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
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一盆植物。
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
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
二、探究内容:
1. 交流。
(1)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
(2) 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
2. 分组活动。
(1) 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
(2)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回答:
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
繁殖后代。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应。
(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达到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
3. 了解叶的蒸腾作用。
(1) 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2) “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
(3)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
4. 讨论逼供内写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1) 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
(2) 师:“在观察和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观察中认识光的七种颜色,从而对光的现象产生兴趣。
2、培养独立操作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种事物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一张大的彩虹图。
2、三棱镜、平面镜、大碗(装上水);剪刀、七色盘、小棍、透明胶;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关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看见过什么颜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颜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光的颜色?
二、实验:七色光。
实验1:美丽的光。
1、用三棱镜的平面对着太阳,可看见光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在白纸上的各种色彩,从而了解光的颜色。
2、大碗里装上水,将镜子斜放在碗里,让阳光透过水照在镜子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光的颜色。
实验2:吹泡泡。
1、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在太阳光下呈现出哪几种颜色?
2、人造彩虹:艳阳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雾状喷向天空出现彩虹,观察其颜色。
实验3:七色转盘。
1、师:你们看,这个圆盘静止时有哪几种颜色?他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这些圆盘转动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呢?看看不同图案的转盘转起来有没有不同的色彩。
2、幼儿边玩转盘边思考:当七色转盘转动时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小结:光有七种颜色,当它们一起飞快转动时我们会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课件为幼儿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1、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
2、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七色
3、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小结: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们从都能热爱科学,爱探究,多动脑筋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长大后利用光为人类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动延伸】
1、观察泡泡画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转盘。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评价: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和亲身经历来研究身边的科学,然后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拿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例子。整个过程顺畅、自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标准内容
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3.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
4.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
第13课“乐音与噪声”是“振动与声音”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传播”基础上,认识乐音与噪声,认识乐音与噪声,本课先从你喜欢什么声音入手,以学生对声音的不同感受来引入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引导学生用比较学习方式,不同探究乐音与噪声的特点影响和防治。
本课是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乐音和噪声特点,知道不同声音对人们的影响,并采取一些方法防治噪声。
在“乐音与噪声”一课中,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而是从你喜欢什么声音来引入,让学生在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声音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讨论区分乐音与噪声的标准。
教材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的.教法,没有以下定义形式来得出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而是以你喜欢什么声音来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声音和不喜欢的声音及理由,从学生讨论中区分乐音和噪声的标准,教材以讨论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有什么声音使自己印象很深,让学生在交流时,培养其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并知道不同声音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活动2和活动3是在认识噪声大防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来了解噪声的防治和自己如何减少噪声。而活动4制作隔音器,以制作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借卡通人物提出一个平常而又包含科学道理的问题小鸟的叫声真悦耳”“工地上的声音听起来那么难受”同样是声音:为什么小鸟的叫声喝工地上嘈杂的声音不同的感受呢?由此,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问题。
教学流程
讨论——提问——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音频,相关的图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在森林里,大家觉得小鸟清脆的叫声非常悦耳。这时,波波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地上嘈杂的声音听起来却那么难受呢?
问题 你能帮波波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的问题。
二、活动一:你喜欢什么声音?
导入 出示课本图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并说出原因。
引导 从学生回答中引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
媒体 播放“动物的鸣叫声” 音频。
讨论 各小组讨论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举出实例。
小结 乐音和噪声以悦耳和不悦耳作为区分。
延伸 有没有一些乐音在某些时候可以变成噪声?
三、活动二:噪声的防治
导入 我们知道,噪声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了解哪些办法可以防治噪声?
引导 出示课本图,说说图中是怎样防治噪声?
讨论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的调查记录进行交流和讨论。
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得来的各种防治噪声的方法。
延伸 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防治噪声的设施。
目的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四、活动三:减少噪声,从我做起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讨论 平时的噪声来自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减少这些噪声?小组对课本图进行讨论。
目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培养学生讨论与交流能力。
五、活动四:制作“隔音器”
导入 减少噪声的办法有很多,而用不同材料隔离声音就是一种常用的办法。
问题 不同材料隔音效果一样吗?
猜测 猜测什么样的材料隔音的效果最好?
讨论 小组讨论。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与材料的什么特点有关?
实验 提供闹钟,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隔音器。
做实验时,应当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条件一致。
目的 通过制作隔音器,让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
六、小结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板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二、计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商议,制定研究计划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
研究主题
研究目的
组员分工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活动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研究计划。
教师强调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是安全。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搜集证据的方法与途径。(采访、上查询、阅读书籍……)
2、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开展探究。
3、学生写好。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们正在进行“动物的花花衣”主题活动,发现孩子们在认识动物朋友时因为有一些动物的花纹比较相似,在辨认时常常会混淆,孩子一时难以说清楚,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科学课。
我在活动中,选择了形象生动的动物形象,并创设了易于孩子融入的环境,能使孩子在强烈的背景渲染下,融入情景之中,在看看、说说、找找、过程中,达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2、能激发幼儿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动物的图片、幼儿用书
重点:了解常见动物的皮毛花纹。
难点:区分各种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师:动物王国要选美大赛了,小动物们都想来参加,那你们来当评委选一选谁的花衣服最漂亮?
