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经典(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初夏一连十几天的雨,地面到处是水,一天我从外面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对我说:“老师你打着伞,裤脚怎么会湿呢?”。在我们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和看到这样的问题:“植物是怎样吸水?”、“海绵为什么会吸这么多的水?”、“我的腿又撞青了。”、“我的衣服汗湿了。”……其实这些都是存在我们身边的毛细现象,为了和孩子探究这个现象《小吸管的大学问》的科学活动由此而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皱纹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大白菜叶、芹菜、细管(医用采血管或口服液的吸管)、透明胶带、放大镜等。
3、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花,塑料做成的树。
4、课件、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1、会吸水的.纸:
(1)把皱纹纸(长方形)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厚纸板上,用黑色签字笔在皱纹纸另一端1/4处画一个墨点。
(2)将厚纸板竖起来,让皱纹纸尾端浸到水中,猜一猜,纸会怎么样?(水顺着纸向高处爬,并带着颜色向上扩散)。
问题:水为什么会爬高呢?我们再做一个试验。
2、会爬高的水:每人取毛细管一支,放入4种颜色水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水顺着毛细管向上爬)。
(教师总结:水会顺着毛细管向上爬和扩散的现象,这是毛细现象。)
问题:为什么水会顺着纸往高处爬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你发现了什么?
(纸有很细小的空隙,水会顺着这些空隙向上爬,进行扩散)。
二、玩一玩:
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帮水搬家,继续探究毛细现象。
1、师:今天,老师这里有许多水,可是它们现在住在小盘子里太不舒服了,它们想搬到宽敞的大盆子里,怎么办呢?它们想考考你们。不用倒的办法,用小盆子旁边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
教师将前一天做的实验(芹菜或白菜的根茎部放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知识点:植物是通过根茎叶中的纤维管进行水和养料的传送。
三、看一看
1、幼儿观看生活的毛细现象视频
2、我们身边的毛细现象课件(老师抓拍幼儿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四、做一做
这个环节将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做一项活动,最后合作打扮树妈妈。
1、白花变彩花
幼儿取一朵白花,想办法怎样让白花变成彩花。(教师引导幼儿将花的一小部分接触颜料水,观察白花变彩花的现象)。
2、染色
幼儿取一杯颜料水,放在大瓷盘上,用纱布和纸巾进行染色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水和色彩在纱布和纸巾中变化的过程。
3、彩色的树:
将皱纹纸裹在饮料瓶周围(多裹几层),将高出瓶口的皱纹纸用剪刀剪开,拧成树状(可用透明胶带将接缝处贴牢),做好后放入瓷盘中,往盘中浇彩色水和用毛笔刷,观察水沿着"树"上升和扩散的变化。
4、打扮树妈妈
幼儿将做好的彩色的花,装扮在树上。
延伸活动:找一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此活动也可作为家庭活动与父母共同探索)。
小百科:吸管,英文straw,或称饮管,是一条圆柱状,中空的塑胶制品,其主要功用是用来饮用杯子中饮料,也有用来吸食一些烹饪好的动物长骨的骨髓。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陀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并在玩陀螺的过程中,探索发现与陀螺旋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齿轮炮弹自制一个陀螺、齿轮炮弹玩具若干。记录纸、笔人手一份。多媒体、投影仪 。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同伴之间相互观察并玩一玩,启发幼儿说出陀螺有三部分组成:发射器、发条、陀螺。
二、幼儿结伴玩陀螺,在讲讲、玩玩、比比中探索影响陀螺旋转的因素。
1、提出要求:
(1)找同伴说一说自己的陀螺是什么形状、什么样?
(2)玩一玩,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想一想为什么陀螺会转?
2、幼儿结伴游戏,记录游戏结果。
3、交流记录情况,谈谈影响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因素。
提问:为什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怎样使你的陀螺转的快而时间长?
(使用长的'发条、拉发条时要用力且要速度快、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体……)
小结:就象小朋友自己说得一样,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体,可使用长的发条且在抽拉时要用力和速度快,这样陀螺在旋转时会快而时间长。
4、探索发现:一样的陀螺转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设计疑问讨论、个别幼儿比赛、验证。
小结:陀螺应有中心支撑点,旋转应有力度,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用力的大小、方法有关系。
三、尝试改变原有陀螺,比较改变前后转动的结果。
1、提问:如果你的陀螺在旋转面边缘的一端多拼插或减少一个齿轮炮弹,结果会怎样?
