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08:02:4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锦集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

  2、能够用肢体动作模仿动物的睡姿。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对大自然有探索的欲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小动物睡觉图片课件、音乐《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看起来好漂亮,各个精神抖擞,昨天晚上睡觉一定睡得很好。

  幼:是的。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昨天晚上是怎么睡觉的呢?(幼儿说说自己的睡姿:侧着睡、趴着睡、平躺着睡)

  师:我们人有这么多不同的睡姿,你们知不知道,其实小动物也有各种各样的睡姿。

  二、探索,感知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师:我们来看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看好了要告诉老师他们都是怎么睡觉的。

  幼儿一张张地观看小动物,在观看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注意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师:看看,这是谁,它是怎么睡觉的?

  师:咦,这又是谁呀,它怎么站着睡的?

  ………

  师:好,刚才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动物是怎么睡的?

  引导幼儿说出有站着睡、趴着睡、睁着眼睛睡。

  三、欣赏归类幻灯片《千奇百怪的睡》。

  师:好,谁能告诉老师那些动物是站着睡的?

  幼:马,丹顶鹤……

  播放幻灯片。让幼儿回忆站着睡的小动物。

  师:那刚才有哪些小动物是睁着眼睛睡觉的?

  幼:猫头鹰、金鱼。

  播放睁着眼睛睡的小动物,让幼儿回忆有几种小动物是睁着眼睛睡的。

  师:哇,刚刚有哪些小动物是趴着睡的?

  幼:狗、老虎。

  播放趴着睡的小动物的.幻灯片。

  师:那除了这几个小动物是趴着睡的,你们还知不知道哪些小动物也是趴着睡的。

  幼:……

  四、游戏:模仿小动物的睡姿。

  师:刚刚呀我们看了这么多种小动物不同的睡姿,有趴着睡的、站着睡的、睁着眼睛睡的,可好玩啦,接下来老师要你们模仿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幼:好。

  游戏规则:教师先播放音乐《摇篮曲》,等音乐一停,幼儿就模仿小动物的睡姿,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睡姿即可。

  五、结束部分。

  让小朋友知道小动物睡觉的时候我们不该打扰,我们午睡的时候也一样,睡饱了才有精神听课。平时要早睡早起,这样精神才会好,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反思:

  从这个教学活动,幼儿的掌握情况来看,活动是成功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平时很难接触到的知识,但是,从整个活动的开展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提问时,孩子们回答最多的是“我不知道”,尽管我在课前我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方面的图片,设想让家长在收集的时候能带领着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便于幼儿在课堂上发言讲述,但是没有想到家长在收集的时候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自管自的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图片,忽视了跟幼儿一起学习的机会。这也给我在以后的家长工作进行了一次提醒:在利用家长配合的同时,要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我让家长配合的意图,让家长助教不流连于形式。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激发不断探索、求知的愿望和爱好。

  2、能够模仿动物的不同睡姿,并通过幻灯片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睡》与动物幻灯片《千奇百怪的睡》、电脑。

  2、音乐《睡吧!宝贝》。

  3、大的记录表,图片若干张、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的眼睛看起来好漂亮,各个精神抖擞,昨天晚上睡觉一定睡得很好。

  谁来告诉老师你昨天晚上是怎么睡觉的呢?

  请小朋友们在泡沫垫上找到大的地方躺下来睡吧,看谁谁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睡姿。

  2.幼儿听音乐《睡吧,宝贝》,做出自己喜欢的睡觉姿势。

  幼儿躺下,教师拿相机拍下幼儿各种不同的睡姿,拍好马上输入电脑。

  好,天亮了,起床了。刚才你们睡得真香呀,老师把你们睡觉的姿势都拍下来了。看看,你们睡觉都有些什么姿势。

  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睡姿(侧着睡、趴着睡、平躺着睡)小结:我们人有这么多不同的睡姿,你们知不知道,其实小动物也有各种各样的睡姿。

  二、探索,感知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1、我们来看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看好了要告诉老师他们都是怎么睡觉的。

  2、幼儿欣赏幻灯片,进行探索。

  我们来看看有那些小动物它们都是怎么睡的,等下要告诉老师的。

  幼儿一张张地观看小动物,在观看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注意看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引导幼儿说出有站着睡、趴着睡、睁着眼睛睡。(出示记录表并且根据孩子的总结哪些睡姿将记录表分成三格动物小屋)

  三、欣赏动物幻灯片《千奇百怪的睡》,在记录表上进行归类摆放。

  1、谁能告诉老师那些动物是站着睡的?马,丹顶鹤……(教师根据孩子的描述在表格上贴上相对应动物图片)播放幻灯片。让幼儿回忆站着睡的小动物。

  2、那刚才有哪些小动物是睁着眼睛睡觉的?猫头鹰、金鱼。

  播放睁着眼睛睡的小动物,让幼儿回忆有几种小动物是睁着眼睛睡的。

  3、刚刚有哪些小动物是趴着睡的?

