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12 10:32:0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大全[10篇]

大班教案 篇1

  1.考虑幼儿的年龄个特征,决定上这一课时本以为会很有困难的,因为他们才四五岁,因为这个班有五六十人那么多,因为教室活动空间实在太小太小。我又怕他们会觉得难而不喜欢跟我学、不愿跳。。。后来我发现,这一切的顾虑都属多余。他们非常的喜欢这个运动,而且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反而特别轻松。他们很快就学会的唱和跳这支歌舞,而且兴致非常高,全班幼儿都表现得从未有过的认真。

  2.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对幼儿的鼓励。不管他们跳得怎么样,他们都用心来学了,所以,我都表扬他们干得棒,鼓励他们做得更棒。我自认为这个是必须的`、是正确的做法。我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 有一点很需要改进和提高。就是对歌舞的熟知。特别是对舞蹈动作,需要教师备课时更加熟练。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民间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歌曲《拨浪鼓》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间童谣,不仅儿化音特点明显,京剧的唱腔浓重,而且歌词生动有趣,以拨浪鼓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喜悦。我希望通过对歌曲的合理处理,既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又帮助幼儿在欣赏感受、模仿学习、创造表现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2、积极参与游戏,感受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感受咚吧咚吧节奏。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活动准备:

  ⒈玩具拨浪鼓、图谱、纸、笔;幼儿围坐成圆

  ⒉音乐《拨浪鼓》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学习歌曲主歌部分,初步感受京味童谣的韵味。

  ㈠猜谜导入,引出兴趣

  ⒈师:你们玩过猜谜语吗?怎么玩的?

  ——小结:谜语有谜面和谜底,有人说谜面,有人猜谜底。

  ⒉今天我带来了一样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用猜谜的方法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玩具?(出示图谱“?”)

  (评析:从幼儿猜谜的游戏经验切入,激起下一环节中倾听猜谜的'兴趣。)

  ㈡多种形式猜谜,初步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⒈预设第一次清唱猜谜。

  ⑴清唱谜面,将“啥玩具”替代“拨浪鼓”。

  师:这次我把谜面唱出来,仔细听!

  ⑵幼儿猜谜底。

  师:猜猜是什么玩具?

  A预设猜错:你为什么猜……(师用清唱方式回应并反问:那是“……”这样吗?)

  B预设猜对:为什么猜拨浪鼓?谜面哪里提示了你?(根据回答师及时演唱回应)

  ⑶过渡语:谜面的每一句话都和谜底有关,要把每一句话结合起来想。

  ⒉预设第二次结合动作演唱猜谜。

  ⑴随伴奏音乐动作提示并演唱谜面。

  师:我边唱谜面边给你们一点动作提示,请你们再来猜一猜。

  ⑵梳理谜面蕴含的三大特点。

  师:我唱的谜面里说这样玩具大概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

  (根据回答演唱梳理三个特点:A脸蛋儿圆,B戴耳环儿,C摇起头儿唱的欢)

  ⑶幼儿猜谜底

  ⒊随乐边唱边画,揭晓谜底

  ⑴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画(简笔画替代问号)

  师:谜底揭晓的时刻到了,认真听、仔细看到底什么?

  ⑵(出示实物拨浪鼓)

  师:原来我带来的玩具就是拨浪鼓。拨浪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老师小时候,甚至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玩过。你们玩过吗?试一试?

  (评析:教师巧妙地将范唱融入到层层递进、形式丰富的猜谜游戏中,既激起了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又发展了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到了猜出谜底“原来如此”的惊喜和快乐。另外教师范唱中注重了京腔京韵的风格体现,既丰富了幼儿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感受能力,也为“儿化音”这一难点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铺垫。)

  ㈢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⒈教师动作表现拨浪鼓特征,提示跟唱:我们把谜底唱一唱吧!

  ⒉根据幼儿需求,提示演唱:需要我来提示你们演唱吗?用什么提示?动作?画画?

  ⒊同伴互助演唱:猜谜语一定要把谜面唱清楚了才能让对方猜,现在哪里还有点不明白,不敢唱的,赶快问哦!

