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4 09:53:3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5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科学教案5篇(实用)

科学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情感价值:

  通过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壤对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较长的实验过程能否坚持观察

  教学方法:以讲解、图片及实验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本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课本8页第一幅图中,为什么上黑下浅?

  2、学生讨论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

  二、学习新课,研究土壤

  (一)探索土壤肥沃的秘密

  1、学生观察、比较表层土和下层土

  学生观察提前准备好的两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土壤的颜色与腐殖质的多少有关)

  2、讲解: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二)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肥沃

  1、观察课本9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并阅读图左的文字

  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地方的土壤都一样,知道由于地理天气或人类活动的原因,导致土壤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

  2、右边的图是人类改造贫瘠土壤的一些方法

  (三)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1、观察课本11页上图

  2、讲解:教师讲解这幅图片中蚯蚓在做什么,及制作方法、养殖方法

  三、巩固—做一个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观察肥料袋的制作图及步骤,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2、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教师巡视指导

  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四、布置作业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五、课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袋子的多样性,了解各种袋子的不同作用。

  2、知道购物时要使用环保袋,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袋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袋子。

  1、出示各种各样的袋子: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袋子。

  二、感知袋子的多样性。

  1、谁能说说你看到这些袋子的感受。这么多的袋子都一样吗?一眼看上去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每人拿一个袋子进行观察,说说自己拿的袋子的特征:如果你观察袋子,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呢?(启发幼儿说出从袋子的形状、颜色、质地、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

  3、现在请你按照刚才我们说的几方面来观察袋子吧。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袋子特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袋子的共同作用和每种袋子的特殊作用。

  1、虽然袋子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想想是什么呢?它们都可以装东西,可是装的物品都不一样,你知道你的袋子可以装哪些东西吗?用这个袋子装上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请幼儿看书,说说书中每种袋子的特征及用途。

  四、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自己见到的其他袋子,增强环保意识。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袋子呢?你们和爸爸妈妈购物时,用什么袋子装东西呢?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会使用环保袋,这样就可以重复利用袋子,不会浪费一次性袋子,为我们国家节省了资源,更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有利于环保。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开始在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可回收标记”的存在,进而主动探究这个标记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提供各种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帮助幼儿理解“环保”等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这样,幼儿获得的才是具体化、情景化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物体会滚动的原因及特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两个海洋球、一大一小圆柱体、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两大篮各种可滚动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东西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

  3、讨论:“刚才玩的时候,这些东西怎么样啦?”(动起来了),“它是怎么动起来的?”(幼儿讲述并上来演示)。

  二、幼儿滚动物体,探索会滚动物体的特征及原因。

  1、幼儿讨论:这些东西都会滚动吗?(幼儿讨论,教师不做正面回答)。

  2、请幼儿把筐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滚动一下,相互交谈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会滚动,有的东西不会滚动。

  3、幼儿讨论;那些物体对滚动,那些物体不会滚动?为什么?(幼儿讨论)

  a、请幼儿分别摸一摸会滚动的物体和不会滚动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区别。

  b、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讨论:你是怎么是圆物体滚动起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用力推了一下,圆的物体就滚动起来了。

  三、幼儿继续操作试验,探索物体滚动时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

  2、幼儿第二次滚动实验。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

  请幼儿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幼儿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幼儿自由讨论)

  4、别幼儿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幼儿发言并行操作)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延伸活动:探索会滚动物体的其他特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雷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2、学习躲避雷的方法和雨天自我保护意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了解雷电是如何形成的。

  活动重点:

  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难点:

  学习躲避雷电的方法,培养雨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躲避雷电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有关雷电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各种有关雷电的图片,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危害吗?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观看一下视频录像,看看雷电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2、幼儿观看录像,并集体讨论雷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小结:

  雷电的危害特别大,雷电不仅会引发火灾,而且如果人或动物被雷电 击中就会死掉的。

  三、引导幼儿讨论躲避雷电的方法。

  1、教师:大家知道如何躲避雷电吗?

  2、教师向幼儿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向幼儿展示躲避雷电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应该如何躲避雷电。

  教师小结:

  有雷电时要赶快关闭门窗,不要站在窗口,把房间里的电源线路断开,并拔下插头,雷雨天不要躲在带线杆、烟囱或大树底下,打雷时应该切断电源,同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打雷时不要用手机,有雷电时要远离建筑物中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要再水边停留,若在空旷地带听见雷声,应两脚并拢迅速蹲下,双手抱住头。

  四、游戏:我做得对吗?

  1、教师做出雷电交加的各种躲避的动作,请幼儿判断对错。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雷电时的各种躲避的动作,请其他组的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小结:

  雷电时如何形成的雷电是因为在下雨时两朵积雨云相互碰撞,一片是正电荷,一片是负电荷,撞在一起时,云的上下部份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就会产生电。

  小百科: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电,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