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5 12:57: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合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

  连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早春的景色,感受大自然早春的美。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晴朗、明净、鲜艳、远方”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几句话说说在校园或校外所看到的景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10个生字,知道小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2、难点:背诵课文。能用几句话说说校园或校外所看到春天的景色。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是一条明亮、快乐的小河。

  2、学会“朗、净、灿、换、鲜、艳、瓣”等10个生字。

  3、理解“鲜艳、金灿灿、明净、山坡”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板画后揭题。

  1、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

  2、这是一条什么(小河)小河作了,所以课文的题目是:我是一条小河。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2、听完后指名回答:(这是一条明亮的小河。这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3、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该怎么说:(这是一条明亮的、快乐的小河。)

  4、这条明亮的、快乐的小河一路往前流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消息呢?(不要求回答)

  三、自学生字。

  1、边读课文,边划出带生字的词语。

  2、自己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想想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抽生读生字卡片。注意哪几个生字是后鼻音(晴、朗、净、杏)

  重点指导:瓣的结构和书写。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板书:

  晴朗明净衣服换上鲜艳金灿灿散发

  洒水山坡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

  (3)选择任2-3个词语进行口头造句。

  4、指名分节读课文,吨正确,读通顺。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段。

  2、能按要求写词语。(怎么样的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鲜、晴、服、散、净

  3、我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我是一条明亮的`小河?

  (1)读后完成填空题。

  我是一条()的小河。我不停地()。()的()映照在明净的小河里,像给我穿上了一件()。我跑过田野,()的()、()的()映照在明净的小河里,像给我穿上一件()的()。

  (2)指名汇报填空结果。

  (3)蓝衣服、花衣服各指什么?(蓝衣服:蓝天的倒映。“花衣服”:花草树木美丽的倒映。)

  (4)看天空。回答(1)的思考题。

  2、用欢快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评论--齐读

  3、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自然段。

  按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2段。

  1、填空:

  我是一条()的小河。我跑过果园,看见果园里()

  开了,()开了,()也开了。春风把()洒了我一身。我带着花瓣儿向前跑,一路散发着()。

  2、汇报填空结果。

  3、为什么我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4、用高兴、开心的语气自由读。

  5、练习背诵。

  四、齐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小河一路向前奔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消息呢?(春天麦苗绿油油,迎春花金灿灿,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五、齐背课文1-2自然段。

  六、作业。课后练习4、按课文内容天空。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的第3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段。

  2、说说校园里或校园外看到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头填空()的()

  2、完成课后练习3、选合适的词填到()里。

  3、齐背1-2两个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跑过哪些地方,一直跑到哪里呢?

  (1)完成填空

  我跑过(),跑过(),跑过(),跑过(),到处都听到()。我又带着歌声奔向()。()拉起手来,向前跑啊,跑啊,一直奔向()。

  (2)指名汇报填空结果。

  (3)这里歌声指什么声音?(青蛙、小鸟的叫声、流水声等)

  (4)我带着歌声奔向哪里?(远方)什么叫远方?(很远的地方)最后奔向哪里?(一直奔向大海)我们手拉着手向前跑,这里“我们”这谁?(许多小河)从哪里看出由许多条小河呢?(齐读第3句)

  (5)为什么说“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散发着花香,带着歌声跑来了”?(其他许多小河和我一样,流过田野、果园、树林、山坡、到处都是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春天的景色。)

  三、自由读,齐背这一段。(自由背、齐背)

  四、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读“肴、斟、羲、熏、逸”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作为开头的方法。

  3.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感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来之不易。

  教具课件

  (一)故事导人,感知书圣

  1.教师口述开故事。

  2.点明“文士”既是“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即《兰亭集序》。

  3.让学生体会这样开头的好处。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出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课件或字帖,让学生对“书圣”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教师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如下几点,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熏陶;2.创造独具特色的书法新体;3.善于从动物身上学习书法规律;4.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字音上,要注意“斟”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肴”的声母是“y”不是“x”,要把字音读准。

  2.文中涉及书法艺术的四字词语较多,可引导学生积累。

  文人墨客笔墨纸砚佳作纷呈提笔疾书一挥而就雄健有力自然潇洒出神人化各具神韵独具特色运用自如笔势开放富于变化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3.对于词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查找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佳肴:美味的食品。