  幼:狗、老虎。播放趴着睡的小动物的幻灯片。

  四、扩展幼儿的'经验,满足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

  1、孩子们,动物屋中的小动物太少了,感觉很寂寞,他们邀请了许多的小动物来玩,请小朋友帮助它们分一分,将你手中的动物图片根据它的睡眠姿态贴到它应该去的屋子吧!

  2、幼儿抽取图片,和同伴交流一下意见,分析它的睡姿,自主贴到记录表中。

  3、孩子自己发现错误的动物图片,在教师的指导和孩子的分析下改正,重新贴到记录表中。

  五、游戏:模仿小动物的睡姿。

  刚刚呀我们看了这么多种小动物不同的睡姿,有趴着睡的、站着睡的、睁着眼睛睡的,可好玩啦,接下来老师要你们模仿小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游戏规则:教师先播放音乐《睡吧!宝贝》,等音乐一停,幼儿就模仿小动物的睡姿,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睡姿即可。

  五、结束部分。

  让小朋友知道小动物睡觉的时候我们不该打扰,我们午睡的时候也一样,睡饱了才有精神听课。平时要早睡早起,这样精神才会好,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故事在告诉孩子一个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外,更是暗藏玄机,兔子巧妙地利用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一次次不动声色的捉弄教训了狐狸,真是机智可爱,痛快淋漓。因此,这个故事就涵盖了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领域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不仅让孩子懂得勤劳才会有收获,而且知道了蔬菜的哪些部分可以食用。

  大班幼儿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故事内容情节和角色形象等容易理解,也能认识许多蔬菜,但对蔬菜的食用部位平时不太关注,缺乏经验。

  怎样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并让幼儿理解接受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意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将活动设计为一节整合活动,重点领域为语言及科学,让孩子在充分认识人物角色及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其兴趣需要,延伸拓展相关经验,在科学领域继续探索,引导幼儿了解其他蔬菜“根、叶、果、茎、花”等不同食用部分,建立科学分类的概念,最终,积累经验和素材,回归语言活动本身,进行进一步的创编故事,使幼儿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对话,了解蔬菜部位与食用关系。

  2、尝试根据拓展经验仿编、续编故事,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

  3、乐于想象,积极参与讨论和创编活动,并喜欢吃蔬菜。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区分蔬菜食用部位。

  2、活动难点:根据拓展经验用完整的语言仿编、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狐狸和兔子纸偶、头饰,菜园背景图。

  2、可拆分的蔬菜卡片(红萝卜、菠菜、玉米)。

  3、其他蔬菜图片若干,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1、出示狐狸和兔子的纸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狐狸和兔子之间的故事,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运用菜园背景图、角色纸偶和蔬菜图片讲述故事,边讲边将狐狸和兔子每次分到的蔬菜按部位拆分后粘贴在记录表上。(备注:记录表内文字部分均为图片。)

  蔬菜(图片)狐狸(头像)兔子(头像)

  1红萝卜地面上的叶子地面下的根(萝卜)

  2菠菜地面下的根地面上的叶子(菠菜叶)

  3玉米叶子和根果实(玉米)

  二、回顾内容,交流讨论。

  根据记录表,引导幼儿回顾讨论故事内容及角色对话。

  师:第一次种菜时,狐狸要蔬菜的哪部分?兔子是怎么做的?最后狐狸得到了什么?原来,我们吃的萝卜是它的哪一部分?(根)

  第二次种菜时,狐狸是怎么说的?兔子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采收时,狐狸得到了什么?菠菜能吃的是哪一部分?(叶子)

  第三次种菜时,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它要蔬菜的哪部分?兔子又是怎么做的?兔子为什么选择了种玉米?而不是萝卜、菠菜或别的菜呢?