师:你们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
二、出示奶牛、斑马、老虎、长颈鹿、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花纹、颜色,并说出动物花纹、颜色有哪些不同。
师:这个小动物是谁?
师:这个小动物的花衣服是什么颜色?
师:这个小动物的花纹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动物的花衣服是斑点还是条纹?
师:那你们来说说它们的花衣服是不是一样的呢,那你认为哪个动物可以成为今天的冠军呢?
三、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猜测动物并熟悉动物的花纹。
师:看一看,书里面都藏了哪些小动物,你可以通过小动物的花纹说出它到底是谁么?
四、教师总结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师:看看你们猜对了么,找出藏在书里的小动物了么!
活动反思:
幼儿在开始看动物图片的时候,能够说出动物皮毛的'颜色,但是不能准确的说出动物花衣服的花纹形状,所有我进行引导幼儿说出,是长条状或是圆形斑点,之后的动物图片中也有之前出示过的相同的花纹形状,幼儿就能基本说出来了,幼儿用书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自己寻找探寻藏在里面的小动物是谁,因为之前的图片没有出现豹子,所有在豹子的时候部分幼儿会认为那是长颈鹿,所有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又向幼儿介绍了豹子的花纹特点。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黄、绿两种颜色不同的规律,感知和区分"有"和"没有";
2.学习单一的按颜色进行分类,并尝试比较大小,掌握初步的数概念;
3.利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术箱一个,各种盒子同样大小各两个,分别为黄和绿。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魔术箱,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出示魔术箱: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和你们做游戏,看看这个是什么?(箱子)这是什么颜色的箱子?(黄色)那我们就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黄箱子”。这个黄箱子是大还是小?那我们就说“好大的箱子”。引导幼儿一起学说。
2.猜猜看,这个黄箱子里有没有东西?怎么样才能知道里有没有东西呢?(丰富词汇“打开来”)。我请个小朋友上来打开箱子吧!
3.请一名幼儿上来打开箱子,请全体幼儿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并引导幼儿说:没有东西。
4.这个黄色的大箱子可是个魔术箱,它有很神奇的本领,可以变魔术呢!只要听到“变、变、变”,它就能变出东西来。现在我们就来变魔术吧!
二、魔术箱变魔术
1.引导幼儿一起“变、变、变”,变出黄绿两个鞋盒:这两个东西是什么?(盒子)是什么颜色的'?这两个盒子哪个大?跟黄箱子比呢?猜猜看,盒子里有没有东西?哪个盒子里有东西?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盒子里有东西呢?(引导幼儿说“打出来”;用眼睛)。
2.魔术箱可厉害了,还能变出来东西来,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吧!变出黄、绿两个盒子(比鞋盒小)哪个盒子大?跟鞋盒比呢?猜猜看哪个盒子里有东西?(请一名幼儿打开盒子,并引导幼儿说出哪种颜色的盒子里有东西,哪种颜色盒子里没东西)。
3.魔术箱变出几个盒子?(引导幼儿数一数:两个黄盒子,两个绿盒子)厉害吗?我们一起来夸夸魔术箱吧!(引导幼儿夸魔术箱)。
4.魔术箱还能变出东西吗?我们再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说“变、变、变”,看看能不能变出来。
5.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找找看,神奇的魔术箱有没有变出东西来?(请一名幼儿上来从大箱子里拿出最小的两个盒子举起来给小朋友看)。
6.魔术箱又变出了几个盒子?是什么颜色的?一样大吗?猜猜哪个盒子里有东西?这个盒子打不开,我们怎么知道里面有没有东西?(引导幼儿说出“摇一摇”,用耳朵听一下哪个盒子里有东西。)
三、给盒子分类
1.魔术箱说自己累了,想休息一下。我们请他们到傍边休息一下吧!
2.魔术箱都变出什么颜色的盒子宝宝了?我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请一名幼儿给盒子分类,按颜色分)。
3.盒子宝宝都一样大小吗?我们给盒子宝宝排排队好吗?(请两名幼儿上来帮盒子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队)。
4.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考你们了,两种颜色的盒子都排好队站在这里了,什么颜色盒子里有是东西的?什么颜色的盒子里是没有东西的?我打开来看看,你们记得对不对?
5.教师打开盒子验证,让幼儿掌握规律。猜对了,表扬幼儿,猜错了,请幼儿从看到的情况中总结出规律。
四、延伸部分
1.魔术箱又想考考小朋友了,看它又变出了什么?(黄颜色盒子)里面有没有东西?你是怎样知道的?请一名幼儿上来打开盒子,盒子里有很多糖果,请幼儿分享糖果,引导幼儿说“谢谢”
2.今天你们和魔术箱玩得开心吗?魔术箱变完了魔术,要回家了,小朋友和魔术箱怎么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3.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
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当引桥变得更长些时,引桥这一个斜面的坡度变得更小了。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记录
斜面坡度
(书本数) 竖直提起所需的拉力、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的影响的实验记录
斜面的长度 竖直提起 60厘米、 90厘米 、120厘米 所需的拉力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经典)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