  矫健:强健有力。

  飘逸:洒脱自然;优雅不俗。

  (四)朗读欣赏,感悟书法艺术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的过程以及他的.作品的介绍。这些语段生动、传神,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1.“只见一位文士,取过蚕茧纸、鼠须笔,迎着和暖的春风,兴致勃勃地提笔疾书,一挥而就。”

  这段话描绘了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过程,寥寥数笔,把王羲之自然潇洒的创作过程出神人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王羲之书写的画面,并通过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当时的场景。

  2.“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这才能运用自如,使全身精力都贯注于笔端。”

  “白鹅两掌齐力拨水”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用腕技巧。清代有位书法家曾作诗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人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由此可见王羲之钻研书法之深。

  3.“他的书法,笔势开放,富于变化,有时如浮云般飘逸,有时像惊龙般矫健,而结构又十分严谨。”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特色。教学这段,教师可使用课件分别展示《兰亭集序》中的20个“之”字,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把他们体会到的这种“美”读出来。

  (五)联系实际,学习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来的,这是与他善于思考、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分不开的。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这课文的收获。

  (六)课后练习

  第2题要求学生体会“如”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第1句中的“如”是假设的意思,可以替换成“如果”;第2句中的“如”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一、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

  (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

  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

  (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

  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

  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6)教师导学: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你们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教师指名读文,随机纠正字音。)

  (7)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8)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

  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4)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其他词。

  预设:

  生1:灰尘。

  12334下一页生2:粉尘。

  生3:扫尘。

  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2)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

  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林海、林区。

  (3)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生:我用“想一想”的方法。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课件显示此图)

  (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双”,两个“又”就是双。

  生2:一双手。

  生3:一双鞋。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2)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4、学习“心”。

  导学:这些生字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个字还没有出来,很着急。(多媒体课件出示“心”)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预设:我用妈妈教的谜语记住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5、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1)教师导学:同学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老师认为你们真棒。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看看它们的构字方式与意义上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交流。)

  (2)教师介绍会意字:像“明”“尘”这样,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

  (3)拓展:同学们找找本课中还有哪些字是会意字。

  预设:

  生1:我找到了,“林”就是会意字。

  生2:“从”也是会意字。

  生3:“森”也是会意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这一形式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达到复习巩固识字效果的目标。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这一形式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理解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渗透德育。

  1、过渡语: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教师导学:从成绩可以看出,男生与女生的实力不相上下呀。那咱们就来一场加分赛,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读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生1:我有一个地方不懂:什么叫“黄土变成金”?

  生2:我知道“众人一条心”的意思就是要团结。

  4、教师引导全班学生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提高读文的效果,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先看后写,方法指导。

  1、指导书写“力”。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你们能读文,会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字写正确、写端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语文书73页的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预设:

  生1:我知道“力”的笔顺,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生2:我看到横折钩要写在横中线的.上边。

  生3:我看到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上一页1234下一页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认真,那就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再请同学们拿出本,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师:(找出优秀例字)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和书上的例字占格很像,看得出他写得很用心。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书写两遍“力”。

  师:谁能给“力”组词?

  生1:力量。

  生2:劳力。

  生3:动力。

  2、指导书写“土”“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6)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林”“心”。

  (1)导学:请学生观察“林”字里面的“木”哪笔有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5)注意“心”的新笔画“卧钩”的写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生字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的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猜谜游戏,拓展延伸。

  1、教师导学:同学既能读,又会写,很了不起呦。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玩一下猜字的游戏,看谁猜得准。多媒体课件出示73页第一个字“泪”。

  预设:

  生1:我知道这是“泪”字。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生2:我能给“泪”组词:泪水、眼泪。

  2、多媒体课件出示73页第三题第2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一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是背诵儿歌,一是为了通过背诵加深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种积累。第二个作业是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特点的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化、具体化,更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汉字书写的规律及间架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美,进而培养其独立书写汉字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辅导学生学习拼读j q x与韵母i相拼的音节。

