习题讲评课)

  (1)听复习课力求做到:

  ①系统性: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

  ②综合性:将各间章节,和题型纵横联系,知识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把重点知识有详有略进行巩固与总结,以便复习之用。

  (2)听习题评讲课应该做到:

  ①针对性:抓住各种题型的方法,消除疑问,解其多难;

  ②诊断性:找出失分原因,找出正确思路,总结方法,以防重犯;

  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4.落实好常规学习,抓好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课堂中,能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把握好每一次自习课,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认真对待每一科,每一次的作业,在答题时做到表述规范及计算准确。

  5.切实抓好强化训练,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滚动

  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每月一次月考、对每次训练要做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并同时要反思错解原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争做到练有所得,听有所获。

  做练习量要求限时完成,认真作答。一是强化学科能力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二是培养规范、完整、准确地答题习惯。

  6.处理好模拟考试和专题复习的关系

  除了正常的考后试卷分析,我们对每次考试、练习都要分析自己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各次考试自己的得分点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够得分的题型通过考后练习、讲评后一一突破。要有目的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7.注重心理训练。

  学习实力与心理状态是高考成功的两大基本要素,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制胜的法宝。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心理素质,增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应试技巧。

  此阶段的学习要特别注意研究各地的模拟试题,细心揣摩,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内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研究,密切关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牢牢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此阶段还要解决好热点问题-开放型问题、探索性问题、存在性问题等。

  第二阶段:综合演练(从20xx.4.28~20xx.5.18)

  (一)目标与任务:模拟训练,强调规范,查找问题,完善提高;

  (二)方法与措施:根据各地的高考拟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战能力,走近高考。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通过应试技能的训练,在考试中要求学生注意如下几点: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第三阶段:自由复习(20xx.5)

  (一)目标与任务:自由复习,自主整理,要求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收拢、巩固已有知识,同时进行适度训练做好心理的调试,逐步达到最佳状态。

  (二)方法与措施:制定出自由复习和考前计划。参考教师建议,自主复习,主动做到:

  1.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

  2.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3.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改错本,回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历程,做好再纠错工作。

  4.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第四阶段(强化训练)

  常考知识点必须过关,对相关题型熟练,做到有的放矢。

  四、复习进度表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

  专题内容课时

  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复数与算法4

  专题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12

  专题三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平面向量10

  专题四数列、推理与证明10

  专题五立体几何7

  专题六解析几何10

  专题七概率与统计7

  专题八选修系列10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教师复习工作计划04-06

教师复习期末计划02-25

英语复习工作计划02-24

期末复习工作计划02-26

个人复习工作计划02-23

期末复习工作计划03-21

教师复习期末计划15篇02-25

教师复习期末计划(15篇)02-25

高考物理复习工作计划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