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2. 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
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制作多面体?
制作六面体:教师拿出六面体的手工材料。重点讲解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轻,要粘贴凭证
学学做做:
1. 学生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拿出手工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有变化的六面体或其他多面体。
指导制作时,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加贴上去的。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都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学习 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愿意用多种方法探究问题,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2. 感知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3. 能利用辅助材料探索自然物变化的奥秘。
活动准备:
托盘,每人一块冰,观察冰中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盆、热水、温水、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2.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玩冰块,观察冰中礼物。
提问:
(1)冬爷爷为我们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看看是什么?
(2)透过冰块看见了什么?为什么?怎样快速取出礼物呢?
2.探索使冰块融化的方法。
(1)介绍几种辅助材料。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的使用可以让冰融化,能很快取出冰中的礼物。
(2)幼儿动手操作,启发幼儿使用提供的材料做实验。
3.交流探索的方法。
(1)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
(2)总结出让冰融化的方法: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把它砸碎后,放在水里不见了,变成了水。总之,越热,冰块越小,冰化得越快;越冷,冰块越大,冰化得越慢。
4.将礼物放在阳光下晒干。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网站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孩子们亲眼见到西瓜虫真正的样子,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操场上的角落里,用自己带来的铲子在泥土里寻找西瓜虫。角落里到处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烂的树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争着去挖泥土。老师激励孩子们用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找到西瓜虫”。孩子们高兴极了,开始了“寻找西瓜虫”之旅。幼儿亲自参加活动感到非常兴奋,现在社会的孩子,他们平时远离自然,西瓜虫,让他们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幼儿在感受自然的同时,在玩中学,玩中乐。回到教室后,孩子们还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初步感知了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孩子们对小虫子产生了探索的兴趣,还学会了使用辅助工具(放大镜)研究西瓜虫。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型特性几其生活习性。
2、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1、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2、“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1、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并提醒幼儿听到信号就结合。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1、“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
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的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哟额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
4、引导幼儿运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西瓜虫头上有什么?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那里?当它碰到危险时会怎样?
5、请幼儿模仿西瓜虫的样子.尤其是遇到危险后缩起来的样子。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2、“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3、小朋友在墙角里找西瓜虫。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不知疲倦,但幼儿的兴趣也不稳定,不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操作材料,设置有递进层次的操作活动,会使幼儿感到世界的奇妙无穷,教师积极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主动获得相关经验。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他们出现与众不同甚至奇思妙想时,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植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对于幼儿的想法和疑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积极寻找答案,并鼓励幼儿多方位地展开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方式和答案。
关键词:鸡蛋 蛋壳 壳膜 蛋黄外面的膜
二、活动目标:
1、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多次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2、幼儿通过操作与观察,了解蛋的构成部分。
三、活动重难点:
幼儿不畏困难,勇于探究。
四、活动准备:
生鸡蛋30只,小碗30只,小勺30只、熟鸡蛋8只
五、活动过程:
1、揭示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什么?(教师揭开桌布)
幼:鸡蛋
师:我想请你用你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来看一看,摸一摸,这鸡蛋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操作,得出结论:鸡蛋一头大一头小,是椭圆形的,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上面有些凹凸不平。
2、引导幼儿讨论,你认为蛋壳易碎吗?并说出理由。幼儿有两种经验:用手捏,捏不碎——不易碎。重重摔下会碎——易碎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得非常仔细,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原来这蛋壳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是圆形的,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对蛋起着保护的'作用。
3、用问题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鸡蛋里有些什么?你想看一看吗?让我们先来想一些打开鸡蛋的办法。
幼:在桌边敲;两蛋互击;在碗边敲……
师:好,请你用你想的办法打开一个鸡蛋来看一看。
幼儿操作,教师提示:如果你实在打不开,可以向你的朋友请求帮助。
提问:
a:你看到了什么?
b:蛋白是怎样的?你想用手来摸一摸吗?让幼儿说出摸到的感觉。
集体:伸出你灵活的手指,感受一下x x小朋友说的感受。
c:教师巡视:让我看看你的蛋。咦,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蛋黄是圆的,有的小朋友的蛋黄不圆呢?