  (评析:学唱歌曲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给予了幼儿学习的方法习得,如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为幼儿学会学习打下基础)

  ㈣感受并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⒈师:这是一首京味的民间童谣,有京剧的唱腔,字正腔圆,像这种有京剧韵味的都称为京歌,这首拨浪鼓就是一首京歌,京歌的发音吐字有北京人方言里儿化音的特点,就是在有些字的后面紧紧地跟着一个“儿”字,就像歌曲中的脸蛋儿,舌头卷起来就能唱出来,有趣吗?

  ⒉再次倾听歌曲,学学唱唱儿化音

  ⑴师:歌曲里还有哪些有趣的儿化音的发音呢?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⑵听到哪几个舌头卷起来唱的儿化音呢?来学一学。(幼儿尝试唱出“儿化音”,如“耳环儿”“左一个儿”“右一个儿”)

  ⑶师:那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京歌《拨浪鼓》,要把歌曲里具有京味的儿化音唱出来,还要字正腔圆,把每个字唱清楚!

  (评析:本环节中及时介绍歌曲特点,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去感受民间传统京歌的特点,丰富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粗浅知识。通过学舌游戏来激起幼儿表现歌曲京味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副歌部分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⒈初步感受拨浪鼓咚吧咚吧的声音和节奏

  ⑴拨浪鼓摇起头儿唱的欢,它会怎么唱呢?我们听一听!

  ⑵倾听歌曲后半段副歌部分

  ⑶师:拨浪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结:拨浪鼓是咚巴咚巴的唱歌的。

  ⑷师:它的歌声有节奏吗?我们再来听一听,用身体动作跟着节奏拍一拍?

  ⒉玩切西瓜游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⑴征询玩拨浪鼓的方法

  师:你们想玩拨浪鼓吗?可只有一只拨浪鼓,这么多小朋友怎么玩呢?

  ⑵师示范通过切西瓜游戏决定玩拨浪鼓的人:幼儿站在椅子后面,演唱前段,后段随节奏拍手,师在后面边摇拨浪鼓边走,最后一个音将拨浪鼓切向两个孩子中间。

  ⑶提问明确游戏规则

  A明白什么游戏了吗?我在什么时候切西瓜?

  ——最后一个“咚”切西瓜

  B切开西瓜的两个孩子要做什么?哪个孩子可以玩拨浪鼓?

  ——追逐胜利的孩子做打鼓点摇拨浪鼓的孩子,游戏继续

  ⑷游戏二至三次:

  A摇拨浪鼓的孩子点评一下大家的演唱?

  B你们对拨浪鼓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评析:“切西瓜”的游戏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歌曲中咚吧咚吧的节奏,乐在其中地一次次的复习演唱,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三、延伸,感受歌曲完整性。

  师:刚才我们又唱又玩了拨浪鼓,但那只是《拨浪鼓》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休息一下,我们来欣赏完整的歌曲《拨浪鼓》吧!

  (评析:最后环节给幼儿完整欣赏的机会,是对音乐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能激发幼儿对《拨浪鼓》完整歌曲的欣赏和表现兴趣和欲望。)

  活动反思:

  1、合理选择和处理民间音乐作品。

  《拨浪鼓》这首传统民间音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信息,但不是要让幼儿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对歌曲进行适当的舍取。就如本歌曲中,删减了歌曲的后半部分,保留了歌曲的前半部分,不仅保持音乐作品原有的京歌风格,而且歌词中生动的体现了拨浪鼓的形象,富有童趣。从活动效果看,难易适度,民间特色浓郁,幼儿的学习兴趣浓郁,可见这样的选择和处理是适宜有效的。

  2、巧妙选择和运用方法策略。

  《纲要》指出“育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之中”,本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三种民间游戏策略(即猜谜游戏、学舌游戏和切西瓜游戏),十分契合歌曲的民间童谣的风格特点,均属于民间传统文化范畴。

  猜谜游戏——激起好奇心,体现重点。在感受旋律、学习歌词环节突破了以往图谱学习等方法,巧妙通过猜谜游戏进行。幼儿越猜不出越有再次倾听的愿望,老师就追随孩子好奇的心理,通过清唱谜面——结合动作提示演唱——简笔画演唱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给予孩子充分欣赏感受的机会,熟悉旋律,掌握歌词。

