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0 09:27:1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精华)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9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白公鹅》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里”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强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实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体会出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白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3、板书课题:白公鹅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生字和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逐段读文。

  3、阅读提示: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

  4、小组学习汇报。

  师板书: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师:好一只用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呢?

  (生慨括)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列表,引导对比阅读。

  ⑴ 再读课文划出重点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⑵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⑶ 小组讨论:同是白鹅,但不同的作家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⑷ 生汇报,师归纳总结:

  相同点:抓住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突出其高傲。后者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荣膺,再解释说明中写出白鹅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也应抓住事物特点,突出其特点。

  2、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耀武扬威。

  文中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表示注释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表示话题转移。

  四、品读词语,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走路:慢条斯理、挺着长脖

  海军上将的派头 生活:水面泛起涟漪芦苇沙沙作响

  肩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个性:强占地盘、自认是河的主宰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

  3、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

  复习教案4 ——《鹤群》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教育

  1.反复诵读课文,从中体会情感.

  2.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本文生动的描写.

  3.体会本文拟人句的特色,积累文学语言.

  教学重点 难点

  1.理解鹤群所表现出的精神美.

  2.理解本文通过哪些场面来表现鹤群的精神美.

  因材施教

  对策

  较好学生:完成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般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

  教法

  练习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具及

  电教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互动

  1.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本文选自《________》。

  2.复习生字

  ? 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ù)立? 绮(qǐ)丽 湮(yān)没

  剽悍(piāohàn)? 盘旋(xuán)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剽悍:敏捷而勇猛。动作轻快。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3.复习课文的.重要语段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5)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6)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学生填空,复习文学常识

  听写生字、词语

  学生互批,找到不足之处,课下

  及时补充

  提出思考问题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巩固练习

  听写生字、解词

  课堂小结

  摘抄文中优美词句,细心体会,学会运用

  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鹤群

  江口涣

  第一部分:谈论鹤群。

  第二部分:观看鹤群。

  第一层:鹤群翔空。

  第二层:鹤鹰大战。

  第三层: 救助伤鹤。

  课后反思

  收集可以引征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的格言若干条,交给语文科代表。

语文教案 篇4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解书写4个生字。

  2、正确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2、巩固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其余4个生字。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2、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粮、汗、由、冬”。

  3、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勾画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生活中识字。(激趣)

  1、展示课件导入:上课前咱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

  2、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师导:猜猜今天的热身运动是什么?……真聪明,今天继续咱们一贯的“生活中识字”。

  3、展示课件: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师导:请看,街道两旁的各式的商名你认识吗?……咱们一块到超市去逛逛……各类标牌方便我们有选择性地购物,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你都能叫它的名吗?……校园里的这些东西你都熟悉吧……生活是咱们的大课堂,留心观察字娃娃随处可见!好了,今天的生活中识字,轮到谁来给大家做介绍啦!

  4、指名4人上台交流。

  (生: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字我是在……认识的。)

  二、揭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

  1、师导: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是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中认识的,看看,谁会读?(引导学生看板书:“蚂蚁”、“蝈蝈”)

  2、指导读准词语:“蚂蚁”“蝈蝈”。

  指名读--齐读(借助拼音读准三声音调、轻声)

  3、提问: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彩色粉笔填涂虫字旁)

  猜猜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

  (贴动物图片)

  4、引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今天就让咱们走进蚂蚁和蝈蝈的王国,看看这两只小昆虫凑在了一块儿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板书:和),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初读课文。

  1、打开语文书,翻到113页,借助拼音,先试着读读课文,再读读课文后边的生字娃娃,注意读准字音。

  2、读完第一遍的孩子起立我看看,捧着书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这遍读呀,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可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二)学习生字。(展示课件)

  A、学习8个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点击鼠标,出示8个要求会认会写生字的画面)谁来读?

  2、小老师教读。(拼拼音教读,齐声跟读三遍)

  3、带拼音齐读三遍。

  4、打乱顺序读。(指名读、分大组读、分男女生读)

  师导:大家读得可真带劲!老师打乱顺序随便点击,不拼拼音,能一口读准它们吗?

  B、学习7个只识不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可难了,你认识吗?