  3.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正确拼读ju qu xu。

  4.继续练习读带i的声介和母和后随韵母相拼的音节。

  5.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掌握j q x的读音、字形和书写。

  2.了解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

  3.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教学重点]

  1.q与p在字形上的区分。

  2.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的掌握。

  [教学准备]

  1.学过声母及韵母的认读卡片。

  2."西、瓜、下、木"四个字的生字卡片。

  3.课件、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4.j q x的字母卡片及q的拼装字母纸板。(学生用人手一份)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辅导学生学习拼读j q x与韵母i相拼的音节。

  (一)复习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有几个大家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班,看看你们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复习已学字母。出示字母卡片m g h i a u ü。自由读。

  3.导入新课:你们记得真清楚。这几个朋友很高兴。他们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进入情景,练习说话,引出并学习j q x三个声母。

  (1)课件出示书中图画(没有文字和拼音)。整体感知,激发说话的情景,练习说话: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面对这幅画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在学生发言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应进行以表扬为主的鼓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

  (2)引出带有新字母的词语:

  这个地方真美,真有意思。(师生呼应说)有慈祥的什么?又大又甜的什么?有五颜六色的什么?在美丽的环境中爷爷和孙子在干什么?(运用课件使谈话中说的母鸡、西瓜、下棋的画面和相应的文字同时出现并闪烁。)

  (3)试拼词语,引出新字母。

  你能试着想一想这些字都是由什么声母和韵母拼成的?课件出示"mǔjī""xīguā""xiàqí"。

  [学生会拼哪个说哪个。想说哪个说哪个。这一设计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初步尝试并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4)明确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方法。

  随着学生试拼音节,课件出示j-ī、x-ī、q-í三组拼读示音,再通过课件使j q x闪烁放大跳出。启发同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字母。根据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学会它们呢?

  2.学习j q x的读音、字行和书写。

  (1)学生自学。(提示:怎样读?怎样记?怎样写?)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帮助,教师辅导。

  [此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在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时,教师可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音、形和书写。

  j:读音与鸡的发音相似,短些,轻些。

  字形与母鸡的图片复合(课件演示)。

  书写通过课件演示笔顺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q:读音与棋的发音相似,短些,轻些。

  字行与气球的'图片复合(课件演示)。

  书写通过课件演示笔顺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x:读音与西的发音相似,短些,轻些。

  字行与切开的西瓜的图片复合(课件演示)。

  书写通过课件演示笔顺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3.突破难点:"q"与"p"的区分。

  (1)学生质疑:在学习j q x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可能是书也可能是字形,最突出的应该是"q"与"p"的区分。对于一般性问题或个别孩子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解答,可以重点解决"q"与"p"的区分。)

  [此处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发现问题,为下面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2)引导结合以前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怎样记清字母的形与音。

  如:顺口溜:左下半圆d,右下半圆b,右上半圆p,使学生自己编出"左上半圆q"。

  再如:收音机b b b,兔子泼水p p p,

  马蹄声声d d d,引导学生说出"气球飘飘q q q"

  (3)手势演示的字母形状b d p q,(大拇指代表一竖,握着的拳代表半圆。)

  (4)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可拼摆的纸板进行四个字母的区分练习。老师或同学说一个字母,学生在课堂上摆出所说字母的形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习拼读j q x与i相拼的音节。

  (1)课件出示三组音节,学生试拼。

  (2)指名带姓。

  (3)抽读带调音节卡片,直呼抢拼。

  5.继续练习声介合母与后随韵母的拼读。

  (1)情景图闪烁"guā"的音节,让学生分析这是什么拼音节?

  (2)回忆并练习带有介音的音节的读法:前后音念分明,两音急读就拼成。

  [此处对学生的拼读方法不强求一致,学生可以声介合一与后随韵母相拼,也可以按照以前的方法,既:"声轻介短韵母响,三音连读要顺当"即可以先把声母和介母相拼再与后随韵母拼,也可以先把介母与韵母相拼,再与声母拼。充分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学习。]

  (3)练习xià教学过程:情景图闪烁该音节,学生练习。

  (4)课件出示ji-a—jia qi-a—qia xi-a—xia三组拼式,学生分小组练习拼读,互相检查。

  (5)练习书写j q x三个声母。

  ①老师带着写。

  ②自己试着写写。

  ③实物投影分析后再练。

  ④小组评议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正确拼ju qu xu。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一)复习

  1.抽读j q x的字母卡片。

  2.拼读jī jí jǐ jì qī qí qǐ qì xī xí xǐ xì等音节。

  3.拼读jia、qia、xia三个音节。

  (二)学习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规则。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入新课:

  出示"下棋"一图,闪烁"húxū"音节。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问题了吗?("xū"中的ü没有点。)

  引入:这是怎么回事呢?