  切西瓜游戏——满足好玩心,体现侧重点。歌曲中副歌部分“咚吧咚吧”的节奏生动地体现了民间玩具拨浪鼓的有趣好玩。结合幼儿熟悉的切西瓜游戏,自然地感受了节奏,巩固演唱歌曲,体验了音乐游戏的快乐。

  学舌游戏——顺应好模仿,解决难点。歌曲京歌的特点明显,如何让幼儿感受、表现京味,我主要是抓住了歌曲中“儿化音”这一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是最适合孩子模仿学习的。通过请幼儿听辨寻找歌曲中的“儿化音”,在互相学舌模仿中,孩子们觉得十分有趣,演唱时也会感觉与众不同,更乐于模仿表现。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安静地倾听,投入地欣赏与体验。

  学习用梦幻般的语调表现音乐的意境,并创编相似的简短语言随乐表演。

  体验和享受音乐如诗如梦的意境,了解小提琴及其音色的特点。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梨子和小提琴的实物或图片。

  教师能熟练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重点

  体验和享受音乐如诗如梦的意境,了解小提琴及其音色的特点。

  难点

  用梦幻般的语调表现音乐的意境,并创编相似的简短语言随乐表演。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家》。

  (1)有表情地齐唱,唱出歌曲中的连贯抒情与跳跃欢快。

  (2)讨论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梦幻曲》。

  (1)教师出示梨子和小提琴帮助幼儿了解小提琴的形状、名称、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2)教师跟随音乐,用梦幻般的表情背诵故事。

  (3)教师组织幼儿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

  (4)教师与幼儿用梦幻的声调练习朗诵。

  (5)随着音乐朗诵以上句子。

  (6)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拉小提琴的模仿动作,同时幼儿志愿者朗诵以上句子。

  3、创编活动。

  (1)幼儿参照上面的句子结构说一句自己的话。

  (2)幼儿志愿者随音乐用梦幻的声调说自己创编的话。

  4、复习舞蹈《快乐的阿依古丽》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此次音乐活动《萤火虫》是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走进黑暗的世界,孩子们要面对恐惧,他们将依靠各种感官来认识自已生活中的另一半世界,建构对黑夜的认识。在倾听了故事《不开灯的夜晚》、欣赏了散文《我喜欢长长的夜》、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夜晚多么美》的活动后,孩子们再不会被黑夜“吓坏”了,他们对黑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探索发现了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辨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的区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萤火虫》: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睡不着觉,妈妈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唱了一首歌曲帮助孩子入睡。

  2、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说说二段歌词是否一样

  3、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跟音乐轻声学唱,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3.怎么样使这首歌更好听?(注意要中速)

  4、教师重点范唱结二段不一样的地方

  四、结束部分: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演唱给大家听。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

  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大班教案 篇5

  一、亲亲热热——皮小猴,找朋友

  指向:愿意大方地介绍自己。

  准备:小猴手偶1只。

  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猴”手偶:“我叫淘淘,今年X岁,我属X。你是谁?告诉我,好吗?然后宝宝说:‘我叫XX,今年X岁,我属X。’最后大家一起拍手说:‘XX,XX,你是我的好朋友!’”

  2、教师逐一问候每个宝宝,宝宝响亮地作自我介绍。

  二、做做玩玩——大力猴

  指向:初步感知平衡,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大力猴”玩具若干份,数量与宝宝人数相等。

  过程:

  1、教师以标志姿势取工作毯与玩具托盘,并从托盘中取出“大力猴”玩具。

  2、教师边讲故事《小猴背香蕉》(自编)边演示“大力猴”玩具的玩法。

  教师:“一天,猴妈妈带着小猴取摘香蕉,他们摘了很多很多的香蕉,现在他们要把香蕉背回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是怎样背香蕉的。”

  教师小心地将香蕉放在小猴的双肩,香蕉可横放,也可竖放。摆放中,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香蕉不掉下来。

  3、宝宝独立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并自主操作。

  提示家长:尽量让宝宝独立操作,引导宝宝轻轻地摆放;如宝宝对活动失去兴趣或因能力有限不能独立操作时,家长可与宝宝一起玩,让宝宝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对活动的兴趣。

