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3 08:06: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优秀10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总是会嘱咐孩子们,不要将水粉笔从这个盒子拿到那个盒子里,以免颜色混染。有一次,调皮的刘宗鑫将水粉笔乱放,我刚要制止,他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快来看,颜料会变"!他的声音吸引了周围的小朋友,孩子们都惊奇得叫着"老师,真的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以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通过观察,理解儿歌内容,从中发现颜色的变化,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的水。

  2、实物:桔子、茄子、树叶3、实验操作用的透明杯若干。

  4、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画画的时候,用什么东西给画涂上颜色的?

  幼:用蜡笔、颜料。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老师和小朋友要当小小魔术师,让神奇的颜料变变变,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二、 教师进行调色操作,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 红色、黄色的混合师:老师这有两杯有颜色的水,看看都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黄色的。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红色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来猜)师:我们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师动手操作)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橙色。

  师:真棒!原来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的。那我们用橙色可以画什么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师:(出示实物桔子)老师觉得用橙色画桔子最漂亮了。

  出示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总结。

  现在老师要把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 (解释箭头的'意思)

  2、红色、蓝色混合师:这杯水又是什么颜色呢?

  幼:红色、蓝色。

  师:猜猜红色蓝色手拉手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师: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对。(教师动手操作)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紫色。

  师:原来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那我们可以用紫色来画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师:紫色可以画那么多东西,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我觉得用紫色画茄子最漂亮了。 这里也有一句好听的话,一起看屏幕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3、黄色、蓝色混合师:这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黄色、蓝色。

  师:猜猜黄色蓝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动手操作,幼儿观察) 真神奇,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

  幼:绿色。

  师:那我们可以用绿色画什么呢?老师还带来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引导幼儿答出绿色的物体)。让我们一起看屏幕,这次请小朋友来编一句好听的话(引导幼儿说出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三、交待活动名称颜料可真神奇它可以变出那么多的颜色。那我们就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多彩的颜色》

  四、实验操作。

  幼儿分三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颜色的变化,体验创造的喜悦,并且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用什么样的颜色手拉手变出了新颜色,变出的新颜色可以画什么。

  活动延伸 :

  师:刚才小朋友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的颜色,让我们一起到室外观察一下用这些神奇的颜色可以画什么。

  附:儿歌:《多彩的颜色》

  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个季节的认识和兴趣也分清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还提高。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

  2.了解蜡烛的用途。

  (1)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2):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3)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操作实验,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2.幼儿讨论并回答

  3.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4.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5.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解释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请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2.幼儿回答: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3.师交代: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

  4.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

  5.组织幼儿交流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有趣的实验,回家后你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也猜一猜,和他们一起来做做实验,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大胆尝试,感受旋转涂抹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使用棉签。

  2、各种各样的橘子。

  3、红色、橘色、黄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棉签若干。

  4、画有白色水果篮的黑色作业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变魔术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咦?这里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和刚才的小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啊?

  (1)教师通过多次变魔术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橘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

  二、出示作业纸和作画的材料,幼儿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师出示画有水果篮的作业纸。

  教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篮,可是里面空空的。谁会用棉签在篮子里变出一个小橘子呢?

  谁愿意做魔术师上来试一试?

  2、教师反馈并示范幼儿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教师:第一个魔术师是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给它穿上衣服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二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大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三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小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这几种方法都很棒哦!

  3、要点提示

  (1)第一种方法:先画出椭圆形外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染。

  (2)第二种方法:由内向外做扩散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3)第三种方法:由外向内做收缩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继续添画橘子,引导幼儿将篮子里装满橘子。

  教师:一个大大的橘子,好甜啊!转转转……又装进来了一个橘子。

  教师:大大小小的橘子装了满满一篮子。看!都把一个橘子挤出来跳到篮子旁边了!

  (教师一边创设情景,一边示范画小橘子)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个篮子里的小橘子?为什么?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通过制造“下雨”的活动情境,感受想像与创造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提问:雨从哪里来?

  请孩子自由介绍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叫什么名称?

  二、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师:你能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把水变成雨,从上面落下来吗?。

  三、幼儿分头进行操作尝试,探索人工降雨的各种办法。

  1.可乐瓶降雨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盖子,向地上喷射雨。

  2.吸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喽!

  3.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洒“雨”。

  4.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喽!