  2.课件演示课文中的j-ü juq-ü qux-ü xu

  让学生想像为什么小猴子要把ü上两点拉走呢?

  [此处设计意在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评议:

  (1)充分肯定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讲明j q x与ü相拼时去点的原因。(j q x不与u相拼。去掉两点也不会混淆。)

  (3)推荐学习方法:

  可以看成整体认读音节,直接认读。

  可以用儿歌的形式记:"小ü见了j q x,去了两点还念ü。""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立刻就脱帽。""j q x,太小气,从不和ü在一起,如果并排坐一起,定要生气把眼闭。"

  6.实践练习:运用课件使情景图中的棋盘中闪烁跳出"车";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音节怎样组成?怎样写?

  请学生实物投影所写音节,学生评议。

  (三)练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1.使用课件先后出示"菊花"图画、词语和音节:分别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拼读?"

  2.问j后面的韵母是什么?(巩固ü的去点规则。)

  3.使用课件先后出示"佳佳霞霞骑木马"的图画、语句和音节,分别问: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看着音节试着读读书上的这句话。"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用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不仅能识字,读词,还能读句子了。

  5.今天有几个我们的新朋友想让你们记住他们,看看你们行吗?使用课件让文中的西、瓜、下、木分别闪烁并跳出,让学生认读。

  (四)语文实践活动:

  1.猜声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汉字中,哪些字音的音节中带有j q x这几个声母,然后说一句话让同学猜声母。猜出的同学,举起手中响应的声母卡片,如:七、鸡、气、假、卡、喜、戏、习。

  2.表演:分组排练j q x与ü相拼时的情景。

  3.这个字对我说: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可以提醒学习时的注意问题,也可以介绍自己,还可以说联想到的句子和词语及字的构成方法,学习这个字的好方法,等等,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4.写一写:制作寻宝游戏,在路途中设置一些音节的拼音练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行进,正确填写者继续前进,最后夺得胜利,如填写音节:

  j-ī ( )

  x-ī ( )

  q-í ( )

  j-ü ( )

  q-ü ( )

  x-ü ( )

  g-u-ā ( )

  x-i-à ( )

  (五)读书:老师带读,学生指读,互相检查。

  [此处设计意在体现从整体入手,最后回到整体,同时加强读书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角度

  诵读———朗诵诗歌,体会诗意。把握诗歌内涵。

  二、主要教学步骤

  1、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教师指导诗歌朗诵要点。

  3、学生诵读体会诗意。

  4、学生谈诵读体会,教师点拨指导体会诗歌内涵。

  三、具体诵读训练实施过程

  1、把握诗歌的背景知识,为理解诗歌主旨创造条件。了解作者穆旦,《赞美》一诗的时代状况;作者当时的状况。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后随学校步行千里到昆明。后留校。1942年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回忆,这些都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

  2、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带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诵读的要点。

  如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轻声的运用、语音延长等,并思考体会如何用诵读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真挚的情感宣泄。尽量体会诗人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自内心的泣血讴歌。

  3、选部分学生试朗诵。然后评论,是否体现出了诗人情感,提出注意要点。

  如:开始对密集意象群的朗诵应该急促一些,而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应该低沉地、徐缓地表现出来。全诗的整体朗诵要有起伏感。

  4、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体会诗歌内涵。

  例如: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动听的鸟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的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同时抓住突出意象进行体会。

  例如: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长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站了起来,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加入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以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但是他们毕竟已经起来,让人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反复吟唱的“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深刻内涵。

  5、再次让学生带感情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含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课件

  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5

语文教案【精选】09-16

(精选)语文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