  (点击鼠标,出示7个要求只读不字生字的画面)

  2、带拼音齐读三遍。

  C、同桌互相抽读。

  师导:和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吗?打开语文书114页,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两个孩子互相抽一抽,考一考。如果读得好,像刚才老师那样,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三)学习词语。(出示卡片)

  1、开双人小火车轮读。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也忍不住叫来了它们的好伙伴词语宝宝,想和它们交朋友吧?开双人火车,准备好了吗?

  (注意“粮食、洞里、呼呼地”读轻声。)

  2、打乱顺序齐读。

  师导:词语宝宝变魔术,调换位置还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表扬:自己夸夸自己)

  四、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小声读文。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和词语宝宝决定带咱们到它们的家里去做做客,它们的家在哪儿?就在咱们的课文中。看着书,自己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读正确、通顺。特别要注意我们刚才学习的生字词语的读音。

  2、分段指名读,指导评议。

  师导: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是最棒的,举起小手,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余孩子捧好书专心听,听他们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句子是否读正确、通顺了。

  师引导评议。

  3、师生齐读。

  师导:孩子们说得很好,只要注意刚才评价时所提到的几个地方,认真细心些,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想试一试吗?

  4、带着问题自己读。

  师导:两只小昆虫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小问号,自己放开嗓子再读一读。读完后,在四人小组内给小伙伴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5、引导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6、指导贴词卡,理解课文内容。(“満头大汗”“自由自在”)

  师导:老师这里有两个词卡,认识吗?读一读。......下面我们来做个词语卡片对号入坐的游戏,帮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7、指导了解第一段大意。

  (1)展示课件。

  师导:夏天真热,小小的蚂蚁背拉着又大又重的粮食,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2)指名读句子,评议。(1名)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评:这个小朋友把“満头大汗”读得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这群勤劳的小蚂蚁中的一员,正卖力地干着活。.....这个孩子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是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3)自由练读。

  师导:带上表情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自己试着读读!

  (4)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2-3名)

  (5)齐读。

  8、指导了解第二段大意。

  (1)根据课文内容,出示课件,相机提问。

  师导:看到小蚂蚁卖力地干活,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句子,评议。(2-3名)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评:这个孩子读句子时抬起了小脑袋,读得特别轻松,不错!......带上了得意的表情,读得真棒!

  (3)男女赛读句子。

  9、指导了解第三段大意。

  (1)出示课件。

  师导:到了冬天,又发生了什么?看看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指名回答。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看板书小结:在炎热的夏天,小蚂蚁搬运粮食満头大汗,绿蝈蝈只图享受,自由自在。到了冬天,勤劳的蚂蚁躺上装満粮食的洞里安然过冬,懒惰的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五、书写生字“粮、汗、由、冬”。

  1、导语:小朋友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学得很不错!课文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还认识吗?请看......(在黑板上贴字卡“粮、汗、由、冬”)

  2、齐读生字。

  3、引导用猜字谜法学习“由”字。

  (1)师导: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字谜,谜底就在这四个字中,考考哪些孩子最聪明?.......听仔细了!“田里长棵草!”打一个字。

  (2)指名回答,表扬。

  (3)指导书写: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师范写。

  师导:由字很简单,笔画比较少,可是粗心大意笔顺就容易弄错,哪个孩子愿意当老师教教大家由字怎样写?......看明白了吗?

  (4)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画面,提出写字要求。

  师导:要想把字写好,正确的写字姿势也很重要,看看这个大哥哥他的姿势美吗?......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着哥哥的样子,拿出你的小铅笔在语文书上136页描红一个由字。

  (5)学生描红。

  4、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记忆字形,并相机指导书写。

  导语:刚才我们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会了“由”字,除了猜字谜呀,我知道聪明的小朋友们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换偏旁、加偏旁、编儿歌......看一看,其余的几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动动脑筋,你将用什么巧方法记住它,说给大伙听一听。

  “粮”:

  a、认识新部首“米”字旁。

  (板书:米字旁。)

  师导: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这个字。“粮”字的右边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偏旁,叫做......(齐读)米字做偏旁怎样写,拿起小手一起来书空,注意第六笔是一点。

  b、分析字形,示范书写。

  师导:左边米字旁,第六笔是一点,注意结构左窄右宽。

  c、引导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一个。

  “汗”:

  a、指名交流多种识字方法。

  师导:左右结构的字除了粮,还有谁?......这个字怎么记?