  三、扩展经验,蔬菜分类。

  进一步拓展认知经验,引发幼儿思考讨论,并根据食用部位对蔬菜图片进行分类。

  师: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像红萝卜一样是吃根的?哪些蔬菜像菠菜一样吃叶子?哪些是像玉米一样吃果实的?除了叶子、根、果实,还有一些蔬菜是吃它的茎和花的。

  出示若干蔬菜图片(白菜、青菜、土豆、茄子、豆角、竹笋、莴笋、菜花、黄花菜、莲藕等)和记录表,引导幼儿根据其可食用的不同部位,进行讨论区分并粘贴记录。

  四、启发想象,创编故事。

  1、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记录表中其他食根、叶、果实的蔬菜替换原故事内容中的蔬菜名称仿编故事。

  2、增加难度,尝试续编故事。

  师:狐狸这次还是不愿意,说我们再来种一次,这次叶子、根、果实我全部都要,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小兔子会种什么呢?(黄花菜、莴苣等实用花和茎的蔬菜)

  五、总结主题,激发情感。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活动小结:有劳动就有收获,要像勤劳聪明的兔子学习。蔬菜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小朋友们继续探究。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观察了解蔬菜水果农作物等的生长过程和食用部位,拓展认知经验。

  2、在表演区投放头饰、服装等,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3、在语言区尝试制作创编内容的故事小书。

  4、亲子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不同蔬菜的名称与特征。

  附故事内容:

  狐狸种的菜又小又瘦,兔子种的菜又大又肥。狐狸很想吃兔子种的菜,就对兔子说:“好朋友就是要分工合作,我们一起来种菜,采收时再一人一半,长在地面上的全部都给我,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兔子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兔子忙着种菜,请狐狸一起来帮忙。狐狸说:“我好忙哦!等一下再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种的.菜终于可以采收了。狐狸分到地面上全部的萝卜叶,兔子分到地面下全部的红萝卜。狐狸生气地说:“怎么我分到的是不能吃的叶子?我们再来种一次,这次长在地面下的全部都给我,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兔子点了点头。

  兔子又忙着种菜,又请狐狸一起来帮忙。狐狸还是说:“我好忙哦!等一下再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种的菜终于又可以采收了。狐狸分到地面下全部的菠菜根,兔子分到地面上全部的菠菜叶。狐狸生气地说:“怎么我分到的又是不能吃的根?我们再来种一次,这次叶子和根我全部都要,其他的全部都给你。”兔子还是点了点头。

  兔子再次忙着种菜,还是请狐狸一起来帮忙。狐狸还是说:“我好忙哦!等一下再来。”

  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种的菜终于又可以采收了。狐狸分到的全部是玉米叶和玉米根,兔子分到全部的玉米。狐狸气得直跺脚:“怎么会这样?我分到的怎么都不能吃?!”

  活动总结

  本活动将语言活动和科学活动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在语言活动的基础上拓展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的积累又促进语言活动的深入进行,以故事贯穿始终,又使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极大地丰富,使活动兼具生动性、教育性和知识性,体现出整合课程的特点。

  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对兔子的机智善变和蔬菜的不同食用部位充满了好奇。我通过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以及形象直观的蔬菜拆分教具、清晰明了的记录表和丰富大量的图片等,为幼儿梳理了故事内容和知识信息,提供了经验支撑。因此,整个活动虽然深度、难度增加,容量较大,但并不枯燥难懂,步步深入吸引幼儿继续探究。在创编部分幼儿兴趣浓厚,积极踊跃,表达清晰完整,选种的蔬菜能根据狐狸的要求进行判断选择,基本正确无误,足以说明幼儿对故事情节内容及关于蔬菜食用部分的相关知识已经理解并掌握。幼儿最兴奋的是每次故事结尾时狐狸都两手空空饥肠辘辘,故事的教育意义自然内化习得,成就感、价值观等都得以强化和提升。

科学教案 篇4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学生探索浮力的大小。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浮力学习的兴趣。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自觉组织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经多次多种实验,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得出的结果。

  (四) 技术准备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

  演示材料:课件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提问:什么是浮力?