  教师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表扬在大力猴身上摆放的香蕉多的宝宝。

  4、1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的音乐(自选),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将工作毯放入毯筐、“大力猴”玩具放入托盘并送回玩具架。

  三、蹦蹦跳跳——船儿摇到外婆桥

  指向:能边念儿歌边做模仿动作,并学习听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纸棍若干(或塑料棒),数量与宝宝人数相等。

  过程:

  1、教师边做摇船的动作边念儿歌《船儿摇到外婆桥》。

  2、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的要求。

  听到“大雨来了”,宝宝立即蹲下,表示躲雨;听到“大风来了”,宝宝双手交叉扶肩,表示避风;听到“太阳出来了”,宝宝继续向前驾驶“小船”。

  3、教师带领宝宝双手持棍,边念儿歌边随着儿歌的节奏前后自然摇摆。

  游戏中,教师不断发出指令“大雨来了”、“大风来了”、“太阳出来了”,宝宝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游戏2~3遍。

  附儿歌:船儿摇到外婆桥

  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我对外婆眯眯笑。

  四、涂涂画画——马路上

  指向:喜欢玩色活动,感受不同的玩具车辆和手指在纸上留下的轨迹。

  准备:宝宝两人1张1K大纸,红、黄、蓝、绿4种颜料放在小盘中,玩具汽车、玩具摩托车、蜡笔若干。

  过程:

  1、引导宝宝回忆马路上的各种交通工具,并根据宝宝的讲述出示相应的'玩具汽车、摩托车。

  2、教师示范并讲解色彩游戏“大马路”。

  用蜡笔在纸中央画出“隔离带”,告诉宝宝:“这是一条大马路。”

  “宝宝,马路上有什么?”教师用各种不同车辆的轮子在色盘中蘸满颜色(用托盘托住,防止滴色)后在“大马路”上行驶,引导宝宝观察不同的车辆在“马路”(大纸)上留下的不同痕迹。“宝宝,汽车开过的地方一样吗?”引导宝宝说说“粗粗的”、“细细的”、“深深浅浅”等词语。

  教师用两个手指蘸色在“马路”上“行走”,代表行人。“宝宝,马路上真热闹,有许多汽车,还有许多行人……”

  3、宝宝和家长一起玩色彩游戏“大马路”。

  请宝宝自选各种玩具汽车,用车轮蘸满颜料在“马路”上行驶,用手指蘸上颜料在马路上点画,最后由家长在马路旁添画房子、树。

  五、开开心心——小猫小猫真爱玩

  指向:愿意和大家一起边念儿歌边听信号游戏。

  过程:

  1、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

  主班教师做猫妈妈,配班教师做小猫。“猫妈妈”带着大家一起念儿歌:“小猫小猫正摸摸墙壁跑回来。”儿歌念完,“猫妈妈”带着“小猫”摸墙壁,然后回到“猫妈妈”身边,拍“猫妈妈”的手。

  2、集体游戏。

  教师扮猫妈妈,宝宝扮小猫,宝宝根据教师发出的不同指令做游戏。如:“小猫小猫真爱玩,快快躲到妈妈身后去。”“小猫小猫真爱玩,摸摸柱子跑回来。”最后,“猫妈妈”说:“我的小猫在哪里?”“小猫”回到“猫妈妈”的身边,游戏结束。

  提示家长:游戏中可根据宝宝的能力,水平决定自己是否参与游戏,如宝宝很大方,运动、理解能力都较强,可以让宝宝独立参加游戏;如宝宝胆小,各种能力相对弱一点,家长可和宝宝共同参与游戏。

  3、游戏2~3遍。

  家庭延伸:

  在家玩此游戏时,可不断变换动物角色,如“小狗小狗真爱玩”等。熟悉游戏后,可增加难度,变回“跳回来”、“走回来”、“爬回来”等,以训练宝宝的听觉及反应能力。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增强幼儿的文明意识,学做文明小市民。

  2、大胆想象,能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周围事物,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热身、开车、背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身

  1、“小朋友,你们知道上个星期我们江阴有一个什么活动吗?”