  5.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就是大雨。

  四、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五、和好朋友交换“降雨”材料,尝试用其他的方法也来下一场人工雨。

  1.鼓励幼儿寻找不同的材料,变换不同的方法去制造降雨效果。

  2.幼儿玩水过程中提醒孩子不要把水洒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头上等,懂得在稍微空旷一点的操场四周进行“下雨”。

  六、给四周的植物、花草浇水。

  师:草坪上的.小草、小花、大树等等植物都口渴了,我们也给它们洒一点“雨水”,让它们喝个饱,快快乐乐地成长哦!

  活动反思

  在探索时,提供的材料较多,大部分幼儿都没有一一尝试,当他们听别人把方法讲出来时,个个都争着说,我没有玩我还要玩,这时课堂气氛有些乱。

  但在探索过程中既然玩得开心,较井然有序,在活动中没有一个幼儿把衣服弄湿,看来,这样的活动还是受幼儿的欢迎的,也就是说如果是幼儿真正喜欢的事物,他们做起来是很投入的,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不要只顾课本,应该更多的从幼儿的需要出发。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二、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三、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五、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6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关“死海”的介绍。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 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 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 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 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

  物质准备:音乐《找朋友》、播放器

  1、谈论蚯蚓的话题,导入活动

  ⑴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

  ⑵教师与幼儿集中分享交流。

  提问: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2、引导幼儿了解并交流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蚯蚓》,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粘贴或画在空白处,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布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⑴引导幼儿分类整理资料

  ⑵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请同年段的幼儿参观、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体育:《我们邀请一个人》

  1、引题:幼儿园里朋友多,我们一起去找好朋友吧。

  教师引导幼儿随着《找朋友》的音乐,边唱边表演

  2、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3、交代规则:猜拳一次定胜负,如出拳相同则继续猜

  4、活动推进:幼儿念儿歌的速度逐渐加快,两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

  5、放松活动:好朋友手拉手、散步回活动室。

  区角活动

  重点指导幼儿在科学角绘制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资料。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天服装的特点。

  2、愿意在集体前大胆地做模特,展示自己的服装。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你的衣服什么样”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我们穿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穿的衣服。幼儿自由说出自己衣服的外形。强调衣服的薄和少。

  二、感知夏季服装的特点。

  1、幼儿做模特,共同欣赏夏天不一样的衣服。

  教师:小朋友们的服装都一样吗?你感觉夏天服装的颜色怎么样?还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活动,通过看、摸、说等方式感知夏天服装的特点。

  老师:请你们相互摸一摸、看一看同伴的'衣服,比比你和其他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互相间的地方。

  3、集体交流

  老师:你们找出夏天服装的特点了吗?为什么夏天的衣服是薄薄、短短的呢?

  4、老师总结:因为夏天天气热,穿上薄薄、短短的衣服会凉快,舒服些,夏天的衣服款式很多,有短袖、背心,有短裤,裙子等等,颜色也很鲜艳,漂亮。

科学教案 篇10

  一、招呼,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我拍了几张照片,可是只拍到了它们的一部分,你能帮老师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吗?

  二、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种子。

  1.播放课件,和幼儿一起认识种子。

  (1)你吃过西瓜吗?(吃过)西瓜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绿色的、红色的'瓤)西瓜里黑黑的是什么呀?(西瓜子)

  (2)这是什么呀?(玉米)你吃过玉米吗?(吃过)玉米可以怎样吃呀?(煮着吃、烤着吃、炒着吃)我们吃的是玉米的那部分(玉米粒)。 (3)这是什么呀?(豌豆)你吃过吗?可以怎么吃?吃的时候豌豆呀、豌豆粒是什么颜色的,可是当豌豆粒成熟了,可以做种子的时候啊!它就变了,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看一看吧!

  (4)扁扁的、黑色的、中间有点黄,你拿对了吗?玉米的种子呢?噢,真好,黄色的对不对?豌豆的种子呢?对了,是黄色的圆圆的小颗粒,和我们吃的时候不一样。小朋友们真棒!

  (6)你还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给小朋友讲一讲吧?老师发现有一种种子,咱们小朋友好像都不认识,(水稻的种子)这究竟是谁的种子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2.种子的生长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一定想知道种子是怎样生长的?有一种植物生长在大森林里,看看它的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吧你知道要让种子发芽都需要哪些条件呀?(土、水、阳光)对,老师还有一种让种子发芽的方法,我们去看一看吧!你要仔细观察呦!

  三、幼儿动手操作(生豆芽)。

  综合评语

  能够选取生活中幼儿的种植历程开展活动,吸引幼儿。通过自主观察、自己动手尝试,大大提高了幼儿观察力、探索力,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