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共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初一语文现代诗歌二首知识点参考: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一、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纸船)你们叠过纸船吗?说一说你叠纸船的情景。
学生情感激发上来后,随机导入: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已故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满怀深情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一同随着纸船,伴着音乐声声,漂洋过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初步朗诵,感知诗情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2.指名读,学生进行评价。
3.欣赏配乐朗诵,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爱是冰心永恒的主题,她在国外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爱的怀念中,所以这三年中她常常为母爱放歌。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去感受冰心奶奶对母亲的这份难舍之情。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想一想: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勾画相关词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点:
(1)冰心很爱母亲。从“从不肯、总是留着、一只一只……”这些词都可以看出冰心叠了很多很多的纸船,因为小船代表她对母亲的爱,叠的越多,越能表达对母亲的爱之深切。
教师补充资料:在冰心的眼里,母亲又是一位极为温柔娴静女性。她从不打骂孩子,总是用温言软语劝说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孩子。冰心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女儿,母亲更视她为掌上明珠。母女俩常常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说着知心话。小冰心就是这样一直沐浴在母爱那温柔深沉的海洋里。母亲慈爱的关怀,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冰心童年的心田,积淀成绵绵不尽的情愫,以后每当她提笔行文,这情愫就如淙淙清泉汩汩流淌,形成了一篇篇、一首首母爱的赞美诗!
(2)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纸船”作为情感寄托物,它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只是通过不停叠纸船这一动作,“不灰心”的“每天叠着”体现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对母亲这种爱的强烈、诚挚。
教师补充资料: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3)远离母亲的思念与悲哀。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教师补充资料:在冰心的心目中母亲是个最“无我”的人,冰心一直努力以母亲为榜样,学习处世做人的道理。“海样深沉,火样热烈!”这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对母亲发自内心而又深情的赞美。冰心是一位至真诚的母爱讴歌者。她的许多作品,都用美丽的词句赞颂这海一般深沉、冰一般纯洁、火一般热烈的母爱!在冰心的心目中,山塌地陷总有时,天荒地老总有期,世事沧桑总可变,只有一样东西不会毁灭,那就是母爱!因为冰心就有一个最挚爱仁慈的母亲,也是“世界上最好母亲的最好一个”。冰心,这位世纪的同龄人,多福高寿的女作家,在她90余年生涯中,也许记忆的大海能刷往事的'回忆,也许历史的风尘能掩埋岁月的痕迹,但冰心永远不会忘记她的母亲!
师: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的游子,寄希望于梦中,在那历经万水千山的小船上,满载的是女儿的思念之泪,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爱意和不能留在母亲身边的深深的悲哀。
那你们说冰心叠的是一只普通的纸船吗?这样一只满载作者情感的小船,还可以叫做什么?板书(心船)那里面盛载的是什么?(师板书:爱、思念)
4.激情朗读,再现情感高潮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此刻就是冰心,现在你离开了母亲,在大海上漂流,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身边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你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来再完整地读一遍这首诗。
语文教案 篇2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请看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
2.借助《学习与》等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读音并读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学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请同学逐句翻译。其他同学翻译质量。
3.理解原文大意,并把此故事讲听。
4探究,加深理解
师:本文章写的是一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
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
五.主题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
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作业
1.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短文。
2.背诵课文。
3.课后题三
板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
争帝----触山------柱折-----维绝-----天倾-----物移-----地陷-----尘归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认识三个生字。学写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乐趣。
3、通过读幽默故事,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体会幽默蕴涵的道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做事求实的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三个生字。体会幽默蕴涵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叫丁丁的`小朋友的四幅图,你们看看,他画得怎么样?
2、丁丁是个怎样的小画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粗心的小画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老师领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同学们一定等急了,快让我们看看课文吧!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2、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边读边把要求会认的三个字标好拼音,一定要读准音,把句子读通顺。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你就帮帮他。
三、识字:
1、老师把一些字宝宝也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
2、分小组合作学习,看哪组识字方法多,记字方法好。
3、汇报。
他(选字填空)
哈(口家族的字)
匹(量词填空)
4、这些生词你们认识吗?
四、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回到课文,看看今天学的生字,在文中你是否认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有几句话?
2、指名逐句读课文,边读边指导。
3、为什么丁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4、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粗心过吗?
5、小结:看来粗心可真是个坏毛病,真是害人不浅。我们要认真细致做事,这样才不致闹笑话,让大家喜欢你。
6、听音乐(粗心的小画家)轻松一下,让我们做一个细心的孩子,从修改丁丁的画开始吧!
五、写字
1、书空
2、观察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
4、生练写
六、总结
(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一、复习检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儿原来是一个()的荒岛,后来小熊在这里种了(),几年后,这儿()(),()、()、()到这儿安家落户了。
2、说说“这儿”好在哪里?
有树木:一年、两年,小树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有动物:许多小鸟飞来了,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都划着船来了。
这儿绿化搞的好,空气新鲜,绿叶成阴,生活在这里一定很愉快。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座玩空呀年象极
1、自主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记字形(留下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互相交流)
2、结合学生发言,教者小结:
部件法:玩:“王”和“元”,合成“玩”。
座:“广”字头,里面“坐”。
空:“穴”字头,下面“工”。(教新偏旁“穴”)
猜谜法:象:撇刀下面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教新偏旁:撇刀头)
关键法:年:上面像个“人”,下面记笔顺:横竖又横竖,“年”字就写成。
3、指导写字:
座:半包围结构。注意:上面部分的'横要略短,“坐”要略向左靠,否则会出现松散现象。
玩: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王”的最后一笔改为提,“元”的撇画写得稍长,要延伸至“王”的一提之下。
空: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字头,要盖住下面的“工”字。
年:独体字。第一二笔写得偏小,三横之间保持等距。
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象:上中下结构。上面两个部分只占二分之一。中间部分先写一个扁扁的口。另外要处理好三撇。
4、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练习写生字,习字册描红。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伊索寓言》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绿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