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10 10:29:1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9篇【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9篇【优秀】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团圆、连接的方法塑造圆圆的小鸡形象。

  2、尝试捏出小鸡尖尖的嘴巴,并借助辅助材料装饰小鸡的眼睛。

  3、初步产生对泥工活动的兴趣,愿意进行泥工活动。

  活动准备:人手一块泥工板,橡皮泥,红豆与绿豆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母鸡和小鸡》导入。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曲。

  2、引起幼儿关注小鸡。

  提问:母鸡的宝宝是谁呀?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3、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鸡。

  提问:你知道画面上的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做的?激发幼儿参与制作的泥工愿望。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将大块橡皮泥在手掌中团圆,搓出圆圆的身体;将小块橡皮泥团圆为圆圆的头;在小鸡的头上捏出尖尖的嘴巴;用红豆或绿豆嵌在头的两边作为小鸡的眼睛;将小鸡的头轻轻地连接到身体上。

  5、教师提出制作要求,鼓励幼儿按照要求大胆地进行泥工活动。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组织幼儿相互欣赏放在泥工板上的小鸡,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7、阅读幼儿用书,教师:小朋友给画面上的小鸡带来了这么多朋友,大家很高兴,他们念了一首儿歌给小朋友听:

  小小鸡,叽叽叽, 尖嘴巴,圆身体,

  身上穿着绒毛衣, 爱吃小虫爱吃米。

  8、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视频可爱的小鸡,让幼儿通过观看进一步了解小鸡的基本外型特征。

  反思:活动开始让幼儿唱歌《母鸡和小鸡》,随着音乐进行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观看视频可爱的小鸡,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鸡的基本外型特征。再通过讲解及演示,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排出顺序。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 幼儿画册 教学挂图。

  活动重点:

  学习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排出顺序。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吹气球"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老师给小朋友们吹气球好不好?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吹、吹、吹气球(幼儿双手放在嘴边,做吹气球的动作),吹成一个大气球(幼儿双手逐渐张大),吹、吹、嘭!气球爆了!(幼儿双手上身做气球爆破状)

  2、看图排顺序。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图观察。

  (2)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小刺猬在做什么?

  (4)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开始怎样?后来怎样?引导幼儿发现图排列的正确顺序。

  (5)教师和幼儿一起排出图的正确顺序。

  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喜欢起球吗?和老师一起玩好不好?

  活动拓展:

  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区,准备故事图片,让幼儿练习排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有了手以后可以完成很多工作和事情。在生活中,有许多机器可以帮助手完成很多任务,在机器的帮助下可以完成的更快、更好,但,机器的本领再大,也要靠手来操作。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幼儿将会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手,更自觉地运用手。他们将对自己的`手充满自信,并且充满激情地运用手。

  教学要求

  1.了解机器需用手操作,进一步感受手的作用。

  2.感受故事蕴含的幽默感。

  材料准备: 挂图、磁带,用手套做成的小手宝宝。

  教学过程:

  小手不高兴了。

  ——出示小手宝宝。自从来了机器,小手觉得自己该休息了。

  ——讲述故事第一段,小手为什么不高兴?它休息了会发生什么事?

  小手休息了。

  ——结合挂图,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

  ——手开动挖土机后去干什么了?挖土机着急了,他是怎么对小手喊的?(学说对话)小手不把挖土机关掉,挖土机会怎么样?(挖土机就会不停的挖土)结果怎么样呢?(他把土都挖光,掉进了自己挖的大坑里)

  ——小手开动吊车后,又去干什么了?吊车着急了,他是怎么对小手喊的?(学说对话)结果怎么样?(一个劲地吊东西,吊完了仓库里的箱子,又吊起仓库柱子来,最后仓库倒塌了。)

  ——本领最大的是谁?(学说对话:本领最大的还是你手啊!)