  b、分析字形,老师范写。

  c、学生试着描红。

  d、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冬”:

  a、请生交流记字方法。

  b、老师范写。

  师导:上边折文三笔写成,下边两笔是右点,两点写在同一条竖中线上。

  c、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5、完成习字册。

  (1)在古筝音乐伴奏下,学生独立写字。

  (2)老师指导,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3)借助展示平台展示学习习作,相机评比表扬。(规范、端正、整洁)

语文教案 篇5

  1、趵突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泼——拨洁——结摇——遥

  秘——密妩——抚扁——偏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

  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语文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能使学生引起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从而引发探究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同题材不同观点的文章时,能继续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在相关的.写作评价中,能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关于长城的录象、图片、文章。

  三、活动时间安排

  首先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欣赏长城的录象,然后两课时用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研究,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写作评价。这些活动最好集中在一周内举行。

  四、活动步骤

  1、 欣赏长城的图片。

  2、 欣赏长城的录象。

  3、 阅读关于长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

  长城论坛

  1、观看了那么多关于长城的录象,又阅读了 《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

  2、《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问题?

  3、赵武灵王建筑长城被后人封英雄的称号,而秦始皇却因筑长城而受到老百姓的控诉,你对这两件事怎么看?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4、《长城万里行》与《我还没见过长城》的作者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5、长城与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吗?你认为余秋雨的评价公正吗?

  6、我国的普通公民刘雨田成为世界上徒步万里长城的第一人,这说明什么?刘雨田还说:“我的梦还在继续着。”你猜一猜,他继续着的梦是什么?

  7、吴祖光把万里长城与北京的四合院、欧洲的古城堡相比,你认为这样比较说出了长城的什么价值?

  五、写作评价

  以“长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论,字数不限,写一篇文章。

  六、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

  选出佳作,举行佳作欣赏会。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在此基础上说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认清过去语文教学的两点错误认识、各种弊病、不良后果。

  2.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明确“他序”的写作重点,能从序言中了解原著的基本内容。

  3.说出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或表达作用。

  【学习过程】

  归纳整理

  1.摘记序言的一般特点。

  置于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或出版意图、著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内容。

  有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评论作者、作品内容,介绍、阐述研究情况。

  2.找出每段或每部分的关键句。

  1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一百多篇……都应该读这个集子 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2 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其二……

  3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为什么……?是因为……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

  4 圣陶先生在这里扼要地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不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5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6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7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因而要以讲为主。

  8 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其次……

  9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圣陶先生的看法是…… 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0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11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借阅读这本集子的机会来对照检查我们自己的工作

  3. 编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及旧式语文教育状况图(表)。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过去对语文教学的两点错误认识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思想基础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各种弊病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不良后果

  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不清楚语文是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古典主义

  利禄主义 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生搬硬套作文程式

  追求功名利禄、应付考试

  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和人形鹦鹉

  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把语文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物理、化学一样的知识课,因而以讲为主

  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

  学生听得轻松随意

  容易习惯于听老师讲解 效果可能很不好

  学生可能缺乏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

  思考感悟

  一.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概念、指代词、比喻词。

  1、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思考:这三句话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可以调换,调换后就失去了与前后文的照应。

  2、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

  “不适当地”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删除这几个字后影响句子表达的正确性。这个句子提出了旧式语文教学的第一种弊病。“过分地”强调所读的内容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后文说,“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作者认为,“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要的”。

  3、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回答:“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不教”应该达到什么境界?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谈谈对叶先生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

  A、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强调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B、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强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

  ——强调要注意启发性。

  D、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强调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和反复性

  A、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不教应当达到学生主动钻研的境界

  B、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不教应当达到学生获取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境界

  发现创新

  一、.结合学习语文的体会,谈谈对叶、吕语文教育观点的看法。

  此环节可提名学生交流,不必求全求透,重在对学生有所启发

  二、结合文中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述,探索自身语文学习的若干正确方法。

  如果有时间,课堂上可提名一两位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如果需要,可课前作为预习要求提出。以便部分同学有准备。

  作业:对以上问题作简单书面归纳,准备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5

语文教案【精选】09-16

(精选)语文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