请1—2名幼儿回答。
师:好,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仔细研究一下。
为什么手指一戳蛋黄就变形了呢?
幼儿可以随时报告自己的发现。教师用“继续寻找”鼓励幼儿寻找答案。
d:师:小朋友,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演示用手指戳破外面的膜,让幼儿观察整个过程,并得出结论:蛋黄的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膜。
4、设置障碍,让幼儿继续探索:
师:小朋友,在这个鸡蛋里其实还藏着一样东西,来,让我们拿起蛋壳再来找一找。
幼儿随时报告寻找结果。
师:请你用自己灵活的头脑,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
对没找到的幼儿,教师用“x x x 请你继续寻找来鼓励”。
得出结果,壳上还有一层壳膜。
师总结,每个鸡蛋都有蛋壳——蛋白——蛋黄及两层膜组成,你明白了吗?
5、幼儿找熟鸡蛋的几个部分,并品尝。
师:小朋友,请你找出鸡蛋的蛋黄、蛋白,并尝尝它的味道,找出膜。
吃蛋白、蛋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灵敏的眼睛,灵活的大脑把鸡蛋里藏着的东西都找了出来,许多小朋友是经过很多次的寻找才成功的。小朋友,谁最棒?——我最棒。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制作各种蛋制品。
七、活动总评:
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契机,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不断遇到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和尊重客观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形成可贵的勇于探究、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 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 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总是会嘱咐孩子们,不要将水粉笔从这个盒子拿到那个盒子里,以免颜色混染。有一次,调皮的刘宗鑫将水粉笔乱放,我刚要制止,他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快来看,颜料会变"!他的声音吸引了周围的小朋友,孩子们都惊奇得叫着"老师,真的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以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通过观察,理解儿歌内容,从中发现颜色的变化,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的水。
2、实物:桔子、茄子、树叶3、实验操作用的透明杯若干。
4、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画画的.时候,用什么东西给画涂上颜色的?
幼:用蜡笔、颜料。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老师和小朋友要当小小魔术师,让神奇的颜料变变变,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二、 教师进行调色操作,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 红色、黄色的混合师:老师这有两杯有颜色的水,看看都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黄色的。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红色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来猜)师:我们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师动手操作)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橙色。
师:真棒!原来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的。那我们用橙色可以画什么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师:(出示实物桔子)老师觉得用橙色画桔子最漂亮了。
出示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总结。
现在老师要把它们编成一句好听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 (解释箭头的意思)
2、红色、蓝色混合师:这杯水又是什么颜色呢?
幼:红色、蓝色。
师:猜猜红色蓝色手拉手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师: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对。(教师动手操作)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
幼:紫色。
师:原来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那我们可以用紫色来画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回答)师:紫色可以画那么多东西,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我觉得用紫色画茄子最漂亮了。 这里也有一句好听的话,一起看屏幕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3、黄色、蓝色混合师:这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黄色、蓝色。
师:猜猜黄色蓝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教师动手操作,幼儿观察) 真神奇,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
幼:绿色。
师:那我们可以用绿色画什么呢?老师还带来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引导幼儿答出绿色的物体)。让我们一起看屏幕,这次请小朋友来编一句好听的话(引导幼儿说出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三、交待活动名称颜料可真神奇它可以变出那么多的颜色。那我们就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多彩的颜色》
四、实验操作。
幼儿分三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颜色的变化,体验创造的喜悦,并且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用什么样的颜色手拉手变出了新颜色,变出的新颜色可以画什么。
活动延伸 :
师:刚才小朋友都成了小小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的颜色,让我们一起到室外观察一下用这些神奇的颜色可以画什么。
附:儿歌:《多彩的颜色》
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桔子;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个季节的认识和兴趣也分清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还提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经典]科学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