  ——播放音带,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手和机器。

  ——请一名幼儿做小手,其他幼儿扮演一种自己熟悉的机器,比如洗衣机、吸尘器等。被“小手”拍到臂膀的“机器”马上开动,当再次被拍到时,“机器”就要停下来,保持当时的姿势不动。没有保持姿势的幼儿换做“小手”。

  ——幼儿反复进行。

  小班语言《今天,我休息》教学反思

  本人觉得虽然这个故事内容是教材上的,但对于小班的年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同时,自己在环节与教学方法上还有待改进。比如在第三环节,可以与幼儿来个分角色表演,老师戴上头饰当手,幼儿当挖土机和吊车,戴上头饰或胸饰来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可能幼儿会比较感兴趣。

  故事中的形象幼儿虽然认识,但并不常见,如果事先有机会能带幼儿到建筑工地去参观一下,了解挖土机和吊车是怎么工作的,大人们是如何控制和操作它们的,这样幼儿就对故事中的机器有更多的认识,活动中可能会产生更多共鸣,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记录纸 各种形状标记 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2、想不想再试一试?

  好!这次老师要请你们不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还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状的幼儿再次操作

  二、探索圆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并做好记录

  师:宝宝们,真棒!都成功了,告诉我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圆的`)哪个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

  小结:原来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我们来找个圆形标记贴在圆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大胆猜想

  师: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我们找个标记贴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长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记录。

  四、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长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们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发现并进行记录

  1、师: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长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

  2、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让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六、活动延伸

  歌曲:吹泡泡

  吹呀吹泡泡,

  有大又有小,

  飞呀飞上天,

  飞呀飞上天。

  咦?泡泡,泡泡,

  泡泡不见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

  2 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挂图“痰吐在哪里”,可提前请家长为幼儿讲解随地吐痰的危害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初步讨论:痰应该吐在哪里?

  教师:“天气冷啦,老师有点咳嗽,喉咙痒痒的,很想吐痰,可是,痰应该 吐在哪里呢?”

  2幼儿观察图(一),讨论在游玩时,痰吐在哪里?

  教师:“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他这样做对不对?”(公园里,爸爸妈妈带着小强在玩,小强把痰吐在地上,小强这样做对不对?)

  讨论:在公园里,痰应该吐在什么地方?(痰应该吐在废物箱里,或吐在餐巾纸里,包好扔在废物箱里。)

  3幼儿观察图(二),讨论;在幼儿园里,痰吐在哪里?

  教师:“图上有谁?这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做对不对?”(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游戏,小兰把痰吐在了教室的地上,小兰这样做对不对?)

  讨论:在幼儿园里,痰应该吐在哪里?(应该把痰吐在厕所里)

  4师生讨论随地吐痰的危害

  教师: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痰里有许多细菌,会传染疾病,痰吐在地上,细菌就会漂在空气里,别人吸入后,人就会得病;痰吐在地上,影响环境整洁。随地吐痰是不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小结,并对幼儿提出希望。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的整洁。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音乐活动中,声音的听辨 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听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音乐元素进行体验、经历和掌握。

  活动背景:

  小班的孩子在音乐的听辨上,需要完整的学习,包括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这节音乐活动中,运用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图谱教学法,用孩子能看懂和理解的图形和符号,将听到的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将各种符号用于表现他们听到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在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

  活动目标:

  1.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

  2.学习看图谱念儿歌。

  3、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学习看图谱念儿歌。

  活动难点: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剪纸、黑板、音乐、鼓

  活动过程:

  一、鼓声听辨《猫来了》

  1.师带幼儿演唱《小老鼠上灯台》并做律动稳定情绪。

  2.师表演并提问:

  (1)师学小猫的动作问:

  师:“小猫走路时的脚步是轻的还是重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学小老鼠的动作问:

  师:“小老鼠走路时的脚步是快的还是慢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3.出示鼓,进行声音的听辨,并引出儿歌。