  “检查团的叔叔阿姨发现江阴真美。今天,我们一起去逛逛美丽的黄山湖公园好吗?”

  “让我们听着音乐,做好出发的准备吧!”

  2、热身运动

  3、“车来啦!大家快跟我上车。”

  (咦!有点乱,有点吵,文明的江阴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那我们应该怎么上车?)

  听音乐开车

  (汽车汽车慢慢开,让我们看看窗户外美丽的景色。)

  二、创编动作

  “黄山湖到啦!让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1、“来到黄山湖,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花)

  “你会用身体动作来开一朵美丽的花吗?”“还有谁会开不一样的花?”(教师评价:形体要求)

  “我们一起来学学她的动作吧。”

  情境:花儿好看我不摘

  (诶!这朵花好看,还对着我咪咪笑呢,让我摘回家吧!可以吗?为什么呢?)

  2、“在黄山湖公园,我喜欢走在一条条小路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多舒服呀!那你们会用身体动作来表示一条条路吗?”

  (教师评价:形体要求。如:勾脚——如果这里再平坦一些,那我肯定会走得更安全。)

  情境:咦!快看快看,是谁把垃圾扔在这里了呀?

  “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好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赶快,谁愿意变成一个垃圾箱?”“我看看哪个是不可回收垃圾的。”

  “我想问问看,让你做一个路边的垃圾箱,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干净的城市需要这些不起眼的.垃圾箱。我们一定要告诉身边的人,不能乱扔垃圾,有条件的话,还要按照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分类。”

  3、“在黄山湖公园,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呀?”(树)

  “我们一起用身体动作来做一棵大树好吗?”

  情境:呀!这棵树的树枝是给谁折断的呀?

  (是一个不爱护我们的小朋友,把我的胳膊当秋千玩呢?你看我多可怜呀?)

  (小朋友,如果你看见有人折小树你会怎么办?)

  (小结:如果我们去破坏绿化、破坏森林,会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向周围的人宣传爱护小树苗,保护绿化,保护环境。)

  三、自由讨论、分组表现

  “黄山湖公园真美,有花有草、有桥有水、还有美丽的喷泉、好玩的沙滩,我建议,我们来一个大组合,变成一个漂亮的黄山湖公园好吗?”

  “我们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两个、三个,好朋友组合在一起,不过,应该先商量、然后再行动。”

  1、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指导:表现物、造型、空间

  2、完整展示

  “来,让我看看,也让大家欣赏一下你们眼中的黄山湖公园。”

  四、结束活动

  “美丽的城市需要我们做一个文明的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江阴更漂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选择了幼儿关心和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幼儿能够始终积极参与其中。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落叶飘飘的季节。走在路上总能看见树上的树叶飘得一地都是,这就是秋天的树叶。根据大班美术活动的目标,能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盒材料表达不同效果的作品,以及能综合运用剪、折、撕、粘、连接等技能,独立制作设计玩具来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主要是利用秋天的树叶进行拼贴,使之成为另一种事物。

  活动目标:

  ⒈ 能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⒉ 通过拼拼、贴贴、粘一粘、变一变等方法,表达对拼贴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前期有一些拼贴树叶的经验,PPT,各种形状的树叶,画纸,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观察各种树叶,知道它们大小形状不同,能组合成各种图形。

  ——散步的时候我们在地上捡了好多好多的落叶,这些树叶的名称和形状我们都认识了。今天啊,这些树叶要给我们来变魔术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变了什么魔术?

  ——你们看,他们变成了什么? (金鱼,伞)

  ——被你们猜出来了,树叶又要变了,这回变成了什么?(小猫)

  ——那如果把这片树叶换一下呢,又变成了什么?(帆船)

  师小结:树叶形状有桃形、卵形、扇形、柳叶形、枣核形、圆形、掌形,……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

  二、教师师范树叶的组合,幼儿一起想象。

  ——那今天老师也想来变一变这个魔术,把几片树叶放在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

  ——我们一起来帮老师想想看应该怎么变,好吗?