  (二) 学习新知

  1. 感受浮力

  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慢慢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小组学生轮流试验)

  学生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2. 测量浮力的大小

  1)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实验器材)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

  2)总结学生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实验。

  a) 先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b) 然后,将滑轮固定在烧杯底,细线通过滑轮连接泡沫块和测力计(如图1)。

  c) 接着,轻轻拉动测力计,让泡沫块分别处于小部分没入水中、大部分没入水中、全

  部没入水中三个状态。当泡沫块处于任一状态时,分别记录测力计的度数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块入水排开的水量。

  图1

  3)根据课本给出的图示(图2),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重力+拉力。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对泡沫块处于不同状态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图2

  4)实验小组测量小木块各个沉没状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各小组报告测量和计算所得的浮力大小。

  5)提问:物体沉没过程中,排水量的变化是怎样的?(物体逐渐下沉,排水量越来越多,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沉,排水量没有继续增加。)

  6)总结:物体浸入水中部分越多,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浮力大小不再改变。

  (三)巩固新知

  学生课下测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下来。

  三、板书设计

  浮力

  浮力: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产生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能用绘画表征等方法记录。

  3、能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同伴协商合作,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得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西瓜虫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当她遇到危险时,会怎样?(圈起来)圈起来的时候,它像什么?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变洞的乐趣。

  2.尝试用身体变出各种洞洞的造型,感知洞洞与球大小关系。

  3.初步尝试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球,皮球,羊角球,ppt

  活动过程:

  一、找洞洞

  带你们认识一个小伙伴,它叫鼹鼠(ppt)小鼹鼠的家在哪里?把家建在泥土下面,小鼹鼠家是什么样的?(ppt)长长的廊道是哪里来的?瞧,这里有一只小鼹鼠,它在干什么?(打洞)这些大大小小的洞洞就是它打洞打出来的。

  找一找小鼹鼠家里最大的洞洞在哪里?这个洞里放着什么?(桌椅)

  二、用手指变洞洞

  小朋友我们伸出两只手,变一变小鼹鼠家里放餐桌的这个洞洞,可以怎么变?

  幼儿探索用手围洞的方式。

  小结:手指碰手指,变成一个大大洞,手指弯弯紧洞洞会变小。

  (ppt)有一只小鼹鼠回来了,看,它找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球能从你们刚才小手做的洞洞里钻过去吗?试一试

  真棒,小球从你们做的鼹鼠洞里钻过去了,我们看看,小鼹鼠的球运到洞里了吗?(ppt动画)

  三、身体变洞洞玩球

  如果小球变成了大球,你的'小手能围成一个洞,让这个球钻过去吗?

  启发:除了用手围一围,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围成一个洞?

  幼儿上来找空的地方围一围,老师找围得不一样的洞洞,即时反馈。

  四、变大洞滚大球

  这么好玩的球,小鼹鼠看见了,喜欢得不得了,所以,它又找来了一个球,想运到自己的家里去(ppt)可是(出示球)你们看这个球这么大,比我们刚才玩的球还要大,球进不了洞……你有什么办法,帮帮它?

  幼儿用身体动作变一个自己认为最大的洞洞,老师用大球去钻洞,让小朋友发现钻不进。(1,2,3,停)

  幼儿思考让大球进洞的办法,个别尝试2-3次,请幼儿拿球钻洞验证。

  启发:除了手拉手围成大洞洞,还可以用身体的哪里围洞洞呢?

  男生上来找空的地方围一围,女生钻球验证,随后交换。

  五、延伸活动

  球虽然大,但是在我们小朋友开动脑筋,合作围出的洞洞面前,小鼹鼠的球顺利运到家啦!小鼹鼠谢谢你们,叫大家一起去玩球呢,我们快走吧!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就连教师的指导语,如果用儿歌表现,孩子也会因喜欢而能听得进一些,如"走路弯着腰像个老公公,走路挺起胸像个小英雄",有韵律的语言,确实可以使孩子打起精神.

  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孩子欣赏儿歌中所蕴涵的情趣.本活动试图通过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改编,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如果他们没有改编的经验,那么就从一个东西、一种形状、一种颜色和一种动态开始吧。

  内容与要求:

  1、喜欢儿歌,并体会儿歌所表达的情趣。

  2、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

  3、儿歌情景图(树叶、秋千可以做成立体的',风做成贴绒的,富有动感的拟人化的摸样)。

  4、贴绒水果:苹果、生梨、香蕉等。

  过程与指导:

  感受情景——欣赏儿歌——感受改编

  一、感受儿歌的意境

  出示情景图,老师可以引导。

  1、(出示苹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2、苹果长在哪里?