  猫来了

  喵 喵 ︱ 喵 0 ︱小 猫 走 过 来 0︱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 ︱吱 留 0︱快 点 躲 起 ︱ 来 0 ‖

  (1)出示鼓演奏两种声音,幼儿听辨:

  在鼓上轻拍三下。“这是谁的脚步声?”(小猫)

  在鼓上用手指频繁的轻击并划圈。“这是谁的脚步声?”(小老鼠)

  师边演奏鼓边说儿歌一遍。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老师一起说儿歌。

  师:“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距离越来越近了,那它的三次叫声“喵喵喵”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请小朋友创编一个动作来表现小猫的叫声。(注意要突出一次比一次声音大)

  师:“快点躲起来”做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4.带幼儿在地板上演奏并说儿歌。

  二、图谱学习:

  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图片。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下小图片,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看它们。

  2.引导幼儿选择能表现儿歌内容的图片。

  师:“小 猫 走 过 来”我们从这些图片中选出一个来表示小猫来了,选哪个?(将孩子所选择的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用什么样的图片来表示呢?(将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依次来选择老鼠逃走时“吱溜”的图形,适合小猫“喵喵喵”叫声的图形。

  最后,请孩子们根据儿歌的顺序,将小猫图片、小老鼠图片、以及老鼠洞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师带着幼儿看着图谱来念儿歌。

  三、音乐听辨:猫和老鼠

  1.播放两段音乐幼儿来听辨猫和老鼠的主题曲。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段音乐是快还是慢?(第一遍音乐)

  请小朋友听听这是小猫还是小老鼠?(第二遍音乐)

  2.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第三遍音乐)

  师:“听小猫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听小老鼠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3.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请幼儿分为两组,进行表演。听到猫的音乐时,小老鼠不动,小猫表演。听到小老鼠的音乐时,小猫不动,小老鼠进行表演。

  四、小结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才能少生病。

  2、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关心他人。

  3、能参加简单的情景表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才能少生病。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在模仿动物对话中巩固认知。

  活动准备:

  故事插图、水果、蔬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以《小兔子》儿歌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小兔子爱吃萝卜和青菜,可是有一只小兔子它只爱吃肉。我们来听听这只小兔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小兔生病了》。

  2、讲述后提问:“小兔子怎么了?它哪里不舒服了?小兔子为什么会生病呢?”[教案来自:教案网.](调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理解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才能少生病。)

  3、引导回顾故事情节:“小狗给他送什么了?小狗怎样跟它说的?为什么要多吃水果?小猫帮它想了什么好方法?小老鼠的神奇药水是什么呀?喝了白开水会怎样呢?”

  4、情景游戏:给小兔子送吃的。

  教师扮演生病的小兔子,调动幼儿情绪,使之喜欢参与游戏。

  教师重点鼓励幼儿给小动物送水果、青菜和白开水,鼓励幼儿表达对小动物的'关心。

  5、教师小结游戏情况,进一步梳理幼儿经验。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也要养成爱吃水果和蔬菜的好习惯,鼓励多喝白开水。

  四、延伸部分

  *生活活动:如进餐、喝水、午点环节,鼓励幼儿多吃青菜、水果,多喝白开水。

  *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在区域中给小兔子剪水果和蔬菜。

  附故事:《小兔生病了》

  有一只小兔子,他只喜欢吃肉,他不喜欢吃水果、蔬菜,也不爱喝水。于是,小兔子上火了,生病了,它的嘴巴上长了好几个小水泡,肚子也涨得圆滚滚的,小便也变得黄黄的。好朋友们知道了,它们都来看望小兔子。

  小花狗对它说:“我给你带来了苹果,你吃吧,嘴巴就不起泡了。”

  小猫对它说:“我给你带来了青菜,多吃青菜,拉出大便,肚子就不涨了。”

  小鸡端了一个杯子,它对小兔子说:“我给你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多喝水小便就不会变黄了。”