2、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想,尝试验证后再将结果记录。
小结:陀螺旋转面应以支撑点为中心对称。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还与旋转面是否对称有关。
四、开展"陀螺高手"比赛活动,在愉悦的情绪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不同接触面(玻璃、布)上玩陀螺,继续探索发现并记录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体验做冰糖葫芦的乐趣。
环境创设:
橡皮泥、彩色纸剪成的水果若干、棒子、范例2串(1串是按A-B方式排序,另一串是按A-BB方式排序)、小牛
重点与难点:
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看谁来啦?(出示小牛)
教师:小牛带来了一种好吃的东西(出示并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冰糖葫芦的特征。
看看这冰糖葫芦是怎么做的呢?(巩固对A-B排序方法的掌握)
二、学习A-BB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BB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2、教师:小牛开了一家冰糖葫芦店,小动物都很喜欢吃,小牛来不及做,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3、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冰糖葫芦。
4、教师随机指导,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5、集中幼儿,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冰糖葫芦是怎么样排列制作的。
6、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7、生生互动,帮助排序错误的幼儿。
三、买冰糖葫芦
大家一起帮助小牛叫卖并糖葫芦,体验制作后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继续丰富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过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地球模型一个(中间可劈开,有地壳、地幔、地核模型)。
3.《蓝猫淘气3000问》歌曲录音,介绍地心的录像。
4.地壳、地幔、地核汉字卡、图片若干,(其中教师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状)。
活动流程:
蓝猫出场,激发兴趣→互相出题考一考→蓝猫提出出新问题,探索地心秘密→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蓝猫出场,引起兴趣。
听音乐表演《蓝猫淘气3000问》
二、互相出题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师用刀切开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观看VCD帮助幼儿了解地球内部的正确名字。
3.教师:蛋壳叫地壳、蛋白叫地幔、蛋黄叫地核。
4.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方法:
(1)师指模型,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师说蛋壳等,幼儿说出对应的地壳等名称。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壳,根据老师的.要求,点相应的五官。
四、分组游戏活动
1.地心迷宫。
2.在地心的示意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图片。
3.插小旗。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 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飞机,船,雷达,潜水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根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的多样性。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一类材料:铃铛、响筒、口哨、小喇叭等
二类材料:竹筷、木梳、刷子、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下面我们试着玩玩这些物品,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1)老师与幼儿交流,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让各种器具和乐器发出声音。
(2)停止动作,使物体停止发出声音。
教师;说一说,为什么这些物体会一声不响了?
(3)小结:使物体运动起来,它就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现在我们分开来听一听竹筷会发出什么声音?玻璃杯会发出什么声音……
(1)开火车,幼儿各自用自己手中的`器具,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敲一敲,吹一吹。
(2)感受声音的不同性质,如嗓、清音、高音、低音节奏快、节奏慢等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录音机播放的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
(2)流水叮咚响,一群鸭子嬉戏
(3)动画片《狮子王》的插曲
(4)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5)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
4、探索模仿声音
教师:刚刚我们听到了马飞快地跑的,鸟儿欢快的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学一学?试一试,模仿这些声音
(1)学习模仿马蹄声
(2)幼儿交流模仿声音
(3)师生合作配音
出示森林背景图,老师操作鸟儿、大象、小猫、鸭子等图片由幼儿配音: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揉塑料纸或打纸片模拟小鸟上下纷飞。)
大象走来了(用拳头慢慢的敲桌子)
小猫走来了(喵喵!)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认真听,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2、幼儿休息。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科学活动,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但现在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教学准备上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学前知识梳理:
1、指纹的类型
2、指纹的作用
增强摩擦,可以帮助破案,广泛用于高科技如:指纹锁,也可用在艺术上如:指纹画。
活动目标:
1、了解指纹的两种类型及其独特作用。
2、产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广告视频,放大镜,记录表、印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指纹锁”广告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
二、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两种类型
1、“那你们的指纹在哪?伸出来看看,请你看看你的指纹长得一样吗?”(有的小
朋友说指纹上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看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然后讲述。
3、(出示指纹)出示涡型纹,“这个长得像什么?这个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酒窝的指纹是涡型纹。”
(出示蹄型纹)“这个像什么?这个像小马蹄一样的,有的向左,有的'向右的指纹叫蹄型纹。”
小结:刚刚我们观察了自己的指纹,知道指纹可以分二种,涡型纹就像一个个小酒窝,而蹄型纹长得像小马蹄一样。
三、操作巩固,知道指纹的二种类型
1、“我们一下子就认识了指纹朋友,那你知道老师的指纹有几只涡型纹,几只蹄型纹?”
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小手上有几只涡型纹,几只蹄型纹呢,现在请小朋友去观察一下然后指它们记录下来”。
3、幼儿观察记录,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了解其指纹。
4、“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印了自己的指纹,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了,你们觉得每个人的指纹长得一样吗?”
四、了解指纹的运用
“小朋友说的很对,我们的指纹都是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知道利用指纹可以做什么?”
“指纹真神气,还能帮助警察叔叔破案呢!”
五、结束部份
“人的身体除了指纹不一样,你知道还有哪些纹是不一样吗?”
小结:“每个人身上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独特密码,今天回家后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比较下是不是这些纹路都是不一样的,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及指导策略: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