  3、苹果树上长着苹果,还长着什么?

  4、这些苹果都躲在哪里?(树叶里)

  5、(出示风)风儿一吹,苹果好象在干什么?

  ——这里主要是创设儿歌情景。

  二、欣赏、了解儿歌

  1、老师和着活泼的音乐,朗诵儿歌。(可以变换形式朗诵1~2遍)

  2、欣赏后可引导:

  1)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句话?(幼儿说一句,老师念一句)

  2)老师念儿歌时,你喜欢的话,就和我一起念。

  三、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教师可引导)

  1、(出示梨)又来了小生梨,它的脸是什么样的?

  ——这时,活动只改编一句儿歌。

  2、(出示香蕉)又来了只水果,是谁?它的脸是怎么样的?

  ——这时,活动改编两句儿歌:小香蕉,脸弯弯。

  四、延伸

  你们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就说什么样的儿歌。

  附儿歌:

  小苹果 脸圆圆

  小苹果,脸圆圆,

  害羞躲在树叶里,

  风而吹来露笑脸,

  一上一下荡秋千。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了解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

  学习诗歌,并尝试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动物”组图;《小动物的家》诗歌音频及图片;《小动物的家》诗歌图谱。

  纸面教具:《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动物”,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不同动物的家。

  我们班来了很多动物朋友,看看都有谁?

  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呢?

  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欣赏诗歌,了解不同动物的家。

  动物朋友们给我们编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它们的家在哪里呢?答案都藏在诗歌里。

  1.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诗歌。

  诗歌里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

  2.再次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式回答问题。

  清清的小河是谁的家?

  蔚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肥沃的泥土是谁的家?

  黑黑的树洞是谁的家?

  茂密的竹林是谁的家?

  辽阔的沙漠是谁的家?

  播放诗歌音频及图谱《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学念诗歌。

  1.播放诗歌音频及图谱,鼓励幼儿跟念诗歌。

  2.鼓励幼儿看着图谱尝试念出诗歌内容。

  3.师幼对念诗歌,教师念上半句,幼儿念下半句,之后轮换。

  师幼交流,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诗歌句式仿编诗歌。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

  请你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如: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科学区投放纸面教具《小动物的家》,鼓励幼儿将动物与对应的家连线。

  2.在美工区投放纸和笔,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它的家画下来,并用诗歌中的句式描述。

  家园共育

  请家长与幼儿共读动物相关绘本,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了解直通、弯通、三通等不同类型的管子,知道可以将不同的管子连接起来。

  2.尝试两人合作,将不同管子组合起来从固定的起点连接至不同的终点。

  准备:

  1.实物操作材料:管子玩具一套,卷纸芯4个。用长方形纸板做底板,上面固定若干糖盒用于插放卷纸芯。在纸板的一头放一个糖盒,作为固定的起点;在纸板另一头紧密排列若干个糖盒,作为可选择的终点。

  2.游戏软件:用iPad下载游戏APP“水管工”。

  玩法说明:

  实物操作游戏:幼儿自己选择在某个糖盒中放置卷纸芯,以确定终点位置。两人合作商量搭建水管的方法,从起点接至终点。

  电子游戏“水管工”:根据APP中的语音提示,将水管从起点连接至终点。

  指导要点:

  1.创设“为新建的房子接通自来水管”的情境,让幼儿明确操作任务。

  2.观察幼儿如何分工合作。可提示两个人先就“房子”(卷纸芯)建在何处、选择怎样的管道材料、如何接通等问题进行协商,然后再动手。关注过程中幼儿的相互配合。如,有的会一人搭建一人扶,有的边扶边在材料选择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及时肯定这些合作方法,并引导同伴互相学习。

  3.观察幼儿在选择了三通、四通水管后是否会将其所有接口都接上。如果幼儿遗忘了,可用情景化的语言(如“这里会漏水哦”)加以提示。

  4.观察幼儿使用游戏APP的情况,引导同伴互相帮助。解答幼儿在操作中遭遇的`一些技术问题(如选择游戏关卡、关闭弹窗式广告等),引导幼儿将电子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迁移至实物操作游戏中。

  5.展示幼儿所搭建作品的照片(可引导幼儿自己用iPad或相机拍摄),引导幼儿交流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的方法或由集体想办法解决。

  延伸活动:

  提供更多相同的卷纸芯或高低不同的纸筒,以增加难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7-29