  小兔子说:“我知道了,谢谢你们。”

  小兔子听了伙伴们的话,它开始吃水果,吃青菜,每天还喝好多好多的白开水,小水泡不见了,小肚子也舒服了,小便也不黄了。小兔子又健健康康了。

  教学反思:

  幼儿对故事感兴趣,尤其是对教师带有感情和情绪的语言有比较明显的反应,倾听故事后通过提问梳理故事情境加深幼儿印象时,幼儿相互补充回答基本能讲故事主要内容大致表达出来。在游戏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能选择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实物图片送给需要帮助的小动物,但是大部分幼儿的完整说话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四本, 《我是小袋袋》是其中一本,主要向幼儿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

  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天真活泼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就像个三岁左右的宝宝。这个形象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认同感,孩子们在阅读中从始至终体验到快乐和新奇。将如此可爱的小袋熊介绍给孩子们做朋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集体阅读中我们让幼儿分别进行了三次阅读。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然后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感知,引导幼儿用接讲和独立讲述的方式讲述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为了使绘本更适合孩子们的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进行了适当的改编:适当删减画面,减少篇幅,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另外,因为绘本中主要运用了“我喜欢……”这个句型,所以我们将活动名称定为“我喜欢……”。

  活动目标:

  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愿意用动作、语言参与阅读活动,尝试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讲述。

  3.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我喜欢》,电脑。

  活动过程:

  1、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知道书名,猜想小袋袋喜欢的事情。

  师: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t看看它是谁?(幼儿看图片自由讨论)

  这是小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猜它喜欢做什么?喜欢衰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2.初次阅读PPT((我喜欢》,理解并表达画面内容。(重点理解和讲述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媚怀里等画面)

  (1)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谁跑在最前面?

  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小动物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左右方位讲述)

  (2)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笑什么呀?

  幼:吐舌头。

  师:小袋袋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的.小朋友看好不好看,好吗?

  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拉拉耳朵、顶顶鼻子,真好玩。

  (3)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上下方位讲述)

  幼:头上、手上、肚子上、腿上。(教师动作提示)

  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

  师:谁一动不动的呀?它举着树叶像一棵什么呀?

  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动作引导,头、手缩成一团)谁躲起来了?谁荏找它?

  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6)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它?

  (7)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呀?

  幼:舒服、温暖……

  幼儿感受“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

  3.完整观看PPT,在前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及画面。

  在音乐中静读《我喜欢》,每幅画面给孩子一点理解的时间。

  4.师生共同阅读并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5.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的事情,小朋友们喜欢做什么呢?

  6.活动结束。

  从幼儿喜欢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听信号快速变换方向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今天天气真好呀,兔妈妈我要带着我的兔宝宝去郊游,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郊游,和幼儿一起慢走,快走交替进行热身。

  二、老师先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1.今天兔妈妈我要带小朋友玩一个钻山洞的游戏。

  玩法: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每个人手拉手举起来,组成一个山洞。第三组的幼儿就能扮小白兔。

  游戏开始后,老师将小白兔集合在一起,手拉手边跳边唱。一二组扮山洞的幼儿也随着唱歌,一会儿老师突然喊:“狼来了!狼来了!”小白兔们就一起竞相钻山洞,一个洞只能钻一个人 ,最后有没有钻到洞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就这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幼儿相互调换,游戏继续进行。

  2.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三、结束部分。

  放松操《拍一拍》,深呼吸。

  活动反思:小班孩子随机两两自由快速结合山洞的意识不强,每次在搭山洞时会找自己喜欢的好朋友搭,寻找伙伴浪费了许多时间,我快速调整游戏策略,告诉幼儿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搭山洞,那组小朋友先搭好山洞住进小兔子,奖励一个小贴画,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以免发生碰撞。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精选]08-08

[精选]小班教案08-11

(精选)小班教案08-18

【经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精选】09-13

(经典)小班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