  三、教师交代拼贴树叶的方法和操作要求。

  ——小朋友可以先挑出树叶,在画纸上拼出图形,拼图时要注意,如果是拼一个物体,可以布置在画纸的中间部位,如果是几个图形,就要想好每个图形的`位置,要有疏有密,这样才好看。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但不要涂在树叶上,要突出树叶拼图的特点。

  ——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四、讲评,说说你的树叶变成了什么。

  ——你的树叶变成了什么?

  ——是由几个树叶在一起变成的?

  ——你是怎么变的?

  ——有没有谁也是变成了这个东西的,但是用了不用的树叶变的呢?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感受物体的轻重。

  3、初步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1、纸盒、天平、积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2、笔、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活动难点:

  感受物体轻重关系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桌子上的这些物体一样重吗?你又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答案?鼓励幼儿用手去感受或者相处更(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好的办法。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1)教师介绍天平的用法。

  (2)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3)教师任选两样物体,请幼儿猜猜哪个重哪个轻?再用天平测量验证,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号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轻重。

  (2)幼儿自己选择、比较。

  4、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

  5、收拾整理物体。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了解使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3)、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知道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活动准备】

  表情图片、《表情歌》磁带、《幸福拍手歌》磁带、幼儿自己开心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1.幼儿入座后,师出示镜子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东西,请你们们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啥表情?(幼儿一一看,并举手回答)知道吗?老师的这个镜子可是个魔镜.

  2.放哭声,询问幼儿:宝宝为啥哭?(幼儿举手回答)不开心对人有何影响?(幼儿回答)宝宝如此的伤心,我们应该如何去安慰他?(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后,放宝宝的笑声.

  师小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经常不开心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快乐起来,知道吗?在一个城堡里有一个快乐的公主,最近很难过,为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二、教师讲故事并提问:

  1、小公主住在哪里?她为什么不快乐?

  2、你能想办法让小公主快乐吗?

  3、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她是怎样找到快乐的?

  4、小公主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如果不开心了,你能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快乐吗?

  5、如果你不开心了,你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快乐起来

  6、小朋友你快乐吗?快乐的时候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快乐。)

  三、欣赏自己开心的照片,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开心,并相互模仿同伴开心的样子。

  1.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开心,小魔镜给大家排了照,咱们一起来欣赏(大屏幕出示幼儿开心的照片)

  2.请幼儿模仿照片上开心的笑脸

  小结:我们有很多方法使自己快乐,快乐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生活中要保持快乐的心情。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基本唱出豫剧的韵味,能跟着教师唱准下滑音的曲调。

  2.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男子汉,解放军操练的动作。

  3.通过歌表演,理解.表现男子汉的形象。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

  活动重点:

  初步学唱歌曲,能基本唱出剧的韵味,能跟着教师唱准下滑音的曲调。 活动难点:

  1.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男子汉,解放军操练的动作。

  2.通过歌表演,理解、表现男子汉的形象。

  审美元素: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教师引导幼儿用铿锵有力的演唱,挥洒自如的动作表现自己男子汉的`形象,使幼儿感受到了戏曲的韵味,激发了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锄草》和《小小男子汉》。

  (1) 了解《小小男子汉》也是河南豫剧。

  (2) 请幼儿分析《锄草》和《小小男子汉》有什么不同。

  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小小男子汉》

  师: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曲《小小男子汉》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和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这首曲子叫豫剧。

  二、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倾听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你听到了什么?说的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说说。

  2.教师再次范唱,引导幼儿感受豫剧味,仔细听下滑音的曲调。 师:你能把这首歌曲的特别的地方唱出来吗?幼儿模仿唱下滑音。

  3.幼儿跟随教师演唱,在教师向下手势的帮助下,唱准下滑音,重点强调并练习“男”、“解”的豫剧发音。

  师:你们看到老师手势向下时,应该怎么演唱?再来一次。

  三、幼儿学习创编歌表演动作。

  重点练习男子汉的动作和解放军操练的动作。幼儿自由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时,能随节拍左右摇摆,表现男子汉的形象。

  四、幼儿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五、老师评价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10-02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经典]08-12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精选)08-10

(精选)大班教案09-15

(经典)大班教案08-22

(精选)大班教案09-12

[精选]大班教案08-18

(经典)大班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